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薛良伟  周长命 《地球化学》1999,28(5):473-478
用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40Ar-^39Ar法测定了小秦岭303号石英脉的形成时代为石元古代。其流体包裹体属H2O+CO2+CaCl型,盐度为6.5%-12.98%,CO2含量高,Na^+〉K+。303号石英脉Rb-Sr等时线年龄为(2382±336)Ma-(2234±47)Ma,(^87sR/^86Sr)i为(0.7351±0.0019)-(0.7416±0.0004),^40Ar^^39  相似文献   

2.
晋南中条山北峪奥长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外工作发现,北峪奥长花岗岩侵入于绛县群变富钾流纹岩之中,结合其2107±59Ma的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应为早元古代岩浆侵入的产物。北峪岩体具高的Al2O3含量和高的δ^18OSMOW(‰)比值,表明为铝过饱和的S型花岗岩。其高的Al2O3含量和低的Yb含量及强烈分异的稀土图谱,表明形成于大陆环境。在LILE元素特点上,北峪奥长花岗岩亏损U,Th,K,Rb,具低的Rb/Sr比值和高的K/Rb  相似文献   

3.
吉乃县塔斯特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含矿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刚 《新疆地质》2000,18(1):79-84
塔斯特岩体由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组成。岩石均具有高Na低K,Na2O、Fe2O3、Hf、K/Rb偏高,K2O、CaO、FeO、Rb、Sr、Nb、∑REE、δ^18O、Rb/Sr明显偏低的特点。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岩体为形成于火山弧环境的“I”型花岗岩。岩体中Au、Ag、As、Bi、Cu等成矿元素明显富集,并与该岩体中金矿床、矿点的元素组合一致,说明该岩体与Au的成  相似文献   

4.
张宏飞  骆庭川 《地球科学》1994,19(2):219-226
对扬子克拉通北缘新古代岛弧花岗岩类成分极性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在SiO2含量相近的条件下,由北向南岩石中K2O、K2O+Na2O,K2O/Na2O逐渐增加,而CaO逐渐降低;从北向南,微量元素Rb,Ba,Th,Zr,Nb,Ta,ΣREE及Rb/Th,Rb/Nb,ΣLREE/ΣHREE(La/Yb)N等逐渐增加或具增加趋势,而Sr,Co,Ni和Sr/Ba具逐渐降低或具降低趋势;同位素组成成由北向南δ  相似文献   

5.
嵩山A型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环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薛良伟  尉向东 《岩石学报》1996,12(1):137-144
从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REE等方面讨论了嵩山古元古代钾长花岗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这些岩体属于A型花岗岩,其SiO2、K2O、K2O/Na2O、F、Ga、Hf、Rb、Y、Co、Ga/Al、REE高,Al2O3、MgO、CaO、Na2O、Ba、Sr、V、Th低,Eu为0.15~0.27,A/CNKM<1.10,这些岩体是与古元古代熊耳群火山岩相伴生的钾质侵入岩,两者均形成于非造山的大陆裂谷环境,表明华北陆台南缘在古元古代晚期处于拉张的非造山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大同西侧石英二长岩体地球化学及岩石系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姜耀辉  杨万志 《地球化学》1999,28(6):542-550
大同西侧石英二长岩体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西昆仑山主峰地带,形成于早古生代。其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体岩石组合类型为(石英)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石英正长岩。岩石主要由斜长石、微斜长石、石英、角闪石、辉少量黑云母组成。岩石化学成分富碱、富钾、K2O/NaO比值大而贫铁,微量元素富集Rb、Sr、Ba特闫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属于钾玄岩系列。  相似文献   

7.
一个古元古代A型流纹岩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于津海  王德滋 《地球化学》1998,27(6):549-558
山西吕梁群流纹岩是一个古元古代的弱碱性火山岩,它具有高SiO2,Na2O+K2O和Zr,Ga等高场强元素和高FeO^*/MgO,Rb/Sr和Ga/Al比值,以及低CaO,Sr和Eu/Eu^*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于A型花岗质岩石。它形成于大陆边缘裂谷环境,化学成分及同位素特征为高εNd(t)值,低(^87Sr/^86Sr)i值,表明流纹岩的原始岩浆由下地壳晚太古代变质岩受裂谷岩浆和热流作用的影响部分  相似文献   

8.
张宏飞  骆庭川 《现代地质》1994,8(4):453-458
扬子克拉通北缘的铁船山岩体形成于新元古代,其岩石类型为霓石-钠铁门石花岗岩,岩石富碱质、St、Fe、REE和高场强元素,而贫Al、Ca、Mg、Sr、Ba、Co、Ni等组分,δEu=0.20,A/KNC=0.85,K2O+Na2O/Al2O3=1.09,A·R=9.28,岩石属典型的A型花岗岩,Nd、Sr和O同位素示踪反映其成岩物质来自于壳幔混合源区。根据区域地质背景的综合分析,岩体形成于活动陆缘的张裂构造环境,属活动板块边缘拉张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西部喜马拉雅期花岗岩类特征及岩石系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青藏高原西部喜马拉雅期花岗岩类岩石组合为透辉石正长岩-透辉石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要造岩矿物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透辉石和角闪石。岩石化学成分富碱、高钾、K2O/Na2O比值大,微量元素富集Rb,Sr、Ba、Th、U和LREE,Sr、Nd同位素组成具有幔源特征,岩石属于钾玄岩(shoshonite)系列。  相似文献   

10.
藏东玉龙铜矿带含矿斑岩演化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东部玉龙铜矿带含矿斑岩,包括玉龙、扎拉尕、莽总、多霞松多和马拉松多等, 同期不同次的斑岩地质体构成的复式央体。岩石类型有石英二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正长花岗斑岩和碱长花岗斑岩。岩石化学成分具有钾玄岩系列的岩石富碱、高钾和K2O/Na2O比值大于1等特征。在复式斑岩,从早期到晚期的岩石,SiO2和K2O含量增加,TiO2、Al2O3、MgO、Ca、O和Na2O含量减少,以及Cu等矿化多伴随晚期斑  相似文献   

11.
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产地,除了发育大量的钨锡钼铋和稀土等金属矿产外,还有铜金矿床分布。本文通过对华南地区29个典型CuMoWSn矿床的时空分布及其与之有关的花岗质岩体的侵位年龄分析,探讨了与不同成矿类型有关的花岗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本文认为华南地区10个典型的与Cu有关的矿床主要发生在180~170Ma、160~150Ma以及105~90Ma三个时期,而10个钨矿床主要集中于170~130Ma;4个WSn矿床集中于170~130Ma和120~110Ma;而5个Sn矿床则发育于170~150Ma、130~110Ma以及100~90Ma三个时期。Cu矿床主要与同熔型花岗岩有关,而Mo、WSn既与同熔型花岗岩有关,又与改造型花岗岩有关。在岩石地球化学上,与Cu(Mo)WSn成矿作用有关的花岗质岩石也表现出不同的地球化学特点,如,从Cu(Mo)矿床到WSn矿床SiO2含量有逐渐增大、氧化性逐渐降低、还原性逐渐增加以及分异演化程度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与Cu(Mo)Au矿床有关的花岗质岩石具有较低的SiO2(60.3%~68.1%),氧化性较高(Fe2O3/FeO=0.31~1.81),分异演化程度较低(Rb/Sr=0.05~3.3)的特点;与Cu(Pb)(Zn)矿床有关的花岗质岩石具有相对较高的SiO2(73.3%~75.2%),氧化性稍高(Fe2O3/FeO=0.68~1.74),分异程度稍低(Rb/Sr=10.8~57.8)的特点;而与Mo矿床有关的花岗质岩石具有较宽的SiO2(67.3%~76.2%)变化范围,氧化性稍低(Fe2O3/FeO=0.68~1.74),分异演化程度稍低(Rb/Sr=0.6~9.29);与W矿有关的花岗质岩石的SiO2含量为69.9%~80.1%,还原性稍低(Fe2O3/FeO=0.19~0.76),分异演化程度稍高(Rb/Sr=21.9~61.7);与WSn矿床有关的SiO2为74.8%~78.7%,还原性较低(Fe2O3/FeO=0.08~0.59),分异程度较高(Rb/Sr=10.8~139);与Sn矿床有关的花岗质岩石的SiO2为64.8%~76.9%,还原性高(Fe2O3/FeO=0.01~0.58),分异演化程度高(Rb/Sr=1~530)。在结合华南地区花岗岩类岩石的分布特征以及盆岭构造的特点,本文提出华南地区CuMoWSn矿床的成矿作用是不同时期大洋板块或者洋岭多阶段俯冲结果的新成因模型,即早侏罗世休眠的FarallonIzanagi洋岭俯冲导致早—中侏罗世Cu成矿作用;中—晚侏罗世活动的FarallonIzanagi洋岭和转换断层俯冲是中晚侏罗世Cu(Mo)(W)成矿作用以及多阶段WSn成矿作用的触发动力,而白垩纪Izanagi大洋板块俯冲则是白垩纪斑岩型CuWSn成矿作用的诱因。该模型的提出较好地解释了华南中生代大规模岩石圈拆沉—减薄—伸展的机制及其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沙泉子铜铁矿床安山岩类和闪长岩属偏碱性的钙碱性系列。(玄武)安山岩中含SiO2在49.2%.59.97%,多数样品含铝在16.66%以上,具有高铝玄武安山岩特点,含Na2O为2.19%~5.1%,K2O为0.61%.3.2%,(Na2O+K2O)为5.32%-7.03%,Na2O/K2O值在1.07-8.36。本区安山岩类和闪长斑岩具有明显的Rb、Th-U-K、La-Ce、Pb和P正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具有明显的Ta.Nb、Sr负异常、中等Eu和Ti负异常,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可能形成在活动大陆边缘上的陆缘岛弧构造背景中。这对于形成大型-超大型斑岩-夕卡岩型铜和铜铁矿床十分有利,深部隐伏矿床的找矿勘查是今后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3.
南岭地区钨锡铌钽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在晚侏罗世时,南岭地区发生了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铌钽大规模成矿作用。依据花岗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矿化特征,可将南岭地区含钨锡铌钽花岗岩划分为三个主要类型:含钨花岗岩、含锡钨花岗岩和含钽铌花岗岩。含钨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可归纳为铝过饱和,低Ba+Sr 和TiO2,轻重稀土比值低,铕亏损强烈,富Y 和Rb,Rb/Sr 比值高,分异强烈。含锡钨花岗岩总体特征表现为TiO2 含量高,准铝质—弱过铝质,轻重稀土比值和CaO/(K2O+Na2O)比值高,富高场强元素、稀土、Ba+Sr 和Rb,低Rb/Sr 比值,分异演化程度较低。含钽铌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主要为TiO2 含量和CaO/(K2O+Na2O)比值低,Al2O3/TiO2 和Rb/Sr 比值明显偏高,强过铝质,贫Ba+Sr、稀土和高场强元素,铕亏损强烈,明显富Rb 和Nb,高度分异演化。三类含矿花岗岩具有明显不同的演化特征,成矿作用与它们的演化密切相关。黑云母花岗岩主要与锡成矿作用有关,二云母花岗岩和白云母花岗岩主要产生钨矿化或锡钨共生矿化,钠长石花岗岩主要与钽铌或锡(钨)钽铌矿化有关。总结了南岭锡钨钽铌矿床的重要类型,提出了绿泥石化花岗岩型锡矿新类型,指出南岭地区要特别注意在含锡钨花岗岩中寻找此类锡矿和云英岩- 石英脉型锡钨矿。  相似文献   

14.
藏南错那洞穹隆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东部,淡色花岗岩是其核部组成部分之一。对其中的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和含石榴子石二云母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其结晶年龄分别为(20.6±0.3) Ma和(16.7±0.2) Ma,属于喜马拉雅中新世淡色花岗岩。错那洞含石榴子石二云母花岗岩和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均具有富硅(w(SiO2)为71.6%~74.6%)、富铝(w(Al2O3)为14.5%~16.1%)、富钾(w(K2O)为4%~4.7%)及高铝饱和指数(A/CNK=1.16~1.22)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强过铝质花岗岩,并且两类花岗岩都富集Rb、U、K、Pb,相对亏损Nb、Ta、Zr、Ti。但含石榴子石淡色花岗岩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Eu/Eu*=0.29~0.46),而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Eu的负异常相对较弱(Eu/Eu*=0.58~0.80)。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的Rb/Sr值为2.4~3.5,Ba含量为(200~253)×10-6,TiO2含量相对较低,表明错那洞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是在无水条件下由变泥质岩中的白云母脱水熔融而形成,并且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的产生可能与藏南拆离系(STDS)启动造成的构造减压有关。含石榴子石二云母花岗岩的K/Rb、Zr/Hf、Nb/Ta、Y/Ho值呈现出非球粒陨石异常,稀土四分组效应和异常高的Rb/Sr值(18.6~22.2)表明错那洞含石榴子石二云母花岗岩是经过岩浆高度演化而形成的。高度演化的岩浆有利于W、Sn、Be等稀有金属成矿。错那洞含石榴子石二云母花岗岩与错那洞穹隆的W-Sn-Be矿具有相邻的空间位置,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成因联系;而错那洞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与扎西康Pb-Zn矿床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具有一致性,两者之间很可能也存在一定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5.
对南堡凹陷馆陶组(粉)砂岩的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多数主量元素含量中等,SiO2、Al2O3等主元素含量及其相关比值反映大多数砂岩属于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个别为杂砂岩;镁铁族元素(Co,Cr,Ni,Sc,V)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Cs,Ba,Sr)含量类似于上地壳。砂岩十分相似的REE分布模式显示了相似的物源和构造背景。SiO2-K2O/Na2O图解、主元素双变量判别图解及Th-Sc-Zr/10和Th-Co-Zr/10等构造背景判别图解均表明,馆陶组物源区属于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根据主元素物源判别方程图、La/Sc-Co/Th和Th-Hf-Co图投影及(Gd/Yb)N值,表明馆陶组物源主要来自由长英质岩石组成的后太古宙上陆壳。通过与燕山地区不同时代(期)中酸性火山岩和花岗岩REE的对比,表明母岩主要来自燕山褶皱带地区于燕山期发育的中酸性火山岩和/或花岗岩体。  相似文献   

16.
银山火山岩次火山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化学成分以低Ti、Na,高K和相对富Al为特征。微量元素∑REE较低,K、Rb、Th、U、La、Ce富集和Ti、Ta、Sr、P、Yb相对贫化。从第一旋回到第三旋回,随着SiO2含量降低,Al2O3、FeO、MgO、CaO、Na2O含量以及∑REE、∑Ce/∑Y、(La/Yb)N逐渐升高,岩性由流纹岩流纹英安斑岩英安质熔岩和英安斑岩粗面安山斑岩,表现连续的反序演化。起源于下部地壳的英安质母岩浆同化混染了部分上地壳的硅铝层物质并演化形成以英安质岩浆为主、顶部有一层富SiO2、K的流纹质岩浆、底部有少量粗面安山质岩浆的带状岩浆房。断裂构造诱发岩浆房自上而下逐层抽取喷发—侵位形成反序的火山岩次火山岩。  相似文献   

17.
岩石学、地球化学和Nd、Sr、Pb同位素研究表明,西藏冈底斯铜矿带雄村特大型铜金矿床的容矿火山岩为一套具超浅成侵入特点的英安斑岩,SiO2含量集中在61.97%~64.31%之间,富Na2O、低K2O,Na2O/K2O比值平均为5.25。地球化学上明显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Rb、Ba、K、Sr、Pb,同时高场强元素Nb、Ta、Ti处于亏损状态。Sr、Nd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小(87Sr/86Sr=0.705154~0.708267,ISr=0.704299~0.705357;143Nd/144Nd=0.512730~0.512931),具有富集地幔特征;Pb同位素组成显示出地幔铅与造山带铅的双重特性(206Pb/204Pb=18.170~18.432,207Pb/204Pb=15.485~15.546,208Pb/207Pb=37.993~38.392)。研究指出它们是早侏罗世(195Ma)由雅鲁藏布江洋壳向欧亚大陆之下俯冲形成的岛弧火山岩,岩浆源区具有EM1型原始地幔富集特征,同时有一定数量的俯冲沉积物加入了地幔源区的部分熔融。根据雄村矿床的成矿时代和矿化特征,笔者认为该矿床的成因类型与胶东焦家式金矿一致,为破碎带蚀变岩型。旦狮庭组容矿火山岩对成矿的贡献在于作为矿源层为矿床提供了成矿金属元素。  相似文献   

18.
红山子晚侏罗世早期火山盆地位于西拉木伦河-长春缝合带以南、康宝-围场-赤峰-开原断裂带以北的辽源地块,其中赋存铀钼矿床的流纹岩为肉红色流纹岩和灰白色流纹岩。为了查明流纹岩的物质来源和形成的构造背景,本文分析了流纹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Sr-Nd-Pb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流纹岩具有高SiO2、K2O和Fe2O3/FeO值,低Al2O3、CaO和MgO的特征,肉红色流纹岩比灰白色流纹岩的SiO2含量略低、(K2O+Na2O)含量高和Fe2O3/FeO值略高;肉红色流纹岩和灰白色流纹岩均有较高的稀土含量,明显富集轻稀土,显著亏损铕;高场强元素Nb、Ta、Zr、Hf、Ce、Y、Ga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的含量较高,但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的含量低且变化较大,具有A1型流纹岩、低Sr-Ba流纹岩和板内拉张构造流纹岩的微量元素特征;具有较小的(87Sr/86Sr)i、较高的εNdt)、较年轻的TDM2和较低的(206Pb/204Pb)i、(207Pb/204Pb)i、(208Pb/204Pb)i,指示流纹岩是源于EMⅠ富集地幔的中元古代年轻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并在岩浆过程中经历了结晶分异。肉红色流纹岩和灰白色流纹岩的差异可能与年轻下地壳物质的成分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9.
阿拉善地块西南缘沙枣泉石英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302 ± 9.2 Ma,SiO2含量在60.66%~61.37%之间,MgO 含量在2.13%~2.51%(Mg#= 0.48~0.51)之间,具高Al(Al2O3=17.98%~ 18.44%),富Ca(CaO= 6.08%~6.59%)、富Na贫K(Na2O= 4.20%~4.46%,K2O= 0.67% ~0.92%,K2O/Na2O= 0.16~0.22), 以及高Sr(582×10 - 6~620×10 - 6), 低Y(11.4×10-6~13.7×10–6)、Yb(1.02×10- 6 ~1.51×10–6),高的Sr/Y(35.15~53.25),Y/Yb(11.00~11.23)和La/Yb(7.28~15.10)比值;岩石富集不相容元素(Rb,Th, K, U, Pb等) 及LREE,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以及HREE,轻微的正Eu异常(δEu为0.97~1.18,平均值为 1.1)。岩体总体特征类似于环太平洋新生代埃达克岩。结合霍尔森-查干楚鲁蛇绿岩年代学及区域内其他花岗岩类地球化学 特征认为,沙枣泉埃达克岩是晚石炭世晚期霍尔森-查干楚鲁弧后盆地向南初始俯冲于阿拉善微陆块之下,玄武质洋壳 发生部分熔融且与地幔发生一定程度的交代作用、快速上升形成的,指示雅布赖-巴音诺尔公“陆缘弧”建造始于晚石 炭世-早二叠世, 古亚洲大洋最南端的南蒙古大洋闭合时限应介于275~250 Ma之间,为中-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   

20.
用MgO=8%标准化后,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玄武质火山岩表现为高Al2O3/TiO2、SiO2,低CaO/Al2O3的特征;新生代玄武质火山岩表现为低SiO2和低Al2O3/TiO2;高Fe8.0、Na8.0、CaO/Al2O3的特征。与区域软流圈地慢上涌和岩石圈伸展构造环境下形成的桂东南钾玄质岩石的高Fe8.0、低Na8.0和CaO/Al2O3值有明显的差异。中国东部中一新生代玄武质火山岩主量元素的特征,可能反映了与桂东南钾玄质岩石不同的形成环境。而中、新生代玄武质火山岩主量元素特征上的差异反映了岩浆来源区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