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方小培 《地理教学》2011,(12):60-61
每次看小品节目时,我们总会开怀大笑,感悟良多。幽默的情节,多少年以后,还能牢牢记取。幽默闪耀着人类智慧火花,它通过语言、表隋、动作等形式表达,能收到愉悦身心、启迪心智之效。智慧的课堂是幽默的,教师将幽默运用在课堂中,亦庄亦谐,从而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更富有幽默感,更引人入胜,富有成效呢?  相似文献   

2.
巧设教学活动 与学生共享快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堂课看似设计巧妙,教学手段一应俱全,教师的讲解也不乏激情飞扬,结果却索然无味,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课堂便没有“灵气”,也就缺乏活跃的“气氛”。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在地理课堂上巧妙适度地运用幽默、实验、游戏、小品、歌曲等恬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更重要的是能和学生共享快乐。  相似文献   

3.
曹锁庆 《地理教学》2008,(12):27-27
每天清晨,我早起跑步,蒙蒙亮的街道上,匆匆而过的自行车载着一群辛苦的人,菜贩子,教师和学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心中苦苦的,更多的是迷惘的困惑。学生大多数是未成年人,他们需要充足的睡眠,这样的学习是对身心的发展还是摧残?德国哲学家康德说:“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的确,快乐是一种美好的状况,对于学生而言,也就是他感觉自己处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可以自由自在地、轻松自如地学习。  相似文献   

4.
1.怎么说明角速度呢?我采用同学们司空见惯教室的“门”为教具组织教学。首先,拿出与“门面”颜色区别较大的彩色粉笔,以门轴为直径大致画一个大半圆;指出地球可以看做一个半圆沿着直径旋转一周的形成的。然后找出地球上不同位置的点进行开关门的演示,说明角速度是地表某点所在的与地轴构成的平面在单位时间里转过的角度。从而让学生在没有学习二面角的情况下,掌握了角速度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邵洁 《地理教学》2010,(21):58-59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在教学的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眼球,带给学生最鲜明的印象及心灵的共鸣,将影响着整个课堂的效率。导入不仅指一节课的开始,在一个新的学习内容的开始也应有相应的导入。其实这也就是一个很好的心理战术。因为学生在刚上课时或换到一个新内容时,大脑处于放松状态。那么,一个精彩的导入,可以使学生的大脑马上处于一个“兴奋”状态,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往往起到的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姜宁 《地理教学》2012,(16):61-62
有激情有趣味的课堂氛围能紧紧吸引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所授的知识,培养应有的能力,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除了教师要有端庄的仪表、和蔼的表情、高尚的师德、扎实的功底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富有激情和幽默风趣。本文提供了激情和幽默教学氛围营造的方法和艺术。  相似文献   

7.
“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的地理教育观认为,接受地理知识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因此,地理学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地理事实、概念、原理等知识外,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观念。把提出地理问题到解决地理问题所必须的地理技能作为地理能力培养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要以人本主义的学习观,转变教学策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学会学习”能使人终身受益,高中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8.
蔡建 《地理教学》2014,(2):21-22,37
正"地球的运动"一节中"昼夜长短的变化"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理解有一定困难。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制作简易教具,进行模拟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地理课堂变得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一、制作方法1.材料准备白色硬纸板一张、塑料薄膜一块(以浅黑略透明、微硬为佳)、文件夹铆钉一只、直尺一把、裁纸刀一把、水笔一支。2.制作过程(1)将白色硬纸板裁剪成半径适当的圆形,在圆心处打一小孔;在裁剪好的圆形纸板上画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地轴等,形成地球仪简易侧视图,  相似文献   

9.
崔璨 《地理教学》2010,(6):44-45,43
本学期地理课程以人文地理学为主,比较贴近生活;对比高一上学期自然地理学方面的学习内容,原理性知识较为隐性,而显性的现象性知识较多,开学之初学生就普遍反映本学期地理课“很简单”、“不用听就会”。在一个多月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差,甚至在课堂上有开小差的情况,而学生不听课、不复习的根源在于他们认为“下课一看书就能会,我用不着听”。因此我设计的这节课就是为了刺激学生,让他们懂得自己还差得远,差就差在只能看到现象,而忽视了现象背后深刻的地理原理。另外,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出现偏差。由于上课不专心听讲,  相似文献   

10.
王寒生 《地理教学》2010,(13):58-59
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书本上给的图是从秋分位置,从北半球上空看,地轴是向右倾斜,地球公转是逆时针方向。但在练习题、测试题有的地轴向左倾斜。当我国神州七号10月升空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什么位置(图略)。以前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理解不透彻,做题时常问这类题,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找出规律,必须自制公转仪来演示。  相似文献   

11.
辛凤卿 《地理教学》2010,(23):57-57
教学中教师创设生动活泼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共同展示,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充分发展,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感和成就感,有助于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有助于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沈海燕 《地理教学》2011,(18):14-16
临近新学期开学,有很多年轻老师纷纷在讨论高一第一节地理课该怎么上?是啊,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刚刚步入高中,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奇的十六七岁的孩子们,尤其是对新老师有着强烈的期待!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师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如何,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怎样才能把这看似轻松的一节课上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让学生一下子记住和喜欢你这位地理老师并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呢?本文以几年前的一节地理课的课堂实录,来做一个探讨吧!  相似文献   

13.
一、形成课堂教学高潮的四处良机。1.课堂开端处。一个巧妙的开端就会形成一堂课的第一个小高潮。为避免千篇一律地采用复习旧课引人新课,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人胜.把学生吸引住。当然,方法应视教材内容不同而异.如学习“中国的疆域”时,播放“歌唱祖国”的录音导人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教学气氛。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教学对地理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只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加强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才能使学生学到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让学生在快乐课堂里,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秦伟  道理 《地理教学》1994,(3):26-26
初中地理(人教版)第二册第十九章“人类共同生存在一个地球上”是该册课本的最后一章,内容有:时区、时差和日界线,以及人类共同拥有一个地球。这一章所述内容是对初中一年级地理教学的一个总结,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各章所述的世界地理知识后,使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与地球关系的观点,使学生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必须合理利用保护。  相似文献   

16.
吕新美 《地理教学》2009,(12):40-41
初到一所新的学校——枣庄市实验学校,感觉这里的学生很活,孩子们敢于思维,敢于发言,但也给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老师正讲着课,有的同学不明白或有不同观点,就直接打断老师讲课大声说出。例如,在学习中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时,课本最后有一活动是将汽车牌照与他们所属的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用直线连接起来,我首先给学生讲清楚,车牌照上的汉字是该省简称,字母A代表该省省级行政中心。  相似文献   

17.
董瑞杰 《地理教学》2008,(12):25-26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积极的情绪状态,是推动学生渴望获得知识从而形成能力去认识世界的内在动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都有一种新奇感,好奇的心理驱使他们对未来的知识领域乐于问津。良好而稳定的兴趣,能使人从事各种实践活动时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一个新颖有趣的导人方法很重要。利用活动探究,创设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18.
李运军 《地理教学》2012,(7):34-35,33
一、观念是先导,引领教学方式的转变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应该是一个让学生亲自参与的、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存在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习惯于把现成的结论告诉给学生,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而学生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老师传递的知识,习惯于死记硬背书本知识,不愿也不敢自己去动手、动脑进行探究。因此,在开展探究性学习前,首先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观念,使学生真正能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在资讯发达的今天,学生可以比老师更便捷的得到各种信息或是新“知识”,老师的知识面不一定就比学生宽。在中学教学不再强调讲授式教学的现在,如何锻炼学生不被纷繁的讯息淹没,而是能利用资讯思考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下面以“旅游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性学习为例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蔡梅 《地理教学》2010,(19):31-32,30
一、借助乡土地理知识。使地理教学增“趣” 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乡土地理材料就是在学生周围,学生时常接触,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