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万千,起点是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教师教学过程中提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由于提问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所以,几乎每位教师的每一节课都离不开提问,但是从提问类型、提问等待时间、提问反馈这三个维度来考察,每位教师的表现不尽  相似文献   

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曾经指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它道出了课堂教学的真谛。采用恰当的方法、手段,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环节,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个教师所寻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张岑 《地理教学》2012,(6):37-38,10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每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什么是课堂有效性,用北师大吴松年教授的话讲就是删去无效的,剩下的便是有效的。那么到底如何考量一节课有效还是无效,  相似文献   

4.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一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思路: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学为主,结合教学内容自然恰当地融人自立自强、环保、健康、合作等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的洗礼、情操的陶冶。教学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5.
廖书庆 《地理教学》2006,(2):32-33,31
“即兴”本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术语,其含义是对眼前的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即兴是瞬间产生的一种思维反应。课堂教学中一节课或一节课中的某一个环节,因故没有(或不能)按原定的教学程序进行授课,由教师随机自由地组织教学,或者是课堂上的即时信息或突发事件创造了一种最佳教育契机,促使教师变通性、创造性地实施教育,这便是“即兴”教学。教师根据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学生求知欲望、自我实现欲望、审美欲望和创新欲望等表现,对课堂上所发生的乃至可能发生的一切,  相似文献   

6.
正从事地理教学已经有十年光景了,我不仅没有对此厌倦,反而更加享受这个过程。我把地理课堂当成一种旅行,在旅行中我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欣赏地理课堂的风景,一起探讨地理问题,一起感悟生活,珍惜生活。教学的风景在哪里?首先,教师应该成为一道"风景"。我听过一些教师的公开课,教师准备的很充分,讲解分析也细致,但一节课听起来总觉得缺少了什么。那些教师丢掉了的是自己的"表情",课堂上不论讲什么都是"面无表情",即使表扬学生也是一脸的冷漠。学生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表情中照出自己的表情。其实,教师自身  相似文献   

7.
王建明 《地理教学》2009,(11):45-46
“图也是课文”,或者说,“图就是课文”,这是在地理课上我经常给学生灌输的一种观念。学生学习地理感到比较头痛的是自然地理,而自然地理中的原理、问题绝大部分体现在示意图上。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如何有效地来引导学生剖析图意,是决定一节课是否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耿峰 《地理教学》2014,(19):61-61
一、自创结构板书,让课堂结尾张扬个性结构板书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束方法。它对知识进行梳理,意在让学生由博返约,纲举目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在现实教学中,结构板书时常会出现教师的包办现象:在一节课要结束时,教师用已经准备好的图表或文字等,对整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学生被动地听讲或记录,虽然教师帮助学生概括出知识的脉络与主线,却剥夺了学生参与到课堂结尾概括中来的权利,失去了探究的乐趣。因此,课堂教学不能由教师包办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概括。  相似文献   

9.
李偏  徐从安 《地理教学》2014,(15):38-38
分层教学的原则是在完成新课程标准任务的前提下,对学生个体要求有所不同,使学生心理平衡,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 一、学生分层 "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每个学生都有待挖掘的地方,都有其各异的潜力,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教师充满激情的走进课堂,学生满怀激情的来学习,让激情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挖掘潜能,.既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又能提高课堂效率。把一节课变得像一首美妙的音乐,激情四溢,拨动学生的心弦,让我们共同沉醉,让我们刻骨铭心。地理课堂同样也会流淌出让人梦牵魂绕的激情,而这  相似文献   

11.
沈濛漻  段玉山 《地理教学》2021,(2):10-13,64
学习动机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弱程度会对教师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而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资源可作为提升学生动机的有效教学方式。本文以“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为例,以TC动机设计模型为理论背景,根据教学时间序列采取对应的动机策略,并尝试将多媒体教学资源与动机策略进行整合,利用多媒体资源的特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李毅 《地理教学》1992,(6):16-16
一、温故导新,复习提问。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之上进行提问复习,所提出的问题是上一节课或以前学习的重要内容,与本节新知识的学习又密切相关。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掌握旧知识的情况。这一环节具有承前启后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教研活动深受广大地理教师的欢迎,下面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锋与天气》本节“同题上课”教研活动为例,谈谈“同题上课”教研活动议课的几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为了让课堂更有效,充分发挥师生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经过摸索,在地理课堂上创设了“学生十分钟讲堂”的交流形式,让学生在一节课的后十分钟里,用属于自己的学习思路、理解方法,思维模式以及观察视角、解决问题的方式等,交流学习经验、收获、感悟。实际上学优生往往比教师的方法更容易接受,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15.
王朝晖 《地理教学》2007,(7):15-16,14
分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主要途径,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思维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目前,分组讨论成了新课程实施中的“亮点”,频繁地出现在当今的地理课堂教学之中,尤其是一些公开课、比赛课,一节课不进行若干次分组讨论,教师就觉得新课程理念没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没发挥。但在分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行为的不到位和学生活动的盲目性,影响着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李琳 《地理教学》2011,(7):31-32
课例之一 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一节课的课尾,我引导学生回顾了快要结束的这一节课。最后时刻,我在黑板上再次画上地球公转轨道,我画好椭圆,标明了近日点、一月初和远日点、七月初。  相似文献   

17.
沈辉 《地理教学》2015,(5):62-63
汉字具有集形象、辞义和声音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汉字这一特性往往可以引发我们大胆而美妙的联想,很多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这一特性并结合自己的积累和思考,有意识地用汉字对有关地理事物、现象甚至规律进行独具匠心的解读,这一做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一、奇妙的导入笔者在听一位地理教师讲授人教版“中东”一节课时,该地理教师首先用PPT呈现一个大大的汉字——  相似文献   

18.
王俭 《地理教学》2004,(7):33-34
随着地理新课程深入实施,课堂教学逐步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讨论与探究、自主、合作与交流、竞赛、辩论、角色扮演等等突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与传递。而学生学习活动的主线便是“问题”。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活动的质量,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陈红方 《地理教学》2010,(20):55-57
作为教师我们都清楚这样一个事实:课堂是动态的是开放的,任何一节课每时每刻都可能有“意外”发生(这里的“意外”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与教师预先的教学设计相偏离的状况)。课堂“意外”处理好的话,课堂就会精彩纷呈,处理不好的话就可能使老师失去了信心,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而“教学机智”能够化干戈为玉帛。  相似文献   

20.
教学情境犹如包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内容的一个背景“场”。这个“场”不会自动生成,而是需要教师精心预设、师生共同创生。一节课到底有没有教学情境?或者有着怎样的教学情境?究竟如何创生生动有效、富于情趣的教学情境?在当下的课堂中普遍存在着诸多误区,下面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教学为例,对种种误区作些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