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地球化学图册或图集是地质科学的基本图件。其重要意义不亚于地质图。为满足我国出版地球化学图集的要求,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我国各省的多元素地球化学图的编图自动化,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满足国内化探需要的计算机编图系统,使我国的地球化学图件赶上或超过其他国家的水平是很有必要的。一、系统内容 (一)数据的拼接、归位和坐标体系转换目前编制1∶50万或更小比例尺图件是采用1∶20万化探数据。作分省或分片区域性地化图时,是把1∶20万单图幅数据拼接成多图幅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国内外前人区域地球化学编图方法优缺点的分析以及笔者的编图实验,制定了一套采用加密网格单元色块图技术的直观、合理、高效的区域地球化学图的编制方案。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1:50万地球化学图编图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一份编图方法的总结。文中简要介绍了使用计算机编图的方法和技术,它包括从数据入库、参数统计、数据系统偏倚的屏幕动态调整、色区值的选用、色块图的动态显示到图形的绘制等都使用计算机处理。此项技术投入资金少,但经济效益和成图质量好,故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衬度返回法在平抑地球化学系统偏倚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1∶10万、1∶25万、1∶50万或更小比例尺地球化学编图时,由于分析单位和工作时间不同,不同的1∶5万、1∶20万图幅间或同图幅不同批次间的化探数据常存在着系统偏倚。因此,编图前必须进行系统偏倚平抑。目前,系统偏倚平抑方法有衬度变换法、平差法、分幅标准化法、分区标准化法、基准单元系数法和边界极限原理法等。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反复试验确认"衬度返回法"是图幅间或批次间系统偏倚平抑的一种实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围绕1:5万地质图的编制,探索了改进成图工艺和编图的技术方法,旨在缩短成图周期,降低成本,提高制图质量。  相似文献   

6.
聂树辉 《铀矿地质》1989,5(1):34-39
本文对东北地区5706km~2范围内的放射件水化学详细区调资料用克里格法进行了电算处理,编制了1:20万铀水文地球化学图件。用克里格法对水中铀含量进行变异结构分析、确定异常结构(方向,大小),然后,再进行克里格估值。编图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竹山幅区域化探数据因子计量地球化学图的编制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R型因子分析方法,处理1:200000竹山幅区域化探(1911件样品,28种元素定量分析)数据,编制了斜参因子计量地球化学图、因子剩余异常图及综合异常图,构成一套综合性指标的地球化学图件。这套图件在解决本区(变质岩)地层划分、岩浆岩圈定、构造预测等基础地质问题是有效的,对区内银金多金属矿产也有一定反映;提出了震旦系郧西群应归属元古界武当群的新认识,已为地质工作者接受。从地球化学数据的地质解译出发,因子地球化学图是地球化学信息的地质推断图,还可使复杂地球化学区的多种地质—地球化学因素得到分解和解释:与单元素地球化学制图相比,能直接获得地球化学的解释信息和清晰的图象显示,使单元素地球化学图解释中的困难以及综合异常图图面负担过重的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因子地球化学图件可作为单元素地球化学制图的一种辅助形式,它有助于区域化探资料的解释与推断。  相似文献   

8.
自由网离散数据的地球化学编图以任意方式进行网格化成图存在明显不确定性,会导致地球化学特征的改变或歪曲。克里格法提供了一种更科学合理的空间估计插值方法。笔者运用该方法对津巴布韦超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进行了空间分析并编制了地球化学图件,研究和讨论了自由网离散数据的地球化学编图方法,评价了采用克里格法编制地球化学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曹祖华  梅丽辉 《江西地质》2000,14(2):142-146
江西省1:50万数字地质图是MAPGIS应用的一项新成果。本文着重介绍新一代江西省1:50万数字地质图的编图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并对技术处理进行了质量评述。江西省1:50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的建立,为着广大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系统,快捷,准确的数据,对今后基础地质研究,普查找矿、矿产开发及我省国民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编制中国76种元素地球化学图将使我们首次了解元素周期表上除氢,氧及惰性气体之外所有元素在中国大陆表层的分布,川滇黔桂76例元素地球化学图的编制是这一研究项目的试点,本文以不同实验室取得的Ag,Cs,Ga,Ge分析数据为例,探索,衡量不同实验室地球化学图相似性的方法,以优选实验室进行川滇黔桂4省区约4000件组合样76例元素的大规模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弥补传统数字地质编图工作量大、重复操作多、周期长、质量难保证等不足,从地质图件快速编制的业务需求出发,提出了多学科交叉的智能地质综合编图理念,构建了以"地质数据+专家知识+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化地质编图技术体系,研制了具有需求驱动、数据驱动、模型驱动、知识驱动等特点的地质调查综合智能编图系统——智绘地质。智绘地质以地质专家知识为全流程控制主线,有机融合地图综合、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可视化、人工智能、制图标准、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和方法,依托地质演化关系、各种规则库、智能算法等,模拟编图专家自动或半自动地完成大量地质要素的综合处理,打通了大中比例尺到小比例尺图件的快速缩编、基础图件编制、跨行政边界的协作编图、定制化图件开发等技术流程。智绘地质已在中国1∶150万和1∶250万地质图修编、区域地质图件编制、沿海城市建设影响因素图件开发等生产工作中试用,实践证明该软件至少能节省65%~75%的编图时间,减轻编图人员压力,有效提高成果数据质量。开发的两套智绘地质软件已初步投入使用,有利于开启新一代交互式智能化编图的工作模式,可为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生态保护、国际编图等更多领域提供技术支撑,促进编图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在地质计算成图中应用AutoCAD 2000开发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永生 《黄金地质》2002,8(3):69-75
在地质图件的设计编绘过程中,为了提高计算机成图的效率和精度,应用AutoCAD2000的开发系统编制相应的应用程序,进行二次开发,实时扩展AutoCAD的功能,AutoCAD2000开发系统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测量成果及化验数据直接进行地质数字化成图,而且能根据需要开发出一些有专业针对性的扩展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3.
1989年8月,地矿部向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四省(区)地矿局下达了编制华北地台北缘地球化学图的任务。该项任务由部物化探局和四省(区)地矿局组成的编图委员会和编图组完成,由吉林省地矿局牵头,吉林省第五地质调查所任组长单位。编图任务于1992年底完成,提交的成果有华北地台北缘33种元素的1:50万、1:100万地球化学图,1:100万主要成矿元素综合异常图和1:100万主要成矿元素成矿远景分区图;以每个元素的83522个数据分别统计计算的33种元素各1:20万图幅、全域、各地质子区及两大自然景观地域的基本地球化学特征参数值;  相似文献   

14.
李承东  董国臣 《广西地质》1997,10(4):87-90,104
文章以榆关镇幅为例,阐述了GIS在1:5万区调中的应用问题。物化探遥感资料按地质需求由计算机处理成各种图件,地形图则划分图层并赋予其属性,建立地形资料GIS系统;野外工作采用手工记录,室内微机处理的工作方式,野外连图采用手工,而后清绘,通过扫描输入微机。按地质体分布构造等建立图层并用地理编码将其与数据库相连,叠加,编排图层,编制地质图,最终建立1;5万区调GIS系统。  相似文献   

15.
杨帆 《广东地质》2012,(1):213-216
以广东省1:5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为例,从编图设计、资料准备、数据处理、投影变换、数据套合及接边、数据库建立、数据检查及更新几个方面介绍了应用MapGIS平台建立地质图数据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技术编制中国中央造山带前寒武纪地质图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它以大陆板块活动论为指导,以全国1∶50万及1∶250万地质图数据库为基础,充分反映近年来地质调查和科研新成果,并按照前寒武纪地质特点进行综合设计和系统编制。编图工作流程包括设计编写、源数据准备、空间数据建立、数据套合和出版印刷五个阶段。通过多种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选择、连接与结合,实现了不同时间、不同比例尺地质数据的转换与拼接,达到了提高图件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1:5万地形编稿原图成图方法,其程序是:1:5万地形彩图→彩图拼贴→在铝板上进行地貌综合取舍标描→用厚薄膜套在铝板上清绘→制板、晒兰。由于不需要复照,提高了精度,也节省了经费和缩短了制图周期,底稿便于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18.
编制中国76种元素地球化学图将使我们首次了解元素周期表上除氢、氧及惰性气体之外所有元素在中国大陆表层的分布,川滇黔桂76种元素地球化学图的编制是这一研究项目的试点。本文以不同实验室取得的Ag、Cs、Ga、Ge分析数据为例,探索、衡量不同实验室地球化学图相似性的方法,以优选实验室进行川滇黔桂4省区约4000件组合样76种元素的大规模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19.
晋南–豫西地区1∶500 000地质图数据库是在充分利用近年来山西省南部中条山地区和河南省西部地区1∶250 000、1∶200 000、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和其他综合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制而成,同时对关键地质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编图过程中以板块构造及地球动力学理论为指导,用MapGIS 6.5平台计算机辅助成图,成图精度高,质量好,数据量约为476 MB。综合编图和研究过程中,根据获取的118个同位素年代学数据、409件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对关键地层和岩浆岩的时代和构造属性进行了更新,提出了中—上元古界地层划分和秦岭造山带大地构造结构划分的新方案,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20.
地理信息系统在评价冀东地区绿岩型金矿资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冀东地区的地质、地球化学数据和地球物理、遥感解释资料(包括1∶50万地质图,1∶20万水系沉积物和1∶100万地球物理、遥感)的推断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应用专家知识和统计规律建立起该区以地球化学为主要特征的绿岩型金矿的预测模型,并利用逻辑运算和贝叶斯规则把各种资料(反映绿岩型金矿的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有效手段,编制出了研究区绿岩型金矿预测图。以概率的形式表示金矿的潜在远景区,明确地证明了区内已知的大中型和小型矿区和高概率区是相符的,同时指示出一些有意义的靶区,为进一步勘探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