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根耀 《地质科学》2007,42(2):415-416
张守信,男,汉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教授),祖藉河北静海县,1927年10月6日生于江苏徐州市,2006年8月31日病逝于北京。他是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古生物学会会员;曾任全国地层委员会地层分类专业组副组长,国际地科联(IUGS)国际地层委员会的国际地层划分分会(ISSC)个人会员和会员资格审查委员会五成员之一(1981~1992),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地层委员会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地层分委员会会员(1984~1988,1995~1999);曾受聘为地质矿产部第七个五年计划的“1:50000区域地质制图方法研究”项目顾问(1986~1990)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的“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项目专家;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讲授理论地层学与应用地层学(1981~2004)。  相似文献   

2.
张守信 《地质科学》2002,37(1):127-128
10年前,我曾提出“开展造山带地层学的理论研究是建设中国现代区域地层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没想到这一命题的专著(吴根耀著《造山带地层学》)今天竟然问世了,实在令人兴奋和欣慰。关于造山带地层学的定位著者认为:以板块学说的确立为标志的第二次地学革命把活动论、突变论、全球洋-陆构造等观点带进了地层学,地层学与构造地质学的结合使大地构造作用与地层之间的联系成为主要研究点,开创了构造地层学(tectonostratigraphy).著者把造山带地层学定位于“构造地层学的一部分”.这一定位应当说是客观的,现实的,也是恰当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根耀的专著“造山带地层学”,2 0 0 0年 6月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和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K)出版。全书共 5章 ,2 1 8页 ,34万字。第一章在简要回顾了地层学的形成发展的基础上 ,以阿尔卑斯 -亚平宁和北美科迪勒拉为例论述了构造地层学在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的发展 ,进而提出造山带地层学形成的必然性。因研究对象的不同 ,地层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两种理论体系。本章也指出了 2 0世纪 50年代以来中国地层学一度陷入的误区。第二章论述造山带地层学的理论。在简要讨论了盆地分析中的时间概念和空间…  相似文献   

4.
《古地理学报》2007,9(5):512-512
地层学是地质学中既古老而又极富活力的学科,从理性地层学的诞生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地层学知识和内涵积淀深厚,各种观念和思想发展迅速、交替明显。由龚一鸣和张克信教授领衔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地层学基础与前沿》一书,从历史的角度并站在现代地球科学的前沿,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地层学及其分支学科的主要概念、内容和方法,是一部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好书,其特征可概括为两方面:  相似文献   

5.
20 0 2年 12月 12日“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南京隆重举行 ,国家科技部基础司阎金副司长、江苏省人民政府张桃林副省长、中国科学院郭华东副秘书长、南京市人民政府许慧玲副市长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由实验室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沙金庚主持 ,来自国家科技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  相似文献   

6.
1983年8月1日至20日,省地质学会在昆明举办《理论地层学》和《古地磁学》讲习班,聘请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守信、助理研究员刘椿分别主讲。这期讲习班共有学员83人,他们来自江西、湖南、贵州、广西、陕西、云南六个省区的地质系统与科研、教学单位。讲习班开始,省科协副主席、省地质学会理事长李希(贵力)高级工程师致开幕词。鼓励学员们努力学习,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讲习班  相似文献   

7.
一、现代地层学理论现代地层学是相对于传统地层学而言的。现代地层学与传统地层学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地层划分的概念和理论的不同。传统地层学属于统一地层划分概念,基本原理认为构造运动、古地理变化、沉积剥蚀作用的变化、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的出现以及生物界的变迁五种现象是地壳发展统一过程的不同表现,研究一方面的发展情况,其结果必然和研究其它各方面的结果相符合。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于是得出了“一个岩石地层单位正因为它是客观的实际地层体,它就不可能不属于同一地质时代。”只承认和地质年代单位对应或平行的,具有固定一致时间含义的统一地层单位。这是时空岩一致论的传统地层学原理。  相似文献   

8.
边步 《地层学杂志》2005,29(4):332-332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全国地层委员会主办,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古生物学会、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办的“全国地层工作与地层学研究新进展成果交流会”11月8日-10日在南京山水大酒店举行。会议将着重交流“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项目”的进展和成果,同时广泛交流地层学各分支学科领域研究进展与成果(包括地层划分与对比、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层序地层、磁性地层、化学地层、事件地层、同位素年代地层以及特殊岩石地层等方面)。参加会议交流的部分成果已由全国地层委员会组织汇编成会议论集,以《地层学杂志》增刊的形式在最近出版。没有纳入这一会议论集的,还可按《地层学杂志》的格式撰写论,送交会议秘书处,以便在会议之后结集出版。  相似文献   

9.
边步 《地层学杂志》2004,28(1):80-80
由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国家科技部 973计划项目共同举办的“现代地层学前沿论坛”于 12月 4~ 5日在南京举行 ,180余位与会人员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学术报告有 :汪品先院士的“中国的地球系统科学向何处去 ?”,殷鸿福院士的“关于地层与地层学含义的讨论”,张弥曼院士的“东进序曲”——中国早白垩世的鱼类及其后的迁移”,金玉院士的“关于地层分类问题”,刘嘉麒院士的“第四系划分与定年问题”,陈旭院士、周志毅研究员的“全球奥陶系研究的加速进程与中国学者的贡献”,戎嘉余院士的“…  相似文献   

10.
边章严 《地质科学》2006,41(1):9-9,26,63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全国地层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全国地层工作与地层学研究新进展成果交流会”于2005年11月8日-10日在南京召开,来自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煤炭和出版等系统几十个单位的12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北祁连山东段纳缨尔期地层和生物群”一书出版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星学教授主持,山东泰山科技专著出版基金会资助出版的专著“北祁连山东段纳缨尔期地层和生物群”,最近与读者见面。该书从生物地层学和古生物学角度详细研究了我国海陆交互相纳...  相似文献   

12.
边步 《地层学杂志》2006,30(1):95-95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全国地层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全国地层工作与地层学研究新进展成果交流会”于2005年11月8日—10日在南京举行,来自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煤炭和出版等系统几十个单位的12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三天会议期间共进行学术报  相似文献   

13.
末元古系地层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末元古系地层学孙卫国(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210008)关键词末元古系,地层学,地层划分与对比在国际地层委员会1989年通过的“前寒武时代划分方案”中,距今2500~570Ma的元古宙被分为3个代,进而划分为10个纪。末元古纪,或称末前寒武...  相似文献   

14.
1955年,北京地貭学院和地貭部南岭区测队在广东各地先后发現了下侏罗統海相地层,为华南地史增加了新的一頁。1959年,孙云鑄等在开平、恩平两县作了生物地层学的研究,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1961年作者等先后两次到开平、恩平、高鶴、韶关、乐昌、惠阳等县市进行調查,测制剖面,采集化石。第一次参加者为丁培榛、张守信、楊兴泰和刘椿。第二次参加者为尹贊勋、范嘉松和张守信,并承广东省地貭局倪岳英同志参加部分工作,担任响导。  相似文献   

15.
峡东区晚震旦世陡山沱期宏体化石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下,作者于1990年12月再赴著名的长江峡东地区震旦系采集化石。  相似文献   

16.
地层学要素也就是地层学基础,包括地层学的原则、概念、地层的划分、对比和命名等内容。有的研究者也把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看成地层学的三要素。 有许多地质文献涉及地层学要素问题。新近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出版的《国际地层指南》是较全面系统阐述这方面内容的一个文件。我们认为,在现时提出一种世界范围的“指南”,为全世界地层研究规定某种类似“规范”性质的东西要求全世界统一采用,似乎  相似文献   

17.
正全国地层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2019年3月组建了新一届地层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人员名单如下:荣誉主编陈旭王泽九主编朱茂炎副主编邓涛王向东王小烈姚建新张元动张海春张允白  相似文献   

18.
<正> 古生物学和地层学都是比较成熟的学科。近二十年来,随着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巨大进步,这两大学科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正从描述阶段跃入理论综合阶段,重新成为地球科学若干分支学科的固着点。其新理论与新假说不断涌现;新技术和新方法被广泛采用;古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日趋加强,不断开拓出新的研究领域。在这古生物学的“复兴时期”,为跟踪和把握学科前沿领域的新发展,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于1989年成立了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相似文献   

19.
吴根耀  关静 《地质科学》2000,35(2):226-226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退休研究员谢鸣谦先生的专著“拼贴板块构造及其驱动机理-中国东北及邻区的大地构造演化”,2000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20.
旋回地层学:地层学解读时间的第三里程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围绕对地质时间的认识,地层学取得了从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旋回地层学3次里程碑性的重大进展.以生物地层学为基础并与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技术相结合建立的、以百万年为计时单位的地质年代表既创造了地层学的辉煌,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质学对精确数字定年的不懈追求和为人类社会服务的功能.本文以时间为线索,简要回顾了地层学解读时间的漫长过程,阐述了旋回地层学概念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以及旋回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在科学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的异同.以广西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之交海相碳酸盐地层为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剖析了旋回地层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在岩石地层学和生物地层学基础上构建高分辨率,并能与人类社会时间接轨的地质时间坐标的广阔前景和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