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华 《国土资源》2008,(2):38-39
按照国务院部署,2007年7月1日起开始进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随着这项工作的展开,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我国当前土地问题的极大关注,"保住18亿亩耕地"的决心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国土资源》2007年第7期中曾对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做了详细的解读,时隔半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土地调查条例》,这是完善我国土地调查工作系统和过程的法律新规。《土地调查条例》规定,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根据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每年进行土地变更调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土地调查成果质量负总责,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这说明,我国土地调查将落实到年,责任将落实到人,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2.
《青海国土经略》2008,(1):20-2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土地调查,保障土地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土地调查,保障土地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4.
一、土地调查土地调查是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基础的基础,目的是全面查清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为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土地资源提供依据。根据《土地调查条例》规定: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每十年进行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根据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每年进行土地变更调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调")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多次强调"调查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调查条例》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自2017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2018年,根据机构设置、人员变动情况和工作需要,国务院决定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调整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其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土地权属调查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要求,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下发通知。就土地调查中查清土地权属争议及调处情况有关事宜提出要求。通知要求,各地要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查清土地权属争议情况,包括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遇到的土地权属争议数量和类型,已解决土地权属争议数量及未解决数量。  相似文献   

7.
遥感技术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遥感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调查和土地管理的技术方法。我国从1996年起开展了全国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在1984年开展的国土资源大调查(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土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被列为重点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和第二次土地调查电视电话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正式启动。这次调查,是自1996年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完成以来的第  相似文献   

9.
国土资源部日前下发《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试行)》,标志着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步入常态化、规范化、法制化新轨。《规则》分五章37条,对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要求、内容、程序以及质量控制与成果管理等作出了详细规定。《规则》指出,土地变更调查是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经依法公布的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是实施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要依据,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的基础。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10.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省级规划是以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数进行编制的。2009年全国完成了第二次土地调查,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核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8号)、《关于加快推进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3号)等文件规定,县、乡人民政府要以二次调查数据为基础,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建立规划数据库,  相似文献   

11.
《山东国土资源》2004,20(5):1-3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稳定耕地面积,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基本农田,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本条例所称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按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保护和监督管理。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  相似文献   

12.
国土资源部近日印发<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总体进展顺利,但还存在着进展不平衡、少数地区调查工作滞后、对上报土地调查数据有顾虑等问题,国土资源部下发该文件的目的,主要是针对上述问题,从政策的角度给予回应和解答,从政策层面破除地方顾虑等调查工作障碍,确保2009年按时、保质完成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各项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3.
GPS在县(市)级土地调查变更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GPS技术应用于县(市)级土地变更调查的意义 土地调查成果是制定各级国民经济计划和宏观决策的重要基础资料,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日常土地管理工作及各级领导进行科学决策的依据。决策的科学性,取决于国土资源各项数据的准确性、现实性。因此新一轮土地变更调查测绘成果要能满足对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及时更新和汇总。数字国土工程的实施,使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了县级利用数据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土地资源既包括自然范畴,即土地的自然属性,也包括经济范畴,即土地的社会属性,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土地资源指目前或可预见到的将来,可供农、林、牧业或其它各业利用的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具有质和量两个内容。在其利用过程中,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类别和不同程度的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07年6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的要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全面展开。第二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  相似文献   

16.
答疑解惑     
正土地使用权证查询问题咨询读者询问:如何查询土地使用权证取得企业名称,取得年份等?咨询台为您答复:根据《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14号)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土地登记资料,是指:(一)土地登记结果,包括土地登记卡和宗地图;(二)原始登记资料,包括土地权属来源文件、土地登记申请书、地籍调查表和地籍图。对前款第(一)项规定的土地登记结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依照本办法的规定查询。第三条:查询原始登记资料,依照下列规  相似文献   

17.
"一张图"是遥感、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遥感监测、土地变更调查以及基础地理等多源信息的集合,与国土资源的计划、审批、补充、开发、执法等行政监管系统叠加,共同构建统一的综合管理平台.全国"一张图"工程建设是在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等已有工作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全国土地调查与监测,实现国家掌握真实准确土地数据、加强国土资源监管和土地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土地详查从1984年开始到1996年结束,大部分县级调查,距今已有十多年,很多地区的图件资料已陈旧。原来依靠传统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取得的成果信息化程度很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成果的应用与共享。此外。日常的土地变更常常不规范、不及时。再加上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土地利用现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土地调查数据已经不适应土地管理的现状,更不利于土地利用的监控与管理,亟须进行全面更新。因此,《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国土资源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土地分类、调查、登记和统计制度,启动新一轮土地调查。保证土地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全面启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已成定局。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1月30日湖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促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基本要求 我国的第一次土地调查从1984年开始到1996年结束,先后经历了十二年时间。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和上地利用状况均发生了很大变化,现有的土地基础数据己不能满足编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宏观调控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需要。这也是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