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如何获得真实的日最高温度付金梅,盛玉梅,齐亚娟(黑龙江省九三气象台)由于温度表制作上的不良或受技术条件的限制等因素,造成最高温度水银柱在温度下降时示度出现“回缩”现象。按《规范》规定,20时只读一次日最高温度。在实际观测工作中发现这种“回缩”了的温度...  相似文献   

2.
冬季在降雪或有积雪的日子,若不注意,会产生地面最高温度失真的情况.本站曾出现过1月份14时0 cm温度比该日地面最高温度高2.7℃的现象,致使该日地面最高温度失真.  相似文献   

3.
由于制作温度表的技术条件和某些物理特征变化,造成最高温度表水银柱在温度下降时示度出现“回缩”现象。按《规范》规定,20时只读1次日最高温度。在实际工作中观测发现这种“回缩”了的温度值,其与实际出现的日最高温度相比偏低。二者的差值常在0.2~0.5℃,这一差值已大于温度观测的精确度(附表)。  相似文献   

4.
孙建德 《贵州气象》1996,20(3):27-28
最高温度表和其他温度表在构造上的主要区别是最高温度表的球部与毛细管连接处的管道做得非常窄小(称驻留点),只能在温度上升时让球部的水银不断地挤入毛细管内,而当温度下降时毛细管内的水银却不能自行回缩到球部(称最高性),只有用力甩动才能把滞留在毛细管内高于环境温度的部分水银柱甩回球部。正是这段滞留在毛细管内不能自行回缩的这部分水银柱指示出了过去一段时间内曾经出现过的最高温度极值。这是最高温度表能够测到极端最高温度值的最基本原理。按理,一支经检定合格且没有超过检定期限的最高温度表,其示值能准确地反映出读…  相似文献   

5.
高洪 《河南气象》2002,(4):46-46
冬季在降雪或有积雪的日子 ,若不注意 ,会产生地面最高温度失真的情况。本站曾出现过 1月份 1 4时 0cm温度比该日地面最高温度高 2 .7℃的现象 ,致使该日地面最高温度失真。分析原因 ,由于降雪 ,表身完全被大雪埋住 ,此时的温度示值不是雪面与空气的交界面温度 ,当积雪逐渐融化 ,表身下陷雪中 ,或积雪融化后 ,没有及时安置好温度表 ,其感应部分与土壤没有密贴 ,这时地温表测得的温度也不真实。因此遇到特殊天气 ,要增加巡视仪器的次数。积雪天巡视仪器时 ,均应将表小心从雪中取出 ,放置在雪面上 ,使表身紧贴雪面。雪面开始融化 ,应注意重…  相似文献   

6.
孙百安 《气象》1996,22(3):1-1
最高温度表回缩量的一种估算方法孙百安(福建省建阳市气象局,354200)最高温度表的读数一般不是在达到最高温度的瞬间进行的,通常在读数时,气温已经低于最高值了。因此,毛细管中的水银丝因冷缩比最高温度时应有的长度短些。其误差视最高温度与观测时的温度差而...  相似文献   

7.
邓明元 《气象》1992,18(1):53-53
地面温度是指直接与土壤表面接触的温度表所示的温度。造成地面温度示值失真的原因很多,这里主要谈谈由于安装不标准、维护不当和水银柱回缩致使记录失真。 大雨(尤其是大的阵雨)过后,改变了地面裸地表土的疏松、平整状况,地面三支温度表的安置状况也发生变化,感应球部及表身有可能露出地面超过一半或发生移位等。这时所测的地面温度,实际上是地表面的空  相似文献   

8.
唐永杰 《气象》1983,9(5):25-26
一 长期来,各地气象台站,常反映地面最高温度表测得的最高温度值比14时地面温度表所测得的地面温度值低。不少同志认为这是地面最高温度表回缩(意指最高表性能不良)造成的,要求生产厂提高产品质量。我们曾对这个问题做过一些调研,现  相似文献   

9.
地面最高温度测量失真现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地面最高温度测量失真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经过长期观测,我发现地面最高温度表的水银柱稍有回缩现象。已更换过的几支地面最高温度表都有此现象,回缩值一般在0.1—0.3℃之间,有时可达0.4℃。  相似文献   

11.
雪后初晴 ,地面最高温度表会随着太阳辐射的不断增强而逐渐陷入积雪内 ,实测得的地面最高温度值失真。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 ,有积雪时应把地面 3支温度表安置在雪面上进行观测 ,当发现表身下陷雪内或在观测前巡视时表身又被雪埋住时 ,均应将表重新安置。但是 ,这项工作实际操作起来却很困难。因为 ,在太阳照射下 ,有时候积雪融化较快 ,在温度表本身重力作用下 ,地面温度表时常陷入雪内。而这时往往又是地面最高温度出现的时刻 ,很容易造成记录失真。不同的天气条件 ,最高温度表塌陷的程度不一样 ,对最高温度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 ,因…  相似文献   

12.
经过长期观测,发现地面最高温度表水银柱稍有回缩现象,晴天高温的日子里尤为明显。已更换过几支地面最高温度表,其水银柱都有此现象,回缩值一般在0.1—0.3℃之间,有时可达0.4℃。  相似文献   

13.
南宁各种下垫面温度特征及预报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下垫面温度观测的原理,并用南宁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资料,分析了沥青、水泥、泥土温度的特征,包括这3种下垫面的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温度日较差特征以及它们与气温的差值。指出气温是影响各种下垫面温度的最主要因素,云对下垫面日最高温度影响显著,大气环流变换对各种下垫面温度的波动有明显影响。对各种下垫面日最高温度的预报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建立了基于日最高气温预报之上的各种下垫面日最高温度预报模型,并对预报与实况值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提高次日最高气温的预报准确率和预报是否出现阴天有中到大雨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可显著改善各种下垫面日最高温度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4.
胡达龙 《气象》1994,20(9):2-2
保持地表土疏松提高地温观测精度笔者在实际观测工作中发现,地温观测记录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地温观测地段土壤板结、温度表球部裸露于地表进行地温观测,就会出现地面日最高温度低于14时ocm地温的失真现象。因此,经常维护地温观测地段,特别是地面温度表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万年县1981-2010年夏季逐日观测场裸露地表最高温度、日最高气温和降水等25个气象因子的历史观测资料,分析了裸露土壤地表最高温度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地表最高温度与日最高气温有着明显的同步变化趋势,地表最高温度出现时间一般比日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要早;地表最高温度平均值7月最高,6月最低,8月居中;6、8月地表最高温度整体呈下降趋势,7月地表最高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地表最高温度受日最高气温的影响最大,受降水、云量和日照的影响也比较明显,受相对湿度、风等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规范》规定地面最高温度表于每日20时观测一次,并随即进行调整。调整的目的,是使该支温度表能感应出当日20时观测后至次日20时观测之间的地面最高温度来。有些观测员由于不注意调整或调整不恰当,致使记录缺测失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常遇见的有下列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7.
裴步祥 《气象》1983,9(11):29-30
一、前言 按《规范》规定:地面温度是指直接与土壤表面接触的温度表所示的温度,包括地面温度、地面最高温度、地面最低温度。这项观测的资料在经济和国防建设以及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但是目前台站上的常规地面温度观测,无论是所使用的仪器或是观测方法,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地面温度观测记录的质量。《气象》从今年第3期开始的“关于地面最高温度观测的讨论”中所反缺出的某些示值失真的现象,只不过是这些问题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邯长、京秦高速公路涉县、玉田南北2监测站和所在气象站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南北2站路面温度与气温的日变化特征及路面最高温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基于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逐月路面温度预报方程,并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路面温度的日变化不但与季节、天空状况有关,还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路面最高温度受多种气象因子的影响,与前一日路面最高温度、最高气温、能见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总云量、低云量、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最高气温的相关性最显著;路面最低温度与最低气温呈显著线性相关。基于路面最高温度预报方程的检验精度,玉田站年平均为77.5%,涉县为79.2%,可为今后路面最高温度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2月19日,某站出现一次地面最高温度读数偏高0.8℃现象,经检查发现是由于值班员调整不当所致。 18日21日至19日20时,该测站受强冷空气影响,出现持续的降温天气过程,全天以阴雨天气为主,没有日照。19日日最高气温读数与18日20时干球读数相同,根据温度变化规律,当日的地面最高温度应该与前日20时0cm地温读数接近。  相似文献   

20.
4种典型城市下垫面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的逐月变化特征总体与气温变化相似,不同下垫面问温度差异夏半年均大于冬半年。沥青、水泥、砂石和草地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全年均高于气温,日最低温度与气温差异不大,表明典型城市下垫面对大气具有一定的加热作用。气温、日照时数、总云量、日平均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与4种下垫面的地表温度相关性显著。建立了4种下垫面各温度参数依赖于日平均、日最高、日最低气温、日照时数、日平均相对湿度和总云量等影响因子的回归模拟方程,因此利用精细化数值预报资料代入方程就可以得出城市沥青、水泥、砂石和草地4种下垫面地表温度,提高城市气象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