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分析了渤海锦州20-2北和21—1油田海区海水及沉积物腐蚀性因子调查结果,阐述了该海区电阻率、溶解氧、Fe^3 /Fe^2 、Eh、有机质、Es等腐蚀因子特征。在对腐蚀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基础上指出,调查区海水腐蚀因子的数值与临近海区大体一致,但本海区海水腐蚀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全浸区的海水腐蚀性远大于潮间区与浪溅区,因而该海区海水腐蚀性将大于渤海南部一些海区。调查区内表层海土腐蚀性不强,但管道在经过海土时有可能发生电偶腐蚀,故提出了防腐蚀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应用移植埋片法(MD)对辽东湾海底泥中钢腐蚀的硏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海洋开发事业的发展,海底钢铁设施日益增多,但这些设施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海底泥的腐蚀,而目前世界上对海底泥腐蚀性研究的报道不多,更无钢铁在海底泥中的腐蚀数据。国外曾对海泥的腐蚀性进行过因子分析(Roger,1980),但由于方法问题未解决而使研究未能深入。 海底泥和陆地土壤相同之处是两者都是泥沙石组成的不均匀体系,不同的是陆地土是由固、液、气三相组成的多项体系,而海底泥只有固、液两相组成。 本试验借助地质取样器,在不破坏土壤结构的情况下将其移植岸边进行埋片,再放回大海中,参与原海洋体系的循环,对钢在海底泥中腐蚀进行定量研究,这种海土腐蚀实验方法作者称之为“MD”海底泥腐蚀试验法(试验海土取自辽东湾9.84-41.4m深层海底)。  相似文献   

3.
海洋沉积物俗称海底土,海洋沉积物腐蚀学系海洋腐蚀科学中的新学科;一些资料表明,钢在海底土中的腐蚀程度要比在海水区、潮差区、飞溅区低(友野理平,1976;岡本刚,1977),这些资料(Schumacher,1979)是通过近海钢结构的观察和采用打入浅海中的试验钢桩取得的,但由于宏观电池的作用,它们不能反映单独埋在海土中钢的腐蚀情况。实际海士中的腐蚀是相当复杂的,由于这项研究难度高,耗资大,因而至今报道很少(Schmidt,198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底工程设计急需海底土的腐蚀资料,作者在确保海土结构不变的前题下,首创了“移植埋片法(MD)”,对3种海洋用钢在海土中的腐蚀电位和极化阻力进行了海上测量,为海洋沉积物腐蚀学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同时对海底钢铁工程的防腐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几种腐蚀性因子对海底土腐蚀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可模拟海底土腐蚀环境的电解池中研究了温度和电阻率对钢材在海土中腐蚀电极过程的影响以及温度、电阻率和硫酸盐还原菌对钢材在海土中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升高、电阻率降低都能使钢在海土中的阴、阳极过程变得易于进行;而温度升高、电阻率降低、硫酸盐还原菌含量增加,将不同程度地加快钢材在海土中的腐蚀.  相似文献   

5.
动电位极化法评价海底土腐蚀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新设计的模拟海底沉积物腐蚀环境的电解池,研究动电位极化法评价海底土(1988年7月采于辽东湾)腐蚀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显示出当材料表面状态不同时以及当海土温度和电阻率变化时电极过程的差异,可用于海底土腐蚀性的测试。  相似文献   

6.
依据本次工程地质调查和钻探工作取得的大量数据,结合以往研究资料,对研究区土体工程地质层进行了系统研究,依据(1)沉积时代、成因类型和形成环境;(2)物质成分和结构特征;(3)工程特性指标等3个方面,对研究区地表以下50m深度范围内的土层进行分层排序,将研究区土体划分为9个工程地质层,并对各层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了研究区软土、盐渍土的分布范围、物理力学性质等;对研究区地基土液化等级、地下水和土的腐蚀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区7度地震作用下饱和砂土液化严重区和中等区主要分布在潍坊港北部莱州湾海域及东营市东部一带;轻微区和不液化区主要分布在莱州湾南岸、东岸一带。盐渍土主要分布在黄河三角洲、莱州湾滨海平原区。研究区地下水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以弱腐蚀和微腐蚀为主;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强腐蚀和中等腐蚀主要分布在莱州湾海域及其西岸、南岸一带,弱腐蚀和微腐蚀主要分布在莱州湾东岸。  相似文献   

7.
合金元素对低合金钢耐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钢铁在海洋环境中的耐蚀性很早就有人研究,但钢的耐腐蚀性能与合金元素关系的报道则较少。1951年,美国首先研制了Ni-Cu-P系耐海水钢,结果表明,海洋用钢的耐腐蚀性能与合金元素之间的关系随海洋环境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侯保荣、张经磊,1980);相同的合金元素对钢铁在浪花飞溅区和海水全浸区耐腐蚀性能的效果亦明显不同;对于从海底泥土中开始,穿过海水全浸区、潮差区、浪花飞溅区一直到海洋大气区的垂直海洋构造物(例如海上采油平台,钢柱码头等)来说,其合金元素的影响效果也完全不同(門智、渡辺常安,1976;侯保荣,1981)。有人还提出,某种合金元素能够提高钢材在浪花飞溅区的耐腐蚀性能,但对海水全浸区的作用不明显,甚至使腐蚀速度加快(内藤浩光等,1975)。 为了研究合金元素与钢材腐蚀性能的关系,作者使用了含各种不同合金元素的50余种钢材,用电连接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将每种试片分别挂于海洋大气区、浪花飞溅区、潮差区和海水全浸区,分别进行90天至2年的试验。本文仅对其中实验条件完全相同的18种低合金钢材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
海底沉积物(以下简称SBS)腐蚀性的评价对海底设施的防腐设计和预防海底设施灾害性的腐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SBS系特殊条件下存在的土壤,因而借助土壤腐蚀性评价法的思路研究SBS的腐蚀性是一捷径。 土壤腐蚀性的评价已有100余年的研究历史,但至今尚无统一的评价方法与标准。SBS的腐蚀研究则是近10年才起步,英国学者首先报道了北海油田SBS腐蚀性的评价(Roger,1980),他利用海洋调查的SBS部分物理、化学因子和土壤腐蚀性评价的“加权法”,根据总分划分为强腐蚀、一般腐蚀和弱腐蚀三个等级。上述方法的缺点是没有抓住SBS腐蚀的机理与主要因子,也没有定量腐蚀实验作依据,故而腐蚀性评价只是定性的。本文提出的评价SBS腐蚀性的二元方法,是以定量腐蚀实验为基础,抓住SBS腐蚀的两个主要腐蚀因子,即SBS类型和硫酸盐还原细菌(以下简称SRB)的含量(电化学蚀主要控制因子及细菌腐蚀主要控制因子)进行评价,并具有明确的量级标准。  相似文献   

9.
根据1997年2月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广州二海海洋勘察公司对北部湾南部某气田海区海水及沉积物腐蚀性因子调查的资料,综述了该海区电阻率、溶解氧、Fe^3 /Fe^2 、Eh和有机质等腐蚀因子的特征,对腐蚀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调查区海水腐蚀情况与临近海区海水接近,各站表层海土腐蚀性偏向于较强级,从而提出了防腐蚀对策。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97年2月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广州二海海洋勘察公司对北部湾南部某气田海区海水及沉积物腐蚀性因子调查的资料,概述了该海区电阻率、溶解氧、Fe^2 /Fe^2 、Eh、有机质等腐蚀因子的特征。对腐蚀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调查区海水腐蚀情况与邻近海区海水接近,各站表层海土腐蚀性偏向于较强级,从而提出了防腐蚀对策。  相似文献   

11.
依据地质钻探和海滩观测资料,分析了后江湾海岸在海进作用下,海岸形成海进地层层序。滨面遭受侵蚀并正在后退和变陡。晚更新统陆相杂色粘土层和砾砂层直接暴露于海底。在海域供沙不足的情况下,整个海湾的海滩被侵蚀后退,而海滩各岸段侵蚀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An annual in situ corrosion experiment of carbon steel and low alloy steel is report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rosion rate varies with the beginning month of immersion. The corrosion rates of 09CuWSn steel panels immersed at the end of April and May when larger fouling organisms grow heavily are 0.1180 and 0.1342 mm/y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3.
钢在不同海底沉积物中的腐蚀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3年9月—1994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培育楼流动海水实验室将普通碳钢(A3钢)和低合金钢(16Mn钢)以分别和电连接两种挂片方式置于海面大气区、海水全浸区和不同的海底沉积物中进行一年的室内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两种钢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率在分别挂片时呈下列顺序:海面大气区>海水全浸区>海底沉积区;在电连挂片时出现如下顺序:海面大气区>海底沉积区>海水全浸区。随着海底沉积物颗粒度的减小,水/泥(砂)界面腐蚀最轻的钢片的腐蚀速度在电连挂片时成正相关关系,分别挂片时影响不大。处于沉积区最底部的钢片因成为宏电池的阳极,而遭受最严重的腐蚀。低合金钢的腐蚀率比普碳钢略大。  相似文献   

14.
根据华南沿海不同区域和不同形态海滩的地形和碎波参数计算分析,得出本区存在着4种平均海滩状态:(1)消散优势型海滩;(2)沿岸坝-槽型海滩;(3)沿岸坝沟或低潮阶地型海滩;(4)反射优势型海滩。华南海滩状态除有长期的侵蚀趋势外,存在明显的季节演变,它与波浪作用的变化关系密切;此外,人为建造的海岸工程也可引起海滩状态的变化,今后在其开发利用中必须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5.
于1993年9月通过对241A,24KU,SS41三个不同钢种极化曲线的测定,对镜层本身的氧化还原电流的测定及X线分析,研究在海水一海气交换界面区锈层在腐蚀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海一气交换界面区的钢由于锈层本身的氧化还原反应,其阴极电流均较裸钢为大,这说明锈层的还原反应起着重要作用.根据锈层本身的还原时间和还原电位,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评价钢材本身耐腐蚀性能的好坏。  相似文献   

16.
海滩对风暴的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尤其在连续风暴发生时。本研究利用Argus视频监测系统拍摄的连续图像,从海滩地貌、剖面、海滩滨线、海滩宽度等方面,定量分析了舟山东沙海滩对连续风暴"马勒卡"和"暹芭"的响应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影响海滩地形地貌变化对连续风暴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1)风暴"马勒卡"发生后海滩单宽体积变化量平均值为?73.75m3/m,风暴"暹芭"发生后海滩单宽体积变化量的平均值为?54.56m3/m,风暴"马勒卡"使整个海滩滨线平均后退14.75m,风暴"暹芭"使得海滩滨线相对于两次风暴前后退10.91m;(2)在海滩自身因素、外部动力因素以及人类活动等共同作用下海滩对连续风暴产生了复杂的响应。  相似文献   

17.
利用线性极化电阻、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测量技术,研究了API Spec X60两种管线钢ERWC电阻焊管)和SML(无缝钢管)在取自中国东海长江口地区的不同类型海泥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SML管线钢在海泥中的耐蚀性明显优于ERW管线钢,管线钢在海泥中的腐蚀行为主要受阴极去极化剂一氧的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基于第三代海浪模式SWAN(Simulating Wave Nearshore),对茅尾海及其邻近海域波浪场进行了为期1 a的数值模拟,利用实测资料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分析了茅尾海海域波浪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波浪能量的输入耗散过程以及海滩修复对波浪能量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茅尾海海域年平均有效波高空间分布不均,湾外年平均有效波高约0.2-0.4 m,湾内仅0.05-0.15 m,且存在较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波高大于冬季。研究区海域夏季波能输入与耗散项均大于冬季,全年主要的波能耗散过程为底摩擦耗散且空间分布不均,存在波能耗散密集区和稀疏区。海滩修复前后海滩前沿波浪能量分布变化显著,海滩修复后滩面前沿纵向轴线分布波高平均增加23.7%,波能增加63.0%,横向轴线上波高增加百分比随离岸距离的变大而逐渐减小,最大波高增加百分比为13.9%,最大波能增加43.8%。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海滩修复工程能够有效提升作用于滩面的波浪能量,从而改善修复海滩的动力条件,降低海滩泥化风险,有利于提高海滩质量。该研究可为低能海岸的海滩修复工程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