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研究发现了采集于南海北部湾和琼州海峡的一个海绵新记录种,白银拟族海绵。该种是丛生薄管状,具有很多分叉的树枝状结构,同一根独立的管粗细均匀。标本在酒精中的颜色为淡褐色,出水口处颜色稍浅。海绵坚硬且脆度大,一层大二辐骨针在海绵表面构成致密的骨架结构,有少量骨针的辐会伸出表面。骨针分为三类:大二辐骨针和小二辐骨针;成对辐与无对生辐长度及形态差异非常明显的四种羽状三辐骨针;基辐与顶辐差异不明显且均与三辐骨针的辐相似的四辐骨针,这三种骨针按照固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构成骨架结构。水沟系是双沟型。领细胞室没有关节结构。  相似文献   

2.
龚琳  李新正 《海洋科学》2016,40(11):52-56
作者记述了两种深海海绵薄管海绵属一种(Chonelasma sp.)和绢网海绵科一种(Farreidae sp.),其中薄管海绵属为新记录属。由于采集时海绵已经死亡,骨针脱离海绵,只具有骨骼形态,缺乏骨针形态,所以两种海绵只能鉴定到属或科。薄管海绵属一种(Chonelasma sp.)隶属于真网海绵科(Euretidae),薄管海绵属(Chonelasma),由"蛟龙号"于2013年7月7日采集于南海3 551 m处。绢网海绵科一种Farreidae sp.隶属于绢网海绵科(Farreidae),由"科学号"于2014年4月18日采集于冲绳海槽1 190 m处。文中描述了两个种的外部形态特征和骨骼形态,丰富了中国六放海绵纲(Hexactinellida)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3.
室内刺参育苗池中新发现的一种敌害生物——日本毛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育苗池内PVC波纹板上新发现一种敌害生物——日本毛壶(Grantia nipponica),外观白色管状,体基端呈树枝状,中部膨大,表面遍生毛状骨针,活体长8~30 mm,宽2~6 mm。体表骨针为二辐骨针(diactine)和三辐骨针(trciactine),其中三辐骨针(trciactine)中包含了等角骨针(regular spicule)、羽状骨针(sagtittal spicule)和类羽状骨针(parasagittal spicule),二辐骨针的长度大约为80~800μm,三辐骨针的长度为30~350μm。毛壶大量繁殖的密度可达到0.144个/cm2。可从养殖用水过滤、饵料消毒和附着基及时清洗几个方面入手控制毛壶的过度增殖。  相似文献   

4.
原生动物肉足虫纲的很多种类在生活中都形成孢囊,这是很普遍的现象。如变形虫目的二期纳旧虫 Naegleria bistadilis (Puschkarew)的孢囊可在废水池中找到(《废水生物处理微型动物图志》,1976);又如与等辐骨虫亲缘关系很近的太阳虫类中的光球虫 Actinosphaerium sp.,可以看到它的孢囊及其自配现象(Hollande, A. et M. Enjumet,1957)。等辐骨虫的孢囊发现较晚, 1907年才由Mielck在德国北部俾斯麦群岛采到;他还观察到当等辐骨虫演发成孢子时,中央囊膜会变成一个凝固的壳。这类壳富有弹性,但硬压易破;壳外的骨针折断,壳内充满孢子,然仍有尚可辨认的残留骨针;壳大多呈椭圆形或棍棒形,并具较大的开孔。其中在一种壳,Mielck 认为是属于十字交叉棘虫 Acanthochiasma decacanthum Popofsky 的生殖期,并对它作了详细的描述,但当时并未给予“孢囊”这个确切的名称。Schewiakoff (1926)曾对等辐骨虫孢囊的形成过程提出一些设想。后来,Hollande et Enjumet (1957)看到等辐骨虫的粘合棘虫类(Symphyacanthes)、节棘虫类(Arthracanthes)和松棘虫类(Chaunacanthes)等不同类群存在着相同的孢囊形成和繁殖过程:在孢囊形成时,等辐骨虫形态有所变化,身体排出其虫黄藻,去掉所有残存的消化物,收缩周围的外原生质和轴足,并形成一囊壳,壳外骨针溶解,壳内骨针亦逐渐由外围向中心溶解,壳的一极形成一个较大的开口等等。他们的观察证实了Schewiakoff的设想。他们所获标本的形态与后人采到的基本相同。虽然Hollande 和Enjumet的阐述着重于细胞学方面,对所获孢囊(为数甚少)井未做分类学的研究,但认为对孢囊形态的研究必将导致等辐骨虫分类系统的修改。Bottazzi于1966年在大西洋、印度洋和地中海采到较多的这类标本,他推想它们是等辐骨虫孢囊产生同形孢子生殖期的个体。1973年,他又在上述各海洋中找到许多形状不同的孢囊,并按字母顺序由A-I, L-R 将其分为16个型(forma),对各型的细胞柔软部分的结构(如细胞核及其它颗粒等)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我们于1958年和1960年在海南岛东面和南面外海采到了许多不同形态的孢囊标本,不少标本还保留着骨针中心结构,另一些标本,骨针中心结构虽已离解,但骨针的某些特征尚残存。这些标本的发现,将增加人们对等辐骨虫孢囊的了解。 综合前人的工作,并根据我们对所采到的不同时期孢囊标本的观察,从形态来看,孢囊的演发过程似乎可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前期正如Mielck以及Hollande和Enjumet所述,身体开始变成一个有口的硬壳,骨针开始掉落,这情形在我们采到的部分标本中显示得非常清楚(图版I: 7a, b;图版II: 1-5;圈版III: 3-4 ;图版V: 8一9)。这时期的骨针中心结构尚未离解,据其特征可认出系某属的孢囊,但无法鉴定到种。中期,囊中骨针结构己离解,按离解的程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骨针离解不久,离散的骨针尚残存着一定的构造特征(图版I: 1-6 ),根据这些特征又可进行分类;另一类是骨针离解时间较久,骨针特征模糊(图版IV: 6-7),已无法从中找出分类依据。后期孢囊特点是囊内骨针全然消失,孢子逸出,孢囊成为空壳而逐渐消萎,这类孢囊(图版IV: 1-5 ,图版V: 2-7)因无骨针特征可寻,若不能追溯与之相连的前、中期孢囊标本,分类是十分困难的。 关于孢囊的详细情况,目前尚不可能通过实验室方法(例如培养)获悉,只能通过采集的方法从自然界里获取其生殖周期中各个不同时期的标本来探索,以证明它们的种、属归属问题。而目前所采到的孢囊标本,虽然从形态的多样性来看比Bottazzi的标本丰富,而且某些标本在分类上可进一步鉴定到属,但所获标本数量仍少,分类受到局限。要全面了解某一个种的孢囊,必须获得该种孢囊的全时期(前、中、后三个时期)标本,并能从中看到它们之间的演发过程及其联系方有可能;如果标本数量过少,即便是特征较明显的前期标本,将其归隶某种仍有困难,所以本文对孢囊的分类也仅是初步研究。 等辐骨虫孢囊的分类范畴,按照第15届国际动物学大会通过的动物命名法规的原则,它属于亚种以下的级别。对这个类群,因目前尚未找到其确切的分类归属,所以我们暂用分类学中的中化名词——型(Forma)来安置;型的名称则用实名称呼,这样可以通过实名反映出孢囊的实体形象,并便于记忆和在分类上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了比较CO_2引起的海水酸化和HCI引起的海水酸化对棘皮动物的影响,本研究以中国北方海岸带土著种-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为对象,分析比较了两种海水酸化模式对马粪海胆胚胎和骨针发育的影响。根据IPCC对2100年海水酸化程度的预测,在实验室条件下,建立了自然海水组(pH=8.06±0.01)和六个海水酸化处理组(三个CO_2处理组和三个HCI处理组)。结果表明:(1)与自然海水组相比,酸化处理组马粪海胆胚胎的卵裂率呈现随海水pH下降而延长的趋势,与HCI酸化处理相比,CO_2处理对马粪海胆胚胎卵裂率的影响更为严重;(2)两种海水酸化模式下,马粪海胆浮游幼体四腕浮游幼体均出现对称性缺失和骨针外露现象;(3)与自然海水组相比,两种海水酸化模式对马粪海胆四腕浮游幼体骨针发育具有不同影响,HCI酸化处理组浮游幼体呈现骨针变短现象,而CO_2处理组四腕幼体的骨针则出现变长现象;(4)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海水酸化可影响马粪海胆浮游幼体骨针的钙化结构,当海水△pH=-0.5时,CO_2处理组马粪海胆浮游幼体骨针的腐蚀程度要比HCI处理组更为严重。本研究结果提示,不同的海水酸化模式对马粪海胆胚胎和骨针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相比强酸(HCI)引起的海水酸化而言,CO_2引起的海水酸化对马粪海胆的影响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录了西太平洋深海围线海绵科1新种——扭形白须海绵。该海绵共含2个标本,其中1个采集于雅浦海山932米处,另1个采集于卡罗琳海山775.3米处。该新种含有椭圆形大双盘骨针、3种类型的双盘骨针、棒状骨针和节杖骨针,使其很容易与该属下的现有8种区分开。该种为西北太平洋报道的第4种白须海绵属的种。  相似文献   

7.
花笼亚目(Verrucomorpha)是蔓足类中较独特的一个类群,它的左右两侧売板不对称,一侧背板及楯板与壁板愈合而不能活动。它们一般栖息于深度超过100米的较深水域,固着于岩石、泥块、贝壳、海胆棘、海绵骨针或其他物体上,分布范围较广。这类动物一般不易采到,在我国过去尚未见报道。本文是我国海区花笼类第一篇研究报告。搞清它们的种类对分析底栖生物群落组成和分布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文根据的材料是1975-1981年东海大陆架调查和1959-1960年全国海洋综合调查采集的底栖动物标本。由于深海调査采集不够,标本数量不多,共发现6种,分隶于花笼科 Family Verrucidae 花笼属 Genus Verruca 的4个亚属,皆为我国首次记录。该6种栖息的水深从110米到2150米,其中驼背花笼 Verruca( Altiverruca) gibbosa为世界各大洋的广布种;雕板花笼 Verruca(Metaverruca) sculpta为分布于三大洋的环热带种;其余4种为印度一西太平洋暖水种。  相似文献   

8.
夏季南亚季风系统中期变动过程中的200hPa辐散环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合成资料讨论了夏季南亚季风系统中期变动过程中200hPa辐散环流的变化,揭示了一些有意义的新事实:(1)南亚季风区到太平洋信风区存在两个主要的辐散中心,它们分别位于菲律宾以东海面和西太平洋的加罗林群岛。前者存在明显的东西振荡过程,它和南亚季风环流的中期变动有密切的联系,后者位置稳定少变,但强度变化明显。(2)对澳大利亚高压起着主要作用的是源自加罗林群岛辐散中心的南支辐散气流,而不是源自南海的辐散流;在源自上述两个辐散中心的南支辐散气流的共同作用下,在澳大利亚以西海面上还维持一个独立的辐合下沉实体,其强弱变化有明显的准双周振荡过程。(3)在黄淮地区存在一个与东亚大陆季风雨带相对应的次级辐散中心,其向南的辐散气流与源自南海到西太平洋向北的辐散气流在东亚大陆的副热带地区汇合下沉,引导西太平洋副高伸入大陆;一旦这一次级中心消失,副高随即退出大陆。(4)当菲律宾以东海面的辐散中心移到中南半岛,则与加罗林群岛辐散中心之间的辐散气流在南海地区辐合下沉,这时该地区赤道反气旋活跃,表明其动力性质明显。  相似文献   

9.
通过能量色散X荧光衍射仪(EDXRF)对3种南海潮间带海绵:细薄星芒海绵Stelletta tenui(Lindgren)、澳大利亚厚皮海绵Craniella australiensis (Carter)和多皱软海绵Halichondria hugosa (Ridley&Dendy)的元素组成和含量进行了研究,并与两种黄海潮间带海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海绵体内的元素组成受种属差异的影响较大,溴元素的含量可能同一定的活性物质产生相关。另外,不同海绵具有骨针形态的多样性,为深入研究内部合成机制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合成资料讨论了夏季南亚季风系统中期变动过程中200hPa辐散环流的变化,揭示了一些有意义的新事实:(1)南亚季风区到太平洋信风区存在两个主要的辐散中心,它们分别位于菲律宾以东海面和西太平洋的加罗林群岛.前者存在明显的东西振荡过程,它和南亚季风环流的中期变动有密切的联系,后者位置稳定少变,但强度变化明显.(2)对澳大利亚高压起着主要作用的是源自加罗林群岛辐散中心的南支辐散气流,而不是源自南海的辐散流;在源自上述两个辐散中心的南支辐散气流的共同作用下,在澳大利亚以西海面上还维持一个独立的辐合下沉实体,其强弱变化有明显的准双周振荡过程.(3)在黄淮地区存在一个与东亚大陆季风雨带相对应的次级辐散中心,其向南的辐散气流与源自南海到西太平洋向北的辐散气流在东亚大陆的副热带地区汇合下沉,引导西太平洋副高伸入大陆;一旦这一次级中心消失,副高随即退出大陆.(4)当菲律宾以东海面的辐散中心移到中南半岛,则与加罗林群岛辐散中心之间的辐散气流在南海地区辐合下沉,这时该地区赤道反气旋活跃,表明其动力性质明显.  相似文献   

11.
渤海海洋线虫与底栖桡足类数量之比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渤海的22个站位,分3个航次采集未受扰动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小型底栖动物中两个主要类群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和底栖桡足类数量变动和两者数量之比评价沉积物有机污染环境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一航次的不同重复,数量变动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在同一个站位24h,6次重复取样,两者数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在应用该比值进行沉积物有机污染评价时,在同一站位该比值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在我国沿海潮间带采集的大量标本加以鉴定研究写成。共报告肠鳃类 Enteropneusta 6种,即黄岛长吻虫 Saccoglossua hwangtauensis (Tchang et Koo),短殖舌行虫 Glossobalanus mortenseni Horst,多鳃孔舌形虫 Glossobalanus polybranchioporus Tchang et Liang,肉质柱头虫Balanoglossus carnosus (Willey),三崎柱头虫Balanoglossus misakiensis Kuwano 和黄殖翼柱头虫Ptychodera flava Eschscholtz。分隶于两科四属。 短殖舌形虫,肉质柱头虫和黄殖翼柱头虫在我国是首次记录,我们均根据其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作了详细描述,并讨论了与前人描述相异之处。到目前为止,多鳃孔舌形除了在我国沿海分布之外,国外尚未见有报道;张玺等在1965年对此种已有详细描述,本文仅对其特征作了记述。黄岛长吻虫是张玺等在国内发表过的,本文进一步对它作了补充描述和修正。三崎柱头虫,过去张玺等没有对它的内部解剖进行过描述,本文根据在我国沿海采到的标本,对它的内部形态特征进行了补充,并与前人描述的某些特征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大陆边缘研究是板块构造运动史重建、地球环境演变研究与矿产资源开发的关键.火山型(volcanic passive margins)与非火山型(magma-poor passive margins)大陆边缘作为被动大陆边缘的2种基本类型,在结构特征、演化过程、洋陆过渡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二者在形成机制、构造过程...  相似文献   

14.
冲绳海槽浮岩中斑晶矿物结晶的P-T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翟世奎 《海洋科学》1987,11(1):26-30
本文利用多种地质温度计估算了冲绳海槽浮岩中斑晶矿物的结晶条件。结果表明:灰白色浮岩中的橄榄石、辉石、基性斜长石、磁铁矿等是在大约890℃和大约三十几km深的条件下结晶的。这些矿物之所以存在于SiO2含量高达70%的酸性浮岩中是由于在岩浆喷出地表之前发生了岩浆的混合作用。根据斑晶矿物的结晶深度,推测灰白色浮岩的初始岩浆来自地幔的熔融。  相似文献   

15.
渤海鱼类区系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关于渤海的鱼类区系,张春霖等(1955)曾报道了116种;林福申1)根据1958年6月-1959年11月渤海大面试捕资料(其间12-3月未调査)记载了渤海底层鱼类74种,他在分析了这些鱼类的区系性质后提出,其中暖水性鱼类19种、温水性鱼类44种、冷温性鱼类11种,并认为渤海鱼类的区系性质属温水性。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82年4月至1983年5月在渤海进行的底拖网逐月试捕调査和1983年6,7月上层拖网试捕调査资料,以及有关文献和本所历年来的采集记录鉴定,渤海已记录的鱼类有19目,66科,156种,其中我所试捕调查获108种,文献和采集记录补充了48种。本文根据以上资料,对渤海鱼类的种类组成和区系性质进行分析。渤海鱼类名录和种的区系性质按分类系统(成庆泰、郑葆珊,1987)列于附表。由于调査范围、时间及捕捞工具有限,遗漏种类在所难免,但作者认为上述材料已基本上能反映渤海鱼类的全貌。  相似文献   

16.
日本鳗鲡早期阶段耳石中心核外周标记轮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城华 《海洋科学》1996,20(1):46-48
1989年10月自江苏太湖捕获到日本鳗鲡亲鱼,经暂养、人工催产后孵出 仔鳗。对仔鳗耳石进行观察,发现耳石中心核外周存在标记轮,与1990年4月取样 子长江口启东的白仔鳗耳石中心核外周的标记轮比较,两者无显著差别。两者耳石 中心核与其外周标记轮之间都存在两个生长轮。人工培育仔鳗耳石标记轮(第3个 日生长轮)的存在证实了白仔鳗耳石标记轮是第3个日生长轮。  相似文献   

17.
6000m深海拖曳系统动力响应计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数值计算了6000m深海单拖体和双拖体拖曳系统的动态响应,特别是研究了拖船的垂荡运动对拖体定高性的影响。对于双拖体系统,本文对第二拖体在水中的重量、联接两拖体的缆索长度及其在水中重量等因素对第二拖体定高性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分析。计算表明,采用双拖体系统可大大提高系统的定高性。  相似文献   

18.
观察中国对虾蜕皮间期皮肤与外骨骼的组织学构造。指出外骨骼分为表层和里层,表层由较薄的外表层和较厚的内表层组成。里层又分为外层和内层:外层由平行于表面的纤维小板组成(暗板带),平行的纤维小板之间有抛物线状纤维联系(明板带);内层纤维小板比外层小。内层与外层之间有一结晶钙薄层,是两层之间临界面。表皮为单层细胞,有基膜衬托。皮肤腺和色素细胞位于表皮层之下,分布全身。  相似文献   

19.
臧启运 《海岸工程》1998,17(3):18-23
首先介绍了在潮间浅滩观测泥沙远移的两种新工具──标志桩和沉沙盘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然后通过实例阐明了利用标志桩、沉沙盘观测资料研究潮间浅滩冲淤变化及冲淤量估算的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作者利用在渤海进行的不同时距的平均风速观测值,经统计分析求得1秒、2分和10分钟平均风速间的线性关系。同时根据风速梯度观测值给出风速指数廓线的指数值,并且给定风速对数廓线的特征值:海面摩擦速度和海面粗糙度。此外,作者还提出了海面风应力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