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作者在整理山东胶州湾和福建厦门五通湾及东山湾的底栖多毛类环虫时,发现白毛虫科(Pilargiidae)合甲虫属(Synelmis)的一个新种,共有37个标本。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现将新种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了栖息在安徽省合肥市四里河附近淡水鱼苗培育池中的介甲目蚌壳虫科蚌壳虫属的一个新种—中华蚌壳虫Cyzicus sinensis Hu,1987 sp.nov.该新种是蚌壳虫属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列表比较了本新种与近似种尼泊尔蚌壳虫Cyzicus nepalensis Ueno,1967的主要形态区别特征:新种壳周缘具短毛;第1触角有感觉乳突15个(雄)及19个(雌);第2触角内、外胶有15—16节;雄性有19个体节具背棘刺,雌性则有17个体节;雄虫执握肢第4内叶内缘中部凹陷较浅,无突起;雌虫携卵肢鳃叶呈小椭圆形;雄虫尾节背缘生小齿29个,雌虫则有32个;雄虫尾爪具羽状刚毛17条,小齿38个,而雌虫则分别有9条及94个,尾爪背面中部有1个长棘。附新种与近似种的形态图20幅。模式标本保存在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水产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海多穴苔虫属和格苔虫属新种新纪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锡兴 《海洋与湖沼》1982,13(1):97-101
作者在整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收藏的苔藓虫标本中,发现无囊亚目片苔虫科(Hincksinidae)多穴苔虫属(Antropora)两个新种和三个新纪录。本文系根据1958—1962年和1975—1976年底栖生物拖网资料(共26号标本)整理写成,报告两个新种和三个中国近海的新纪录。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作者整理1982年在东海海域采集的标本时,发现两种寄生于石首鱼类体内的吸虫,经鉴定为新种,它们分隶于棘体科 Acanthocolpidae Luhe,1909和半尾科 Hemiuridae (Looss,1899)Luhe,1901。本文为新种的描述。虫体各部分测量单位为mm,卵子为μm。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山东介甲类原狭蚌虫属一新种——东平原狭蚌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维兴 《海洋与湖沼》1987,18(4):341-347
本文描述了分布在山东省东平湖畔淡水鱼苗培育池中的介甲目甲壳动物原狭蚌虫属的一个新种——东平原狭蚌虫Eoleptestheria dongpingensis Hu,1986。列表比较了本新种与相近种中国原狭蚌虫Eoleptestheria chinensis Daday,1923的主要形态区别特征。附15幅新种形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山东海洋学院水产系水产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6.
描述原狭蚌虫属一新种—桑梓原狭蚌虫Eoleptestheria sangziensis sp.nov.,列表比较新种与近似种东平原狭蚌虫E.dongpingensis Hu,1986的主要区别特征。有24幅形态图,包括10幅电镜照片。模式标本保存于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海多毛纲龙介虫科(石灰虫科)Serpulidae的分类区系,除吴宝铃和陈木(1985,1991)、陈木和吴宝铃(1978,1980)发表过6个新种以及杨德渐和孙瑞平(1988)作过一些常见种报道外,迄今尚未见系统研究报道。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调查、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和作者近年来调查补采的标本进行系统整理。共鉴定龙介虫科盘管虫属28种,其中11种为我国首次记录、1个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倪勇 《海洋与湖沼》1981,12(4):362-364
最近,作者在整理以前从广东和广西沿海采回的鱼类标本时,发现有7尾美塘鳢属Eleotriodes标本,经鉴定认为是一新种,命名为无斑美塘鳢属Eleotriodes immaculatus Ni-sp.nov.其模式标本存于国家水产总局东海水产研究所。现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国北部近海涟虫目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涟虫类(Cumacea)是甲壳动物软甲类中的一个目,与端足目、等足目等同属囊虾类(Peracarida)。其形态构造较为独特(图1),头部与前3或4胸节愈合,留下5或4个活动胸节,外覆以膨大的头胸甲,其侧缘与胸足紧密结合,形成封闭的鳃室。鳃叶附于第1颚足宽大的外肢上。腹部细长呈链状,许多种类缺少尾节,雌性腹肢完全退化。大部分涟虫埋栖于海底泥沙中,属底栖生物。许多涟虫在交配期或夜间离开海底沉积,到水层中营游泳生 活,所以浮游生物拖网中也常能大量采到。涟虫也是鱼类和大型甲壳类食物的组成部分。 最早记载的涟虫是 Lepichin于1780年报道的 Oniscus scorpioides ,即现在的蝎形针尾涟虫 Diastylis scorpioides。第二例有关涟虫的报道是 Colone Montagu 于1804年所作。H. Milne-Edwards于1828年为此种建立了Cuma属,涟虫类 Cumacea一词的名称即来源于此。按常规,涟虫目的名称应从最早发表的属名,即针尾涟虫属(Diastylis),但因源于Cuma属的 Cumacea一名已被广泛应用和接受,不便更改,散仍保留Cumacea一名。 现今涟虫目已知共有近800种(Robert,190),分隶于11科,100多属,大多分布在0-500m之间,也见于大洋深渊底(如发现于爪哇海沟的 Makrokylindrus halis Jone,1969,栖息深度可达7160m)。关于中国近海的涟虫,以往研究较少,台湾省曾有少量报道,华北的涟虫仅罗玛金娜(JIOMAKИHA)于1960年报道过8种(其中1个未定种)。由于涟虫埋栖于泥沙之中,其分布范围局限性较大。涟虫的地方性种(endemic species)较多。搞清我国涟虫目的种类组成,对底栖生物生态学、浮游动物学、动物地理学以及鱼类食性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本文报道了我国北部涟虫目15种,分隶于6科、13属。其中有3个新种:舌突圆涟虫Cyclaspis linguiloba sp.nov.、六刺丽涟虫 Lamprops hexaspinula sp. nov.、二齿半尖额涟虫 Hemileucon bidentatus sp.nov;7个新纪录是卵圆涟虫 Bodotria ovalis、宽甲古涟虫 Eocuma lata、蛇头女针涟虫 Gynodiastylis anguicephala、梭形驼背涟虫 Campylaspis fusiformis、笨凸背涟虫 Campylaspis amblyoda、光亮拟涟虫 Cumella arguta、和太平洋方甲涟虫 Eudorella pacifica。另外,罗玛金娜1960年报道的新变种脊腹异涟虫 Heterocuma sarsi var. costata应为萨氏异涟虫 Heterocwma sarsi 的同物异名。 本文所研究的标本均采自长江口以北的中国近海,主要为底栖生物海底表面采泥、拖网和浮游生物拖网取样所获,个别的为潮间带采集所得。体长的测量自头胸甲前缘至尾节末端(不包括尾节端刺),如果不存在尾节,则至第6腹节末端。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1975年5月,在浙江温州和福建福鼎外海,采得鱼类标本若干,经鉴定其中有2新种,分别隶属于后颔臆科和(鱼叚)虎鱼科,并定名为无斑叉棘腾Stalix immaculatus Xu et Zhan sP.nov,和斑头栉(鱼叚)虎鱼Ctenogobius puncticeps Deng et Xiong sp.nov.,所有模式标本均存于国家水产总局东海水产研究所。现就两新种的特征分别记述如下。 无斑叉棘鰧(新种)Stalix immaculatus Xu et Zhan sp.nov.(图1)  相似文献   

11.
1975年3-5月作者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组织的西沙群岛生物调查,获得不少苔藓动物(Bryozoa)标本,发现其中有五号标本与以往报道的粗胞属(Scrupocellaria Van Beneden,1845)内各已知种显著不同,经研究确认系两个新种。新种的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胶州湾鱼类复殖吸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州湾水域的鱼类复殖吸虫,早在30年代秦素美(1933)曾报道过7种;作者自1958年起陆续在该水域进行吸虫标本采集,先后剖检鱼类49种,共529尾,找到吸虫21种,其中4种为新种。本文为新种记述,并附胶州湾吸虫及宿主鱼类名录。 文内测量单位一律为mm,卵子为μm。模式标本存放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3.
东海大陆架沉积物中的放射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海洋沉积物中放射虫的研究资料来判別海底地层和解决与海洋学有关的问題, 系探索海洋资源的手段之一。近年来,一些国家对世界大洋的调查研究工作进展很快,目前,除北冰洋外;几乎对各大洋的大部分海域都进行了钻探取样。其中,用放射虫沉积岩样结合地层学进行分析划带的工作已有很大进展。东海大陆架范围辽阔,资源丰富,亟待开发利用,但对其海底情况过去了解较少。为配合当前渔场调查和海底矿产资源的探测,对海底沉积物及有关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是急需的。本文就东海大陆架部分地区(东经121°30′-127°,北纬26°30′-32°30′;图1)海底沉积物中的放射虫进行研究整理、以供作海洋开发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美丽海葵属三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丽海葵属(Calliactis)属链索海葵科( Hormathiidae),有发达的基部,体壁光滑,壁孔1-3环,呈规则状排列于近基部处。柱体外胚层裸露,有时有一薄层分泌的表皮。括约肌很发达,位于中胶层。有2个水管,6对不育的完全隔膜,其收缩肌呈弥散型。海葵体与寄居蟹共栖。本文所用标本分别于1975-1976年采自东海和南海,经鉴定其中有3新种,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东海陆架区调查时所采到的底栖生物样品中,有两个标本属于蛇海星科Ophidiasteridae中的一个新属,它和该科迄今包括的任何属都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6.
17.
东海蛾螺科(软体动物:腹足纲)一新记录属和一新记录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整理分类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历年采集的蛾螺科标本,发现了在东海大陆架生物资源调查时于冲绳海槽水深850—1685m深海处采集的3号蛾螺科标本。经研究发现为一新记录属深海蛾螺属Bathyancistrolepis的一新记录种车轴深海蛾螺Bathyancistrolepis trochoideus(Dall,1907)。文中对其贝壳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对齿舌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19.
报道采自山东沿海贝类鳃表及外套腔中寄生 /共栖的 3种吻毛类纤毛虫 :原生钩毛虫(Ancistrocoma primigenius)、派氏钩毛虫 (Ancistrocoma pelseneeri)及威海下毛虫 (Hypocomidesweihaiensis)。作者依据活体观察、蛋白银和银浸法染色对其活体形态学、纤毛图式及银线系进行了综合描述。该研究系钩毛虫属纤毛虫在我国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