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滇西北衙地区热水岩溶作用及其伴生的地质灾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报道了滇西北衙地区新发现的热水角砾岩及其显示的热水岩溶与伴生地质灾害的特征。北衙地区热水角砾岩和热水岩溶可分为 4种类型和层次,即①地表相爆发-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凝灰-角砾岩、热水沉积鲕状灰岩与钙华胶结角砾岩;②与近地表洞穴沉积和垮塌作用有关的热水沉积砾岩和汽爆射流角砾岩;③与热水通道相蚀裂和爆破角砾化作用有关的网络状灰岩角砾岩筒和热水隐爆角砾岩筒;④深部相热水浸煮-蚀变灰岩。除深部相浸煮蚀变作用外,其余 3种热水岩溶作用都可伴生和引起地质灾害。万洞山-五里排一带呈席状覆盖于第三系河湖相的砂砾岩和粘土沉积之上的灰岩质热水角砾岩为一套从陈家庄角砾岩筒滑覆过来的热水角砾岩滑体,其可能是造成金沙江古河道淤塞并使古金沙江改道和形成大拐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恭城-栗木裂带中断层岩的研究,确立了一种新型断层角砾岩-断溶角砾岩的存在。断溶角砾岩兼具断层角砾岩和岩溶角砾岩的特点,是断裂和岩溶塌陷共同作用的产物。这种角砾岩的角砾分为断层角砾和溶洞崩塌角砾两种,角砾及胶结物中均发育有方解石e双晶等应力作用的产物,它形成于地下5-8km深的脆性变形环境中,并记录了断裂带的多期活动及运动方向和应变型式。对断溶角砾岩的研究有利于恢复恭城-栗木断裂带的形成及其演化历史。断溶角砾岩形成模式的提出揭示了研究区与断裂伴生的地下溶洞的分布形成、发展及灭亡的规律,这对于减少或防止因溶洞塌陷而带来的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塔里木盆地西北部阿克苏—柯坪—乌什地区露头剖面的宏微观工作发现,寒武系纽芬兰统玉尔吐斯组存在3期稳定发育的古暴露面,并具有(1)铁质结壳层、(2)近地表喀斯特(塑形)角砾、(3)溶沟、溶缝及囊状溶洞、(4)岩溶系统内的角砾、陆源碎屑充填物、(5)暴露面之上的地层超覆等暴露标志。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玉尔吐斯组并非连续沉积,内部存在多个沉积间断,并与肖尔布拉克组为区域性不整合接触。同时,在与灰岩和白云岩早成岩期岩溶特征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先期渗滤条件较差的混积岩(硅质碎屑-碳酸盐混合沉积)早成岩期岩溶以充填程度较高的溶沟、溶缝和小型溶洞发育为特征,且水平潜流岩溶带发育不成熟;以此区别于灰岩和云岩型早成岩期岩溶发育的相控溶蚀孔洞、岩溶花斑和近原地角砾化等典型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开放条件下的早成岩期暴露岩溶特征及储集层优化与否更多受岩石组构特征控制,由此推断在相对封闭的埋藏条件下,先期致密化的岩石难以经历岩溶改造形成相控的孔洞型储集层。这一认识不仅对深埋条件下储集层的形成和保持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也为早成岩期岩溶地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通过塔里木盆地西北部阿克苏-柯坪-乌什地区露头剖面的宏微观工作发现,寒武系纽芬兰统玉尔吐斯组存在3期稳定发育的古暴露面,并具有(1)铁质结壳层、(2)近地表喀斯特(塑形)角砾、(3)溶沟、溶缝及囊状溶洞、(4)岩溶系统内的角砾、陆源碎屑充填物、(5)暴露面之上的地层超覆等暴露标志。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玉尔吐斯组并非连续沉积,内部存在多个沉积间断,并与肖尔布拉克组为区域性不整合接触。同时,在与灰岩和白云岩早成岩期岩溶特征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先期渗滤条件较差的混积岩(硅质碎屑-碳酸盐混合沉积)早成岩期岩溶以充填程度较高的溶沟、溶缝和小型溶洞发育为特征,且水平潜流岩溶带发育不成熟;以此区别于灰岩和云岩型早成岩期岩溶发育的相控溶蚀孔洞、岩溶花斑和近原地角砾化等典型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开放条件下的早成岩期暴露岩溶特征及储集层优化与否更多受岩石组构特征控制,由此推断在相对封闭的埋藏条件下,先期致密化的岩石难以经历岩溶改造形成相控的孔洞型储集层。这一认识不仅对深埋条件下储集层的形成和保持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也为早成岩期岩溶地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溶洞塌陷是一种特殊的岩溶型储集体,塌陷作用导致早期洞穴的坍塌、围岩多类型的角砾岩化以及孔隙结构在一定范围上的改造等。通过钻井、岩心、常规测井、FMI 成像测井等技术手段来识别和再现了塌陷体裂纹角砾岩、镶嵌角砾岩、混杂角砾岩和溶洞及其沉积充填物等独特的响应特征。展示了岩溶塌陷体及其上覆地层地震同相轴“下凹”和伴随“串珠”状—杂乱反射的地震结构特征。依据塌陷几何结构的生长指数(EI)、垂向海拔变化(ΔZ)以及宽度(W)等参数定量评价,指出塌陷形成具有多期次性,在下巴楚泥岩段达到峰值。通过实例剖面分析,将塌陷体分为3种类型:(1)早期(表生岩溶期)溶蚀塌陷,常发育多层洞穴垮塌,塌陷带内角砾岩发育,构成了灰岩和混杂角砾与泥质支撑的混杂角砾复杂岩性组合,储集体上下整体连通,具有一定的储集性能;(2)中期(早石炭世)负载塌陷,属于埋藏后塌陷,储集体由缝隙、裂纹角砾岩、镶嵌杂乱角砾岩、富碎屑基质支撑的杂乱角砾岩和洞穴沉积的石英砂岩组成,存在未充填的残余洞穴储集空间;(3)晚期(海西晚期)断控塌陷,海西晚期构造导致的埋藏后的古溶洞塌陷,形成新的“缝隙、镶嵌角砾岩、杂乱角砾和原始溶洞”的塌陷结构,储集性能较好。原始洞穴层、塌陷时间和主控因素三者的相互组合导致了古洞穴塌陷的复杂储集体结构。分析认为负载塌陷和断控塌陷发育有效的储集空间,可作为油气开发有利的潜力目标区。  相似文献   

6.
华南与古岩溶有关铀矿床中角砾岩的成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将华南地区与古岩溶有关铀矿床中的角砾岩分为古岩溶塌陷角砾岩和复成角砾岩两类,前者是一种岩溶溶塌机械堆积岩,后者是构造、岩溶多次复合、叠加改造的产物。两类角砾岩在角砾成分、胶结形式、溶蚀面发育程度、微观结构构造、角砾体空间形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铀成矿主要与复成角砾岩有关。复成角砾岩是该类铀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左昌虎 《地质与勘探》2016,52(2):251-260
康家湾铅锌矿是一个大型多金属矿床,矿区内发育有大面积角砾岩。本文在详细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参照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该角砾岩成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根据角砾成分和空间分布等特征,矿区内角砾岩可划分为层间硅化角砾岩(Qb)、岩溶角砾岩(Kb)、崩塌角砾岩(Ba)和断层角砾岩(Bf)四种类型。分析认为角砾岩主要由构造与热液双重作用形成,分别经历构造破碎、热液交代及后期岩溶改造三个阶段。矿体主要赋存于层间硅化角砾岩中,少量角砾状矿石赋存于岩溶角砾岩中。据上认为,该套角砾岩成因与康家湾铅锌矿具有密切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8.
陕西双王钠长石岩特征及金矿床形成期次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双王含金钠长石岩带主要为层状 ,产于泥盆系星红铺组粉砂质板岩中。钠长石岩带主要由层状钠长石岩及钠长石岩角砾岩组成。角砾岩角砾主要为层状钠长石岩碎裂形成。层状钠长石岩及钠长石岩角砾韵律纹层构造及条带状构造发育 ,矿物组合和热水沉积钠长石岩相同。钠长石岩主元素及微量元素特征表明钠长石岩具热水沉积的一般特征。角砾岩角砾棱角明显 ,具可拼接破裂构造或典型角砾状构造 ;钠长石岩角砾和早期胶结物矿物组成基本相同。胶结充填物中晶洞构造发育 ,显示同生液压致裂角砾的一般特征。据钠长石岩沉积特征构造及角砾特征 ,认为钠长石岩及金矿床主要是热水沉积 -隐爆作用形成的 ,可分为 4个形成阶段 ,金矿矿化主要和第 3、4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9.
方维萱  张国伟 《岩石学报》2000,16(3):392-400
从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稀土元素等方面研究了二台子铜金矿内长石炭酸(角砾)岩类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晚泥盆世-石炭纪,在区域幔羽构造作用下,深部热流体沿先存在构造通道上升进入镇安二台子三级热水沉积盆地之中,形成了石英重晶石炭酸角砾岩、碳酸角砾岩、复成分角砾岩、钠长岩、钠长石碳酸岩,受同性断裂及层位控制明显,并构成了金的矿源层及普遍金矿化。燕山期,具有幔源特征的深部含矿热流体在北东、北西向  相似文献   

10.
老鸭巢铅锌金多金属矿床中的岩体超覆侵入时形成了一系列角砾岩,其中岩浆隐蔽爆破角砾岩就是矿床铅锌金矿体主要赋矿构造.隐蔽爆破角砾岩可分为隐爆角砾、震碎角砾、流化角砾.老鸭巢矿区广泛分布着晚三叠世-中侏罗世的古岩溶沉积体,这些沉积的孔隙度高且富含地下水.当岩浆超覆侵入此处时,由于外部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岩浆减压、降温、二次沸腾,并不断析出流体,在局部圈闭环境下流体压力将逐渐增大;加之岩溶中地下水丰富,地下水不断的气化,使气体的压力骤然增大.在屏蔽作用良好的超覆部发生了爆破作用形成了隐爆角砾;在爆破的外部震碎带形成了震碎角砾;而爆破之后的流化作用则形成了流化角砾.通过对老鸭巢爆破角砾岩的特征的研究,结合爆破角砾岩形成的地层、构造、岩体等条件的分析来探讨隐蔽爆破角砾岩的形成过程.分析了老鸭巢铅锌金矿体与隐蔽爆破角砾岩的关系,为今后矿山找矿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1.
陕西桐木沟锌矿床钠质喷气岩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桐木沟层状锌矿体直接底板及其下部地层中包括整合层状的方解钠长石岩和钠长角砾岩,以及脉状的石英钠长石岩在内的富钠质岩石系由喷气沉积成矿作用形成。通过对这几种岩石的产状、形态、矿物成分、岩石组构以及稀土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它们是在成矿地热系统活动早期,以同生沉积、支代的方式形成,属喷气岩类。研究这些岩石,对了解喷气沉积成矿作用,进一步指导找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位及 《云南地质》2001,20(3):308-313
滇中昆阳群分布区,地史上至少出现过四次岩溶作用,其中以晋宁期和华力西期的古岩溶作用为主。古岩溶作用使靠近侵蚀面的昆阳群碳酸岩层,在断裂和层理裂隙通过处形成岩溶洞穴,并发展形成洞穴堆积角砾岩,因此,古岩溶作用是刺穿体构造形成的主要因素。这些角砾岩可称为古岩溶洞穴堆积角砾岩。因民角砾岩主要也是这种成因的角砾岩。滇中昆阳群分布区是研究古岩溶作用十分理想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湘西合仁坪钠长石-石英脉型金矿中,角砾岩普遍发育,主要分布于矿脉中,与金成矿关系密切。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对合仁坪金矿床中角砾岩的形态、大小及胶结物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结合角砾岩的矿物组合特征,探讨了该区角砾岩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合仁坪金矿床中的角砾岩大多数呈原地破裂特征,角砾分选差,成分简单,且角砾之间的拼合性较好,为钠长石、石英等热液矿物所胶结,角砾的长轴方向大致具有定向排列的特点,表现出明显的液压致裂特征,反映出成矿流体的特征。研究区的液压致裂作用具有脉动性,每期液压致裂作用大致可分为应力腐蚀、岩石破碎、裂隙愈合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安徽沿江地区中三叠统角砾岩极其发育,岩性、形态、岩石组合类型多样,但成因尚无定论,多被解释为膏溶角砾岩。通过对多地若干条剖面调查,发现用简单的膏溶角砾岩来解释这套复杂的砾岩有所不妥。根据岩石特征及组合辨识出5类不同成因机制的角砾岩:滨岸缓坡砾屑岩、膏溶角砾岩、岩溶角砾岩、冲积扇砾岩和构造角砾岩。滨岸缓坡砾屑岩和冲积扇砾岩均发育于同生期,前者与所处的滨岸缓坡位置密切相关;后者与构造隆升区的各类岩石受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有关,在突发性事件的诱导下,母岩剥离而形成的沉积物随雨水坡面流冲刷、搬运作用由山顶和斜坡向山谷快递移动,快速沉积形成,代表了印支运动早幕活动的加强期,指示了印支运动早幕是以抬升运动为主、褶皱运动为辅。膏溶角砾岩、岩溶角砾岩与印支运动早幕无明显的关联性,可能与印支运动晚幕—燕山运动的构造活动及淡水淋浴作用的结果。前者砾石成分相对单一,发育于干旱蒸发的高水位体系域内,可能为原先含膏白云岩、白云岩与石膏互层,后由于构造抬升,石膏层受到淡水的作用溶蚀,造成了岩层空疏—垮塌,在原地堆积形成;后者砾石成分较为复杂,其形成与构造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前期的构造破碎为后期渗流水和潜流水提供了岩溶作用空间。构造角砾岩应为构造活动的产物,应与印支运动早幕无关,而为北西、北东向张性断裂破坏的结果,其成因可能与印支运动晚幕或燕山运动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东秦岭钠长石岩及角砾岩带成因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王式”含金钠长角砾岩带有三大成因问题:1.钠长石岩的成因;2角砾岩的成因;3.含金热液胶结物(脉)的成因。本文通过钠长石老多存在角砾化的现象,提出了“钠长石化─岩石体积收缩形成角砾岩”的初步认识,能够较好地解释一些主要地质特征。鉴于这一认识所积累的材料和研究手段还很有限,仅希望赶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专家们对本类型金矿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华南地洼阶段古岩溶沉积建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南碳酸盐岩地区,广泛分布大小不等、形态务异,以钙屑砾岩和角砾岩等组成的地质体。这中生代岩溶凹陷和洞穴中的洞穴堆积物--占岩溶沉积岩。有两个岩溶作用期:地洼初动期期,洞穴堆积物的时代,分别相当于白垩纪-早第三纪,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洼初动期岩溶沉积体,有广泛的矿化,如Cu、Zn、Sb、Mo、Ag、Au、Pb、U等、在我国尚属新类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南方一些古岩溶洞穴沉积铅锌矿床的成矿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岩溶洞穴沉积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成矿元素经初步富集的矿源层.古大陆风化剥蚀作用是岩溶洞穴沉积成矿的重要地质事件. 古岩溶沉积矿床的主要特征是:岩溶洞穴沉积体(即矿体)位于不整合面下的可溶性良好的岩石中。其物质成分取决于剥蚀区;形态、产状取决于岩溶系统;结构。构造取决于沉积特征;硫同位素δS~(?)取决于沉积时间及Eh值;矿物中气液包裹体少而小,盐度高,生成温度低.围岩具硅化. 成矿阶段模式:洞穴形成阶段→沉积成矿阶段→掩埋成岩阶段→地质改造阶段.  相似文献   

18.
在对华北板块中北部天津蓟县中、新元古界的研究中发现,在新元古界青白口系景儿峪组之上、早寒武世府君山组之下,发育一套角砾岩,其究竟属于晚元古代还是早寒武世,并没有确切证据。由此推测为晚元古代并将这套地层命名为“西井峪组”。通过对西井峪组角砾岩的野外实测、薄片观察,对角砾岩的沉积特征做了详细的描述,并对其成因及物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井峪组为一套厚155 m的角砾岩,并可根据角砾成分和大小的变化分为九段。这套角砾岩中角砾的成分主要为白云岩,还有少量的燧石及石灰岩;整体呈块状,无层理,无层面;角砾含量80%~90%,杂乱排列,大小混杂,分选差,磨圆差,普遍为棱角状和次棱角状,填隙物主要为白云石泥和粉砂,结构成熟度极低。角砾的母岩主要是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少量来自铁岭组。这套角砾岩属于冰川成因,为典型的冰碛岩。这套冰碛岩的发现对恢复晚元古代地球气候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其出现或许与“雪球地球”有关。  相似文献   

19.
试论皖北奥陶纪豹皮灰岩的古岩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安徽北部两个奥陶系剖面豹皮灰岩(俗称豹斑)的宏观、微观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豹皮灰岩的形成与奥陶纪灰岩沉积过程中的古岩溶作用及其后生改造密切相关。其形成演化模式可概括为4个阶段:①碳酸盐岩沉积间断暴露地表发育裂隙;②各种裂隙淋滤溶蚀形成沉积岩溶洞穴体系;③海侵导致海相沉积物充填岩溶洞穴;④回流渗透或混合作用使充填物白云石化而形成“斑”。  相似文献   

20.
华北煤田是我国煤炭重要生产基地,有多层可采煤层,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害时有发生,为研究煤水关系、岩水关系,地下水与矿坑水关系,通过对山西新阳矿区典型岩石(硬石膏、角砾状灰岩)进行了孢粉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角砾状灰岩与硬石膏层的孢粉特征存在着差异性,硬石膏孢粉组合表现为木本花粉占优势,主要为桦木粉属(A liollenites)、榆粉属(Ulmipollenites),依据孢粉组合所揭示的时代特征判断,角砾状灰岩的时代比硬石膏的要早,硬石膏应是晚期充填到奥陶系灰岩溶洞中的,角砾状灰岩是风化或岩溶塌陷等其他作用形成的.该结论对于重新认识华北型煤田岩溶水系统的岩溶发育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