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2年10月26日至30日南京大学主办的国际花岗岩地质和成矿关系学术讨论会准时召开,应邀参加的国内外学者有一百余人,其中有著名岩石学家查佩尔、怀特,奥古斯蒂梯斯、黑田寿男及狄迪埃等国外学者20余人,我国著名学者张文佑、涂光炽,郭文魁、宋叔和,董申葆等也应邀参加。大会共收到论文共130余篇,在会议上交流宣读的有60余篇。  相似文献   

2.
孙鼐 《岩矿测试》1983,(2):98-98
1982年10月26日至30日南京大学主办的国际花岗岩地质和成矿关系学术讨论会准时召开,应邀参加的国内外学者有一百余人,其中有著名岩石学家查佩尔、怀特、奥古斯蒂梯斯、黑田寿男及狄迪埃等国外学者20余人,我国著名学者张文佑、涂光炽、郭文魁、宋叔和、董申葆等也应邀参加。大会共收到论文共130余篇,在会议上交流宣读的有60余篇。论文内容广泛,反映了当代花岗岩研究水平。在报告中,中外学者发言踊跃,各舒己见,气氛热烈。法国学者拉梅尔在发言中说:“这次学术讨论会组织得很好,从论文报告中可以看出中国地质学者在研究花岗岩方面已取得了重要成就”。奥古斯蒂梯斯说:南京大学在花岗岩研究中已经作出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王小民 《地质论评》1990,36(1):94-95
第三届国际榴辉岩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4月18日至21日在联邦德国乌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Wiirzburg)召开。国际榴辉岩学术讨论会是由国际榴辉岩专业委员会于1982年开始举办,每4年召开一次。本届会议由现任委员会主席乌兹堡大学岩石矿物研究所所长M.Okrusch教授主持。讨论会共收到学术论文77篇,到会学者123名,会议期间共有70位学者发表了  相似文献   

4.
第八届地质年代学、宇宙年代学和同位素地质学国际讨论会学术报告内容简介1994年6月4日至11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召开了第八届地质年代学、宇宙年代学和同位素地质学国际讨论会(ICOG-8)。会议论文总数为745篇,其中427篇进行了分组报告...  相似文献   

5.
由国际水资源协会和中国水利学会共同主办的跨流域引水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6月15~19日在北京召开。有18个国家的120位代表,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开发署驻中国的代表、法国国际水资源管理培训中心的代表参加了讨论会。会议共收到中外学术论文48篇,由14个国家的学者在大会上介绍了32篇论文。对于跨流域引水的水文效应以及在环境、经济、法制、社会、组织机构和工程某些方面所引起的敏感问题,均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会后外国代表还参观了引滦入津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江都排灌站等工程。  相似文献   

6.
由国际天文联合会(简称IAU)主办并由国际空间科学研究委员会(简称COSPAR)资助下召开的第四届“星际尘埃性质和相互作用”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7月8日在法国名城马赛召开(第一届在夏威夷、第二届在汉堡,第三届在渥太华)。讨论会历时4天。出席大会的有法国、美国、西德、日本、中国、苏联、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的83位科学工作者。提交会议的论文共92篇,其中,安排大会发言的论文有83篇,张贴的论文9篇。我国有两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所提交的两篇论文均在大会上作了发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所  相似文献   

7.
据国际全息生物学学会副主席叶永在国教授来信,他告诉我有关第一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会的盛况:此会于今年六月在新加坡召开,来自中国,日本、苏联、新加坡、英国、美国等27个国家和地区的150 位学者参加.我国出席了30几位,台湾 7位,香港1位,共提交论文113篇,会上宣读了40多篇,其中我国占30多篇,表明创立国学者对这一新学科创立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会上正式成立了国际全息生物学学会,我国学者张颖清被大会推选为国际全息生物学学会终身主席,叶永在(福建农学院),卢继传(人民日报社)以及新加坡、苏联、日本、美国、波兰等七位代表为副主席,我国卫生部史宁广为秘书长.学会商定于1992年9月将在挪威召开第二次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截止期为1992年1月底.学会副主席叶永在在来信中欢迎地学工作者(特别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中心和兰州大学地理系承办的“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5月18日至22日在兰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长期从事于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的专家、学者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同时也是1991年将要在我国召开的第13届国际第四纪联合会(INQUA)大会的西部片预备会议。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22篇,其中大会报告20余篇。  相似文献   

9.
简讯     
▲由本会沉积(分)会、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与中国地质学会有关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国际矿床(产)沉积学学术讨论会于7月31日—8月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27个国家与地区的120多名国外学者与250多名中国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400余篇。这是国际沉积学学术会议首次在我国召开。我国的沉积学研究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会后组织外国学者赴辽宁、山东、四川、湖南、西藏、贵州与长江三峡地区进行外地质考查。  相似文献   

10.
太平洋地区晚第三纪海陆事件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6月2日至8日分别在南京及山东临朐举行。这次国际学术讨论会是国际地质对比计划246项(IGCP—246)的一次学术活动,也是我国第一次专门的晚第三纪学术活动。会议由IGCP—246项目及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临朐县人民政府联合组织。出席会议的中外代表70多人,收到论文摘要40余篇,其中有29篇分别在南京及山东临朐两地会议上报告。会场上还展览、陈列了部分论文、图片及实物、标本等。  相似文献   

11.
美国第98届地质年会,于1985年10月28日至31日在美国 Oleder 召开。这届年会曾向国际地学届学者发出过征稿通知。我院投寄了七篇学术论文,有五篇被选中采用了。这五篇论文是我院中青年教师近年来结合教学所完成的部分科研成果。它们是:余达淦  相似文献   

12.
1985年3月25日至27日在日本东京国立极地研究所召开了南极陨石专题讨论会,这次会议的宗旨主要是交流一年来日本及其它国家学者有关南极陨石的研究成果。出席这次会议的共100人,其中有中、美、英、西德、加、巴西、奥地利、波、芬兰及斯里兰卡等国的专家和学者,会议共收到95篇论文,在大会上宣读了82篇,其中有三个综合评述性的特邀报告,即:(1)有关球粒成因化学组成的证据;(2)陨石角砾岩;(3)南极铁陨石的综合评述。会上最引人注目的是18篇有关月球陨石岩石学、矿物学、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稀有气体、磁学性质及其成因等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发起和主办的国际花岗岩成岩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于12月7日至10日在广州华燕宾馆隆重召开。来自澳大利亚、法国西德、香港、意大利、日本、朝鲜、瑞士、美国和苏联的40位国外代丧以及来自科研、生产和教学单位的200多位国内代表参加了讨论会,其中有世界著名学者涂光炽教授、徐克勤教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召开的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及其深源包体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七日至七月三十一日在黑龙江省德部县五大莲池举行。参加讨论会的有科研、院校、生产等五十几个单位130位代表。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岩石学家和大地构造学家尹赞勋、张文佑、马杏垣、徐克勤,吴利仁等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欢迎。我院岩浆岩研究室和岩石教研室7位教师和研究生代表出席了会议。 讨论会是我国研究新生代玄武岩及其深源包体岩石学与地壳运动关系的一次盛大的学术交流会。会议收到论文74篇,其中我院教师及研究生提交8篇。这些论文提供了中国东部几十个地区新生代玄武岩及其深源包体的岩石学,造岩矿物学,岩石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15.
1996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共设有323个学科专题组进行学术交流,其中,城市地质作为一个重要专题列入了讨论议程,该专题讨论会的学术编号和题目是“B-4,城市地质”,“城市建设、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与灾害”,其特点是:1)参加人员广,提交论文多。参加本项专题讨论会的有来自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孟加拉、希腊、荷兰、南非、土耳其、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专家、学者,有34篇学术论文作了宣讲或展讲交流,笔者提交的“成都市花水湾地下热水资源特征及其发现意义”一文分…  相似文献   

16.
国际晚前寒武纪地质讨论会于1983年9月13—15日在天津召开。参加讨论会的外国地质学者有英、美、法等7国共10名。现将讨论会上部分外国学者的报告内容整理如下,以供进一步交流与讨论。  相似文献   

17.
首届地质工程光电传感监测国际专题讨论会"于2005年11月23日至24日在南京大学科技馆成功举办。来自中国大陆、美国、日本、瑞士、德国、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3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36篇,其中国内27篇,国外9篇,内容涉及地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智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等单位支持和主办的复杂岩石中的建筑物国际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三日到七日在北京召开。 二十二个国家和地区的307名学者报名参加会议。共提交了132篇论文,其中特邀论文2篇,特别报告1篇。在大会上宣读了57  相似文献   

19.
张景荣 《地质论评》1983,29(2):198-198
国际花岗岩地质及其与成矿关系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0月26日至11月2日在南京大学召开。应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外学者170多人。其中有世界著名地质学家澳大利亚的B.Chappell和A.J.R.White,希腊的S.S.Augustithis,日本的黑田吉益,法国的  相似文献   

20.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中国地质科学院及联合国亚太经社会(ESCAP)联合举办的环太平洋火山作用及成矿作用国际讨论会于1989年11月1日~9日在中国南京隆重召开。来自苏联、英国、日本、泰国、越南、中国及联合国技术合作开发署的90余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国际盛会。我院应用技术研究所徐海江副教授、赖绍聪讲师到会。会议共征得论文131篇,由我院徐海江、赖绍聪撰写的“中国碎斑熔岩研究”一文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