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省山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1.7%,搞好山区的国土整治,对发展本省的经济至关重要。据调查,山区的水土流失面积达9300万亩,其中太行山区为2000万亩,占该区土地总面积的66.6%。全省山区平均每年流失表层土6400万吨,水土流失已成为影响山区农业发展的严重问题之一。以山区的自然生态单元——小流域为单位进行综合治理,既可统筹安排上下游、左右岸、坡沟滩、农林牧之间的关系,又可达到控制水土流失、合理运用水土资源的  相似文献   

2.
鲁南山区泛指沂蒙山区和抱犊崮山区,总面积35776平方公里。区内山丘面积24240平方公里,年降水量835毫米(比全省平均高116毫米);侵蚀模数4113吨/平方公里×年(比全省平均高2600吨/平方公里×年);水土流失面积21940平方公里,此间中等至剧烈流失强度的面积875.5平方公里。严重的水土流失成为鲁南山区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的根本原因之一。 如水土流失严重的临沂地区,每年受灾面积约2335平方公里,减产粮食25万—30万吨,减产花生2.5万—3.0万吨;1984年尚有缺水村庄1360个(人口44.6万),人均收入仅306元(比全省人均收入  相似文献   

3.
<正> 全世界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50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6.8%,年均水土流失量260亿吨,其中,中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年水土流失量在50亿吨以上。水土流失使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损害。据估计,中国由于水土流失每年损失土地约13.3万公顷,  相似文献   

4.
《西部资源》2009,(2):21-21
水利部部长陈雷近日强调,目前全国有180多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多年平均年土壤侵蚀量高达45亿吨左右,有3.6亿亩坡耕地和44.2万条侵蚀沟亟待治理,东北黑土区的保护和西南石漠化地区耕地资源的抢救  相似文献   

5.
坡耕地水土流失与可持续利用图是综合表示滇东北山区各个坡耕地单元的水土流失状况及其可持续利用的专题地图。该图表示的基本内容是坡耕地类型、土壤类型、坡度级别、侵蚀强度、可持续利用程度、合理利用方向与措施。以土壤流失方程为基础,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编制了该图。该图的编制为治理本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坡耕地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滇东北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状况及其危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新近建立的滇东北山区坡耕地土壤流失方程测算了该区域坡耕地年均土壤流失量,探讨了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和基本特征,分析了水土流失对耕地适宜性与可持续性的影响和破坏  相似文献   

7.
在应用新近建立的云南金沙江流域土壤流失方程测算该流域各县(市、区)年均土壤流失总量和各地类年均 土壤流失量基础上,分析了该流域水土流失的总体特征、各地类水土流失特征和不同坡度级坡耕地的水土流失特 征,为因地制宜地防治水土流失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滇东北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直接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新兴的环境经济评价理论和方法,定量测算了滇东北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养分流失损失、水分流失损失和泥沙流失损失3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竹业发展现状1 竹类资源面积快速增长。我国竹子主要分布在南方13个省(区) ,竹林面积1万公顷以上的县(市)有130多个,现有竹林面积4 6 7多万公顷,比2 0世纪80年代32 0万公顷增长了133多万公顷,并且正以每年近6 .7万公顷的速度在增长。福建、浙江、江西三省竹林面积均超千万亩,每亩立竹量由90株提高到138株,毛竹的采伐量也由70年代的年采790 0万根增长到现在的5亿根。一些小杂竹等以产笋为主的早园竹类产量产值猛增,少数发达县(市)平均亩产值可达10 0 0美金。2 取得了大量科技成果。国家和省部级的竹类研究方面的成果5 0多项,在竹林…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自然灾害动态演变趋势及防灾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中原地区的河南省是我国三大自然灾害高发区之一。历史上我国危害最大的旱、涝灾害也都发生在这里,建国以来仅次于唐山大地震的巨灾“75·8”河南大洪水,曾震惊中外,至今令人记忆犹新。据统计:建国以来全省平均年救灾款项高达7675万元,占全国年救灾款的1/10。平均每年耕地成灾面积高达2552.8万亩,成灾人口2318万人,减产粮食24.2亿公斤,倒塌、毁坏房屋3214万间,省境动脉铁路、公路几乎每年都因各种灾害的破坏,而发生较长时间的中断。河南主要灾害类型主要有干旱、洪涝、冰雹、地震、干热风、水土流失、霜冻、滑坡、崩塌、风沙、盐碱等,它们时空分布各异、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现状、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回顾了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历史并将其划分为4个阶段.对占国土面积38.2%的367万km2水土流失状况、成因类型和地域分布作了分析.对建国以来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万km2,建设基本农田1.5亿亩,营造水土保持林5亿多亩,以水土保持措施使每年增产粮食150亿kg、增产果品250亿kg,每年减少土壤侵蚀11亿t、增加保水能力180亿m3,以及水土保持在立法、科研、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作了总结.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部分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危害加剧趋势,论文从依法治理、实施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纲要、抓好7大江河和17片重点治理工程、加强教育和科研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地理教学》2012,(3):61-62
记者从昨天在西安闭幕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获悉,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任务依然艰巨,“十二五”时期,长江流域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85万平方公里,实施生态修复10万平方公里;大力开展坡耕地治理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建成一批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和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3.
元谋干热河谷区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元谋干热河谷区气候炎热干燥、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加之人类活动的干扰,水土流失严重,流失面积1080.79km^2,占总面积的53.5%。通过对水土流失特征、危害、水土保持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该区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理教学》2009,(11):47-48
“要清醒地看到,中国目前泥沙问题依然十分严重。”水利部部长陈雷在此间召开的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成立25周年的庆典上表示。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7%,年平均土壤侵蚀量高达45亿吨,损失耕地约100万亩。  相似文献   

15.
】3212仪目旧站49娜阳湖流域水土流失与森林生杏环境控制管理对策=C山』nt已口n创”以比‘for帅terandsoil已氏灼10幻日ndfo心t。以治邓t曰刀比以山堪。比屹以inPO外川g肠ke wat曰旧h曰s/江惟舒,孔凡斌//林业资源管理一2003(6),一36 江西省水土流失集中分布于都阳湖水系的“五河”及其支流流域,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分别是坡耕地、工业生产建设废弃物,尤其以林业用地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森林资源年龄结构比例失调,林地逆转流失严重,森林利用与恢复方式单一,致使水土流失控制所需要的森林生态防护功能供给不足.为了遏止水土流失,必须调整人…  相似文献   

16.
河南是一个拥有7000多万人口的大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据1985年统计,全省农村劳动力有2931.66万人,占农村人口的42.7%。农村劳动力增长也较快,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60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人陆续进入劳动年龄,平均每年净增劳力71万人,1986年以后增长速度虽有下降,但每年仍然平均增加60多万人。与此相反,耕地面积却日益减少,从1949年的11017万亩减少到1986年的10440万亩,平均每年减少15.6万亩。根据目前的技术装备水平,如以每个劳力负担六亩耕地计,耕作业只需要劳动力1740万人,而1986年从事耕作业的劳动力为2228万人,净余488.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16.3%。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劳动力资源,组织他们向其它生产领域转移,已成为农村经济改革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龙花楼  张献忠  王军  罗明 《山地学报》2004,22(4):502-507
以长江上游丘陵区重点水土流失区内的四川省中江县为例,借助GIS技术,分析了坡度和水土流失约束下的耕地状况,选取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GDP作为评价指标,以乡为评价单元,进行了坡耕地治理的社会经济实力综合评价,进而探讨了坡耕地治理的相关措施。分值在80~100间的乡镇应以大规模的改造坡耕地(坡改梯)、建设基本农田为突破口,为解决粮食问题和实现陡坡地退耕创造条件,退耕还林还草应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融于一体。分值在65-80间的乡镇应结合坡耕地综合治理和基本农田建设,发展生态农业,逐步实施退耕还林。分值在0~65间的乡镇应注重陡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防治和土地利用技术的应用。不宜近期退耕。此外,通过加强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陡坡退耕带来的粮食问题,为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土流失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去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1100多万亩。原因是盲目兴办开发区。此外,目前全国遭受污染的农田达1000万公顷,每年因此损失粮食120亿等斤。  相似文献   

19.
北京密云水库小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根据不同类型的非点源污染发生区,选择若干径流小区,进行降雨、径流量、径流水质同步监测,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区地表径流和泥沙中氮、磷的流失情况。根据地貌特征和土地利用情况,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和SCS法分别计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土壤侵蚀量和径流量,分析氮、磷的流失特点。结果表明:坡耕地和荒草坡单位面积土壤流失量比较严重;村庄中溶解态氮的流失量最多;村庄和坡耕地是氮、磷流失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0.
退耕还林还草是目前黄土高原整治生态环境和控制水土流失的主体政策。为使生态退耕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本文基于WIN-YIELD软件,以延安燕沟流域为例,利用2006年延安站的逐日气象数据和燕沟流域地貌、土壤及土地利用等资料,模拟分析了不同地形高程、坡度和坡向条件下坡耕地种植苜蓿的秸秆干物质产量、水土流失量及其地形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地形坡度是影响苜蓿秸秆干物质产量和泥沙流失的重要因素,苜蓿秸秆产量模拟值随地形坡度的增大而减小,泥沙流失的模拟值随地形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地形高程1000 m以下的地域种植苜蓿其产量明显高于1000 m以上的地域,坡耕地苜蓿产生径流和泥沙随地形高程的变化不显著;地形坡向对苜蓿秸秆产量和水土流失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