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在山西省河东煤田蒲县明珠一号勘查区和二号勘查区普查工作,发现所谓的"离石挠褶带"对蒲县明珠一带煤田的影响很大,以"离石挠褶带"为界,东侧几乎没有煤层出露.西侧地层剧烈下降,使蒲县、吉县一带煤层埋深加大,没有被风化剥蚀而完好地保留至今.并局部煤层变厚,单层厚最大达6m.  相似文献   

2.
翼城县南头煤矿煤层与煤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山西省翼城县南头煤矿煤田地质特征,并对该煤层特征、煤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研究结果认为,南头煤矿发育2号、9+10号可采煤层,其中太原组9+10号煤层稳定,平均厚度较大,全区可采,山西组2号煤层局部可采。煤质方面,2号煤为中灰分、特低磷、特低硫、特高热值贫煤,可作为动力用煤及民用燃料;9+10号煤层为低灰—中灰、特低磷、高硫、特高热值无烟煤(WY3),可作为动力用煤及民用燃料。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沁水煤田安泽县安泽南勘查区总体构造形态为一些轴向近似南北向的褶曲构造,并伴有4条小断层,地层倾角一般为7-15°,区内未发现陷落柱及岩浆岩侵入活动,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通过详查工作,基本查明可采煤层为山西组2、3号煤层,太原组5、6、9、10(9+10)、11号煤层,其中下3、9、10(9+10)、11号煤层为全区可采稳定煤层,2号煤层为大部可采的稳定煤层,5、6号煤层为局部可采下的较稳定煤层。全区共获得煤炭资源量(含高硫)100840万吨,其中硫分小于3%的2、3、5、6号煤层煤炭下资源量50522万吨。  相似文献   

4.
山西禹硕煤业有限公司煤矿位于蒲县城170°方位直距约20km处的刁口村、尧都区前十亩村一带,井田面积为20.9557km2。本井田位于河东煤田东南部,井田总体为走向南北,倾向西的单斜构造,倾角一般为5-13°。井田内可采煤层为山西组大部可采的2号和太原组的稳定可采10号煤层及局部可采的9号煤层。2号煤层为瘦煤、焦煤和1/3焦煤;9号煤层为瘦煤、焦煤、贫瘦煤;10号煤层为焦煤、瘦煤、1/3焦煤、贫瘦煤和贫煤。共求得资源/储量12420万t。  相似文献   

5.
煤系介质条件作为构造形成和发育的的物质基础,必然影响断层的发育。以陕西下峪口煤矿2号煤层为对象,研究了煤层围岩介质参数与煤层小断层间的关系,确定了控制2号煤层小断层发育的4个主要因素,并据此建立了预测小断层发育程度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6.
离柳矿区5号煤层以其镜质体、矿物和灰分含量高为特点明显区别于4号煤层,8号煤层以其惰质体和半镜质体含量较高为特征有别于9号煤层。  相似文献   

7.
在概述黄家沟矿井煤层底板带压开采情况的基础上,对煤层底板突水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承压水压力、底板岩性及厚度、地质构造、含水层富水性以及开采技术条件为影响底板突水的主要因素。井田内5号煤层不存在奥灰水带压而仅存在太灰水带压;8+9号煤层不存在奥灰水带压,而10号煤层仅在井田北部局部地段存在奥灰水带压。分别对5号煤层和10号煤层带压开采进行了评价,表明5号煤层现状开采条件下基本不存在底板太灰水突水威胁,而10号煤层属于带压开采相对安全区。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窑庄勘查区钻孔成果数据为基础,对主要可采煤层在横向平面上的煤层稳定性及煤层结构的总结,并利用煤质化验数据对各可采煤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3号煤层全区基本稳定可采,为低灰、特低硫、高发热量贫煤(PM)、无烟煤(WY)。9+10号煤层全区稳定可采,属低灰、高硫、高发热量无烟煤(WY)。11号煤层全区基本稳定可采,属中灰、高硫、中高发热量贫煤(PM)、无烟煤(WY)。结合煤层开采技术条件的分析,最终对区内主要可采煤层的资源潜力进行了大致排序。  相似文献   

9.
沁水盆地晚古生代含煤沉积体系及其控气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沁水盆地晚古生代含煤地层主要为晚石炭世太原组和早二叠世山西组,可采煤层有太原组第15号煤层和山西组第3号煤层,两者均为高煤阶无烟煤。对含煤地层内部各成因相及其组合的综合分析表明,太原组为陆表海多堡岛与碳酸盐台地复合沉积体系。第15号煤层形成于海退持续时间较长的潮汐三角洲环境,其中三角洲平原沼泽相中煤层较厚,滞留泻湖相中煤层较薄,障壁沙坝一带煤层厚度较稳定。山西组为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平原沼泽环境中均衡补偿沉积持续时间较长,形成的第3号煤层厚度较大,结构简单。三角洲前缘沙坝中煤层厚度稍薄,分流河道中煤层不稳定。煤层气勘探实践表明,在同一口试气井中,盆地内大部分地方第3号煤层比第15号煤层厚度大,生气能力强,煤层气保存条件优越,气体质量浓度、含气饱和度、煤层气资源量高。因此,第3号煤层应是沁水盆地煤层气试采和商业化开发的首选目标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上榆泉井田内施工钻孔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重点对赋存于区内太原组的12、13号煤层进行了分析,利用煤层等值线图得出井田内12、13号煤层在区内沉积特征呈东厚西薄分布;并对13号煤层上覆砂体(桥头砂岩)厚度进行了对比,得出煤层与砂体分布呈负相关:即砂体厚处煤层相对薄,而砂体薄处煤层相对厚.同时对煤层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本区内煤层沉积相为河流三角洲相.  相似文献   

11.
煤体结构是决定煤储层渗透率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煤体结构对煤层气的开发影响较大。针对沁水盆地古县区块的煤层,采用自然伽马(GR)、电阻率(RT)、声波时差(AC)及井径(CAL)等测井曲线,判识了古县区块2号煤和9+10号煤层的煤体结构。结果显示,研究区煤体结构以碎裂煤和原生结构煤为主,粉煤不太发育。因此,就煤体结构而言,本区2号煤和9+10号煤层经过压裂改造之后,有利于煤层气的产出。  相似文献   

12.
伊昭井田位于伊犁盆地中西部,煤层资源储量36亿t。赋煤层位为侏罗世水西沟群西山窑组,共含煤12层,其中可采煤层6层,3号煤层和5号煤层为井田主采煤层。对各煤层特征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各煤层特征及赋存规律及各煤层煤质特征及工业利用方向。对指导伊犁盆地的煤炭勘查、开发利用及生产布局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8月28日,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鹤壁项目部钻探的2号井,地面排采的煤层气日产量突破了3100立方米,创全国构造软煤(指煤层经过多次地质运动被改造成松散状。这种煤层中的煤层气不易聚集,产气量低)地区煤层气单井日产量最高纪录。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鹤壁项目部钻探的2号井,位于鹤壁市山城区石林镇范家坟村南,井深860多米。该井2012年12月开钻,今年4月完成,经过抽排水,7月8日开始产气。已经产气3年的1号井日产量维持在1500余立方米。  相似文献   

14.
根据井田地层、构造和侵入岩等资料,分析了大杨树煤田振兴煤矿一号井含煤地层构造特点,以及可采煤层1下和2下煤层的煤质特征。得出了振兴煤矿一号井含煤地层为白垩系下统大磨拐河组含煤岩系,总体为一单斜构造;该区煤种为低硫、低磷、中低灰分长焰煤,可作为动力用煤和民用煤。  相似文献   

15.
正山西安泽玉华煤业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安泽红星接替井煤矿,位于安泽县唐城镇三交村,现有员工586人。其生产能力被核定为90万吨/年,井田面积为10.9518平方公里,矿井保有地质储量为3412万吨,可采储量为2155万吨。该公司获准开采山西组1#煤层和2#煤层,1#煤层平均厚度为1.2米,2#煤层平均厚度为1.8米。矿区煤层结构简单,属于单  相似文献   

16.
李雅庄煤矿2号煤层存在奥灰水带压开采问题,文中参考近期矿区水文地质勘查成果及矿井突水资料,分析了奥陶系峰峰组灰岩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表明矿区内奥陶系峰峰组灰岩含水层富水性在平面分布上很不均匀,反映了非均质各向异性的特征,同时,奥灰水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  相似文献   

17.
根据已有的钻孔资料和踏勘资料,运用煤田地质学、煤矿地质学、沉积地质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本文分析了沁水煤田北缘寿阳北矿区15号煤,得出该煤层沉积环境、沉积特征、煤厚变化趋势及聚煤规律。研究表明该矿区15号煤沉积环境主要为海陆交互相的潮坪—潮间带。这个沉积体系的废弃阶段是聚煤作用的较好时期,也是聚煤的较好场所。该区的煤层发育主要受沉积环境、构造和古气候等因素控制。其研究成果为今后矿山开采及外围找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永城煤田城郊矿区,位于华北晚古生代聚煤区的东南缘,面积达200平方公里。矿区地层及煤层与予西、苏北、淮北均可对比,与予西的主要区别是:①予西石炭系一煤组含煤七~九层,部分煤层如一__1、一_4煤层可采,而本区含煤九~十五层,均无可采点。②予西主要可采煤层为山西组二_1煤层,二_2煤层不可采;而本区主要可采煤层为二_2煤层,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罗平县下增多煤矿是滇东南重要的煤产地之一圭山煤田的组成部分,位于圭山煤田的东南部,含煤岩系为长兴组和龙潭组,主要可采煤层有4层,矿区内发育2条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的逆断裂F1-2和F3-15,对煤层具有极大的破坏性,造成煤层大面积断失。文章论述了断裂特征及其对煤层的影响,为类似情况下的找煤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基于层序地层研究,区内聚煤作用主要发育于三级层序SQ1,SQ3,SQ4海侵体系域中,发育"根土岩—煤—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石灰岩"序列。海侵作用早中期,较高的泥炭堆积速率与可容纳空间增加速率相平衡,沉积了区域稳定分布的厚煤层6,14和29号煤层,最大海泛面附近的煤层较薄甚至不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