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湖南耒阳上堡花岗岩风化壳型铌钽矿床铌钽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耒阳上堡花岗岩风化壳型铌钽矿床有三种类型铌钽矿石:钽铌铁矿矿石(类型Ⅰ)、铌金红石矿石(类型Ⅱ)和细晶石-钽铌铁矿矿石(类型Ⅲ),铌钽矿床中的铌钽主要赋存在独立矿物钽铌铁矿、铌金红石、细晶石中,其次赋存在铁锂云母中。在Ⅰ类型矿石中铌钽矿物所含铌占有率为46.36%,钽为50.94%,在Ⅱ类型矿石中铌钽矿物所含铌占有率为43.37%,钽为56.44%,在Ⅲ类型矿石中铌钽矿物所含铌的占有率为48.81%,钽为66.37%。在云母中所含铌钽较高,铌占有率为5.71%~17.2%,钽为2.33%~12.52%。  相似文献   

2.
赣西五宝山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傅大捷 《矿产与地质》1998,12(2):106-108
五宝山钴矿床是近年普查中发现的一个中型钴矿床,属层控热液叠加型钴矿床。钴矿化产于上三叠统安源组砂砾岩层中,受NE向逆断层控制,矿体呈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随褶曲变化而起伏,钴矿体品位在0.024%~1.15%范围变化,平均含钴0.4028%。矿石自然类型为砂砾岩型铅锌矿石、铅锌钴矿石和钴矿石,矿石可选性良好。钴矿物主要有辉钴矿和钴毒砂。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黑河三道湾子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氢、氧、硫同位素测试和流体包裹体测温,结合三道湾子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三道湾子金矿矿床成因。研究表明三道湾子金矿为与中生代陆相火山岩有关的中一低温浅成热液矿床。矿石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0~276℃,盐度(NaCleq)为2.89%~5.82%,平均4.2%。黄铁矿δ^34S值为-3.1‰~ 3.8‰,石英δ^18O值为-11.3‰~-8.5‰,δDv-SMOW值为-110‰~-85‰。  相似文献   

4.
刘文均 《沉积学报》1998,16(2):61-67
位于湖南中部的城步铺头黄铁矿床,是产于泥盆系基维特阶的层状矿床,1984年作者在本刊报导过这个矿床的沉积环境。根据新的资料,再次对它的成因进行研究。该矿床位于华南古大陆边缘裂谷系的北东向深水盆地中,含矿岩系由暗色的硅质岩-泥灰岩组成,矿体呈层状整合产出,以黄铁矿为主,硫同位素以富含32S为特点(δ34S=-17.4‰~-30.10‰)。含矿岩系及矿石中,有机质含量较高(3%~5%),有机质类型为腐殖-腐泥混合类型,成熟度较高。矿石具致密块状及条带状构造,由大量草莓状黄铁矿组成,它们主要出现在致密块状矿石中。矿石及含矿围岩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组成,与现代大洋裂谷或隆起区中的热液沉积物的特征相似,表明它们具有相同的来源和成因,应属海底热液喷流沉积矿床,大量存在的有机质,对于矿床的形成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云南保山核桃坪铅锌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伟  叶霖  程增涛  杨玉龙 《矿物学报》2011,31(3):578-586
核桃坪铅锌多金属矿床是云南保山地块近年来所发现的一个大型多金属矿床,地勘工作显示该类型矿床在该区具良好的找矿前景。对矿区围岩及矿石矿物的硫同位素组成、铅同位素组成与氢、氧同位素进行系统研究与对比,结果表明:矿床中的 δ34S%。的变化区间较窄,在+2.9‰~+6.6%o之间,峰值集中于+4.5%o~+5.5%o,具有深部岩浆硫同位素组成特征;硫化物单矿物(闪锌矿和方铅矿)及矿石铅的铅同位素组成以高“值和低放射性成因铅为特征,显壳源铅的特征,暗示矿床成矿物质以壳源为主;与硫化物共生的石英δ18Ov-smow变化范围在+10.5%o一+12.1%o之间,平均值为+11.3%o,极差为l_6%o,δDv-smow值为-109%c一-91%o,平均值为一100.8%0,极差为一8‰,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的岩浆水,可能遭受了后期的大气降水或者是底层建造水的混合。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笔者认为本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与深部隐伏岩体有关,属于与深部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的夕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位于贵州省遵义县境内的仙人岩铝土矿床,是遵义铝土矿带中规模最大、矿石质量较佳和露采条件良好的主要矿床之一,至今尚未规模开采利用。本文采用分析方法与经济计算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对该矿床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其计算结果表明,规模开发仙人岩土矿床投资良好,投资偿还期为5.62年,投资收益率17.79%,高于目前国内氧化铝厂参考基准收益率10%~12%的指标。将来矿山、氧化铝厂受益非浅。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长枪穹窿志留系通化组二段地层中发现的超低品位磁铁矿床,具有浅部易采、易选,铁精矿品位高的特点;虽然矿石品位低,但矿床位于攀西地区,距离攀钢较近,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作者通过对该类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及选矿技术的探讨,认为该区磁铁矿赋存于志留系通化组二段区域变质海相火山~碎屑沉积建造内,磁铁矿主要受地层、岩性控制;通过对该类型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的总结,为实现该类矿床的找矿突破指明了方向,在区域上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邹家山铀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相山铀矿田西部的邹家山矿床矿石中的萤石进行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取自邹家山矿床-130m和206m标高样品流体包裹体的均-温度平均值分别为266.1℃和159.9℃,盐度平均值分别为11.61wt%和13.16wt%,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88g/cm^3和1.00g/cm^3。流体包裹体均-温度与盐度之间的关系呈抛物线型,密度与均-温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密度与盐度成正相关关系。计算获得邹家山矿床-130m和206m标高铀的平均成矿深度分别是553m和65m,表明矿床形成后遭受一定程度的剥蚀,其剥蚀深度大约在65~150m。  相似文献   

9.
四川会理黑箐磁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矿床地质等研究入手,着重研究了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矿体特征、矿石特征、近矿围岩蚀变等,通过研究指出会理黑箐磁铁矿矿床应属于火山沉积-变质型矿床,同时指明了区域上该类矿床的找矿方向与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喷流沉积型矿床是矿床地质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查明矿石中重要组分(镍和钼)的赋存状态是该类矿床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湘黔地区天鹅山-黄家湾、大坪-大浒镍钼矿带是典型的海底喷流沉积矿床,本文采集该矿区的样品,应用化学和光谱定量分析、偏光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大型现代仪器相结合的分析手段,研究了矿石中镍和钼的赋存状态。化学和光谱分析确定矿石中镍含量为3.76%,钼含量为4.99%;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金属矿物零星分布,颗粒细小,结晶程度差,光学特征极不明显,晶体形貌特征难以观察,初步推断矿石矿物以胶状形式存在,但在光学显微镜下很难为这些矿物定名和描述;X射线衍射分析验证了偏光显微镜鉴定结果,印证了样品中存在很多非晶质矿物,仅有钨钼钙矿和镍黄铁矿两种矿物含有镍钼,且矿物含量很低(分别为0.4%和0.8%),对比化学分析结果,可推断样品还存在其他富含镍钼元素的矿物。进一步对富集镍钼元素的区域进行电子探针分析,最终确定了镍除了赋存于辉砷镍矿、方硫镍矿中,在胶状黄铁矿和磁黄铁矿边缘呈蠕虫状花边的镍黄铁矿中也有富集;钼主要赋存于碳硫钼矿中。矿石中的镍钼主要赋存于由胶态向结晶态过渡的金属矿物中,研究成果为该类矿床的矿石矿物学研究、选矿、冶炼及矿石综合利用提供重要的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年钢铁产量快速增长,造成市场上铁矿石供小于求,价格快速上扬。铁矿为北京市允许开采矿种,保有储量仅2亿吨,可供现有铁矿山开采35年,因此应加大铁矿资源的勘查力度,增添新的矿产地,满足钢铁生产的需求。北京密云、怀柔北部山区的变质岩中鞍山式铁矿石,为主要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天山东部铁矿分布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天山东部地区(简称东疆)作为一个铁的矿化集中区,是早已公认的事实。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在东径89°—97°,北纬41°—42°之间这一狭长地带中,铁矿分布如此密集并明显呈带状分布呢?此早已引起地质工作者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e metamorphosed sedimentary type of iron deposits (BIF) is the most important type of iron deposits in the world, and super-large iron ore clusters of this type include the Quadrilatero Ferrifero district and Carajas in Brazil, Hamersley in Australia, Kursk in Russia, Central Province of India and Anshan-Benxi in China. Subordinated types of iron deposits are magmatic, volcanic-hosted and sedimentary ones.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jor super-large iron ore clusters in the world. The proven reserves of iron ores in China are relatively abundant, but they are mainly low-grade ores. Moreover, a considerate part of iron ores are difficult to utilize for their difficult ore dressing, deep burial or other reasons. Iron ore deposits are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in 11 metallogenic provinces (belts), such as the Anshan-Benxi, eastern Hebei, Xichang-Central Yunnan Province and middle-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The main minerogenetic epoches vary widely from the Archean to Quaternary, and are mainly the Late Archean to Middle Proterozoic, Variscan, and Yanshanian periods. The main 7 genetic types of iron deposits in China are metamorphosed sedimentary type (BIF), magmatic type, volcanic-hosted type, skarn type, hydrothermal type, sedimentary type and weathered leaching type. The iron-rich ores occur predominantly in the skarn and marine volcanic-hosted iron deposits, locally in the metamorphosed sedimentary type (BIF) as hydrothermal reformation products. The theory of minerogenetic series of mineral deposits and minerogenic models has applied in investigation and prospecting of iron ore deposits. A combination of deep analyses of aeromagnetic anomalies and geomagnetic anomalies, with gravity anomalies are an effective method to seeking large and deep-buried iron deposits. China has a relatively great ore-searching potential of iron ores, especially for metamorphosed sedimentary, skarn, and marine volcanic-hosted iron deposits. For the lower guarantee degree of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China should give a trading and open the foreign mining markets.  相似文献   

14.
鲁西泰山岩群是我国典型的新太古代绿岩带,发育并保存了良好的科马提岩,对其地质认识已基本趋于一致,但对鲁西地区绿岩带型金矿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和全面.以往仅对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有所了解,对绿岩带层控型金矿很少重视,对矿源层的理解也较为模糊,笼统地将泰山岩群作为后期各种金矿成矿的矿源层.本文对鲁西绿岩带韧性剪切带型和层控型金矿做了系统介绍,认为绿岩带层控型金矿具有原生层状特征和矿源层意义,受绿岩带某特定层位控制十分明显,是超基性岩—基性火山岩—碎屑沉积岩建造旋回过程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鲁西地区金矿源层成生发育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绿岩带中金初始沉积矿化层位十分狭窄,厚度一般仅1至十几米,但横向分布较广泛,一般长达5~10 km以上,初始沉积金品位一般在10×10-9~0.5×10-6,其金质来源于海底火山喷流(热液和喷气)作用.阐述了金矿源层与条带状硅铁建造(BIF)往往密切伴生的成因联系,并与硅铁矿层一样,也具有多旋回性沉积特点.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受矿源层内在控制,产于矿源层内或附近.  相似文献   

15.
中国BIF型铁矿床地质特征和资源远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沈保丰 《地质学报》2012,86(9):1376-1395
BIF型铁矿床是中国最重要的铁矿床类型,占全国总查明资源储量55.2%.BIF型铁矿床主要分布在华北陆块,其次在扬子陆块.在华北陆块鞍山—本溪,密怀—冀东,五台—吕梁矿集区中铁矿床尤为集中,约占全国铁总探明储量41.5%.BIF型铁矿床在古太古代、中太古代、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和新元古代均有产出,但主要在新太古代—古元古...  相似文献   

16.
松湖铁矿是近年来在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上新发现的中型铁矿床之一。从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方面入手,确定控矿因素。在此基础上,剖析物探、化探资料,建立松湖铁矿的找矿模型,同时,将松湖铁矿与中国及国外典型IOCG矿床进行对比,进行找矿前景分析。认为赋矿地层、断裂构造、岩浆岩等为重要的控矿因素;化探资料显示,异常套合较好,各异常中心显示良好的成矿特征和地球化学背景,并且各单元素异常的展布与区域断裂构造走向几乎完全一致,具有明显的断裂控矿特征,磁异常明显,对矿区外围4个磁异常进行钻探验证,其中3个异常已发现矿化或矿层;通过对比,发现松湖铁矿与IOCG型矿床有相似之处。综合上述特征,认为松湖矿床深部及外围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有望成为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上的大型铁矿床之一。  相似文献   

17.
峨口铁矿中硫化物的特征与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勇  乔葆 《世界地质》1996,15(3):37-40
硫是铁矿中的有害元素。峨口铁矿中硫主要以磁黄铁矿和黄铁矿两种形式存在。本区硫化物有三个形成期次。第五期为变质作用形成的星点状硫化物;第二期为变质后热液阶段形成的脉状硫化物;第三期为后期热液阶段形成的裂隙充填式硫化物。  相似文献   

18.
变质矿床成因分类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探讨了变质矿床的定义并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变质矿床初步提出了一个新的成因分类方案。该方案共分为五个大类和十三个亚类,并对每个大类和亚类都提出了一些代表性矿床实例。新的变质矿床成因分类方案为:(1)受变质矿床类,分为受变质硅铁质建造沉积矿床、受变质硅铁质建造火山–沉积矿床、受变质其它建造沉积–火山沉积矿床、受变质火成岩改造矿床和受变质细碧角斑质火山喷发沉积矿床五个亚类;(2)区域变质作用变成矿床类,分为变质重结晶型、变质化学反应重组型和变质热液型三个亚类;(3)局部变质作用变成矿床类,分为接触交代夕卡岩矿床、局部接触热变质变成矿床和局部动力变质变成矿床三个亚类;(4)受变质沉积–火山沉积变质热液叠加改造矿床类;(5)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矿床类,又分为混合岩化交代型和后期混合岩化热液型两个亚类。  相似文献   

19.
全球铁矿床主要成因类型特征与重要分布区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是全球铁矿石第一消费大国,每年进口铁矿石量已超过9亿t,进口量超过全球铁矿石贸易量的60%,对全球铁矿主要类型特征及重要分布区带总结和潜力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总结了全球铁矿资源的禀赋特征,将全球铁矿床分为BIF相关型、沉积型、火山成因型、岩浆型、接触交代-热液型(矽卡岩型)5种成因类型,重点总结分析了BIF相关型和火山成因型铁矿地质特征、成因和找矿标志等。根据铁矿床产出的大地构造单元、地层层序、含矿建造特征及矿床类型、成矿时代等综合因素,在全球主要大地构造单元中共圈出33个铁矿分布区,47个铁矿重要分布区带,并对各重要分布区带的资源潜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下游地区铁、铜等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29,自引:8,他引:29  
本文反映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75-55-02-01专题的地质研究成果,论文探讨了长江中下游区域成矿的地质背景和构造演化,提出燕山期本区为大陆板块内部的断块与裂陷交织的构造-岩浆-成矿带。燕山早期,以NWW—EW向为主的岩石圈断裂,控制了铜、钼、(金)矿带的分布;燕山晚期,以NNE—NE为主的岩石圈断裂,主要控制了铁及铁-铜矿带的分布。矿带内各矿田的位置,受基底构造和盖层构造的联合控制。根据环形构造、线性构造与侵入岩体的关系,建立了本区矿田构造垂直分带的“三层结构”模式。首次研究了主要赋矿层位——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地球化学,包括有机碳含量及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对中生代侵入岩的岩石化学和含矿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划分了3个成岩成矿亚系列。在综合研究区域构造、沉积、岩浆、成矿等作用演化的基础上,提出本区存在两个成矿系列,即沉积成矿系列(古生代为主)和岩浆成矿系列(燕山期为主),后者是本区主要的金属成矿系列。两个系列的叠加复合是本区区域成矿的一个特色,是造成矿床多样性和复合性的重要原因。论文讨论了铁矿带和铜矿带的区域分布及二者的相互关联,并论述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在环太平洋矿带中的地位和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