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具有典型的水土利用方式,于2014年4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选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基于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本文分析了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的历史与发展、结构与特征、以及功能与价值。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传统农业技术和文化、以及独特水土利用方式形成的优美景观,并对当地农民的生计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这一宝贵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面临着一系列威胁和挑战。本文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为其保护与发展提供科学支持,另外一方面也为我国及世界上的类似地区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尽管一般意义的农业遗产研究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但以活态性、系统性和动态性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利用、传承起源于联合国粮农组织2002年发起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倡议。自那以后,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进入了这一新的领域,并开展了农业文化遗产的功能与价值、申报与管理、保护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一个交叉性学科领域。本文从GIAHS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China-NIAHS)的概念和特点出发,指出:(1)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类兼具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的复合性遗产,是由经济、生物、技术、文化、景观等要素组成的一类典型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2)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需要来自经济学、生态学、地理学、历史学、管理科学、文化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3)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研究已经有了很好的开端,但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当前研究中应当特别关注一些优先领域;(4)不久的将来,一门新的学科——农业文化遗产学(Agroheritology)将会出现。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物多样性不仅在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等方面体现出高度重要性,同时有助于适应和抵御气候变化。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的保护有助于促进所在区域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和传统农业文化的保护。本研究以三处典型的GIAHS为例: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及菲律宾伊富高梯田系统,实证探究了传统文化对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意义,即传统文化可以用来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而农业生物多样性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也可以用来传达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推进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传统文化保护,应当建立社区种子库,记录和保存传统耕作方法、技术和工具,开展参与性活动,并且鼓励更多农民参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计划,特别是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和国家计划实施之下的保护与发展工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中日韩三国的GIAHS实践和国内制度推行的发展历程、认定标准、申请程序以及实施架构等方面显示出国情背景间的差异。例如,在推行GIAHS实践和国内制度的时间顺序上三国各不相同。中国在GIAHS认证数年后推出国家认定制度,日本目前只有GIAHS没有国家认定制度,而韩国在GIAHS认证之前已实施国家认定制度。因此,目前中国和韩国的GIAHS候选地是从国内认定的农业文化遗产地挑选出来的。另一方面,从认定标准可以看出中日韩三国对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有共同点,均重视农业遗产系统相关的历史意义、文化价值、合作互促、农村振兴、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因此,中日韩三国间的紧密合作以及他们的观点将对改进FAO的GIAHS认定标准、促进其更全面地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是2002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旨在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与保护,使之成为可持续管理的基础。农业文化遗产地往往被认为比非遗产地更具经济价值,但目前还没有经济学分析来证明这一点,也没有任何针对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复杂的经济性能标准来长期监测其经济功能。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经济评价方法,可用于遗产地与非遗产地之间比较。为此,本文选择了成本效益分析(CBA)方法。鉴于数据可得性的限制,经济分析的框架应该包括分析的方向、假设和数据要求,由此指导未来对GIAHS的经济评价。本研究选择中国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作为案例,根据数据可得性并针对不同活动(旅游,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销售产品)以及相似系统间比较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数量的不断增多,GIAHS保护已成为一个新的国际研究课题。本研究从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路径及其运行机制。首先,根据重要农业遗产的保护要求,构建了遗产地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包括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遗产地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产业融合发展的资源条件、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等方面的分析。然后,基于该理论框架,系统分析了广西龙胜龙脊梯田、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和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结果表明,产业融合发展是一种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但是,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强调资源的生态和文化价值,应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重视不同政策的组合和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7.
科学有效的监测不仅可以实现农业文化遗产自身的保护及其价值的维护,而且可以实现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的保护与管理,本研究在GIAHS监测体系总体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GIAHS监测年度报告的设计方案,并对我国第一个GIAHS项目——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进行了应用研究。在本研究的设计方案中,GIAHS监测年度报告由24个监测项目组成,各监测项目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由遗产地管理机构组织填报,并通过GIAHS动态监测系统实现上报。对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青田县采取了一系列遗产保护与发展措施,这些措施在遏制土地抛荒、提升农产品单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效应;同时,遗产地也面临着旅游资源吸引力减弱、遗产经营人员老龄化、遗产经营收入有限等困境,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改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研究结果也对其他GIAHS有所启示,如应关注文创产品的发展、社区性组织的建设和自发性宣传能力的培养、推动建立遗产地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机制等。GIAHS监测年度报告的设计与应用,不仅能为GIAHS监测工作的实地开展提供具体指导,还能为GIAHS保护与管理成效评估工作奠定基础。本研究有助于丰富GIAHS监测理论,进一步推动中国的GIAHS监测工作,也能为国际的GIAHS监测提供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8.
“传统”农业景观旅游保护困局的反思(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范围对"文化景观"重新燃起兴趣需要从多维方式来解释。传统栖息地,人民和他们在特殊环境里的生活方式的价值改变过程是和与遗产地有关的"文化、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引入密不可分的。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文化景观作为一种新型遗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它强调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性,需要了解景观在时空上的动态性。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对标志性景观和传统社区的"动态保护"。从交叉学科的视角来理解这一交互过程对规划和保护可持续遗产景观至关重要。遍及全世界的各试点项目和案例研究都引起了关于遗产景观的可持续性和旅游的至高无上作用的批判性反思。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能否受益于旅游产生的经济资源,需要基于研究的方法来分析机会和预期,评估其战略政策和自上而下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人口急剧增长,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气候变化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农业和生物多样性的未来,而传统农业的智慧与经验值得借鉴。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旨在通过保护这些具有价值的传统农业系统来促进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旅游被认为是动态保护途径之一,不但能促进遗产地的经济发展,还能为游客提供认知与学习农业文化遗产的机会。然而,不当的旅游发展将会影响当地的文化与生活方式,不但会威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会对这些独特的农业系统带来潜在的破坏。因此,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发展的适宜模式应当是以农业为基础的。本文基于农业多功能性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发展框架,通过对农业多功能性的定量评估和农业和旅游业间关系的定性分析,提出了我国的4个遗产地旅游发展建议。同时,该框架还能为不同利益相关者决策其农业文化遗产的多种功能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业文明历史悠久,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一直在探索适应不同自然条件的农业生产方式,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化遗产。当今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面临生态系统退化、面源污染严重、遗传资源丧失、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等问题,促使人们转而学习传统农业的智慧与经验。本文从基于文献的传统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和基于实践的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研究两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回顾了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主要进展。指出,积淀深厚、成果丰富的农业历史和农业考古研究,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和发展生态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则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使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实践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内涵、农业生物多样性、多重价值、替代产业发展以及法律与政策保障等方面都有新的探索。未来研究中应进一步丰富研究内容,改进研究方法,深入开展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探索等。  相似文献   

11.
日本静冈的传统茶草综合系统是当地政府申请的日本第一个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系统(GIAHS)。本文介绍了当初发现该系统的背景、为申报GIAHS所采取的措施以及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后,静冈茶草系统当前的作用和面临的新情况。自2013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系统,目前日本的半天然草原大幅减少,但在静冈的茶草系统里发现了独特的半天然草原,茶园里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这些茶草系统和采用的传统耕作方法被称为"Chagusaba"。然而,GIAHS的申请过程并不容易,因为许多当地农民不了解他们传统耕作方法和GIAHS品牌的价值。在Chagusaba入选GIAHS名单之后,我们的主要工作是相关的品牌推广,努力使传统农业生产出高品质的茶叶。随着日本农业节省劳动力技术的进步,劳动力成本降低,优质茶叶的价格也有所下降,因此,执行低效传统耕作方式的农民数量越来越少。有必要正确地重新认识传统农业方法种植的茶叶的价值,并在价格上得以体现。静冈县当地政府目前正致力于实施认证体系,包括利用GPS进行科学评估,以及引入生物多样性指标等等。  相似文献   

12.
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和一些国家农业部认定的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NIAHS)在内的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新的遗产类型,通常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多元的传统知识、独特的资源利用技术、杰出的文化景观,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文化关键种作为塑造了一个地区的社会文化特征的重要物种,可以作为研究社会-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力提升的一种独特视角和方法。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文化关键种概念的起源与内涵,分析了它们与生物文化多样性和社会-生态系统保护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农业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和保护需求,尝试对农业文化遗产地文化关键种给出了定义,即"在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内,由生物资源和文化实践紧密结合,对当地社会文化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且能够促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目标实现的生物文化复合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识别农业文化遗产文化关键种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意义:一是通过文化关键种的识别与保护有助于遗产地关键要素的识别和保护;二是利用文化关键种社区认同度高的优势可以调动社区参与遗产保护的积极性;三是以文化关键种的识别与保护为切入点,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全球或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目标,即保障食物与生计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传承以及维持景观特征等。  相似文献   

13.
农业文化遗产是世界遗产的重要类型,存在于特有的生态系统和文化系统之中。它是一种活态的遗产,因此,需要在发展中对其进行保护。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的有效途径之一,合理的旅游开发能够兼顾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实现对传统农业生产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本文在对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命名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的农业遗产进行梳理归纳的基础上,辨析此类遗产地旅游的概念范畴,总结了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研究的主要内容。当前,我国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评价与开发、产品设计与市场营销、旅游感知以及旅游开发影响等方面。今后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研究可以在遗产地旅游利益共享机制、旅游演化机理、旅游的生态环境影响以及研究方法上进一步深入和完善,以启发理论并服务于实践。  相似文献   

14.
作为复杂适应系统的农业文化遗产:复杂性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阐述了农业系统的复杂性,并对农业系统所面对不确定性,以及外部系统的冲击和压力而形成的动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为研究活态的农业系统,尤其为研究中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提供了可能,而这些农业文化遗产系统(或其中某些部分)对于研究抵抗力和自我良性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当前研究中的相关方法将会对整个系统的认识产生新的见解,同时避免把系统分解为各组分进行微观研究再重新还原成整体的研究思路.本文通过综述与GIAHS相关的方法并将旅游引入农村系统(作为一种扰动),认为可以创造新的方法来认识农村发展干预措施对古老景观的影响,特别是分布在中国农村的许多景观.  相似文献   

15.
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浙江省,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代表。它的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历史悠久,是一个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农区,孕育了以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为代表的农耕文化,留下了众多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目前浙江共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3项与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2项,不仅遗产数量全国最多,而且遗产保护成效显著。本文以浙江省为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总结15年来浙江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在农民增收、文化传承、产业升级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在政府推动、社区主动、企业带动、科技驱动、社会联动等方面所积累的经验。进一步地,针对当前遗产保护存在遗产地管理不完善、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缺少专项保护经费、省级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完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管理机制;(2)开展农业文化遗产地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3)加大农业文化遗产科普教育和文创产品开发;(4)开展省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与认定工作;(5)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给予实质性扶持和投入。研究可为浙江省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一定指导,同时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6.
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最初是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的手段之一而提出的。随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逐渐受到关注,15年来(2005–2020)农业文化遗产地都开始或多或少发展旅游,部分地区发展迅速。分析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地方政府看重农业文化遗产带来的品牌效应,进行了营销推广,但对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的核心要素关注不够,比如遗产地身份的建立、社区对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等。在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表现得比较突出,包括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威胁的认识普遍不足、旅游发展模式导向不当、社区参与的方案执行不力以及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的关注不够等。对照世界旅游组织可持续旅游目的地的标准,本文对中国15个GIAHS项目进行了可持续旅游的发展判定,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旅游的一个发展框架,进而探寻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旅游发展之路。框架的核心是要结合全球尺度和地方尺度的经验,将影响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旅游的8个核心要素统筹考虑,关注其相互关系和动态变化,根据不同遗产地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是中国面积最小、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同时也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最早,成效最显著的省份之一。分析与评价浙江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对指导其它地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基于近10年浙江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践,对浙江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了分析,并对遗产保护的潜力进行了评价,同时给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建议。研究表明:浙江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有利于挖掘传统农业内涵,传承优秀农耕文化,发挥农业遗产价值以及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同时可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村文化繁荣、农民就业增收以及美丽乡村建设。此外,浙江省传统农产品品质优良,特色经济林果种类众多,茶文化底蕴深厚,海洋资源利用独具特色,水土资源利用经验丰富,生态农业形式多样,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巨大发展潜力。研究可为浙江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功能拓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众多研究认为可持续旅游(Sustainable Tourism)可在平衡保护环境和开发农业遗产地双方利益方面起到关键作用。能登里山里海景观作为日本传统农村景观的一个缩影,在2011年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在日本最早的试点地之一。本文先通过分析文献总结了二十几年以来日本绿色乡村旅游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结合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发展目标讨论了在农业遗产地发展绿色乡村旅游的问题和新的机遇。本文以能登半岛一个由农民自发组织运营的农家民宿组织"春兰的故里"作为案例分析。主要的研究问题包括:如何充分利用国际项目来开发日本的绿色乡村旅游;如何在注重经济收入的同时兼顾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开发?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的分析并多次采访了民宿主人。本研究成果亦提供在偏远地区发展绿色乡村旅游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农业生态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类管理的生态系统。环境保全型农业的发展对扭转世界上生物多样性巨大损失的局面意义重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的以保护和动态管理传统农业知识系统及其景观为目标的国际性项目。日本农林水产省(MAFF)1992年开始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能登半岛和佐渡市被认定为发达国家中最早的GIAHS试点地,这也显示了日本地方层面保护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的决心。本文综述了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发展的历史过程,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新的机遇。日本现有的环境保全型农业包括: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的做法,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农法,有机农业等等。本文重点介绍了北陆地区的环境保全型农业发展的情况,尤其是石川县能登地区和新泻县佐渡市的情况以及最新的案例分析。本文使用最新的政府报告等官方文件,统计数据和学术论文进行分析并初步探讨如何进一步发展和扩大环境保全型农业的政策建议。本文分析环境保全型农业推广的问题并介绍了环境保全型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的研究成果。认为重视农民的利益,鼓励城市居民,科研人员以及私营企业等多方面的参与,以及地方政府支持环保产品拓宽销路是环境保全型农业能得到切实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农业部启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以来,通过两批申报与评选,有39个传统农业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涉及林业19项、种植业14项、农业复合系统4项、其他2项。从遗产系统的起源来看,历史在1000年以上的农业系统有24个。从民族特征来看,20个遗产系统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当前,农业文化遗产地普遍面临着生态系统的退化与破坏,传统农业技术和农业景观的遗失与废弃,农业规模化与产业化发展滞后,农户的利益分享与激励不足等问题。相对其他遗产类型,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更为复杂和困难。为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财政扶持功能,探索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市场化途径与适应性管理,建立多方参与和惠益分享机制,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基础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