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陕西柞—山—商晚古生代拉分断陷盆地动力学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构造—岩相学和构造—热水沉积岩相填图研究,认为陕西柞水—山阳—商县(柞—山—商)晚古生代拉分盆地,在早古生代扬子板块北被动陆缘残余洋盆基础上,经历了志留纪—早泥盆世北秦岭岛弧造山带—残余洋盆转换过程。在中泥盆世演化为秦岭微板块北缘拉分断陷盆地,晚泥盆世叠加了深源碱性热流体叠加作用明显,形成了铁白云石钠质角砾岩相带,并发生了构造反转。石炭纪陆缘拉分盆地进一步发展演化为残余海盆萎缩封闭。这种造山带—沉积盆地—岛屿构造耦合与转换过程记录了由洋盆—岛弧碰撞造山转换为陆—陆碰撞造山过程。该拉分盆地中具有明显的区域成矿分带,与多期成矿成岩地质作用有关,在造山带—沉积盆地—岛屿构造耦合与转换中,中泥盆世柞—山—商拉分断陷盆地的四周被古陆块和造山带分隔,陆—陆碰撞过程驱动了造山带流体发生大规模排泄到该盆地内,在该拉分断陷盆地内形成了大规模热水沉积成岩成矿,各类热水沉积岩相发育。在该拉分盆地中,近东西向和北东向同生断裂作用形成了次级断陷盆地,为热水沉积成岩成矿提供了沉积容纳空间。热水沉积成因的银多金属—重晶石—菱铁矿矿床定位于三级和四级热水洼地。晚泥盆世—石炭纪近南北向的岩石圈地幔收缩,陆—陆碰撞收缩成为垂向热传输主要驱动力源,导致了陆壳尺度上碱性热流体被挤压垂向排出到陆表残余海盆之中,本区脉状富金镍钴铜矿与晚泥盆世—石炭纪深源碱性热流体隐爆作用形成的碱性铁白云石钠质角砾岩带密切有关。类卡林型金矿定位于该盆地上部基底构造层和盆地热水浊流沉积相内,主要与后期脆韧性剪切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陕西凤太晚古生代拉分盆地动力学与金-多金属成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维萱  黄转盈 《沉积学报》2012,30(3):405-421
采用沉积盆地构造-古地理位置恢复重建和构造-岩相学等新方法研究认为,凤太晚古生代沉积盆地属于受板块斜向俯冲碰撞动力学控制下的拉分盆地。在中泥盆世初期,凤太沉积盆地被周缘垂向基底隆起分隔,其成盆构造动力学主要受四组同生断层,晚古生代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不断发生迁移。中泥盆世中期在盆地北部形成了北西向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晚泥盆世末期沉积盆地萎缩,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收缩于沉积盆地中心。石炭纪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从盆地中心迁移到盆地四周边缘的同生断裂带附近,在沉积盆地北侧边缘商丹带南侧,形成了石炭纪-早三叠世与俯冲消减带有关的楔状沉积充填体。在凤太拉分盆地中形成的近东西向、北北东向、近南北向和北西向网状同生断裂带系统共同控制了凤太泥盆纪拉分盆地形成与演化过程。其中,商丹带(西段)、礼县-凤县-凤镇-山阳同生断裂带(中段)和酒奠梁-镇安-板岩镇同生断裂带(西段)三个主控同生断裂带不但在泥盆纪期间对于凤太泥盆纪拉分盆地形成具有显著控制作用,而且石炭纪-早三叠世拉分盆地演化过程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石炭纪-早三叠世同生断裂带发生构造反转并控制了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采用沉积盆地动力学和构造-岩相学等新方法研究认为,在凤太晚古生代拉分盆地具有分级特征,西部凤县二级盆地为金-多金属成矿集中区,东部太白二级盆地为金矿成矿集中区。在八方山-银母寺三级拉分盆地中,八方山和银母寺等多金属矿床与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具有矿田尺度上成矿分带,主要由于三级盆地、同生断裂、热水沉积岩相和构造热流体叠加岩相控制了矿田和矿床尺度上金与多金属成矿分带。凤太拉分盆地北部和东部金矿矿源层和初步富集成矿形成主要与泥盆纪钠长岩相和钠质热水沉积岩相有关,并受钠长碳酸质角砾岩-铁白云石钠长石角砾岩等石炭纪构造-热流体岩相叠加;凤太拉分盆地南部温江寺三叠系浊积岩系中热水硅质岩相和层状英安质凝灰岩是卡林型金矿重要赋矿层位;凤太拉分盆地中部热水沉积-改造型铅锌矿主要与硅质岩相和菱铁矿铁白云岩相等热水沉积相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3.
高小芬  林晓  徐亚东  乐明亮 《地球科学》2014,39(8):1119-1128
南天山位于塔里木—卡拉库姆板块和伊犁-哈萨克斯坦板块的碰撞造山带.前人研究表明, 该区在古生代经历了洋盆的扩张、俯冲消减和碰撞造山; 中生代则进入到陆内发展阶段.但由于该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构造背景, 洋盆的闭合时间及盆地演化的阶段依然存在诸多争论.在广泛收集地质资料的基础上, 对我国境内南天山地层大区进行了地层分区, 并对每个分区的古生代-中生代盆地沉积序列进行了详细分析, 最终划分出5个演化阶段: 寒武纪-奥陶纪, 南天山洋从有限洋盆发展为成熟洋盆, 洋盆性质为弧后盆地; 早志留世, 南天山洋盆开始俯冲消减, 东部红柳河段洋盆在早泥盆世闭合, 而西部的俯冲消减则延续至泥盆纪晚期; 石炭纪-早二叠世, 西部仍存在残余海盆.中二叠世, 残余海盆消失, 南天山西部碰撞造山, 南天山造山带最终形成; 中生代, 该区进入陆内发展阶段, 在三叠纪接受剥蚀夷平; 侏罗纪, 西部发展成为断陷盆地, 东部继续接受剥蚀夷平; 白垩纪, 西部延续侏罗纪断陷盆地特征, 东部则发育成拉分盆地. 关键字: 南天山; 古生代; 中生代; 沉积; 构造; 盆地演化.   相似文献   

4.
方维萱  黄转盈 《中国地质》2012,39(5):1211-1228
陆-陆斜向碰撞过程中形成的拉分盆地及构造变形史、变形样式及动力学、流体大规模运移与构造岩相学记录等是值得重视的大陆动力学问题,也有助于对西秦岭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和多金属矿成矿规律的深入研究.西秦岭陕西凤县—太白县晚古生代拉分盆地是热水沉积-改造型多金属矿床和金矿集中区.本文采用构造-岩相学研究方法,对该拉分盆地的构造-热流体变形历史、变形样式及动力学、盆地流体驱动力等进行了研究,认为该拉分盆地构造变形史复杂,构造变形序列为:(1)石炭纪—中三叠世构造反转与热流体叠加改造期(DS1).(2)印支期陆-陆全面斜向碰撞挤压体制下拉分盆地发生挤压收缩变形、断裂-褶皱作用、岩浆侵位形成热叠加改造和脆韧性剪切变形(DS2).(3)燕山期陆内造山期构造断陷、岩浆侵位形成热叠加改造与脆性变形(DS3).石炭纪—中三叠世反转构造样式为泥盆系发生分层剪切流变构造、热流体角砾岩化叠加构造岩相和南部温江寺—留凤关拉分断陷盆地.印支期—燕山期,该盆地内部构造变形样式有复式褶皱与压扭性断裂构造、脆韧性剪切带、逆冲推覆构造、反冲构造与冲起构造.在该盆地南北缘形成了对冲式逆冲推覆构造.盆地流体运移受构造变形驱动,在该盆地东部,印支期西坝复式中-酸性岩浆侵入提供了区域性热流体叠加改造的稳定热源场.研究认为“M-W”型复式背斜和断裂带控制了多金属矿床后期改造富集和矿体定位.反冲构造与冲起构造控制了金矿和多金属成矿分带.“W-M”型复式向斜和脆韧性断裂带控制了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的形成,其中,倒转向斜和脆韧性剪切带对于八卦庙类卡林型金矿多期多阶段富集成矿具有显著控制作用,温江寺卡林型金矿受复式向斜和脆性断裂带控制.  相似文献   

5.
祁连-柴达木-东昆仑新元古-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祁连-柴达木-东昆仑处于中央造山带的中西部, 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史.将祁连-柴达木-东昆仑地区划分为19个地层分区, 在总结各地层分区沉积盆地特征基础上, 讨论了祁连-柴达木-东昆仑地区的构造-沉积演化史: 新元古代-早古生代, 随着北祁连洋、赛什腾-锡铁山洋、东昆仑洋开始张裂, 研究区为陆缘裂谷、洋盆沉积; 早古生代末3个洋盆陆续消减闭合, 开始造山阶段的前陆盆地和碰撞造山后的陆缘裂陷沉积; 寒武纪-早-中三叠世, 东昆仑阿尼玛卿洋经历了拉张-俯冲-闭合, 之后全区进入陆内断陷、坳陷盆地阶段.研究区各地层分区的沉积盆地特征很好地记录了北祁连洋、赛什腾-锡铁山洋、东昆仑洋的开合及陆内造山等构造过程, 为重大构造事件提供了重要的沉积学证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秦岭泥盆纪沉积盆地的构造成盆 -后期构造变形特征研究 ,秦岭造山带泥盆纪热水沉积成矿盆地中构造 -热流体地质事件可初步厘定如下 :1中泥盆世伸展构造成盆 -热水同生沉积成矿事件 (D1)。2晚泥盆世 -石炭纪伸展变形 -深源热流体叠加事件 (D2 )。3印支期挤压收缩变形 -热改造事件 (D3 )。 4燕山期逆冲推覆构造改造 -深源热流体叠加及脆性变形事件 (D4 )。 5喜玛拉雅山期脆性变形 (D5)。从盆地热状态及热演化研究角度看 ,盆地内充填地层体中有机质及矿物可以记录热状态及热演化历史 ,利用盆地内充填地层体中有机质及矿物温度计可以反演盆地内充填地层体形成时盆地热状态和盆地底部热流。认为热水沉积成矿盆地热状态及热演化主要研究方法有主要矿物流体包裹体测温、镜质体反射率 (R0 )法、氧同位素地质温度计法等。  相似文献   

7.
藏东缘昌都大型复合盆地喜马拉雅期陆内造山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藏东缘大型复合盆地喜山期陆内造山与成矿作用的目的,在于建立横断山型陆内碰撞造山构造模式、成岩成矿模式。根据地层接触关系、构造变形特征、矿床分布规律的研究,证实盖层褶皱推覆运动发生在早喜马拉雅期;盆地内的推覆(滑覆)构造圈闭、走滑断裂构造圈闭、走滑推覆脆-韧性剪切带圈闭、与造山带走向近直交的横向构造圈闭是主要的成岩、成矿空间。通过横断山型陆内造山动力学和喜山期成矿作用研究,分别建立了“横断山型”陆内碰撞造山模式和藏东缘大型复合盆地的成岩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8.
秦岭-大别新元古代-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大别造山带处于中央造山带的东部,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沉积历史.在系统分析研究区4个二级和13个三级构造单元岩石地层、化石组合、同位素年代学及构造学等资料的基础上,划分出18个沉积盆地类型,并讨论新元古代-中生代构造-沉积演化:(1)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商丹洋以北的北秦岭为岩浆弧和弧前盆地;南秦岭为陆内裂谷-台盆、台地-陆缘裂谷发育阶段;大别-苏鲁为陆内裂谷-台盆台地发育阶段;(2)晚古生代:北秦岭为海陆交互陆表海;勉略洋于泥盆纪开启;南秦岭为弧后陆棚与台盆台地并存发育阶段;(3)三叠纪:陆陆碰撞造山,全区进入前陆盆地发育阶段;(4)侏罗纪-白垩纪:断陷盆地和压陷盆地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秦岭泥盆地纪沉积盆地的构造成盆-后期构造变形特征研究,秦岭造山带泥盆纪热水沉积成矿盆地中构造-热流体地质事件可初步厘定如下:(1)中泥盆世伸展构造成盆-热水同生沉积成矿事件(D1)。(2)晚泥盆世-石炭纪伸展变形-深源热流体叠加事件(D2)。(3)印支期挤压收缩变形-热改造事件(D3)。(4)燕山期逆冲推覆构造改造-深源热流体加及脆性变形事伯(D4)。(5)喜玛拉雅山期胞性变形(D5)。从盆  相似文献   

10.
右江盆地晚古生代-三叠纪盆地转换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右江盆地是在南华加里东造山带夷平的基础上经再次裂陷形成的,它的形成与金沙江—红河—马江洋盆关系密切,是该洋盆与扬子板块之间的大陆边缘盆地。早泥盆世晚期—石炭纪随着金沙江—红河—马江洋盆的形成,扬子板块南部边缘开始裂陷,形成特殊的台地与台间海槽相间的大陆边缘裂谷盆地。二叠纪—早三叠世初期随着该洋盆的俯冲消减,形成越北岛弧,右江盆地进入弧后(裂陷)盆地阶段。早三叠世晚期以后,随着该洋盆的闭合和碰撞造山,在红河—马江造山带与扬子板块之间形成以复理石为特征的弧后前陆盆地。因此右江盆地经历了大陆边缘裂谷盆地(早泥盆世晚期—石炭纪)、弧后盆地(二叠纪—早三叠世早期)、弧后前陆盆地(早三叠世晚期—中三叠世)的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1.
秦岭造山带泥盆系热水沉积岩相应用研究及实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构造-热水沉积岩相与盆地的古地理环境,热水沉积岩相与热水沉积成矿,热 (水 )流体岩相与构造背景、构造古地理,它们之间有密切地内在联系.应用热水沉积岩相、沉积相及沉积体系分析方法,对凤县铅硐山-双石铺三级构造热水成矿盆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秦岭造山带泥盆系热水沉积岩相应用研究及实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构造-热水沉积岩相与盆地的古地理环境, 热水沉积岩相与热水沉积成矿,热(水) 流体岩相与构造背景、构造古地理,它们之间有密切地内在联系.应用热水沉积岩相、沉积相及沉积体系分析方法,对凤县铅硐山-双石铺三级构造热水成矿盆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方维萱  张国伟 《岩石学报》2000,16(3):392-400
从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稀土元素等方面研究了二台子铜金矿内长石炭酸(角砾)岩类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晚泥盆世-石炭纪,在区域幔羽构造作用下,深部热流体沿先存在构造通道上升进入镇安二台子三级热水沉积盆地之中,形成了石英重晶石炭酸角砾岩、碳酸角砾岩、复成分角砾岩、钠长岩、钠长石碳酸岩,受同性断裂及层位控制明显,并构成了金的矿源层及普遍金矿化。燕山期,具有幔源特征的深部含矿热流体在北东、北西向  相似文献   

14.
研究秦岭晚古生代拉分盆地构造变形序列、构造样式、构造组合与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床、SEDEX型银铜铅锌重晶石菱铁矿矿床富集成矿之间关系,对提升秦岭金属矿集区构造与金属大规模富集成矿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陕西柞山和凤太晚古生代拉分盆地是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矿集区和SEDEX型银铜铅锌矿集区,采用构造岩相学研究新方法,对晚古生代拉分盆地的构造变形序列、构造样式和构造组合、构造变形型相及与金铜铅锌矿床改造叠加成矿作用进行研究。认为秦岭晚古生代陆缘拉分盆地的构造变形序列和构造组合为:(1)在石炭纪—中三叠世陆陆斜向俯冲消减体制下盆地反转期,构造热事件和构造岩相学组合类型包括石炭纪—二叠纪构造热事件、顺层走滑伸展变形与深源碱性热流体叠加事件,形成了泥盆系中顺层剪切变形[DS1(DS0∥S1)]、Na-K-Cl-F型热流体渗滤交代岩相[DS1ahS1∥S0+S1#S0]、碱性热流体叠加构造岩相[DS1(FBD3j+D3x)]和热液叠加角砾岩构造系统[DS1c(AbD3)],为中深构造层次(20.4~25.97 km)韧性变形域下形成的变形构造型相。形成了柞山地区穆家庄铜矿床和桐木沟铅锌矿床,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以柞山万丈沟—二台子金铜矿床和凤太双王—青岩沟金矿床为代表。(2)在印支期陆陆全面碰撞挤压体制下,在晚古生代陆缘拉分盆地内部,盆内变形构造组合和构造岩浆热事件为冲断褶皱带+W-M型复式褶皱压扭性断裂带+切层脆韧性剪切变形(DS2)+隐伏岩浆侵入构造系统,它们为中构造层次(11~17 km)脆韧性变形域下形成的变形构造型相。在柞山晚古生代陆缘拉分断陷盆地南北两侧边界同生断裂带,转变为南向厚皮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夏家店造山型金矿床受山阳—凤镇断裂带的镇安—板岩镇次级断裂和厚皮型冲断褶皱带控制,金矿体定位于切层和顺层脆韧性剪切带中。凤太晚古生代陆缘拉分盆地南北两侧边界同生断裂带,转变为对冲式厚皮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八卦庙—柴玛沟—丝毛岭金矿带受印支期反冲构造、冲起构造与隐伏岩浆侵入构造系在时间空间物质上多重耦合控制,金矿体定位于切层脆韧性剪切带中。W-M型复式褶皱压扭性断裂带对SEDEX型铜铅锌矿床改造富集成矿控制显著,受W-M型复式褶皱压扭性断裂带和次级横跨叠加褶皱控制,SEDEX型银铜铅锌重晶石菱铁矿矿床发生了改造富集成矿。(3)燕山期陆内造山期的构造组合为白垩纪陆内断陷成盆+岩浆侵入构造系统+接触热变质相带+脆性断裂节理裂隙变形(DS3),为浅构造层次(0.0~5.0 km)变形域中形成的变形构造型相,在柞山地区具有寻找斑岩型铜金银钼矿和夕卡岩型铁铜金矿的潜力。卡林型金矿矿集区发育印支期和燕山期冲断褶皱带、断裂+褶皱构造、节理裂隙带和低温热液角砾岩化(碧玉质化角砾岩、铁白云石化热液角砾岩、菱铁矿化热液角砾岩等),为脆性构造变形域中形成的变形构造型相。(4)喜山期以陆内走滑断裂和宽缓褶皱等脆性构造变形为主。在金银铜铅锌矿集区构造和变形构造型相与金银铜铅锌富集成矿关系上,受山阳—礼县岩石圈断裂带(山阳—凤镇断裂带、观音峡—修石崖断裂带)控制,泥盆纪盆内同生构造组合为同生断裂带+三级构造热水沉积盆地+热水沉积岩相系,它们为控制SEDEX型银铜铅锌重晶石菱铁矿矿床的主要同生构造型相。石炭纪—白垩纪深源碱性热流体隐爆作用和异时同位叠加成岩作用,形成了铁白云石钠长角砾岩钠长铁白云石角砾岩相系,它们组成了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铜金银镍钴成矿系统深部结构以万丈沟岩浆热液脉带型铜金银镍钴矿和二台子热液角砾岩型铜金矿为代表,向上为双王热液角砾岩型金矿床和八卦庙式金矿床,其顶部和外围为类卡林型卡林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运用层序地层学、盆地分析及构造地质的新理论新方法,对旬阳北部泥盆纪岩层序列进行了地层格架调查及盆地褶皱造山前岩层序列构造变形样式、变形变质特征和成矿作用观察研究认为:位于扬子板块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的沉积盆地,主要受区域伸展链锁断层系及间歇性累进式上升的相对海平面变化等因素影响,基本连续发生了不同沉积体系的堆积和南北向与东西向相互交替、此长彼消有规律的岩相变化;伴随盆地伸展沉陷,岩层序列发生了由成岩作用、埋深变质作用到水平分层剪切及固态流变等连续发展、递进变化一系列相互联系动态发展的地质构造作用和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6.
贵州镇宁乐纪泥盆系重晶石矿热水沉积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贵州镇宁乐纪泥盆系重晶石矿床地质储量3 302万t,属大型矿床类型。通过对矿床沉积结构、构造特征研究发现,矿床(体)中分布:纹层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碎屑状构造、块状构造等,它们与天柱-大河边重晶石矿、广西古潭热水沉积重晶石岩及北秦岭二郎坪群热水沉积重晶石岩类似,海底热水喷流形成的热水喷流通道相、单一热水沉积岩相及热水混合同生沉积相在镇宁重晶石矿层中广泛分布,共同构成了热水浊流沉积相,这与秦岭泥盆系热水沉积岩(矿)类似,矿层沉积结构、构造及岩相特征很好的记录了海底热水喷流、演化的信息,沉积韵律特征说明了热水喷流由弱-强-弱的变化过程。海底热水喷流沉积形成的镇宁重晶石矿中热水沉积结构、构造及热水沉积岩相发育,是研究古热水喷流沉积成岩、成矿、划分热水沉积岩相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17.
张复新  王俊发 《矿床地质》1991,10(3):217-231
秦岭泥盆系及其喷流沉积铅锌矿床,位于扬子板块北部边缘的线型裂谷环境中。裂谷系的扩张演化伴随三组同生断裂活动:近东西向、北东向和南北向,它们具有继承性活动特点,对本区地质演化起着重要的构造调整作用。泥盆纪岩相古地理特征,是研究区统一的构造沉积环境下出现的,岩相变化往往与同生断裂平行,直接控制了泥盆系的沉积。在该环境下形成的铅锌矿和铁白云石硅质岩,具有海底喷流沉积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可作为恢复构造沉积环境和同生断裂的重要标志。本区同生断裂及岩相与赋存于泥盆系中的喷流铅锌矿床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东西向的构造一岩相带控制着铅锌成矿带的分布,北东向和南北向构造一岩相带制约着一系列单个矿床的线形分布。  相似文献   

18.
南秦岭古生代沉积盆地沉积-构造事件与热水沉积成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处扬子板块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的南秦岭古生代沉积裂陷盆地具地堑-地垒式特点,沉积建造属次稳定型。早古生代加里东期发生的构造-岩浆活动颇具特点,沉积-构造事件对盆地演化及成矿起着重要作用,其与众多的(超)大型汞-锑、铅-锌、金矿关系密切。南秦岭热水沉积成矿方式主要以同生沉积-喷流方式,成矿物质来源于盆地下源深处,热水沉积作用是其主要成矿方式。热水沉积作用形成两大系列热水沉积岩:硅质岩-重晶石岩系列;钠长石岩-铁碳酸盐岩系列。铅-锌成矿与钠长石岩-铁碳酸盐岩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9.
以碰撞型造山带的构造模式为基础,在理论上讨论了碰撞造山过程中成岩成矿作用的特征和时空演化规律,建立了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指出碰撞型造山带的超叠壳楔上应依次出现热液矿床带(D带)、花岗岩带(G带)和斑岩带(P带)。西准噶尔地区被认为是碰撞型造山带,其金矿化可按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研究。模式的D带,即张贻侠等强调的达拉布特断裂北侧,应是找金矿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