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黔南独山石炭系层序地层及麦粒蜓带冰…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刘本培  李儒峰 《地球科学》1994,19(5):553-564,T001
应用露头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对黔南独山地区碳酸盐岩为主的石炭系著名剖面进行了重新研究,识别出10个三级层序,其中岩关阶2个,大塘阶3个,威宁阶2个,马平组3个,大部分可以在台地和斜坡带追踪对比,在晚石炭世Triticites(Tr)带内识别出17个副层序和相应的海平面变化旋回,可以与北美中大陆同期17个四级层序和相应的海侵-海退旋回对比,黔南和北美中大陆之间存在相同的冰川型全球海平面变化和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应用露头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对黔南独山地区碳酸盐岩为主的石炭系著名剖面进行了重新研究.识别出10个三级层序,其中岩关阶2个,大塘阶3个,威宁阶2个,马平组3个,大部分可以在台地和斜坡带追踪对比.在晚石炭世Triticites(Tr)带内识别出17个副层序和相应的海平面变化旋回,可以与北美中大陆同期17个四级层序和相应的海侵-海退旋回对比.黔南和北美中大陆之间存在相同的冰川型全球海平面变化和不同的构造背景,是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黔南独山泥盆纪露头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约 《贵州地质》2001,18(3):154-162
通过独山地区10余条剖面的追踪调查,分析了独地区泥盆系的层序地层。除河湖相沉积的丹林组外,可识别出31个层序,其平均形成时限约1.29Ma,组成4个层序组;在出露较完整的晚泥盆世中可识别出195个副层序,其平均形成时限为102.6ka。层序相当于Ⅲ级T-R旋回,受沉积作用、冰川作用和构造作用等的影响,更明显地受全球性海平面变化的控制,具有全球性对比的意义,副层序,相当于Ⅳ级T-R旋回,与米兰科维奇效应相关。通过生物组合、地质事件和层序地层的对比,下、中统界线应置于海平面明显下降,并且有古风化层的大河口组之上;中、上统界线应置于望地统组第一次最大海泛面,其艾菲尔阶-吉维特阶的界线应置于鸡泡组之下的风化壳,受地壳运动影响、发生于P.varcus带早中期的独山抬升可进行全球对比;泥盆-石炭系界线应置于Cystophrentis-Psudouralina间隔带之中的汤粑沟组第一次最大海侵面,其弗拉斯阶-法门阶界线应置于生物绝灭与复苏的尧梭组四方坡段第一个层序界面。还探讨了该有关矿产矿的形成与海平面变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胜利油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层序地层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利油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包括中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可识别出潮坪沉积体系,障壁岛-舄湖沉积体系和三角洲沉积体系三种体系单元。根据区域地质及古生物资料,确定了三个等时面,划分出2个层序14个准层序,每个层序包括低位域,海侵域及高位域,而以高位域最发育。纵观整个含煤地层的沉积演化过程,本溪组沉积期以滨浅海相为主;大原组沉积期为海陆交替相;山西组沉积期以三角洲相为主,总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5.
胜利油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层序地层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胜利油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包括中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可识别出潮坪沉积、障壁岛湖沉积和三角洲沉积三种沉积类型。根据区域地质及古生物资料,确定了三个等时面,划分出2个层序14个准层序,每个层序包括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而以高位体系域最发育。纵观整个含煤地层的沉积演化过程,本溪组沉积期以滨浅海相为主;太原组沉积期为海陆交替相;山西组沉积期以三角洲相为主,总体表现为海退层序。  相似文献   

6.
蒲仁海  车自成 《地质论评》1996,42(6):497-507
塔里木盆地东南部中古炭统一下二叠统是一个顶底为Ⅰ类不整合所限定的二级沉积层序。该层序沉积期,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存在三个古陆,两个浅海海峡,一个半深海斜坡。随着海面上升-静止-下降于不同部位形成了不同沉积体系及组合。海进体系域由中上石炭统的滨岸破坏性三  相似文献   

7.
吴诒  龚一鸣 《地球科学》1994,19(5):565-574
以广西六景,象州大乐,桂林塘家湾及贵州独山与贵阳东北郊乌当剖面为例,在已有的地层,古生物,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层序地层学研究,通过这项研究,认为那高岭组与莲花山组的界线是一年代地层,岩石地层及层序地层合一的界面;论证了大乐冲面应堂组的古琶段与贵州独山剖面的龙洞水组属于下泥盆统的可行性,总结了吉维特阶与艾菲尔阶间多处存在沉积间断面或沉积停滞面的客观事实,确认该界面为一符合实际又易于识别的自然界  相似文献   

8.
苏皖地区石炭系露头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应用露头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在详细的岩石岩相学、沉积学.地球化学研究和精细的地层划分对比基础上,对苏皖地区石炭系地层进行了露头层序地层研究.阐述了沉积层序的各种界面的露头标志,探讨了三级层序和层序区域对比的基本特征.研究表明,苏皖地区石炭系可识别出9种主要岩相、20种微相和11个三级沉积层序.Ⅰ型沉积层序边界识别标志有地表或海底侵蚀、地层上超,界面上下岩性岩相、古生物及氧碳同位素值的突变,界面的区域可对比性等,在研究区主要表现为古风化壳面、古岩溶面、侵蚀面和暴露面四种类型.陆表海盆海水较浅,沉积物常露出水面而遭受侵蚀,形成较多的Ⅰ型层序边界.三级层序发育TST,LST不发育或难以识别。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西南部石炭纪层序地层学及相对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西南部石炭系厚达600—1000m,属滨浅海相。依据野外露头的沉积学和生物地层学研究以及横向追踪对比,识别出两类层序界面:具下切古河谷的Ⅰ类层序界面和以扇三角洲相底界及三角洲平原相的顶面为代表的Ⅱ类层序界面。依据层序界面(区域剥蚀面)划分出四个沉积层序,分属杜内期、维宪期—纳缪尔A期、纳缪尔B—C期、维斯发期一斯蒂芬期.每一层序持续时间约为10Ma,属三级旋回。讨论了凝缩层、海侵面和体系域的展布,海侵体系域由扇三角洲体系和滨-浅海体系组成,高水位体系域由三角洲体系和砂坝-湖体系组成。各个层序的最大海侵期分别出现在杜内早期、维宪晚期、纳缪尔C期和维斯发晚期。  相似文献   

10.
黔桂地区石炭纪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黔桂地区的石炭系可划分为下统和上统,其中下统又划分为岩关阶、大塘阶和德坞阶,上统划分为罗苏阶、滑石板阶、达拉阶和逍遥阶。多年来一直作为石炭系的马平组则成为一个跨系的岩石地层单位,因此石炭系最顶部的地层与下二叠统一起构成1个三级层序。从石炭系到下二叠统构成1个二级层序,其底面为紫云运动主幕产生的不整合面,顶界面为黔桂运动产生的不整合面,包含6个三级沉积层序,分别简称为SQ14,SQ15,SQ16,SQ17,SQ18,SQ19。研究区范围内从连陆台地到孤立台地乃至台沟背景,沉积特征明显不同,连陆台地上发育煤系地层并且发育较多的白云岩地层,孤立台地上则以大套碳酸盐岩地层为特征,台沟背景中以暗色细粒沉积为主。所以,尽管三级层序的相序特征在空间上变化较大,但它们所代表的相对海平面变化过程基本上是同步的。在前人大量的古生物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列层序地层格架栅状图以及相应的古地理图较为清楚地反映了研究区石炭纪至二叠纪船山世复杂而有序的时间相变与空间相变。  相似文献   

11.
In light of the principle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detailed analysis of depositionalsequences and systematical carbon isotope measurements were done for the Triticites zone ofthe typical Late Carboniferous section in the Dushan area of southern Guizhou. Two sequencesand seventeen parasequences, which can be correlated with the two sequences and seventeensubsequences in the North American Midcontinent, are distinguished in the Gzhelian, whichprovides convincing evidence of the global synchroneity of the depositional records. The inter-nal relations between carbon isotope evolution and eustasy were studied and the evolutionary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isotopes in depositional sequences have been summarized.  相似文献   

12.
黔桂地区石炭系层序地层格架及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石炭系到下二叠统,构成一个二级层序,其底面为紫云运动主幕不整合面及其相关面,顶界面为黔桂运动不整合面及其相关面,包含6个三级层序。研究区范围内,从连陆台地到孤立台地乃至台沟背景,沉积特征明显不同,如在连陆台地上发育煤系地层并且发育较多的白云岩地层,而在孤立台地上则以大套碳酸盐岩地层为特征,台沟背景中以暗色细粒沉积为主包括台盆相和台棚相沉积。因此,三级沉积层序的相序特征形成有规律的空间变化,虽然在不同的地点三级层序的形成时限和相序组构存在差异,但它们所代表的相对海平面变化过程基本上是同步的。在前人大量的古生物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追索各三级沉积层序界面的空间展布特征,以地层记录中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为基本要素,可以建立黔桂地区石炭系(含下二叠统)的地层层序格架。  相似文献   

13.
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地层发育,其地层划分对比清楚,沉积类型丰富,地表露头良好,是进行层序地层研究的理想场所。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在详细的沉积学研究和精细的地层划分对比基础上,对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地层进行了精细的露头层序地层研究,详细阐述了层序建立和各种界面的露头标志,探讨了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地层的层序划分、层序区域对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石炭系层序地层时空格架示意图。  相似文献   

14.
宁夏北部沙巴台地区太原组沉积层序及其年代地层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晓颖  孙克勤 《现代地质》1999,13(4):399-402
宁夏北部沙巴台地区的太原组为海陆交互相和三角洲相沉积 ,可划分为 2个三级层序、 4个副层序组和 1 8个副层序。与华南海相沉积层序的对比表明太原组属晚石炭世 Gzhelian晚期至早二叠世 Artinskian中期。下二叠统 Asselian阶的底界 (即 C/P界线 )大体与太原组下部层序的初始海泛面一致 ,可广泛对比。  相似文献   

15.
龚一鸣  吴诒  杜远生 《地球科学》1994,19(5):575-586
通过对广西六景、贵州独山和乌当泥盆系剖面层序、体系域、副层序及作用相和环境相的系统研究,识别出2种层序界面;3种海进过程和10种层序、体系域和相对海面变化.并发现,阶跃型高幅海平面变化形成的层序界面、层序、体系域、副层序和旋回层往往可在大区域追踪对比;剖面作用相、环境相分析是露头层序地层和相对海平面变化研究的基础,剖面上层序、体系域及其反映的相对海平面变化的频率、幅度、速度和相位研究对层序界面、层序、体系域、副层序和旋回层的空间延拓、等时追踪对比和驱动机制的成因解释有重要的指导、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广西六景、象州大乐、桂林塘家湾及贵州独山与贵阳东北郊乌当剖面为例,在已有的地层、古生物、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层序地层学研究.通过这项研究,认为那高岭组与莲花山组的界线是一年代地层、岩石地层及层序地层合一的界面;论证了大乐剖面应堂组的古琶段与贵州独山剖面的龙洞水组属于下泥盆统的可行性;总结了吉维特阶与艾菲尔阶间多处存在沉积间断面或沉积停滞面的客观事实,确认该界面为一符合实际又易于识别的自然界面,可作为D_2~2 /D_2~1的界面;讨论了存在于不同沉积相中的D_3/D_2界面,认为该界面置于D_2~2上部层序之上的海进体系域顶面,与以牙形类为准确立的界线很接近,但其更利于野外实际工作;对贵阳东北郊乌当剖面乌当组的归属提出疑问,并将其定为吉维特阶早期.  相似文献   

17.
四川龙门山马角坝地区石炭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沉积学、生物地层学研究之基础上,结合沉积地球化学资料,对龙门山马角坝地区石炭系进行了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首次识别出9个三级层序和若干个四至五级高频层序。在三级层序中,岩关组2个、大塘组3个、威宁组2个、马平组2个,它们均可作区域性对比。其中,四个层序分别与冈瓦纳大陆晚古生代五次冰川事件中四次间冰期-冰期旋回相对应,表明其成因与冰川型全球海平面变化有关。显然,研究区石炭纪层序主要受控于全球海平面升降旋回,具有全球对比意义。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 Alotofprogresshasbeenmadeinthestudyof Carboniferoussedimentologyandstratigraphyinthe Dianqianguibasinanditsadjacentareas,whichin cludethecomprehensivesummariesonchronostratigraphyandbiostratigraphybyJinetal.(2000)and Kuangetal.(1999);theoverallandsystematicsum mariesonCarboniferouslithostratigraphybyDong(1997),Yin(1997)andZhao(1996);thecompre hensivestudyonCarboniferoussedimentaryfacies andpaleogeographybyChenetal.(1994)andFeng etal.(1998)etc..AsshowninFig.1,theDian qia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