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菜记忆     
对我这样在农村长大的这代人来说,野菜始终是个永恒的话题,它不仅带给我们味蕾的享受,更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白蒿“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只能当柴烧。”这句民间俗语形象概括了白蒿的生长性状。白蒿是草是菜也是药,具有清热除湿、保肝利胆的功效。正月里,先从根部萌发的嫩苗叫“茵陈”,药效最佳,只是多分布于荆棘丛生的向阳处,不易采挖;二月里天气渐暖,散落田间地头的种子破土而出且生长迅速,幼苗多被人当作菜肴食用。  相似文献   

2.
陌上寻青野     
正春食百味山野菜,秋品千种自然果。阳春三月,当别人沉醉于踏青寻芳时,我却性情不改,痴情于青青的山野菜间。又到周末时,陌上寻青野的念头油然而生。听老辈人说,三月正是吃茵陈的季节,有诗为证:"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了当柴烧"。我从没有挖过茵陈,但对其名字并不陌生,知道它能入药,治小儿黄疸。为避免挖错,我百度了一下,对茵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茵陈,别名牛至、耗子爪,多生长于山坡、  相似文献   

3.
<正>浚县的正月古庙会,拥有着可溯千年的会史,会期长达一个月。这是朝圣的山会、贸易的商会、展示民风的风情会,更是演绎民俗的文化会。浚县正月古庙会起源于后赵皇帝石勒开凿伾山大佛时期,至今已有1600年历史,与山东泰山庙会、山西白云山庙会、北京妙峰山庙会并称华北地区"四大庙会"。当时的人们集结进香、朝山拜佛,庙会由此形成,只是规模较小,人数也少。随着浚县城千余年的发展变迁,庙会规模也逐渐扩大,到明代形成了浚县正月古庙会的基本规模。如今,素有"华北第一古庙会"之称的浚县正月古庙会会期从正月初一到二月二(龙抬头),长达一个月,会期长,规模大,保持着明清特色,吸引着海内外的数百万香客游人。每天从周边各地来这里观光游览者多达几万人,高峰期有30多万人。  相似文献   

4.
正浚县的正月古庙会,拥有着可溯千年的会史,会期长达一个月。这是朝圣的山会、贸易的商会、展示民风的风情会,更是演绎民俗的文化会。浚县正月古庙会起源于后赵皇帝石勒开凿伾山大佛时期,至今已有1600年历史,与山东泰山庙会、山西白云山庙会、北京妙峰山庙会并称华北地区"四大庙会"。当时的人们集结进香、朝山拜佛,庙会由此形成,只是规模较小,人数也少。随着浚县城千余年的发展变迁,庙会规模也逐渐扩大,到明代形成了浚县正月古庙会的基本规模。如今,素有"华北第一古庙会"之称的浚县正月古庙会会期从正月初一到二月二(龙抬头),长达一个月,会期长,规模大,保持着明清特色,吸引着海内外的数百万香客游人。每天从周边各地来这里观光游览者多达几万人,高峰期有30多万人。  相似文献   

5.
正每年的正月十五,我都会想起小时候喝的"茶面糊涂",那香喷喷的味儿怎么都忘不掉。"茶面糊涂"这个名字虽然听起来有点莫名其妙,但其实是在教育人们喝了"茶面糊涂"年就过完了,可不能犯糊涂,应该勤俭持家了。在我们老家,正月十五一般要吃上一碗"茶面糊涂"。还记得小时候住在老家,每年从正月十一开始,母亲就开始忙着准备做"茶面糊涂"了。俗话说"十一十二不碾米,十三十四大风起",意思就是说正月十一和十二这两天,一定要把"茶面"准备好。从正月十一开始家家户户都要碾点湿小米或玉米,只有略带湿润,才能碾得更细。那时候我们家里没有小米,  相似文献   

6.
<正>每年的正月十五,我都会想起小时候喝的"茶面糊涂",那香喷喷的味儿怎么都忘不掉。"茶面糊涂"这个名字虽然听起来有点莫名其妙,但其实是在教育人们喝了"茶面糊涂"年就过完了,可不能犯糊涂,应该勤俭持家了。在我们老家,正月十五一般要吃上一碗"茶面糊涂"。还记得小时候住在老家,每年从正月十一开始,母亲就开始忙着准备做"茶面糊涂"了。俗话说"十一十二不碾米,十三十四大风起",意思就是说正月十一和十二这两天,一定要把"茶面"准备好。从正月十一开始家家户户都要碾点湿小米或玉米,只有略带湿润,才能碾得更细。那时候我们家里没有小米,  相似文献   

7.
2月9日,农历正月初五,在灵宝当地俗称“小年”。这一天,灵宝市国土资源局的10多位同志,注定要跟绝大部分“春节在岗”的同志有所不同,不是呆在温暖的办公室里为人民服务,而是要到灵宝市郊的田野里,顶着刺骨的寒风,忍着脚冻、手冻和脸冻,钻林子,爬地埂,上坡下沟,睁大眼睛,喊着数字,开始一种特殊而艰苦的工作——地表附着物清点。  相似文献   

8.
河南民间称春节为"过年".但是,过年并非单指阴历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十二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旧时,河南民间流传有句俗语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所以,一到"腊八",便有"年味儿"了.  相似文献   

9.
正"扑下身子到农村去,变办公室里做规划为田间地头做规划……"6个多月来,河南1517名带着"泥土气息"的规划师主动入户走访、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确保编制出能用、好用、管用的村庄规划。这就是河南2019年7月开始实施的"乡村规划千村试点"工作。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河南省委、省政府把  相似文献   

10.
正正月里来庙会多,普法宣传正当时。在宝丰县,正月初九是第二十四届民间艺术大赛,正月十三是当地一年一度的马街书会。这些传统的民俗活动,都会迎来四面八方赶会的群众。为此,宝丰县国土资源局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宣传小分队,进入活动主会场,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制作宣传版面、发放宣传彩页等形式,向参会艺人、赶会群众、沿街商贩宣传国土资源政策,  相似文献   

11.
月17日,扶沟县练寺镇村民魏东升(化名)看着自家新建的第一层楼房吊上水泥板时,开心地笑了。今年44岁的魏东升是练寺镇张店村的村民。他的儿子到了结婚年龄,需要提前建好一栋楼房。于是,魏东升就趁正月农活不多的时候扒掉旧房建新楼。楼房建好一层后,需要回填土,魏东升就想起了自己可耕地里有片洼地,取点土也不影响种庄稼。他就在3月14日晚上找几个人到地里急如风火地拉了六车土,填在了自己新建的房子内。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12月25日,天气晴朗,禹州市朱阁镇大庙村村民赵文杰正在自家菜地里查看菠菜的生长情况。"我种了12亩蔬菜,前些天刚把头茬蒜苗卖完,虽说价格没有2016年高,但每亩收入还是有5000多元。你看这些菠菜多水灵,春节期间一准儿能卖个好价钱。"打开话匣子的赵文杰,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说一千道一万,这多亏了国土局驻村工作队引入的土地整理项目,让俺这‘望天  相似文献   

13.
上个月,笔者到医院割去了已有近10年生长史的鼻息肉,经过近一个月的恢复,长期困扰自己的呼吸不畅、香臭不闻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鼻息肉只是息肉类的一种,以其生长位置的不同,还有声带息肉、胃息肉、肛肠息肉等等,它是人体某个正常结构上赘生的一块"肉"。这块多余的肉,轻者造成肌体运行异常,让人生活痛苦,重者则可能发生病变,危及生命。由此联想到,在我们生活里、工作中、思想上也有不少"息肉",这些"息肉"如果不及时割去,则会像慢性  相似文献   

14.
"我种的这5亩番茄,最好的一天卖了600多公斤,净赚了1000多块钱.现在大棚里的这点货,春节前已经预订完了,赚个四五万块钱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这都是托了咱们国土资源所的福啊!"  相似文献   

15.
正月     
正正月是我国农历的第一个月,又称孟春、端月、开岁等。在古代,以哪个月作为一年的第一个月,是随着朝代更换而变化的。汉朝以前,每换一个朝代,就把月份的次序更改一次。如商朝把十二月作为每年的第一个月,周朝把十一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把十月  相似文献   

16.
"讲正气、树新风"集中教育活动,是今年省委在全省开展的一项政治活动。历时两个多月的集中教育活动,对济源市国土资源系统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干部来说,仿佛经历了一场"革命",因为在这两个多月的集中教育活动中,济源市国土资源局的每一个党  相似文献   

17.
<正>("四个一"活动体会和感想类三等奖)2016年9月18日,这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国耻日"。同时,也是我手抄《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完成日"。难吗?我花费了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见缝插针,挤出时间,一字一句抄写出来的。多吗?这是我第一次完整抄写完一部《中国  相似文献   

18.
"我是吃国家饭的,我要对得起这碗饭."这句十分质朴的话,出自一位十分质朴的国土资源所副所长之口. 他曾经在一个国庆节的7天长假里,独自一人守在土地整治项目现场;他曾经连续8个月拿不到一分工资,依然坚守在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岗位上;他以所为家,把同事当亲人,苦活、重活、累活抢着干;他一心为民,不厌其烦地到现场实地勘查,满足了群众要求变更40多个土地整治项目的诉求;他曾经由"正"变"副",依然不带情绪、勤恳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相似文献   

19.
《国土资源》2014,(1):64-65
正12月2日凌晨,搭载着"嫦娥三号"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踏火升空,迈出了中国人"上天揽月、深化月球认识"梦想征程上的又一个关键性的步伐。这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如果一切顺利,承载着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将在本月中旬登陆月球,执行多项科学任务:开展月表形貌和地质构造、月表物质成分  相似文献   

20.
正"轰轰轰……"铲车在收割后的玉米地里轰鸣着,一铲铲的黄土回填在大坑里。原来是老刘在复耕土地。事情还得追溯到10月份。连续数月的干旱天气结束了。浇过三次水的玉米苗长到了一人多高,在太阳光里随风摇曳。天晴了,鲁山县汇源国土资源所所长杨治钧带领全所巡查队员沿路仔细查看,看着玉米喜人的长势,想着今年丰收在望,稍稍安下心来。当路过汇源办事处王瓜营村时,巡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