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当念起这个名字 我的心中 便会有一轮红日 冉冉升起 那温度 足以将我的血液 烤的炽热 每当念起这个名字 我就会联想到 曾经泊在南湖的 那只红船 是他和革命先辈一起 将锤子和镰刀 那样完美地结合 每当念起这个名字 我就会有一种 力量的冲动 他的一句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便使美帝国主义 闻风丧胆 灰飞烟灭 使饱受压迫的中国人民 得以大口地呼吸自由的空气 每当念起这个名字 我的耳边就会响起 那个令全世界震撼的声音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他无疑…  相似文献   

2.
燎麦飘香     
正前些天,妻子从娘家带回来一小袋燎麦。刚打开口袋,一股夹杂着烟熏火燎味的小麦清香立刻在客厅里飘荡起来。女儿瞪大了双眼,惊奇地问:"这是啥东西,怎么一股烟味?"我对她笑着说道:"这是燎麦。"在豫东地区,有这样一句农谚:楝子开花吃燎麦。楝树开花时,正是吃燎麦的好时节。燎麦是一种农村特色食品。从铁锅里刚炒熟的燎麦,色青碧、味甘香,口感松软,味道糯韧,风味独特。在我的家乡,燎麦制作很简单,就是将还未熟透的麦  相似文献   

3.
我忘不了浑厚起伏的山地,忘不了成为一名勘探队员时的欢乐和自豪。于是,我时常歌颂我的野外山村,我的高高的钻塔和悠扬的机声,我的朝夕相处的钻工弟兄们……那是我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岁月,更是我心灵中温情脉脉的依恋。我们的机长是个40多岁的老钻工。打煤时,他能48小时守在钻机上。这时候,他是烟一支一支吸,馍大个儿大个儿吃,甚至能一口气吃下一只大烧鸡。他的身子铁塔一样,一拳能砸烂一块砖头,双臂能举起一扇石磨。工区遭水灾时,他一人就把吉普车推到了高处。机长为人厚道。小赵家遭了旱灾,庄稼颗粒无收,他一把甩出了1000元,说:“不用还…  相似文献   

4.
一秋高气爽,热闹的西四大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2011年9月2日下午2时30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身着蓝色短袖T恤,微笑着出现在金秋阳光下的国土资源部机关大院。得知总理要来,国土资源部干部职工早早就兴奋不已地等在大门前,自发拉出红色横幅,上面写  相似文献   

5.
<正>当绿意正浓、麦子发黄的时候,人们满怀喜悦地迎来了端午节。这个节日是阴历五月最重要的节日,如今,虽说人们吃的用的已不怎么短缺,但心里似乎还对节日抱着一份希冀。小时候,只知道端午节可以吃上好吃的东西。按照我们家乡的风俗,端午节那天要插艾草、吃鸡蛋、煮大蒜、包粽子、戴五色线……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大人、孩子在天亮之前要去村中的小河里洗澡,据说能洗去晦气,一家人一年里就平平安安、没  相似文献   

6.
正也许是习惯了过苦日子的缘故,我对饮食向来不挑剔。然而,当听到人们越来越多谈论起饮食安全、绿色蔬菜时,我便更加怀念儿时吃过的豆芽菜。豆芽菜是我儿时百吃不厌的美食。在我的记忆里,奶奶是生豆芽的好手。在黄豆或绿豆丰收的年月,一到冬季,奶奶隔上十天半月便泡制出一罐白嫩嫩、胖乎乎的豆芽来。也正因为有了豆芽菜,无论多么难以下咽的食物都能让  相似文献   

7.
正(三等奖)每当翻看书桌上那本封面已泛黄的《焦裕禄传》时,心中总是久久不能平静。进入国土资源系统工作这几年里,这本书一直陪伴着我,是我书房中为数不多的一本人物传记。一位县委书记曾说,他在家中床头放了一本《焦裕禄传》,办公室案头也放了一本《焦裕禄传》,  相似文献   

8.
灯的变迁     
除夕,来到城市的大街上,看着栩栩如生的各种花灯,不由得想起了灯的变迁。听爷爷讲,他父亲的幼年时代,家里照明用的是蜡烛。那时的蜡烛仅有小指头那样长短和粗细,每到晚上,土窑洞里黑得像锅底一样时,家里才将蜡烛点燃。那时蜡烛价高又不好买,为了节约,每天晚上仅点燃一小会儿,当一支蜡烛燃到三分之一时,就赶忙吹灭。只有春节时,才会在家里供神牌位前点上一支蜡烛,奢侈地让它整支燃烧完。  相似文献   

9.
<正>"每当闲暇的时候,我就会来这里转悠,尽情地享受着美景,心情可愉悦了。"日前,一中年男子高兴地对笔者说。这个人是沁阳市柏香镇宋庄村村民,他经常来的地方就是位于村西头的生态园,该村将其取名叫"怡情苑"。笔者在宋庄村西头看到,生态园里绿树青翠,鲜花盛开,充满生机,村民们有的在这里坐在阳光下晒太阳,有的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有  相似文献   

10.
捉迷藏     
正我的童年是在豫东农村度过的。20世纪70年代,由于物资匮乏,生活贫穷,家里也不能买些像样的玩具供我们玩耍。一种简单方便,不用花钱,但充满智慧又有趣激烈的捉迷藏游戏就成了我和伙伴们的最爱。其实,这种游戏做起来很简单,村里的大街上、胡同里、树林中,甚至叔叔、大爷家的猪圈、狗窝、柴禾垛里,都是我们活动的场所。大伙分成"藏"和"捉"两组,谁赢了就躲起来让输家寻找,而赢的人则要动一番脑瓜才能  相似文献   

11.
秋风起,食腊味。前些天,我与朋友在南京闲逛,突然看到街道旁挂满的各种腊味。许是触景生情吧,让我想起远在昆明的母亲,此时的她也正在腌腊肉、灌腊肠,正等我回到她身边共享美美的腊味。在南方地区,并不是只有腊月才做腊味。其实,吃腊味是南方人的一种饮食喜好,也可以说是一种生活习惯。腊味,在百姓人家平时的餐桌上就是一道不可或缺的菜肴。  相似文献   

12.
曾经有一位刚刚步入婚姻殿堂的女性问我,什么是幸福?幸福的标准是什么?我告诉她,幸福其实是一种幸福的感觉。我每天睁开眼睛,哦,能看到明媚的阳光,这是一种幸福;来到单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一种幸福;下班回家和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可口的饭菜,这也是一种幸福;人人都在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有时很抽象,有时很具体,有时很遥远,有时近在咫尺。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享受也是幸福……  相似文献   

13.
据说很多著名的设计师在谈论自己的设计动机时都少不了这样一个理由:他们在大街上转来转去,却怎样也买不到喜欢的东西,于是只好回家去自己设计。——幸好这些曾经站在街道上满心失望、烦恼苦闷的人诞生得比我们早,让我们在今天可以不再失望,用他们的设计营造一份精致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正《生命在大地上闪光》可以说是我们国土资源基层党员干部赤诚之心的真实写照。韦寿增虽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每当哀婉的壮族末伦唱起,每当说起这个邻家兄弟一样亲切的名字时,人们总忍不住流下悲伤的泪水。他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的兄弟,熟悉他的人都忍不住要再一次细数他一点一滴的过往,讲述他光辉的事迹。正如作者  相似文献   

15.
秋风起,食腊味.前些天,我与朋友在南京闲逛,突然看到街道旁挂满的各种腊味.许是触景生情吧,让我想起远在昆明的母亲,此时的她也正在腌腊肉、灌腊肠,正等我回到她身边共享美美的腊味. 在南方地区,并不是只有腊月才做腊味.其实,吃腊味是南方人的一种饮食喜好,也可以说是一种生活习惯.腊味,在百姓人家平时的餐桌上就是一道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6.
情系冬雪     
<正>冬天,风总是紧紧地裹着人们奔跑,让人无处躲藏。清晨,走在清冷的街头,一阵狂风袭来,裹着几朵雪花吹在脸上,微微有些凉意。每当雪花纷飞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我的故乡,是冬雪,把我童年的欢乐埋在了无数个冬里。窗外,田野开始变得朦胧,好像一切风景都隔着一层毛玻璃。冬天虽然来了,但田野里青绿的还是青绿,焦黄的还是焦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心事     
前几天,我和母亲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母亲突然轻轻地说:“孩子,咱赶明儿把那几亩地要回来,听说现在种地可划算了。”我随即接道:“你身体又不好,还有两个孙子牵累着,咋回老家种地,况且咱又不缺口粮。”母亲不再言语,而我则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 印象中母亲大部分时间是在地里,好像总有干不完的活,可即使是这样,母亲也常常为一家人的吃饭发愁。老家人均地少,产量又不高,麦子没熟时就已借人家几袋粮食,整日里盼着有个好收成,等到颗粒归仓后又要还人家一部分,来年又要借粮,那时我经常和母亲闹着要吃白面馍,母亲总是无奈地叹气。 母亲…  相似文献   

18.
生日祭祖     
<正>农历九月二十五日,是我的生日。我的生日,既没有大鱼大肉,又没有琼浆佳肴,而是一大早就吸吮着野菊花的芳香来到奶奶、爷爷、母亲的墓前寄托哀思。在我出生的年月里,由于村里人多地少,加上山高天寒,一年一季的农作物常常让村里人饥肠辘辘,食不果腹。为了不使我这个小生命夭折,爷爷下令全家人只能喝清汤、吃野菜,把沉淀在锅底的一汤匙稠糁子喂到我口中。小时候,我体质差,经常生病,奶奶、爷爷就特别照  相似文献   

19.
整个下午你都在厨房里,我默默地收拾着行装。梳妆台上我最喜爱的那张合影摆放了三年,我想将它带到我工作的地方去,犹豫了再三,还是将它放回原处。我不希望早晨起床后,你看不到我,也看不到我们的合影。家里少了我,但不能少了我们在一起的欢乐。晚饭比往常丰盛得多,你是想让我在家多吃点,去野外工作了,可没有这么好的伙食。你不停地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在两家央视主流媒体的微信公众号里分别看到两篇文章——《都市报刊亭,请慢些拆慢些拆……》《"快闪书店":引出城市与书香新故事》,一个是渐渐消失于城市的"旧事物",一个是在上海市应运而生的"新事物"。如今,在许多城市的街道上,报刊亭日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让我感慨良多。小时候,每当除夕临近,我都会跟在爸爸身后到火车站附近的一个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