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依据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以及和谐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设计出和谐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社会发展状况,以德宏州为例,建立了由经济水平、社会结构、社会稳定、社会管理与服务、生活质量、民主法治环境6项一级指标27项二级指标组成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评分法对和谐指标赋权,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德宏州社会和谐度进行评价,针对评价结果反映的结构性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工业地理     
F4272006010398长江干流地区区域发展与国家工业化=Reg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and China’sindustrialization/张雷,吴映梅∥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5).—633~637随着国家人地关系演进状态和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环境的变化,21世纪长江流域干流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将承担起较以往更为重大的责任,其中以重庆化工制造业的发展最为重要.指出,长江流域干流地区未来的发展首先处理好自身的发展环境问题,如上游地区土壤侵蚀、沿岸城市空气污染、地区能源供应短缺、城乡用地冲突等,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图5参12(宋金叶)HNF1…  相似文献   

3.
王芳  周年兴  关健  彭鹏 《热带地理》2015,35(6):797-803
民歌作为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艺术代表之一,是在特定地域空间上的景观文化表达。文章根据景观基因理论从本体形态和文化环境2个维度,识别民歌文化景观的基因结构,并结合定量数据分析民歌文化景观基因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就体裁而言,号子主要分布于平原区域,山歌分布于山地,而小调则分布于东部地区长江流域;就题材而言,劳动生产类民歌分布于精耕细作的东部地区,爱情婚姻类民歌分布于远离中原文化的地区;音韵特点而言,徵调式民歌所占比重最大,羽调次之,而角调最少。少数民族的民歌主要分布于西北西南和东北等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地区。表演形式也因地域差别具有较大差异。民歌文化景观的形成是人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地理环境的居民形成不同的感知空间,从而创造出具有地域文化符号特征的地方民歌。  相似文献   

4.
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关系分析与评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是与工业化紧密联系、互相适应、互相促进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也逐年提高,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基本协调.就不同时期而言,先后经历了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与工业化基本协调、城镇化快于工业化3个阶段.近年来整体上出现了城镇化速度快于工业化进程的倾向.但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城镇化速度与工业发展水平是基本协调的;东北三省有类似过度城镇化的倾向;中西部一些省份的城镇化水平和农业人口向非农转化的速度均过低,显示出低度城镇化的倾向;一些地区城镇化水平不高,但较工业化发展速度仍显得过快;而另一些地区城镇化水平不低,但较工业化发展速度却显得稍慢.  相似文献   

5.
环印度洋地区对中国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但是环印度洋地区广阔的地域空间和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中国企业投资、商贸往来等构成诸多潜在风险。基于2005—2019年环印度洋地区49个国家的相关数据,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4个维度选取22个指标构建环印度洋地区国家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动态时间规整和地图可视化探究环印度洋地区5个子区域2005—2019年综合风险及各维度风险的时空演变特点。研究结果表明:① 2005—2019年,环印度洋地区国家的综合风险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区域内国家仍集中在中风险和较高风险等级;② 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和埃及?苏丹?厄立特里亚?索马里是区域内2大综合风险高值集聚区,环印度洋地区国家的综合风险呈现较为明显的“区域集聚性”特点;③ 不同地区主导风险不同,政治风险是除澳大利亚以外其他地区的主导风险,也是环印度洋地区目前最主要的风险来源。  相似文献   

6.
论述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生态体系,它是民族地区长期历史环境淀积的结果,是民族区域开发的基础和参照系,对民族区域开发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加快地名立法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百业兴举,迅猛发展,我国的法制建设也进人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立法上加大了力度,国家立法机关先后颁发了百余部普通法和专门法。这是我国立法史上的黄金时期。地名法规的滞后状况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地名事业的发展,因此,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法》已经成为地名界最迫切的要求,也是大势所趋。因为通过《地名管理条例》、《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及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办法的实践,为国家制定地名法提供了立法基础,换句话说,制定《地名法》的条件已经基…  相似文献   

8.
文化生态学与民族区域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生态体系,它是民族地区长期历史环境淀积的结果,是民族区域开发的基础和参照系,对民族区域开发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汉文化深刻影响着各少数民族文化,但在不同的民族地区,其影响的程度、内容与机制均有不同表现。从空间角度出发,在民族文化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通过对问卷统计分析与定性解释相结合,概括得出汉文化与云南沿边少数民族文化融合与冲突的总体程度倾向于融合、文化冲突与融合点相对集中、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空间变化规律以及文化冲融的具体文化特性等四大特点,并从历史的、文化发展水平、民族空间分布格局、地理区位因素及现实社会经济状况等角度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解释。  相似文献   

10.
从乡规民约石刻看历史时期云南民间的环境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移刚  刘志伟 《地理研究》2012,31(8):1512-1522
基层民众的环境意识对环境变迁起着重大作用。云南乡规民约石刻中包含大量保护生态环境的条款,这些条款体现了人们对环境与审美、环境与风水的关系的理解以及对森林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的朴素认识。根据目前收集到的具有环保条款的乡规民约石刻,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将云南民间环境意识发展分为萌芽期、发展期、高潮期、低谷期、恢复期、下降期等6个阶段。民间乡规民约石刻的在时间轴上的分布规律和民间环境意识的变化是同步的。清代以前,云南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自然环境良好,人口密度较小,对自然的破坏程度较小,环境问题尚不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清代以后,随着人口压力的加大,经济开发对植被的不断破坏以及战争对正常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打乱,云南民间环境意识也就不断增强。从空间方面看,云南环保型乡规民约石刻分布广泛、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经济开发历史最为悠久、人口最密集、工农业最发达、同时也是毁林开荒最严重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关于完善我国防治荒漠化法律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明  谭飞燕 《中国沙漠》2009,29(3):421-423
中国也是荒漠化问题相当严重的国家之一,估计全国土地约有27%沙化,目前我国的荒漠化防治立法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防沙治沙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荒漠化防治工作进入了法制化轨道。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现行立法并不能解决实际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需要对现有的与荒漠化防治相关的环境资源保护立法加以补充、修改和完善。对此,笔者建议要从两方面加以完善和改进:一是对防治荒漠化的管理体制设置进行调整;二是要完善非政府主体的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local‐scale roads in central Kentucky were built subject to local knowledge and cultural tradition but within the context of legal authority and folk‐ or science‐based engineering precepts.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how legal and engineering standards‐though conceived as transcendent and objective‐were in fact contingent on the region's physical attributes as well as its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character. Thus local road alignment and construction have been influenced by and contingent on local knowledge, dialogue, and debate since frontier times.  相似文献   

13.
新疆喀什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构思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对喀什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要突出以维吾尔族、塔吉克族民俗风情为主基调,以丝路文物古迹和帕米尔高原自然风光、平原沙漠为辅的旅游主题,重点开发历史文化名城-喀什市中心旅游区、喀什民俗大观园景区、塔什库尔干石头城景区、慕士塔格冰川公园景区、莎车景区、卡尔苏沙漠景区、唐王城景区,西克尔-青石峡景区、喀什噶里-四十眼泉景区等。以喀什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喀什民俗大观园主题公园、慕士塔格冰川公园开发为先导,重点规划设计、重点投资建设、形成以喀什为中心,塔什库尔干县城,莎车县城和巴楚城为外围支撑,以314国道为主线,315国道和215省道为干线的旅游线路,构成连接全地区主要规划景区的旅游网络。  相似文献   

14.
从分析湿地保护现状及我国湿地保护立法规定,比较国外先进的湿地立法,根据我国湿地保护的实际情况,提出湿地保护法律完善的对策,促进专门的湿地立法建设。  相似文献   

15.
始于1980年代的环境公平研究近年来重点转向环境资源,尤其是公园绿地在不同族群和不同收入人群中的空间分布。经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从绿地空间环境公平研究主题、绿地公平性影响因素及其测度指标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综述。分析发现:1)国内外关于绿地空间环境公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十年,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总体上从环境公平视角来关注城市绿地空间的研究仍不多,案例绝大多数来自发达国家的城市,更多集中在美国;2)研究主题集中在可进入性与环境公平、绿地空间改造与环境绅士化、绿地使用中的文化公平与环境公平问题以及绿地环境公平感知与地方依恋四个方面;3)城市绿地公平性的测度最常用的是可达性、服务面积等绿地供给性指标,近年越来越多研究开始使用绿地供给与使用者需求的综合测度指标。最后,基于中国快速城市化和快速工业化带来日益紧张的土地利用冲突与经济发展压力,再加上中国特殊的人口、环境特征与文化背景,中国城市普遍面临着对绿地空间需求的日益增长,未来应特别重视城市绿地空间的环境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6.
《Urban geography》2013,34(3):257-279
Prevailing theories of local autonomy have largely precluded the possibility for effective local autonomy. Recent alternatives, however, have focused on the law and legal discourse as significant means of sustaining local power. This paper builds on the latter theoretical strain by consider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power and place both within and outside the law. In this paper “autonomy” is reconceptualized with a relational rather than the traditional corporeal theory of power, emphasizing the way in which social objects are reified with power through sets of truth claims. “Local” is reconsidered as one such reification, endowed with a plethora of not merely political, but also cultural and social significations. The result is a more subtle understanding of the way in which power is exercised locally against state domination. This theory is constructed through evidence from a Massachusetts housing policy's drafting and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17.
广东珠江流域上下游之间经济不均衡发展状况严重,呈"逆地理梯度发展效应"。其主要原因是上游山区遭遇工业化迟滞与边缘化困境,因而通过加速工业发展来摆脱"贫困恶性循环"是实现全流域经济差异收敛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区域单元主体功能定位不同,上游山区大规模推进工业化的努力与水系上游限制工业排放的环保要求直接矛盾。为此,需要找到兼顾上游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障的两全之路。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文化景观差异明显,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区。按农业文化景观的差异性,山东省可以划分为胶东海洋渔作文化区、鲁南旱作—水作—渔作文化区、鲁中旱作文化区和鲁西旱作—牧业文化区;按民俗、宗教文化景观的差异性,山东省可以划分为半岛民俗宗教文化区、孔孟之乡民俗宗教文化区、运河沿岸民俗宗教文化区、泰山民俗宗教文化区和淄潍民俗宗教文化区。详细探讨每个文化区的共性特征及其形成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9.
郑锋 《热带地理》2002,22(4):304-308,314
经济空间集中化起因于产业经济活动在一定空间内聚集并形成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它以区域城市为增长中心,与区域产业结构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空间集中化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与区域产业结构转变有关的经济增长阶段:初级阶段——均衡低速增长;中级阶段——集中快速增长;高级阶段——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0.
试论非法占用湿地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及湿地立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非法占用湿地行为及湿地的概念,阐述我国立法保护湿地的现状,探讨非法占用湿地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的现状以及我国现行湿地管理法律体系存在的缺陷,呼吁尽快出台湿地保护专门法律,并提出湿地立法建议,旨在为我国保护湿地立法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林业执法、司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