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龚晶晶 《地质与勘探》2015,51(2):312-322
强调了统计域的正确选择对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分析的重要性。本文以南岭研究区的W元素原始异常作为统计域,分析得出了研究区内不同成矿类型钨矿一种量化的简单元素组合特征。以此量化的元素组合特征,并结合相似度分析方法,统计了研究区内样点与各典型钨矿元素组合特征的相似性系数,其成图结果非常准确地圈定了已知的各类型钨矿,相比W元素原始异常其准确率得到了明显提升。该方法亦可认为是对地球化学场的一种成因分解,能够准确提取其中与成矿有关的异常信息。该研究可作为区域异常结构模式研究的重要补充,也可以为扩大南岭地区钨矿找矿远景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2.
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特征反映了元素矿化富集及空间变化的规律。通过对鄂西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圈定了铅锌地球化学异常,并应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了主要成矿元素的共生组合及元素组合异常,为鄂西地区铅锌多金属矿勘查提供了有用的找矿信息。Pb、Zn两元素异常主要分布在青峰断裂带附近、神农架地区、黄陵背斜周缘、鹤峰地区和恩施地区南部。Pb、Zn、Cu、Mn四种元素关系密切,反映了该区矿化以铅锌多金属元素矿化富集为主的特征。青峰断裂带附近、神农架地区和恩施南部地区三个区域铅锌多金属元素异常强度大,可以作为鄂西地区铅锌多金属矿下一步找矿勘查重点区。  相似文献   

3.
丛源  陈建平  肖克炎  董庆吉 《地质通报》2012,31(7):1164-1169
由于地球化学元素携带了某种矿化信息,因此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往往是指示矿床存在的一种直接标志。随着勘查地球化学的深入发展,有关矿致地球化学异常圈定方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利用"三江"北段1∶20万地球化学数据,运用R型因子分析,查明该区不同矿化类型的指示元素组合,以因子得分为综合指标,采用泛克里格剩余值圈定地球化学异常。结果得到2种元素组合:Ag-Zn-Pb-Sb-Bi组合(与热液型铅锌银矿床有关)和Mo-Cu组合(与斑岩型钼矿床有关)。圈定的组合异常与已知的矿床点在空间上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说明利用R型因子分析与泛克里格法相结合圈定元素组合异常的方法能够较好地确认地球化学元素组合异常,并提示异常与矿化类型之间密切相关的规律性,为"三江"北段地区找矿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4.
为精确厘定福建行洛坑钨矿床成矿时代和揭示其成矿流体演化特征,利用LA-ICP-MS对矿床中的浸染状石英细脉和大脉中的黑钨矿进行了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石英细脉和大脉中黑钨矿的原位U-Pb年龄分别为(151.3±5.8)Ma和(150.5±8.1)Ma。钨成矿时代与南岭地区钨矿化幕次相吻合,表明华南晚侏罗世大规模钨成矿作用可能从南岭地区向东延伸至武夷山成矿带。细脉黑钨矿较大脉黑钨矿具有更低的δEu值,但Nb、Ta含量更高,暗示早期的浸染状石英细脉形成于相对还原环境,晚期可能由于大气降水的增加使氧逸度升高。此外,黑钨矿Y/Ho、Zr/Hf值的非CHARAC行为及其稀土模式四分组效应暗示钨成矿过程中氟对钨等元素的迁移、富集起着重要作用。黑钨矿稀土总量和稀土配分曲线与南岭地区石英脉型钨矿相似,均为重稀土富集型。研究表明行洛坑钨矿属于石英脉型钨矿而非以往认为的斑岩型钨矿。  相似文献   

5.
赣南脉钨矿床的某些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论述了脉钨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元素、伴生元素及矿化剂元素在时空上的分布分配特征。重点讨论了矿床的垂向分带和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式。总结出地球化学找矿的指示元素和预测标志。  相似文献   

6.
江西南部金华寺测区位于南岭成矿带与武夷山隆起成矿带结合部位,属南武夷锰-锡-铜-金-银-铅-锌成矿亚带。在1∶2.5万沟系沉积物测量的基础上,选取异常较好地段进行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分析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针对测区内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异常较好地段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进一步剖析其含矿性。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初步总结了测区内主要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勘查模型及找矿方向。研究表明,金华寺测区Ag、Au地球化学异常明显,与断裂活动、辉绿岩脉关系密切;异常区具有一定的矿化,其中1号Ag异常地表矿化好,但深部找矿潜力有待查明。  相似文献   

7.
粤北红岭钨矿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粤北红岭钨矿为产在热水复式岩体之中的中型钨多金属矿床,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黑钨矿化和蚀变花岗岩型白钨矿化.对矿区含矿石英脉中8个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测定,获得等时线年龄及模式年龄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59.1±1.5)Ma和(158.8±0.88)Ma.等时线纵截距为-0.010±0.041,说明样品中不存在可测定的初始187Os.统计表明南岭地区中东段钨锡矿床的成矿年龄多集中在150~160 Ma.粤北已有的几个钨矿成矿年龄与区域燕山期花岗岩大规模侵位时期一致,表明南岭地区花岗岩成岩成矿可能不存在明显的时差.  相似文献   

8.
马宏卫 《矿产与地质》2007,21(5):520-526
商城汤家坪钼矿是近年在大别山地区探明的一处大型钼矿床。该矿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研究表明,成矿元素含量变化与花岗斑岩体空间位置、岩石类型、蚀变特征密切相关;在三度空间内,地球化学异常的分布严格受斑岩体控制;Mo异常浓度分带清晰,其内带指示了钼工业矿体位置,中带反映了边界矿体和强矿化范围,外带反映了弱矿化和矿化蚀变范围。在对成矿地质背景、指示元素地球化学参数和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云南北衙地区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北衙整装勘查区1∶20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综合分析了地层、岩浆岩、典型矿床主要成矿元素Ag、Au、Cu、Pb、Zn的富集规律,对元素分布特征、综合异常特征、相关性及异常元素组合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确定了找矿有利指标组合;通过对比北衙金矿区典型矿床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层、岩浆岩等找矿标志预测北衙地区的找矿远景区。结果表明:综合区域上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和区域矿产等资料,对成矿元素异常组合进行地球化学分区是可行的,能有效反映致矿异常,突出矿化信息;根据区域单元素Au、Ag、Pb、Zn、Cu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组合元素异常特征结合成矿地质背景,指出了炭窑金矿、铅锌矿找矿靶区;马鞍山北部金矿找矿靶区,为北衙整装勘查区外围找矿提供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胡兆鑫 《地质与勘探》2014,50(3):504-514
本文在安徽马头斑岩型钼铜矿床中元素含量随主成矿元素Mo含量变化的基础上,对元素的富集贫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筛选出了富集和贫化元素,并对具有代表性的富集和贫化元素的矿化指示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矿床中元素的富集和贫化在地表岩石中均有明显反映,综合利用富集元素的正异常和贫化元素的负异常能更有效指示出矿化带的产出位置,这无疑对此类隐伏矿床的地球化学勘查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类型矿床的地球化学勘查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南岭地区钨矿床共(伴)生金属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南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钨矿产地,南岭钨矿床中与钨共(伴)生的有色、稀有及贵金属种类很多,数量可观,也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论述了南岭及其邻近地区众多钨矿床中与钨共生或伴生的锡、钼、铋、铌钽、铜、铅锌、金银、稀土等元素的不同状况和特征,其中锡、钼、铋是南岭钨矿床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共(伴)生元素,铌钽只在演化程度较高的花岗岩相关的钨矿床中伴生产出,铜、金作为钨矿床伴生金属的意义较小,而钨矿床中伴生的银、铅锌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从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南岭的区域地背景、花岗岩演化、多期多阶段成矿作用等方面出发,分析和解释了它们之间相互共(伴)生的原因及差异性,探讨了其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新疆—甘肃—内蒙古衔接区的1∶20万地球化学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该区Cu地球化学异常主要与基性、超基性岩和斑岩体有关,成矿元素组合为Co-Zn-Cr-Ni-Cu;W地球化学异常主要与中酸性岩有关,成矿元素组合为W-Sn-Bi。区内主要铜、钨矿床和新发现的矿床(点)均有相应元素区域异常显示,表明地球化学异常在本区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在全区确定了4个Cu地球化学省、5个W地球化学省、15个Cu区域异常和17个W区域异常,其中上马崖—铜山Cu地球化学省、黄山—梧桐窝子—葫芦北Cu地球化学异常带、土屋—赤湖Cu区域异常、大狐狸山Cu地球化学省、鹰嘴红山W地球化学省、古堡泉—柳园W地球化学省、英姿山W区域异常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新疆-甘肃-内蒙古衔接区的1:20万地球化学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该区Cu地球化学异常主要与基性、超基性岩和斑岩体有关,成矿元素组合为Co-Zn-Cr—Ni—Cu;W地球化学异常主要与中酸性岩有关,成矿元素组合为W—Sn—Bi。区内主要铜、钨矿床和新发现的矿床(点)均有相应元素区域异常显示,表明地球化学异常在本区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在全区确定了4个Cu地球化学省、5个W地球化学省、15个Cu区域异常和17个W区域异常,其中上马崖一铜山Cu地球化学省、黄山-梧桐窝子-葫芦北Cu地球化学异常带、土屋-赤湖Cu区域异常、大狐狸山Cu地球化学省、鹰嘴红山W地球化学省、古堡泉-柳园W地球化学省、英姿山W区域异常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徐善法  王玮 《地学前缘》2012,19(3):84-92
以长江中下游1∶20万铜区域地球化学数据为基础,研究了铜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认为不同尺度的地球化学异常图具有不同的研究意义:(1)1∶20万地球化学异常可以圈定矿床异常,用于大型矿床预测。研究区内13个大型矿床中有12个落在具有三层套合结构的地球化学异常中,已知矿床储量与异常面金属量、异常面积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0.95,显示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规模与储量之间的较好相关性。(2)1∶50万地球化学异常可以圈定矿区异常,用于在成矿带中预测有利成矿区。(3)1∶100万地球化学异常可以圈定大型矿集区或成矿带,用于矿集区预测。如果把研究区内面积大于1 000km2且含有3个以上已知矿床的异常作为矿集区的话,则长江中下游存在3个大型矿集区:马鞍山—南京矿集区、九江—瑞昌—大冶矿集区和德兴—黄山—安庆—铜陵矿集区(实际上包含德兴和铜陵2个矿集区)。大型矿床多产于多层套合的地球化学异常中,大型矿集区所形成的异常具有至少3层套合结构,浓集中心与大型矿床存在对应关系,这些规律的发现为在不同成矿域预测新的大型矿集区提供了重要地球化学标志。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张家口崇礼区北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指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球化学测量成果被广泛而成熟地运用在矿产勘查工作中,为明确张家口崇礼区北部成矿、找矿的地球化学指示信息,对该区水系沉积物测量及异常查证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计算元素富集系数和变异系数、开展R型聚类分析、统计化探异常区岩石的地质年代、对比该区化探异常及已知矿床与典型矿床的成矿要素,从而推断了该区找矿主攻元素为Ag、Pb、Zn、Mo、Cd,且Ag、Pb、Zn和Mo、W 2组元素分别具有共伴生关系,指出该区化探异常主要受燕山期岩浆热液控制。综合分析认为,本区找矿模型为蔡家营式次火山-热液型多金属矿床,具有寻找次火山-热液型Ag、Pb、Zn、Mo多金属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湘南中生代花岗质岩石成岩成矿的时限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位于南岭中段的湘南地区,中生代花岗质岩石广泛分布;该区W、Sn、Pb、Zn、Mo、Bi等金属矿床密集产出,很多钨、锡矿床达到大型、超大型规模,且找矿潜力巨大,构成一个世界级的有色金属矿集区。最近大量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南岭中段钨、锡、铅锌等金属的成矿是一个爆发性、区域性的地质事件,成矿时间高度集中,成矿时限主要在150~160 Ma之间,与该区主要花岗岩的成岩时间相当吻合;对单个钨、锡矿床而言,其矿区的成岩、成矿存在着一种准同期性,即成矿与矿区花岗岩的成岩基本上是同时的、或稍晚于花岗岩的成岩作用。因此,该区中生代的花岗岩与钨锡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时、空联系。南岭中段花岗岩大规模的侵入和钨、锡等金属的爆发性成矿均形成于一种岩石圈伸展减薄、地壳拉张的构造环境,可能与华南中生代第二幕岩石圈伸展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Increasing the prediction rate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mineralization zones using the stream sediment geochemical data is an essential issue in the regional exploration stage. The various univariate (such as fractal and probability plot (PP) methods) and multivariate methods (such a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have been performed for interpreting the geochemical data and detecting the mineralization areas. In this study, a new geochemical criterion named geochemical anomaly intensity index (GAII) was proposed for geochemical anomaly mapping. This approach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PCA method and the catchment basin coefficient (CBC). The GAII as a weighted geochemical index is calculated using the mineraliza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MPC) scores and CBC. GAII can be mapped and utilized for geochemical anomaly mapping and detecting the mineralization areas. Besides, GAII can identify paragenesis elements better than the current methods. In this research, GAII was successfully used to generate geochemical anomaly maps on shear zone gold mineralization in the southwest of Saqqez, NW Iran. The geochemical data have been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based on catchment basins and the host rock type. Then the MPCs and paragenesis elements of Au mineralization have been obtained individually using PCA. Three mineralization paragenesis groups consisting of (Au, Sn), (Au, W), and (Au, As, Sb and Ba) have been recognized for different catchment basins of the southwest of Saqqez district using PCA. GAII was calculated and mapped based on the CBC(Au, Sn), CBC(Au, W), CBC(Au, As, Sb, Ba), and their MPC scores. GAII accurately detected the Au mineralization zones and improved the geochemical anomaly map in this area compared to the PP method, concentration-area fractal model, and U-spatial statistics metho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GAII was successfully used for (a) identifying the mineralization paragenesis elements, (b) intensifying the geochemical anomaly, and (c) increasing the prediction rate of mineralization zones. The shear zone gold mineralization areas in the southwest of Saqqez district were effectively detected using this new data analysis approach. GAII has provided better results than the current PP method, concentration-area fractal model, and U-spatial statistics method.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十耳礼半测区为例,论述了金矿勘查中,异常追踪检查在万分之一物化探扫面中的作用。简述了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着重阐述异常追踪检查及其取得的地质效果。归纳了测区地球化学元素分带性;分析了Au矿化断裂构造体系等矿化特征;提出了区内Au、W和Pb-Zn矿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模式,预测靶区10处。  相似文献   

19.
通过1:5万地面高精度磁测的实地调查,对工作区的磁场特征有了详细的了解.经磁异常的定性分析,筛选出11个找矿潜力较大的异常区.同时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表明区内主要找矿元素为Cu、Pb、Zn.磁异常的定性分析对这些金属矿的深部找矿预测可以提供有利证据.结合化探异常、地质特征、矿化特征优选出了展咱木部-坑马勒间强磁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