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对则木河活动断裂带的1∶5万地质填图及重点地段开挖槽探和剥土,采集了年代样品与构造岩薄片样,实测断错地貌,同时进行了研究区的航、卫片解译,并对前人所作工作成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该区活动断裂带的平面展布、几何结构、不同时期的活动习性以及它的形成机制、运动形式等方面作了深入的探讨,包括全新世断裂的研究和它的未来强震危险性估价。本成果的整理发表,对开发西昌地区,振兴西昌经济,促进川、滇两省边界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可作为有关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经过对则木河活动断裂带的1∶5万地质填图及重点地段开挖槽探和剥土,采集了年代样品与构造岩薄片样,实测断错地貌,同时进行了研究区的航、卫片解译,并对前人所作工作成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该区活动断裂带的平面展布、几何结构、不同时期的活动习性以及它的形成机制、运动形式等方面作了深入的探讨,包括全新世断裂的研究和它的未来强震危险性估价。本成果的整理发表,对开发西昌地区,振兴西昌经济,促进川、滇两省边界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可作为有关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经过对则木河活动断裂带的 1∶5万地质填图及重点地段开挖槽探和剥土 ,采集了年代样品与构造岩薄片样 ,实测断错地貌 ,同时进行了研究区的航、卫片解译 ,并对前人所作工作成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该区活动断裂带的平面展布、几何结构、不同时期的活动习性以及它的形成机制、运动形式等方面作了深入的探讨 ,包括全新世断裂的研究和它的未来强震危险性估价。本成果的整理发表 ,对开发西昌地区 ,振兴西昌经济 ,促进川、滇两省边界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也可作为有关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则木河断裂的第四纪构造活动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北西向则木河断裂的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近代以及现今活动方式进行了探讨,并概括出其第四纪构造活动的模式。结果表明:该断裂带在第四纪早期以拉张性的断陷活动为主,断陷规模、幅度以西昌一带为最大,向南东方向逐渐减小。晚第四纪以来该断裂带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左旋水平扭动。同时,在西昌附近,在近东西向断裂活动的影响下,形成了最新的断陷盆地与倾针抬升山地。  相似文献   

5.
经过对则木河活动断裂带的1:5万地质填图及重点地段开挖槽探和剥土,估集了年代样品与构造岩薄片样,实测断错地貌,同时进行了研究区的航、卫片解译,并对前人所作工作成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该区活动断裂带的平面展布、几何结构、不同时期的活动习性以及它的形成机制、运动形式等方面作了深入的探讨。包括全新世断裂的研究和它的未来强震免除性估价。本成果的整理发表,对开发西方面作了深入的探讨,包括全新世断裂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测井技术测得跨川西安宁河断裂带冕宁—西昌段两个钻孔的电阻率、声波速度、自然电位、自然伽马等4种综合测井曲线,并结合钻孔取芯资料得到了钻孔周围所钻遇岩土层的综合物性参数.本文得到的综合测井解释成果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安宁河断裂带东、西两盘的介质物性和岩性特征,揭示了断层东、西两盘地层的纵波速度变化、视电阻率值等物性变化特征,为研究安宁河断裂带的物质组成、介质物性、断层结构及其活动状态提供了基础资料.综合地球物理测井技术有望成为监测活动断裂带附近介质物性参数动态变化的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7.
大凉山断裂带与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渭宾  蒋国芳 《地震研究》2005,28(3):207-212
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大凉山断裂带和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认为在历史上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无论是频次还是强度都高于大凉山断裂带,这与活断层及古地震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而且,地震活动性分段比较的结果显示,普格附近的空段2和冕宁附近的空段1发生强震的可能性最大,其次为西昌钝角交汇区.另外,需要注意强震前先发生中强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区域台网地震资料, 分析了川西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不同段落的现今活动习性,进而鉴别潜在大地震危险的断裂段. 文中由异常低b值的分布圈绘出凹凸体,发展和应用了由多个地震活动参数值的组合判定断裂分段活动习性的方法,尝试了利用凹凸体段的震级频度关系参数估计特征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 结果表明,该研究断裂带存在5个不同现今活动习性的段落. 其中,安宁河断裂的冕宁-西昌段属于高应力下的闭锁段,其核心部分为一较大尺度的凹凸体;则木河断裂的西昌-普格段则表现为低应力下的微弱活动状态. 重新定位的震源深度分布,显示出上述闭锁段和微弱活动段的断层面轮廓. 冕宁-西昌段是未来大地震的潜在危险段. 该段从最晚的1952年6.7级地震起算,至未来特征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估值为55~67年, 未来地震的震级估值为7.0~7.5. 本研究也初步表明,同-断裂段的活动习性可随时间动态演变.   相似文献   

9.
安宁河断裂带北段晚更新世以来的分段活动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唐荣昌  钱洪 《中国地震》1992,8(3):60-68
本文据断裂带的断层几何形态、组合型式、断错地貌及地震活动资料,讨论了安宁河断裂带北段(西昌-石棉田湾段)在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状。根据该段活动程度的差异,从南至北将其分为三个活动段,即西昌-冕宁段;冕宁-紫马垮段;紫马垮-田湾段。上述三个活动段除南段具备发生大震背景外,中段和北段分别具有发生强震和中强震的背景。根据断层泥中石英碎屑表面扪描电子显微(SEM)结构特征,讨论了安宁河断裂带北段的运动性质,指出西昌-紫马垮段具粘滑运动方式;紫马垮-麂子坪段具粘滑、蠕滑兼有的运动方式;麂子坪以北至田湾段具以蠕滑为主的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主要讨论了第四纪以来则木河断裂带的演化过程和变形机制,同时也对该断裂带上基岩裸露区断层新活动的标志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