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淮河流域1980~2006年用水量和用水结构的变化趋势,对全流域综合用水水平进行了评价,对流域农业和工业用水效率与国内北方缺水地区以及部分发达国家用水效率进行了比较,通过国内外的比较,可以看出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将稳步提高.考虑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及流域工业化、城镇化等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对未来淮河流域的经济社会用水变化趋势做出了判断,认为在2020年以前,淮河流域经济社会用水量仍然呈现低速稳定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众所周知,作为一个流域的总水资源,它包含了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两个组成部分,这两部分资源既相互影响,又相互转化,因此,孤立地研究这两部分资源,采用简单相加的办法,不能对流域总水资源作出正确的评价。现以淮河流域平原地区为例,提出我们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供参考、讨论。二、地下水开发利用前流域总水资源的计算地下水开发利用前,流域总水资源  相似文献   

3.
王振龙  赵晖 《地下水》2009,31(6):65-67
水文实验与水资源研究是水文学科和水资源学科发展的基础,在水旱灾害的治理研究中离不开水文水资源的科学实验。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流域的下垫面条件及水资源的补径排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的实验成果已不能满足新时期水文学科发展的需要。回顾了淮河流域水文实验所经历的五个阶段,指出新时期加强水文实验的重要陛和迫切性,分析淮河流域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特点与存在的水问题,提出新时期水资源的研究方向及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根据水文观测和引水与水电开发资料,分析了大通河流域水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对河流水文过程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区域用水和跨流域引水,使大通河中下游河道的水量减少,水环境容量减小,其中,青石嘴、天堂、连城(二)站3-11月平均流量分别减少0.6%~9.6%、0.5%~3.8%、1.7%~52.9%. 自1994年引大入秦工程建成跨流域引水后,连城(二)站年径流量开始减少,1994-2010年平均径流量比1977-1993年减少了5.7%;引大济湟工程建成通水后,加上引大入秦和引硫济金工程,引水总量将达到12.33×108 m3,占大通河多年平均径流量28.16×108 m3的43.8%,对河川径流的影响十分显著. 至2011年,大通河上已建成梯级电站34座,洪水期电站同时泄水会瞬间加大河道流量,枯水期蓄引水又使减水河段水量减少. 梯级水电站群无序蓄放水使洪水过程由天然的平稳状态转变为人工干预的剧烈变化状态,上下游洪峰不对应,对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产生极大威胁. 过度的水能水资源开发,使大通河中下游部分自然河段出现淹没、断流,水生物和两岸的植物萎缩,水环境污染加重,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建议实行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对梯级电站下泄水量统一调度,在减水河段预留必须的生态基流,确保河道内外生态用水;加强河道水位、流量、泥沙、水环境、水生物监测,为流域防汛、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莉云  金忠青 《水文》2001,21(6):23-25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淮河流域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制约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论述了建立水污染防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健全水环境污染控制机制,以实现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漓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官文 《广西地质》1999,12(2):27-30
文章概述了漓江流域水环境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了流域水灾频繁、水环境污染的成因,指出了流域森林结构欠合理,调蓄能力不足,导致了流域洪涝、干旱频繁,枯水期长,水资源短缺;流域生活与生产排污,造成枯水期水污染。因而需要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绿化、兴修水利工程、实施节水技术、严格管理、科学调配水资源等综合举措,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黑河流域土地沙漠化的水文学指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河流域土地沙漠化及水资源合理利用一直是该流域研究的焦点问题。文章首先从土地沙漠化分布范围、种类、面积、沙漠化程度等方面,分析了黑河流域土地沙漠化的现状:土地沙漠化主要发生在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尤以额济纳绿洲沙漠化形势严峻;其次,从地表水、地下水之水质、水量方面分析了黑河流域水环境变化的状况: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黑河流域水资源环境恶化,具体表现在地下水、地表水水位下降、水质恶化。在此基础上,从黑河流域地表水及地下水着手,初步提出了黑河流域土地沙漠化的水文学指征体系:其中,地表水主要包括蒸发与蒸腾的消耗、径流和渗漏3个部分;径流部分又分为地表水流经区域及水量变化、干流水量的系列变化以及泥沙沉积3方面;地下水则主要有水质变化及水位的连续变化2方面。  相似文献   

8.
欧盟国家在水环境管理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随着欧盟水框架法令的出台与实施,对协调跨行政区流域的水环境管理,以及指导流域水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欧盟水框架法令的角度,对欧盟国家流域水环境监测与评价方法进行阐述,提出我国对水环境监测与管理的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20,(2)
水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新疆地区取得较为快速的发展。在分析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供需矛盾突出、地下水资源开采过度、水资源污染严重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跨流域引水、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及水环境保护等具体对策措施,以期保护区域水资源环境,实现新疆水资源可持续性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及其关键问题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现行水环境功能区划存在的6大问题,提出了以景观生态学、流域管理和水生态服务功能等为理论基础的,以水生态分区、水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冲突分析等为区划途径的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该区划方法及技术路线充分体现了国外趋势与国内管理要求:流域尺度、协调思想、因地制宜和动态性,并重点分析了概念内涵和技术操作程序。同时针对此区划的2大关键问题——协调人与自然、不同利益者冲突问题和确定分类管理功能区——提出了思路与解决途径。本研究有效地权衡了人类需求功能与水生态需求功能,协调了跨界冲突问题以及综合考虑了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保护的相互关系,为我国未来水环境管理和流域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叶正伟 《水文》2007,27(4):15-19,52
洪水资源化是获得水资源的新途径。本文解释了洪水资源化的理论基础.阐述了洪水资源化的概念及其基本内涵。分析了洪水资源化在淮河流域实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淮河流域洪水资源化利用的基本思路,并指出了实现淮河流域洪水资源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地质调查局资助的《淮河流域环境地质调查》项目为依托,对收集到的区域基础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进行了二次开发利用,对淮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赋存条件、开发利用历史及现状进行了调查,对淮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效应及开采潜力进行了分析,从浅层水、深层水、微咸水三个方面说明了淮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是一个由多目标组成的复杂巨系统,其难点是如何合理地建立评价该系统的数学模型。由于评价标准是区间概念而非点的概念,因而传统的多目标决策一理想点法把评价标准处理成理想点存在一定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对多目标决策理想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模型——多目标决策一理想区间模型(MODMIIM),介绍了MODMIIM的原理,给出了其构成方法,并用MODMIIM对淮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论为淮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总体上较弱。MODMIIM可操作性强,计算结果稳定、合理。与多目标决策一理想点法相比,MODMIIM具有更大的适用性。MODMIIM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水资源综合评价问题中。  相似文献   

14.
With the over-exploit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water pollution and poor management of water infrastructures are exacerbated. Ecosystem degradation is apparent at the basin level. The Tarim River Basin in northwest China has seen intensive confront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ver the past five decades. Ambitiou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land reclamation projects implemen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 the early 1960s led to several influences. For example, the construction of dams like the Daxihaizi Reservoir disrupted the stream-flow to the lower reaches. Water resource reproducible ability (WRRA) refers to the ability of water resources to be continually added by the natural water cycle. It includes the supplementation of water quantity and the self-purification of water quality in the natural cycle of water resources.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WRRA index and introduces the computational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WRRA index for the Tarim River Basi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observed: (1) from 1956 to 2005, the indices of WRRA in the Hotan River Basin, Yarkand and Aksu River Basin are 0.26, 0.55, 0.58, respectively, which are between 0 and 1.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ydrological cycle in these three sub-basins is in a reproducible state. (2) The WRRA index in the Kaidu-Kong River Basin is 1.23 > 1, which indicates that floods may occur in the Kaidu-Kong River Basin. (3) The index of WRRA in the main stream is 0,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WRRA is very weak at this location, and zero-flow may occur. Calculating the WRRA of a basin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corresponding basi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5.
甘肃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荒漠化的水资源问题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荒漠化的水资源问题,根本的原因在于水资源短缺而导致的生态环境脆弱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如果上、中游地区水资源的利用超过了水资源量的限度,则流到下游的径流量减沙,地下水位下降;而下游地区为了弥补水资源的不足,便大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严重超采,从而导致植被退化和荒漠化.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以石羊河为例,说明内陆河流域的荒漠化防治要求实行以农业节水为中心,建立节水型社会的流域综合治理,实现水资源、土地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Based on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n Rational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Typical Areas of the Hexi Corridor, the thesis studies on groundwater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large-sca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rojects in Shule River Basin. The thesis analyzes problems in exploiting and utilizing water resources, defines the function zoning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key areas and evaluates them. Finally, the thesis uses three-dimensional unsteady flow simulation and region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n to study on the allocation of groundwater in Shule River Basin. A proposal for rational allocation of Shule River Basin water resources has been put forward.  相似文献   

17.
GIS技术在淮河流域片水资源综合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浩  沈宏 《水文》2005,25(1):42-45
从数据采集输入与管理、分析与计算、制图与输出3个方面探讨了GIS技术在淮河流域片水资源综合规划中的应用,为水资源规划和辅助决策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梳理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现状及历史的基础上,讨论了水资源评价方法和分区原则,将珠江流域划分为129个四级地下水系统,以地下水系统为评价单元,在充分考虑不同水文地质参数的基础上,分析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及存在的问题,讨论珠江流域三级阶地不同水流运动特征,阐述了评价的精度以及水利工程对地下水循环的影响。通过本次评价,珠江流域地下水天然资源量1374.16亿m~3,可开采量为578.7亿m~3,开发利用率仅10.01%。珠江流域跨度较大,水动力特征迥异:上游云贵高原深切峡谷区、中游桂中峰丛洼地区、下游冲洪积平原区,据不完全统计,珠江流域蓄水量大于100万m~3的水库32座,水利工程的修建以及水库对水资源调蓄和分配给地下水资源评价带来一定困难,不同部委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概念上的分歧导致二者间流域边界不一致以及流域水资源评价结果的差异,为此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期为地下水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服务。  相似文献   

19.
淮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承载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界定水环境综合承载能力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能定量反映出经济社会系统、水资源系统、水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经济社会-水资源-水环境"复合系统模型;以"支撑最大经济社会规模"为目标函数,以"维系良好水环境状况"为约束条件,并考虑复合系统模型约束、水量约束和其它约束条件,建立了分区式水环境综合承载能力计算模型;提出承载程度的评价方法和标准;运用上述模型和方法,计算和评价了淮河流域71个单元的水环境综合承载能力和承载程度。  相似文献   

20.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许文海  张永明  陈刚 《冰川冻土》2007,29(2):265-271
通过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流域水资源已经严重超载,进行流域综合治理已刻不容缓.针对流域面临严峻的水资源及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分抢救和治本两个阶段来解决问题,近期以抢救为重点.按照南护水源、中建绿洲、北防风沙的治理思路,实行治理上游、改造中游、拯救下游的流域综合治理,以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目标,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以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为保证,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