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气象软科学》2007,(2):221-225
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工作研讨会于2007年5月24日在成都召开,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气象局各省级机构主管气象软科学的领导共7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国气象学会秘书长王春乙代表秦大河理事长向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荣同志颁发了聘书。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工作安排,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等单位将共同主办2009年全国气象软科学“公共气象服务与灾害管理”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将在2009年5月上旬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举办。  相似文献   

3.
《气象软科学》2010,(1):F0002-F0002
根据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工作安排,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主办的2010年全国气象软科学“气象事业十二五战略”专题学术研讨会近期举办,会议向全国各有关机构的科研、业务和管理人员征文。  相似文献   

4.
《气象软科学》2009,(3):5-5
根据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工作安排,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将共同主办2010年全国气象软科学“气象事业十二五战略,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向全国各有关机构的科研、业务和管理人员征文。  相似文献   

5.
2008年11月21—22日,受中国气象学会委托,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联合举办的“首届(20072008年度)全国气象软科学评奖”专家评审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气象局职能部门、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相似文献   

6.
《气象软科学》2007,(2):4-4
根据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工作安排,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法规司等单位将共同主办“2007年全国气象软科学气象服务”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将在2007年11月21~24日在广州作为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的一个分会场召开。[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工作安排,并经过与气象经济委员友好协商,两个委员会将共同主办,作为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的分会场之一。年会将于2009年10月13—16日在杭州举办。主题为“公共气象服务与灾害管理”。会议向全国各有关机构的科研、业务和管理人员征文。主办机构将与《气象软科学》杂志共同对应征论文进行评审,在会前确定邀请参加研讨会的交流论文,入选论文经过编辑和作者修改后,优先在2009年《气象软科学》杂志上发表。应征论文以4000—8000字为宜,征文时间从2008年10月1日起。请将应征论文寄送到:  相似文献   

8.
《气象软科学》2008,(1):5-7
2008年新年刚过,借助气象局长会的召开,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一次全体会。会议回顾过去,展望十七大召开后的新形势,描绘了今年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框架。气象软科学研究前辈马鹤年同志,也是气象软科学委员会顾问参加了会议,很多气象局以外的委员专程参加了会议,使得会议成为集中了气象界各机构、几代软科学专家共谋大计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戴洋 《气象软科学》2009,(4):161-166
2009年10月15日,气象软科学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19分会场——“公共气象服务与灾害管理”在杭州召开。来自全国气象行业不同单位的几十位气象软科学和气象经济学的学者、关注者参加了为期一天的分会场学术交流和研讨,会议对进一步提高我国气象软科学和气象经济学的研究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气象软科学》2006,(3):F0003-F0003
由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人事教育司共同主办2006年全国气象软科学“气象人才与教育培训”专题学术研论会,于2006年6月26—27日在青岛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近100人,除中国气象局系统各直属机构和省市气象局人事部门以外,青岛海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和解放军理工大学等来自高校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在2天的会期里,会议代表就气象人才和教育培训问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11.
一、成立了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 1.完成了组建筹备工作。按照中国气象学会章程的规定,2007年是中国气象学会换届年,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各方面情况的变化,经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议,经过精心筹备,在上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所在单位和挂靠机构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的积极协调下,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成立方案获得中国气象学会的认可,完成了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组建筹备工作。  相似文献   

12.
阮谜 《气象软科学》2009,(4):168-168
2009年10月22日,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会在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研究讨论2010年度中国气象局气象软科学重点课题项目。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荣主持了会议,气象软科学委员会顾问马鹤年和刘英金,副主任委员刘宪华、王春虎、宋善允,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挂靠机构,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主任高学浩,政策法规司司长王志强,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邓勇,计财司副司长庞鸿魁等相关机构代表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气象软科学》2005,(3):140-140
2005年9月6-7日,2005年全国气象软科学目标管理专题研讨会在湖北宜昌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办公室联合举办,湖北省气象局和宜昌市气象局承办。来自中国气象局机关、各内设机构和各省、市自治区气象局,以及解放军总参谋部气象局、空军司令部气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气象局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近50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4.
《气象软科学》2007,(4):169-172
第一条本会名称为“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以下简称“气象软科学委员会”),是中国气象学会所属的学科委员会之一。本委员会遵守和执行中国气象学会章程及所有规范性文件,并依据本委特点制定本规范。  相似文献   

15.
谢鸣 《气象软科学》2007,(1):F0003-F0003
按照中国气象学会《关于组建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学科(工作)委员会的通知》(中气会发[2006]36号)的要求,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于2007年3月正式组建。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挂靠单位为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王守荣博士担任新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原主任委员刘英金研究员担任委员会顾问。委员会成员南来自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兆中央党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军队部门、高等院校和中国气象局部分职能司、省(区、市)气象局、直属单位等共64位专家组成。新一届委员会增加了来自大学的专家,以进一步加强人才和教育培训的软科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气象软科学》2010,(3):4-4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将于2010年10月份在北京举办。根据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工作安排,并经过与气象经济委员友好协商,两个委员会将再次携手,共同主办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6分会场,分会场的主题为“气象事业发展战略和低碳经济”。目前会场报名和投稿工作都在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7.
根据气象软科学委员会2009年的工作安排,为配合首届全国气象软科学培训研讨班的举办,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共同组织专家,撰写了《2009年全国气象软科培训研讨班讲义》初稿,并提交本次会议(左图)研讨和审定。(下转第66页)  相似文献   

18.
2008年是本届委员会实施成都成立大会各项工作设想的关键之年,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应该在不断提高期刊建设和学术交流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加强与气象软科学学科建设相关研究、气象软科学培训和《气象软科学讲义》编撰和用多种方式开展合作和培养年轻人才等方式,在前六届软科学委员会工作基础上,不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气象软科学的重视。我们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薛农 《气象》1989,15(3):1-1
1988年10月24—28日,中国气象学会农业气象专业委员会和气象科学研究院农业气象研究所,共同在四川温江召开了全国农业气象情报学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21个省、市、自治区气象部  相似文献   

20.
国家气候委员会、中国气象学会气候和长期预报委员会、水文气象学委员会、农业气象学委员会以及甘肃省气象学会和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于1989年9月5日至9日在兰州联合召开了全国干旱气候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60名,收到论文101篇,参加交流的81篇,其中气候和长期预报方面的42篇,水文气象方面17篇,农业气象方面22篇.会议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集中讨论. 一、干旱地区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改造干旱包括旱灾和气候干燥两层意思.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