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昌吉市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灾害类型以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灾害为主,地质灾害已成为影响山区经济发展、威胁少数民族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昌吉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成因机制和诱发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山区地质灾害与建房选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增加,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危害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山区地质灾害的特点,作者分析了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主要是人类工程活动同时,山区居民住房选址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甚至选择在地质灾害易于发生的危险地段。结合目前山区建房用地存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防范山区地质灾害的具体建议,对新农村建设选址应当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加强山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建房谨慎选址;采取一定的工程治理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尽最大可能避免或者减轻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刘国恩  戴冰  隋兆显 《江苏地质》2007,31(4):319-322
浦口猪头山北坡出现滑坡迹象以来,滑坡险情不断加大,范围达到1km2,滑坡已由初始蠕变阶段发展到等速蠕滑阶段。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系统分析研究滑坡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供开展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4.
六盘水市位于喀斯特山区,地形复杂,稳定性差。因大量开采矿产资源,地质灾害较为严重。根据其地质灾害现状和成因,探讨了六盘水市地质灾害治理方案,以期为六盘水市的总体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门头沟区境内98.5%为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较发育,截止到2012年8月,在门头沟区调查确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106处。本文分析了门头沟区地质灾害隐患的形成条件,总结了地质灾害隐患在时问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6.
石泉县位于秦岭南麓山区,区内地质灾害发育数量多,危害大。以2013年陕西省石泉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所取得的野外调查成果和相关资料为数据基础,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结构和人类活动方面分析该区各类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7.
滑坡是地质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因滑坡类型不同,规模不等,危害程度不一,工程治理措施多样。浙江地区属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尤以滑坡居多,特别是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影响,台风降雨频繁,人类活动强烈,地质灾害呈多发群发态势,给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危害,社会影响强烈,因此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势在必行。本文以浙江青田县山区滑坡为例,阐述分析滑坡特征、稳定状况,并重点介绍回填反压在工程中的应用以及治理效果,为以后同类地质灾害的治理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邢台西部山区地质灾害形成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台西部山区每年汛期受降雨因素影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危害日趋严重,严重制约着山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本文根据调查分析邢台西部山区地质灾害发生、发育的特点,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形成的成因、暴雨在地质灾害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暴雨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指出地质灾害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降水和人类活动,地形地貌因素是灾害发生的内在原因,降水是触发灾害的外在条件,人类活动是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暴雨及强降水是促成地质灾害发展的动力条件.高空低槽、中低层低涡、切变线、台风等天气系统是暴雨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9.
S331高兰线洛阳段地质灾害形成机制及防治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公路沿线地质灾害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山区),危及路上行人安全和公路的正常运营。本文通过对S331高兰线洛阳段公路建设过程中地质灾害问题详细的调查,发现崩塌地质灾害17处,滑坡地质灾害5处,不稳定边坡8处,危岩体17处,由于地质灾害的存在,常冲毁道路、耕地、房屋,危及附近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本文分析了该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铜仁市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及形成条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秋景  黄会 《贵州地质》2009,26(2):154-159
本文针对铜仁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条件进行分析,探讨在山间盆地分布区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黄河与湟水谷地,由于剧烈的地质活动、 较大高差与强烈水力作用等,使得地质灾害非常频繁,为明确该区域的地灾易发性区划,选取地貌、坡度、坡高、植被、岩性、降雨量和距断层、距河流、距道路等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信息量模型计算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其综合地质灾害易发性指数,将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为极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全国各省市陆续在开展1/5万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不同地貌区地质灾害发育情况不同,调查方法与要求亦有区别。平原岗丘地区往往存在地质灾害点达不到观测点数量要求,需要增加地质环境点来满足精度;而西南高山区灾害点少但规模大,许多灾害点往往要通过大比例尺的测绘才能调查清楚。相比之下,低山丘陵地区地质灾害点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规模多为小型,调查任务艰巨。本文以江西省定南县为例,阐述低山丘陵地区1/5万县(市)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方法与认识,以期对类似地区的调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2021年“7·20”极端暴雨引发河南省郑州市西部山区四市(荥阳、巩义、新密、登封)山洪地质灾害造成251人死亡失踪,分布在44个乡镇140个行政村、组或社区,既具有群发性、分散性,也具有相对集聚性。本次山洪地质灾害分散复杂,流域灾害链和区域灾害群共存,山洪灾害链呈现空间关联、时间接续、动力转换和灾情放大的效应。文章总结了山洪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点,分析了山洪地质灾害的形成因素,探讨了索河流域邢门堂垴跨沟路基阻水溃决-王宗店暴洪冲淹-崔庙村海沟寨公路路基堰塞淹没等山洪灾害链的成因,研究了王宗店村南头组滑坡顺层滑移的地质力学模式及其稳定性与力学参数的关系。初步提出当前期过程或日降雨量达到200 mm,未来1 h预报雨量超过40 mm,或3 h预报雨量超过100 mm,可以作为山洪地质灾害预警响应判据,必须启动红色预警响应。研究结果可为郑州市西部山区预防应对山洪地质灾害提供决策支持,也可供类似的山地丘陵区城乡社区防灾减灾与应急响应参考。  相似文献   

14.
凌源市是辽西地区山地地质灾害危害较为严重的区域。在GIS技术支持下,选取地形、岩性、构造、降雨、道路、土地利用等6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根据已发生的68个山地地质灾害点计算了各指标因子的敏感性,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信息量法和统计量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利用因子叠置法对危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法在该区山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效果良好。该研究对相似地区山地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汉台区地处秦巴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地貌差异明显,地质灾害分布极不均匀。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陕南山洪后地质灾害频发,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基于对汉台区地质灾害的详查,分析汉台区地质环境条件,讨论该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和形成条件。提出汉台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主要为避让措施、工程治理措施和树立警示牌。  相似文献   

16.
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陕西省是中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而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灾情尤为严峻,因此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对指导防灾减灾工作意义重大。文章以陕南秦巴山区为研究区,基于GIS技术与2001-2016年研究区地质灾害灾情数据,分析研究了区内地质灾害与各指标因子之间的敏感性关系,并确定了高程、岩土体类型、断裂构造、降雨等7个影响地质灾害发生较大的因子作为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其次,以各指标条件下地质灾害数量和累计发生频次曲线斜率的突变为依据,对评价指标因子进行状态分级。最后,运用信息量法建立栅格数据模型展开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高危险性、较高危险性、中危险性的地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10.52%、28.31%、30.19%,区内地质灾害点的空间分布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信息量模型的预测精度为90.16%。文章将经验知识与数据驱动的分析方法相结合,应用于较大范围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宋国虎  李强  王灿  向波 《云南地质》2020,(1):110-117
云南石屏县地处云南高原南缘,县域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倾向红河河谷,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环境条件比较脆弱。经实地调查,其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和泥石流,这些地质灾害点大多沿断裂带集中分布。石屏县山高坡陡的地形地貌是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控制因素,雨季的强降雨及人类生产活动常常是地质灾害产生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8.
我国山地旅游资源丰富。随着山地旅游资源的快速发展,山地旅游区地质灾害频发。以浙江省蛇蟠岛国家矿山公园野人洞景区某危岩体为例,在进行现场工程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2016年度该景区统计的客游量计算得出该研究区属于发生地质灾害高风险区的结论,并提出了“可绿化的加锚钢筋混凝土板与浆砌块石混合体”的防治对策。这对于其它山地景区的同类问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四川成都龙泉山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大、成灾快、爆发频率高、延续时间长等特点。通过对龙泉山区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区内产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并结合野外考察,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对策,为如何有效避免或减少因灾造成的损失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工程地质学在国家工程建设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作者还注意到近几年来工程地质界越来越重视岩石风化、古地质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应用研究,并分别形成了有关岩石风化速度测试和评价、大型古地下工程洞室群工程地质力学研究及针对山地旅游地质灾害防治的山区旅游规划工程地质方法等3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