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提高震级测定值的稳定性,保证地震资料产出质量,利用四川数字测震台网2008年10月-2012年4月 MS ≥4.0近震记录,分析造成震级偏差的原因,并总结四川测震台网单台震级偏差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使用陕西数字地震台网数字地震记录资料,以台网平均震级为标准震级,分析各子台的震级偏差。结果表明,在150km震中距范围,子台测定震级偏差随震中距增大而减小,大于150km,震级偏差不明显。合阳、蒲城、华阴子台台基影响为正值,安康、汉中、彬县子台台基影响为负值,其他子台影响较小。震级偏差随方位角变化是明显的,且具有区域性相似特征。子台方位的震级偏差校正,台网震级标准误差显著改善样本数占81.7%,平均标准误差由0.243下降到0.168。 相似文献
3.
河南数字测震台网仿真前后震级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数字测震台网2012年1月—2013年4月记录到的80个地震事件,在震级方面分别做了仿真前和仿真后的对比分析,给出其偏差。结果表明:仿真后的震级多数大于仿真前的震级,但震级差均在0.3级以内。对于速报时可不采用仿真震级。但对于编目和研究人员可采用仿真震级。 相似文献
4.
以河北测震台网记录的河北及周边地区地震事件为数据源,计算单台测定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平均偏差、标准偏差,采用统计、对比、归纳分析等方法,分析偏差的分布情况,依据震中距分段计算平均偏差,得到震级偏差的分布规律及相应校正值;最后通过对量规函数、台基岩性等进行校正,对比拟合出符合河北台站特点的新量规函数,使误差精度在规定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3—2022年四川测震台网记录到的四川及邻区2.0≤ML≤5.5的36 693次地震事件观测资料,利用震级残差统计方法得到59个区域台站的单台ML震级与台网平均ML震级的偏差、各单台记录地震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结果显示:震级偏差统计直方图基本呈正态分布,相对集中于-0.5~0.5;单台ML震级偏差沿龙门山断裂带两侧分区特征明显,呈现“东高西低”,即川西高原地区台站ML震级偏小及四川盆地台站ML震级偏大特征;从ML震级随震中距的变化曲线来看,当震中距<150 km时,单台测定的ML震级较台网平均震级偏小,当震中距≥200 km时,单台测定的ML震级较台网平均震级偏大。 相似文献
6.
利用福建测震台网2008年10月~2015年12月记录的每个事件至少有6个台站测算震级的3069个区域地震事件,进行单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偏差统计,获得了各台站的总的震级平均偏差为-0.31~0.68,并统计各台站测算震级所量取最大记录振幅相应的周期,获得优势周期为0.06~0.38s;通过Moya方法反演各测震台站的场地响应,获得98个台站对1~20Hz频带的场地响应,结果显示场地对某些频带信息有放大或抑制作用;通过比较Wood-Anderson地震仪摆固有0.8s周期所对应的场地响应、各台样本优势周期所对应场地响应的震级偏差与各台总的震级平均偏差,发现台站测算震级相应优势周期的场地响应的震级偏差与台站震级平均偏差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表明单台震级的偏差与测算震级所量取最大记录振幅相应的周期的场地响应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7.
选用广西数字化测震台网2008—2020年记录的广西及邻区1 251个ML ≥ 2.0地震事件震相资料,采用震级残差统计方法,获取广西51个地震台单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差,分析观测仪器类型、台基场地响应和震中距等因素对震级偏差的影响,进而提出台基校正值,修正区域量规函数。结果发现,南宁、天等、北海等15个地震台站的震级偏大,桂林、贺州、天峨等16个地震台站的震级偏小,崇左、灵山、平果等20个地震台站震级适中;在单台震级共14 784个样本中,震级偏差集中在-0.4—0.4,呈正态分布;震级偏差受台基场地响应和震中距因素影响明显,当场地响应值大于1.0时震级偏大,小于1.0时震级偏小,等于1.0时震级较为适合,当震中距在70 km范围内时单台震级偏小,当震中距在70—300 km时单台震级较为适合,当震中距在300—550 km时,单台震级稍有偏大。修正后的区域量规函数和台基校正值,可有效提高广西测震台网测定震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9.
10.
李少睿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0,21(5):70-72
西安数字地震遥测台网是全部采用国产设备建成的第一个全无线数字地震遥测台网 ,于 1 997年 1 1月通过国家地震局验收。自运行两年半以来 ,系统性能较为稳定 ,波形记录正常 ,正常运行率较高。作者从事台网维修工作 ,在处理故障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1 台网简介西安数字地震遥测 相似文献
11.
首都圈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单台震级偏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河北省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中心产出的观测报告,选取2002年1月~2003年7月的所有地震事件,将首都圈范围内的各台站记录到的数据检索整理,对样本数接近和超过100个的58个台站的数据进行了归类统计,计算了各台站单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偏差、平均偏差和标准离差,分析了产生震级偏差的原因,给出了台基校正值,校正后的震级偏差在±0.2之内的样本数达到了70%。结果显示,在震中距0~40km内,量规函数偏小。震级偏差主要来自于各台站的综合影响,进行台基校正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选取库尔勒地震台2008—2015年记录的数字地震资料,与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的体波震级进行对比,从震级大小、震中距、震源深度以及震中方位,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可知,库尔勒地震台计算震级相对偏大,其中mb平均偏差为0.1455,mB平均偏差为0.1941;震源深度在0—96km时,mb和mB震级偏差接近平均值;当震源深度h>96km时,测定震级和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震级基本一致;地震发生在第三象限时,台站测定震级与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震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对大庆台网深井摆和DK-1仪器测定的震级偏差进行了研究。发现井下摆测定震级偏低,原因主要是井下摆记录穿透波缺少地面反射产生的二倍效应。DK-1测定震级偏高,产生偏差原因有两点:冲积层谐振引起地动位移放大;地层结构变化导致位移放大 相似文献
14.
Wang Qingmin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6,(Z1)
利用湟源地震台2004年7月至11月数字化地震仪记录到的MB震级66个、MS震级40个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的MB和MS震级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M网-M台计算出了湟源地震台MB和MS震级的偏差,并从震中距、震源深度及方位等方面分析了产生偏差的原因,进而指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计算功率谱密度来讨论上海地震台阵所测远震面波震级与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震级的差别,对不同震级、不同方位和不同震中距的地震震级差别进行了比较和讨论,并给出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6.
王庆民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6,27(B08):102-107
利用湟源地震台2004年7月至11月数字化地震仪记录到的MB震级66个、MS震级40个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的MB和MS震级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M网-M台计算出了湟源地震台MB和MS震级的偏差,并从震中距、震源深度及方位等方面分析了产生偏差的原因,进而指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提高乌兰浩特地震台、阿尔山火山地震观测站的震级精度,基于面波震级公式和残差统计方法,分别计算乌兰浩特台、阿尔山火山地震观测站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的面波震级之间的偏差,分析产生震级偏差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乌兰浩特台、阿尔山火山地震观测站测定的面波震级与中国地震台网发布震级的偏差平均值分别为0.19、0.17;震级偏差总体呈现随震级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阿尔山火山地震观测站震级偏差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增大,而乌兰浩特台则先增大后减少。 相似文献
19.
利用江苏数字地震台网1999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3个以上子台记录到的约1 500条地震,以台网的平均震级为标准震级,详细分析了江苏数字台网子台的震级偏差原因,结果显示:①在震中距较小时(100 km),子台测定的震级偏小,在100 km△250 km范围内,震级偏差基本为零;②子台测定的震级偏差存在地域分布特征,随方位角显示趋势性变化,地区邻近的子台之间变化特征相近或相似;③江苏数字台网子台台基类型中松散沉积对震级影响最大,偏差均为正值,最大偏差约0.3级,灰岩类型的台基对震级测定影响最小,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