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璇 《山东气象》2000,20(1):67-68
根据近几年卫星遥感资料接收经验 ,总结了利用WT -1A天控系统接收极轨气象卫星资料的一些技巧 ,包括卫星轨道报获取、接收系统操作及校时等三个方面。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徐建平 《气象》1999,25(3):26-28
叙述了日本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MTAST的变化及其播发的HiRID和LRIT资料,简述了接收处理GMS卫星资料的系统应做的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3.
对于极轨气象卫星接收系统,由于气象卫星距地面一般为800—1000km,地面设备接收到的信号很弱。低噪声放大器作为极轨气象卫星接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其增益高、噪声系数低。  相似文献   

4.
1 内蒙古自治区卫星遥感业务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疆,幅员辽阔,人日密度稀疏,极轨卫星遥感技术在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1987年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套极轨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并开始接收美国NOAA气象卫星资料。  相似文献   

5.
2002年5月15日09时5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风云一号D极轨气象卫星由“长征四号乙型”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送入太空预定轨道,11时36分36秒乌鲁木齐气象卫星地面站成功地接收到风云一号D星发回的第一张高分辨率CHRPT(ChineseHighResolutionPictureTransmission)卫星云图,至此,乌鲁木齐气象卫星地面站已4次成功接收到风云极轨气象卫星发射成功后星上发回的第一张云图。我国的气象卫星是以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并存发展的。极轨气象卫星(风云奇数排序)是与太阳同步的,在运行中每条轨道都要经过地球南北两极上…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气象卫星地面站是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下属的三个地面站之一,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它担负着国内静止气象卫星测距业务和国内外极轨气象卫星资料的收集任务,不仅是我国西部唯一的一个国家级的气象卫星站,也是欧亚腹部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卫星地面站,对全球探测资料的收集和交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促进欧亚腹部这个生态脆弱带的经济发展将有着特殊的意义。因天津路站区受建筑环境影响的原因,我站FY-1(02)批地面系统须搬迁至黑山头新站区。FY-1(02)批地面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地面系统,它包括接收、通信、计算…  相似文献   

7.
正2007年成立的佳木斯气象卫星地面站,是地处我国最东北端的气象卫星地面站,与已建成的北京、广州、乌鲁木齐等气象卫星地面站一起构成了我国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网。佳木斯站目前主要承担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在轨测试、极轨气象卫星数据接收和传输、静止气象卫星测距、空间天气环境监测及遥感数据应用等任务。自2008年5月成功接收到FY-3A星发射后首轨资料以来,佳木斯站业务发展迅速,由单一接收业务拓展到多系统并行业务。2010年11月完成FY-3B星7个探测  相似文献   

8.
以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国内外多家地面站数据接收故障排查需求为背景,基于Java 1.6,在Eclipse 3.6平台上开发了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数据接收远程故障诊断系统,分析了总体框架、构建了故障诊断规则库、阐述了工作流程。该系统可实现对分布式地面站数据接收设备运行状态的远程集中监视、通过解析设备状态报告文件触发自动故障诊断和基于规则的故障诊断,生成故障报告并导入专家经验库,支持文本和图形两种查看方式。经过业务实践检验,该系统界面友好,能够帮助知识工程师远程精准定位故障单元,有效提高了排故效率,增强了集成运行控制中心对各地面站数据接收业务的远程监管能力,对提高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及同类卫星数据接收的质量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随着空间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发展,对气象卫星原始探测资料的加工处理和应用研究,就成了人们所关心的热点.陕西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从国家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引进的"气象卫星资料微机处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就是专门为单站接收处理气象卫星(包括我国"风云一号"卫星和美国NOAA卫星)资料的用户而研制的,利用这套"系统",不仅可以对实时接收的卫星资料进行各种定性和定量处理,获  相似文献   

10.
自从1970年开始接收美国ESSA气象卫星云图以来,气象卫星资料的接收和应用在我国已有15年的历史了。卫星资料在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特别是在暴雨、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监视和预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总的说来,主要还限于卫星云图的定性分析和应用,卫星定量资料的提取和应用在我国还开始不久。本文将简要介绍从TIROS  相似文献   

11.
韩书丽  谭小华  李湘  王鹏 《气象科技》2014,42(3):417-422
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CMACast)在广播播发过程中存在接收小站文件错误接收或丢失的情况。建立数据下载中心,基于地面宽带网提供对广播缺收文件的补调下载,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数据补调服务客户端完成了数据补调流程的建立,并设计了两级补调的机制以及灵活的可配置方式,在程序实现上采用多级并行处理、基于优先级的动态调度等方式来满足省级补调应用的需求。补调服务客户端已完成在省级通信系统的部署,在日常气象业务中发挥了实际效益。详细介绍了数据补调服务客户端的设计机制与实现方法,并对部署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朱爱军  刘斌 《气象科技》2006,34(3):326-331
分析了目前3个国家级气象卫星地面站无线电环境对数据接收的实际影响,给出了我国下一代极轨气象卫星使用的频率范围,论述了建站前和运行过程中无线电环境测试的必要性。以北京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的电磁环境测试与分析为例,介绍了气象卫星地面站电磁环境的测试原理、计算和分析方法,内容包括:干扰源的分类,被测试区域最大干扰允许值的计算、测试系统参数、测试的过程、测试数据。对测试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干扰源进行了确定。提出了解决办法:通过无线电环境测试查找干扰源,然后通过无线电管理部门进行协调,同时在接收设备上采用一些抗干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卫星单收站在地市气象局开通运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业务效益。尤其它是地市级远程教育的系统平台,它的正常工作与否直接影响县级气象工作的业务成效。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在技术保障方面也显露出诸多问题。我们在工作中总结了有关单收站安装的关键步骤、技术要求和多发故障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对基层台站的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气象卫星数据传输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爱军  徐建平 《气象科技》2005,33(4):295-299
分析了国内外气象卫星数据传输的发展方向:气象卫星数据传输的频率正在从传统单一的L波段向L波段和频率更高的X波段及K波段同时使用发展;数据格式采用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标准(CCSDS标准)分包传输,信道编码采用了纠错及抗干扰能力较强的R—S加卷积的级联编码技术;原有的模拟传输体制都改为数字传输。文章归纳了各国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高低速率数据传输特性。便于广大气象卫星数据接收站及早做好接收新的气象卫星数据的准备。  相似文献   

15.
孟茹 《山西气象》2006,(3):31-32
2006年5月27日,全国第一个新一代气象数据卫星接收站在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投入业务试运行,该系统采用的是D V B传输协议。DVB-S(Digital Video Broadcastby Satellite)气象数据接收站在山西省的成功安装,标志着我国新一代气象数据卫星广播系统建设工作拉开了序幕。该系统的业务化运行将大大增加气象信息的数据量,提供高质量的流媒体广播,为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和气象服务时效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新系统运行一切正常。  相似文献   

16.
基于C/S模式的气象资料自动下载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宝  侯方 《气象科技》2010,38(5):609-612
我国各级气象台站主要应用PCVSAT单收站系统接收气象卫星广播资料,单收站系统一但发生故障就会影响气象资料的正常接收,导致气象资料缺失。为了确保在单收站设备发生故障时也能及时、完整地接收气象资料,应用计算机编程技术开发了一套气象资料自动下载系统。系统基于现代化的宽带网络传输体系,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构建,当单收站系统发生故障时,应用该系统可以及时、快速、完整地补全缺失的气象资料,没有安装单收站的气象资料用户也可以应用该系统实时接收气象资料。  相似文献   

17.
静止气象卫星图象实时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静止气象卫星图象实时处理方法。在没有计算机的条件下用硬件完成放大、增强、注释、合成和网格地图叠加等,同时还能从传真机得到图象硬拷贝。此方法已在GMS卫星展宽云图接收和处理系统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涵  李玲  孙学庆  宋庆武 《气象科技》2014,42(2):283-286
针对基层气象台站气象服务工作对气象信息保障的需求,基于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CMACast小站数据接收服务器及其所接收气象资料,设计并开发CMACast内蒙古气象信息Web平台,将卫星下发的气象资料进行解析、可视化和转储,结合Web、Android以及NCL等多种技术,最终实现了Linux下的气象资料可视化和跨平台Web访问及移动终端访问,具有常用气象实况、预报资料调阅显示及一定的本地化设置功能,为基层气象台站提供了一套由Web平台和智能手机客户端构成的决策支持系统,解决了现场气象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等工作中气象资料获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风云三号 (FY-3) 极轨气象卫星数据传输系统需通过广域网链路,将海量卫星观测数据从卫星接收站快速传送到资料处理中心。该文研究广域网加速技术,解决广域网链路中传输气象卫星海量观测数据延迟高、带宽利用低等难题。文中针对FY-3气象卫星观测数据传输量大、时效要求高的特点,分别分析了数据压缩、数据缓存和协议优化3种不同加速技术对卫星数据的传输优化效果,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气象卫星数据的广域网传输加速架构。该架构结合3种不同加速技术设计了TCP代理模块、数据段索引模块和HS-TCP传输模块以及相应算法分别实现了数据压缩与缓存和协议优化等功能。通过测试和实际运行表明:在该加速架构下卫星数据广域网传输速率提高了50%~2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