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洞庭湖湿地资源退化的生态经济损益评估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洞庭湖湿地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之一,湿地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受损,制约了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实地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依据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洞庭湖湿地因资源退化引起的一系列自然灾害和生态灾害所造成的湿地生态功能损失进行了价值损益评估,由此得出湿地资源退化对湖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造成的损失;并指出只有恢复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好洞庭湖区湿地资源,才能实现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博斯腾湖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通过对博斯腾湖流域的水资源及其湿地现状分析,采取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博斯腾湖湿地进行了评价。评价中依据湿地生态特性及演化规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利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出湿地的脆弱度。结果显示博斯腾湖湿地生态系统为中度脆弱,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博斯腾湖湿地生态脆弱性的成因。指出人类活动通过叠加在自然变化背景上的影响程度日趋增强成为该区湿地生态环境的主导性脆弱因子。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基于"敏感性—人为脆弱性"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rc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和脆弱性评价模型,开展拉萨河流域湿地脆弱性评价,并运用障碍度计算方法,分析了影响脆弱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拉萨河流域湿地脆弱性范围为0.115 3~0.742 7,可分为轻度脆弱、中度脆弱和重度脆弱3个等级,其中,中度脆弱面积最大,占湿地总面积的59.59%,集中分布在河谷区和高山盆地区,主要类型为藏北嵩草(Kobresia lit?tledalei)沼泽化草甸、杂类草湿草甸和河流;其次是轻度脆弱湿地,占湿地总面积的38.25%,主要分布于河源区的嘉黎县;重度脆弱湿地仅占2.16%,分布在河源区的那曲县和河谷区的桑日县。轻度和重度脆弱湿地的类型都以藏北嵩草沼泽化草甸、河流和湖泊为主。影响湿地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有9个,其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年降水量、污染源、牲畜密度、人均牧业产值、植被盖度、人均耕地面积、污水排放量、猪的密度和高程,其中,年降水量、放牧和植被盖度是普遍存在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降低湿地脆弱性的关键在于保障水源供给、控制污染和限制过度放牧。  相似文献   

4.
扎龙河滨湿地水系统脆弱性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在总结分析国内外水资源脆弱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湿地水系统脆弱性概念,湿地水系统脆弱性表征了在湿地水文-生态系统耦合演化背景下水系统的生态水文功能满足程度,并以著名湿地-扎龙湿地为靶区,分析了湿地水系统脆弱性内涵和特征,详细讨论了降水量、气温、土地开发、水利工程建设及工农业污染对扎龙河滨湿地水系统脆弱性的影响,相应提出了减轻脆弱性程度的扎龙湿地水系统恢复措施和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岩溶生态系统脆弱性剖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评价对于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在分析岩溶生态系统脆弱性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针对岩溶自然系统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岩溶生态系统的结构脆弱性、生态过程脆弱性、生态功能脆弱性和人为胁迫脆弱性4个方面,评价指标分别是结构稳定性、多样性生境、能量利用和积累、直接使用价值、石漠化程度和速率等.以不同类型的原生岩溶生态系统的生态基准值作为比较基础,评价系统将现有的退化岩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划分为轻微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以及系统崩溃4级.  相似文献   

6.
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所体现的脆弱性特征,已成为阻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综述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从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内生逻辑领域出发,整理测量模型、预测方法和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文献,全面掌握生态系统脆弱性的研究范畴和科学框架,并分析其研究思路及发展趋势。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1)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内涵既体现自然环境脆弱性的变化,又反映出由于过度开发、工业化生产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破坏。(2)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标设立应以全面反映其脆弱度的本质特征为目标,包含自然、社会、经济等相关因子的指标体系。(3)生态系统脆弱性测度方法、预测及风险评估的模型种类较多,侧重点及优势各有千秋,应依据研究对象及区域生态系统脆弱性的不同表征及演化机理,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综合、系统性地评价与预测。(4)针对区域系统特点,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以及具有针对性的促进生态脆弱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山东日照傅疃河口湿地脆弱性特征与生态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范龙  郗敏  李悦  张羽  杨玲 《湿地科学》2015,(3):322-326
在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讨论了山东省日照市傅疃河口湿地的生态脆弱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恢复重建措施和工程。结果表明,近年来由于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傅疃河口湿地生态系统表现出脆弱性特征,具体体现在湿地基底和生态系统的敏感性、湿地水源的不稳定性和水体水质的胁迫性及人类活动过度干扰和湿地的难恢复性3方面。该湿地生态恢复措施包括:科学建立河流缓冲带、撤拆围堰和疏通水道,以保证湿地生态系统地表基底的稳定性;建设调蓄工程和采用截污导流措施,以恢复湿地水文和水质;开展湿地动植物生境恢复工程,为动物尤其是水禽提供较好的栖息地等。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查干高勒湿地为典型沼泽湿地生态系统。通过对乌拉特后旗湿地资源现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探索乌拉特后旗湿地保护与恢复模式,缓解因水资源匮乏和过度放牧导致湿地生态系统脆弱的问题,使之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的重要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9.
岩溶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评价对于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在分析岩溶生态系统脆弱性特 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针对岩溶自然系统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涵盖了岩溶生态系统 的结构脆弱性、生态过程脆弱性、生态功能脆弱性和人为胁迫脆弱性4 个方面,评价指标分别是 结构稳定性、多样性生境、能量利用和积累、直接使用价值、石漠化程度和速率等。以不同类型的 原生岩溶生态系统的生态基准值作为比较基础, 评价系统将现有的退化岩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划分为轻微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以及系统崩溃4 级。  相似文献   

10.
张家界农户乡村旅游脆弱性评价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张家界7个村庄334户农户为研究对象,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不同类型农户脆弱性指数以及脆弱性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 农户乡村旅游脆弱性类型可分为意识脆弱型、社交脆弱型、人力脆弱型、发展均衡型和全面脆弱型5种类型;② 总体脆弱性方面,不同类型农户的总体脆弱程度均为脆弱,各自脆弱性指数不一,且非旅游农户高于旅游农户;③ 因子脆弱性中除社交脆弱型农户的民俗文化因子脆弱性指数高于农户认知因子脆弱性外,其他类型农户的人力素质、社会网络、生计资本和农户认知等4个因子脆弱性指数均高于政策制度、生态环境和民俗文化等3个因子脆弱性指数;④ 人力、文化和生态等方面的因子是影响农户乡村旅游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最后,从提升生计资本、传承民俗文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降低农户乡村旅游脆弱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区湿地生物资源特征及生态系统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庄大昌 《热带地理》2000,20(4):261-264
洞庭湖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生态景观系统,生态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植物资源1428种,鸟类资源216种,鱼类资源119种,哺乳类22种,两栖爬行类27种及其它大量的野生生物资源。根据生物资源的分布状对湖区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了分类,即环湖丘岗生态系统,湖州草滩生态系统,湖岸带生态系统,浅水层生态系统、深水层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对湖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按直接利用价值和间接利用价值进行了分类,最后对湿地生物资源保护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本区湿地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杨镇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及优势种重要值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蒋政权  洪剑明  胡东 《湿地科学》2004,2(3):213-219
通过研究杨镇湿地的植被分布、植物群落、种类及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对湿地建群种及部分优势种在整个湿地植被的重要值和湿地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杨镇湿地区的植物种类有55科、158属、246种(或变种);湿地的植被可分为34个群落,包括25个沼生群落和9个水生群落;湿地优势种重要值的季节性变化明显。湿地的植物多样性资源丰富,是个潜在的物种基因库。如国家三级渐危植物鹿藿(Glycine soja野大豆),稀见的芡实(Euryale ferox鸡头米)等。由于近来北京地区持续干旱等原因使湿地面积呈减少的趋势,导致旱生植物葎草(Humulus scandens)等大量入侵,正在迅速改变着湿地的原始景观状况。  相似文献   

13.
国外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面对湿地生态系统是否能维持其碳汇功能等问题,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讨论:当前湿地生态系统碳源与碳汇评估中存在的问题;湿地碳源与碳汇功能时空格局变异最新研究进展;影响湿地甲烷排放的因素;湿地碳循环过程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模式;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拟。认为当前对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认识的局限性,是导致碳循环成为全球变暖互馈机制中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中国当前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特点,提出了中国未来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焦点问题,即如何在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维持中国湿地生态系统现有碳储存库的功能,以及如何提高已退化湿地的固碳功能及潜力。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莫莫格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已成为21世纪湿地科学前沿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以莫莫格湿地作为评价对象,基于PSR模型,选取22个评价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莫莫格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莫莫格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指数为0.7378,处于第Ⅱ等级(健康)状态,制约莫莫格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化肥使用强度、湿地补水保证率、湿地水质、环保投资指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与社会服务功能。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是获取湿地生态系统以及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其观测结果是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做出科学预测和制定合理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湿地生态系统的观测始于16世纪对湿地的利用,至20世纪70年代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全球生态系统监测网络的建立为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不同地区湿地观测的水平、具体内容及指标不同,北美及地中海地区湿地观测水平较高。通过对国内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的历史、观测内容和指标进行研究,提出我国湿地生态系统观测要在观测网络的建立、指标体系完整性、先进技术和方法引用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16.
恢复效果评估是湿地恢复工程评价以及湿地后续高效管理和利用的基础。以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为案例区,构建基于生态系统特征-生态系统过程-生态系统服务(ECPS)的评估体系,筛选与区域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的评价因子,采用样方调查、野外监测、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评估数据,从时空尺度评价湿地恢复区植被特征、水文过程到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情况,并对影响湿地恢复的主要过程和因素展开分析和讨论。结果显示,湿地恢复的综合评价指数为41分,湿地恢复效果较好:① 湿地恢复区植物增加了11种,而湿地植被的平均盖度也增加了35.5%,重点监测的三种优势湿地植物(芦苇、小香蒲和篦齿眼子菜)在单位面积上的平均生物量较参照区平均增加30.9%。② 从生态过程指标来看,湿地恢复区TSIp (Total System Interflow of P)指数和FCIp (Finn Cycle Index of P)指数较参照区分别提升了37.2%和26.3%,说明湿地物质交换和循环过程有一定的改善。③ 从生态系统服务指标的变化来看,栖息地、土壤肥力、水质净化、大气调节、休闲娱乐服务分别增加了92.3%,50.9%,98.3%,73.8%和82.6%。④ 从湿地恢复的影响因素来看,湿地水深、水域面积、水温和底泥颗粒粒径大小与湿地植被恢复相关,并进一步影响湿地生态过程恢复和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南四湖湿地植被碳储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湿地是全球重要的陆地碳库之一,对于全球变化的响应亦十分敏感。通过对南四湖湿地的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已有资料,对南四湖湿地的范围进行了重新定界,分析了湿地的植被类型和空间分布状况。通过对2006年6月份的SPOT5影像的解译,绘制了湿地景观格局图,计算了各种湿地景观类型的面积。结合公开发表的湿地植被生物量密度数据和相关参数计算出了整个南四湖湿地植被的碳储量为6.057 64×104t,并与1983年资料的折算数据对比发现南四湖湿地植被碳储量已减少了近3/4,表明南四湖湿地植被的碳汇能力已经明显减退。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特征变化及可持续性管理对策   总被引:54,自引:10,他引:54  
崔保山  刘兴土 《地理科学》2001,21(3):250-256
近年来,由于农业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工业与城市化的崛起,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特征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湿地类型和面积的改变,湿地水状况及水质的变化,湿地产品的不可持续利用等,通过对湿地生态变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黄河三角洲湿地可持续性管理的方案,并从生态、社会、经济指标出发,探讨了湿地可持续性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湿地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景双 《湿地科学》2005,3(4):302-309
湿地生物地球化学是湿地生态系统生态过程的核心研究内容。为了系统认识和了解这一核心内容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对大量的文献和实践研究成果的分析,阐述了湿地生物地球化学的内涵、研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阐明了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气温、水文、植被、土壤、生物等环境要素的关系;论述了湿地生态系统对相邻生态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分析了湿地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响应。湿地生物地球化学信息的提取与环境变化的关系研究将成为湿地环境研究的热点领域;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模型的建立,以及模型模拟的时空尺度转换,碳、氮、硫、磷、等营养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将成为湿地生态过程的研究核心内容。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将成为湿地环境功能和服务功能的评价、湿地系统健康与稳定的诊断和退化湿地系统生态修复的重要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20.
流域城市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同时城市化也对区域湿地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从城市化的水文效应、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和城市化产生的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3方面综述了城市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城市化引起流域内人口增加,通常伴随商业和工业活动的增加,这些活动需要更多的城市土地,从而导致流域内不透性增加,这给流域内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重要的影响,表现为:①城市化所及地区的产汇流过程发生显著变化,导致湿地径流的调节作用和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作用发生退化;②城市地表径流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致使对湿地水环境、水生生物、野生动物栖息地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污染城市饮用水水源,危及人类健康;③城市化导致流域气候变化,影响湿地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植物群落及湿地生态功能等。最后,指出了国内外城市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研究的不足之处,对国内外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并对国内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