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万强 《气象科技》2010,38(6):758-761
鉴于雷击分类目前缺乏完整的体系,根据雷击危害方式对雷击进行了综合研究,将间接雷击分为两大类,由此提出了"雷电电位差效应"。对雷电反击、雷电地电位上升、雷电旁侧闪络等效应进行了阐述,并单独对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进行分析。介绍了雷电电位差效应的防护方法,对安全距离做了说明。研究了雷电电位差效应与人身伤害的关系。分析表明:雷电电位差效应主要包括雷电反击、雷电地电位上升、雷电旁侧闪络以及与人身伤害有关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雷电电位差效应的防护方法主要包括躲避、等电位连接和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湛江东海岛钢铁基地>特项目所在地的雷电气候背景,雷电、雷击灾害的影响概率,以及有利雷击发生的地质地貌等.进行分析,以及对施工现场的雷电风险水平进行估算,为降低施工期雷电灾害风险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简述雷电的成因、雷击的形式、雷击的选择性、雷击的破坏性以及对1971-2005年柴达木盆地及边缘各站点的雷暴日数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柴达木盆地及边缘的雷暴分布特征、雷暴变化规律及雷电灾害的特点,提出了防御雷电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冯鹤  扈勇 《气象科技》2015,43(5):973-977
分析了规范推荐的架空线路年平均雷击次数计算方法,提出方法中存在截收面积与雷击大地密度对应的雷电流幅值不匹配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文章以某一具体架空线路为例,介绍了针对全部雷电流幅值,应用积分法计算年平均雷击次数的方法,计算结果与规范推荐方法计算结果的比较说明了积分方法的精密性及结果的合理性。具体的分析、计算方法为:基于电气〖CD*2〗几何模型推导出与雷电流幅值有关的架空线路截收闪电宽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对雷电流幅值频率分布规律的多项式拟合确定任意雷电流幅值的雷击大地密度,任一雷电流幅值对应的截收面积及对应的雷击大地密度的乘积即为该雷电流对应的年平均雷击次数,在该区域雷电流幅值的分布范围内对得到的雷击次数进行积分,即可得到考虑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的架空线路年平均雷击次数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雷击爆炸火灾事故数、雷击死亡人数、雷击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4项灾害影响因子.计算各因子与雷电灾害的灰色关联度和权重指数,对每年雷电灾害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利用灰色灾变预测方法对未来出现重度以上的雷灾年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6.
分析目前国内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发展现状,针对精细化雷击风险评估需求,以某大桥塔体电梯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为例,在对雷击损坏途径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事故树(FTA)分析方法对电梯雷击损坏事件的致因关系进行了建模、分析与评价,得出电梯雷击损坏事件发生的年预计概率、导致雷击电梯损坏事件发生的关键以及最佳控制雷击电梯损坏事件发生的最有效因素。  相似文献   

7.
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了广西岑溪市糯垌镇花岗岩矿场的雷电环境因素及广西雷电活动天气规律、土壤电阻率等特征,并着重从年平均雷击密度和年预计雷击次数两方面分别对该矿场的雷管仓、炸药仓、监控室、员工休息室等建(构)筑物进行了雷击风险评估,根据不同的防雷类别和实际环境因素分别对监控系统、办公区、爆炸危险区进行防直击雷和防雷电电磁脉冲等雷电综合防护设计.  相似文献   

8.
架空线路雷电感应过电压估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雷击时雷电电磁场作用于架空线路的特点,通过建立计算模型推导出雷击点距架空线路任意位置的雷电感应过电压估算公式,对架空线路高度、架空线路距雷击点距离、架空线路旁被雷击物体的高度,以及上升先导长度等各类参数对雷电感应过电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与DL/T620-1997"交流电器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标准中架空线路上的雷电过电压估算公式的关系,试图为建筑物内电子和电气设备损坏的原因进行定量分析以及更好地进行线路上的雷电防护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结合地形地貌及雷电活动概况对安顺713雷达站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并提出相应雷电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雷电临近预报方法在输电线路雷击预警中的应用,以2013年湖北省宜昌地区一次电力线路雷击灾害事件为例,基于高分辨实时雷达资料和二维闪电定位资料,建立了一种雷电临近预报模型,从而实现对某一区域未来30 min雷电的临近预报;在此基础上,采用雷电预报区域和输电线路网格化方法,计算输电线路和临近雷电预报区域之间的距离,并实现输电线路雷击临近预警。该方法简单、实用,其预警结果可供电力部门进行输电线路雷击风险评估时参考,特别适合于电力部门使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雷电监测定位系统探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余建华  邹金生  李杉 《气象科技》2009,37(1):102-105
利用2004~2007年江西省雷电监测定位系统获取的雷电数据资料,分析了江西省雷电强度、陡度的分布特征、相关关系,结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50057—94)中部分雷电参量和安全距离计算公式,对雷电数据进行讨论。分析表明,以地闪实测数据计算的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与以雷暴日计算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2.
雷电对变电站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陆川县东山110kv变电站雷击事故为例,从雷电的基本特性及雷电对变电站弱电设备的危害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采取合理、安全可靠的防雷措施能有效防止变电站雷击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由于网络线多,电子设备的耐压水平低,雷击对信息系统的危害越来越大,防雷日益显得重要。雷电对信息系统的危害主要是雷击电磁脉冲(LEM P)造成的,包括沿线路传导的雷电过电压波、雷电流在接地线产生的高电位反击、雷击电磁场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LEM P  相似文献   

14.
高层智能大厦雷击机理及防雷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提出高层建筑容易遭受雷击的问题,分析雷电的危害和雷击机理针对高层建筑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雷击风险评估,提出综合防雷设计,并对幕墙及室外空调机等雷击敏感点的防雷施工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砂石场雷击风险分析,电子雷管的基本原理介绍,雷击事故原因发生的剖析,提出了简单可行的砂石场雷电防护和雷电预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一次雷击事件调查分析,找出了雷击事故发生原因,提出一套较全面的防御雷电方案,包括电子设备防雷电感应措施和监控系统防御雷电入侵措施。以期为减少因雷击事件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是雷电灾害区划的关键环节,根据滨州市雷电灾害事故的特点,利用资料统计、风险评估等方法对作为灾害承灾体的人、建筑物和设备进行易损性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数据分析表明,滨州市人员雷击易损性具有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地域特点,农村人口雷击伤亡数占总伤亡数的90%以上,雷击地点多为农田、大树下、野外简易建筑物等;建筑物雷击易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易燃易爆场所、公共建筑物、一般民用建筑物;设备雷击易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电力、通信、计算机网络和广电设备等,农村设备雷电防护重点是家用电器.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机房雷电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雷击的种类 电力线和通讯线路是雷电侵入的重要渠道,雷电袭击计算机机房供电电力线、通讯线路主要有四种方式:远点雷击、近点雷击、错相位雷击和感应雷击。  相似文献   

19.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雷击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风险评估的意义及评估方法,并对小浪底建管局微波站机房进行了雷电风险评估及防雷措施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安装SPD可提高设备的允许雷击次数;安装直击雷防护装置、电源线路屏蔽接地,可减少可能发生的雷击次数。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扶余县防雷建设的需要,通过本地雷电的月分布特征确定了雷电重点防护期,以旬为单位的给出了雷电日数分布特征,划分了雷电分布具体时刻的核心灾害时段。根据雷电的不同伴随现象,对比分析风雷、雨雷、雹雷的气象要素变化的不同特点。通过本地雷击事例,分析雷击灾害气象条件,给出发生雷击事件的预警新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