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广西花山花岗岩云英岩化分带与锡成矿过程的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英岩脉型锡矿是广西花山花岗岩的主要矿化类型之一。花山花岗岩是氧化型花岗岩,岩体中的锡主要以Sn4+ 的形式,赋存于黑云母、角闪石、榍石、金红石、钛铁矿和锡石等含锡矿物中。通过矿物学研究发现,云英岩化过程是:经充 分分异和演化形成的残余岩浆流体与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相互作用。首先,黑云母等原生含锡矿物中的锡在岩浆流体的作 用下被淋滤出,进入流体或次生矿物相,如金红石、白云母等,发生初步富集;其次,在蚀变后期,成矿流体使早先沉淀 的含锡矿物发生重溶,锡溶解进入成矿流体再次富集。锡在流体中与丰富的F- ,Cl - 等络阴离子结合成稳定的配合物运移, 随着云英岩化加深,流体的pH值升高、温度降低、络阴离子浓度降低,流体中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发生沉淀形成锡矿化  相似文献   

2.
采用岩矿鉴定、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手段,对湘南地区多个钨锡多金属矿床的矿化蚀变进行了研究和总结.结果 表明,湘南地区钨锡多金属矿化蚀变矿物组成复杂,但各矿区普遍存在锡石、黄铜矿、黑钨矿(或白钨矿)、闪锌矿、方铅矿等金属矿物,萤石和黄玉常见,云母化、钾长石化、绿泥石化、尖晶石化等热液蚀变普遍,表明成矿流体具有类似或相同的来源及组分;各矿田(或矿床)的成矿流体均富含B和F等挥发分及Fe和Mn,钨、锡和铜矿化密切共生,钨锡多金属矿石中可见Nb和Be矿化,表明Li、Be、Nb、Ta、W、Sn、Bi、Cu、Pb、Zn等矿化为类似成矿流体的产物;初步研究认为湘南地区的钨锡多金属矿化是同一岩浆房分异演化的成矿流体的产物,提出了成矿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3.
矽卡岩型锡矿是全球重要的锡金属来源,但是锡石沉淀成矿机制仍存在较大的争议。垄上矽卡岩型锡矿床位于湘东锡田锡多金属矿田中部,是南岭钨锡成矿带内矽卡岩型锡矿的典型代表。本文在野外考察、矿石矿相学、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流体包裹体组合法对垄上矽卡岩矿床不同矿化阶段代表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显示,垄上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成矿阶段可划分为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云英岩-氧化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以及萤石碳酸盐化等5个阶段,其中,锡石主要形成于云英岩-氧化物阶段。与锡石密切共生的石英中发育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富液相、富气相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含液相CO_(2)三相水溶液包裹体和纯CO_(2)型包裹体。流体温度和盐度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200-400℃和2%-9%NaCleqv),指示流体在降温过程中经历了显著的不混溶。与硫化物共生的石英中主要为富液相两相水溶液包裹体,温度和盐度主要集中在190-261℃和3%-7%NaCleqv,指示流体冷却过程同时经历了流体混合。本次研究提出锡田矽卡岩型矿床中流体不混溶是导致云英岩-氧化物阶段锡石沉淀成矿的主要机制,而流体冷却和混合是导致硫化物沉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茅坪钨锡矿床基本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毅  杨佑 《矿产与地质》1991,5(4):284-292
江西茅坪钨锡矿床是由钨锡似层状云英岩型、钨钼石英脉型、钨锡硫化物脉型矿体组成的大型钨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岩体是侵位于寒武系的燕山早期地壳重熔型花岗岩.矿化、蚀变具明显分带特征,矿带中矿物组合、成矿元素、矿物包裹体、氧同位素、稀土元素等特征均有明显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湖南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是南岭钨锡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针对石英脉型钨锡矿和云英岩型钨矿中的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流体包裹体分为4类:富液相两相水溶液包裹体(L型)、富气相两相水溶液包裹体(V型)、V_(CO_2)-L_(CO_2)-L_(H_2O)三相包裹体(C型)和含子晶三相包裹体(S型)。石英脉型钨锡矿均一温度为240~440℃,ω(NaCl_(eq))为1.4%~9.5%,云英岩型钨矿均一温度为370~470℃,且富锡石样品均一温度(t_h:310~420℃,ω(NaCl_(eq))为4.3%~9.5%)略高于富黑钨矿样品(t_h:240~340℃,ω(NaCl_(eq))为1.4%~7.7%)。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O_2、CH_4、N_2。结合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和野外矿床地质特征,探讨了成矿流体中N_2、CH_4的源区、W和Sn的赋存状态以及其成矿机制。W以一系列钨酸、钨酸根离子、碱金属钨酸盐赋存于流体中,Sn主要赋存状态为Sn(+2价)-Cl络合物。石英脉型钨锡矿因流体上升至花岗岩体或围岩的构造裂隙中,成矿流体与围岩相互反应以及与地壳流体与大气水混合,其p、t急剧下降以及流体pH值变化,导致黑钨矿沉淀,成矿流体从还原环境转为氧化环境致使锡石沉淀成矿。云英岩型钨矿有效成矿机制是流体沸腾或不混溶。  相似文献   

6.
施琳  唐良栋 《云南地质》1991,10(3):290-322
腾冲-梁河地区锡矿床是富亲石元素地壳在板块会聚碰撞作用下与再生花岗岩浆活动有关的地球化学旋回中形成的。成矿期前的富集,发生于花岗岩上升侵位、分异演化过程中。由于早期硅酸盐结晶不相容,锡及相关元素逐渐向花岗岩演化序列晚阶段聚集,最终富集于残浆中。残浆在高蒸气压驱动下,向岩基顶部或近侧围岩压力释放带侵位,发生减压沸腾。含矿气-液流体与硅酸盐分离,在非平衡结晶分异条件下,锡及相关元素进入流体相,形成岩浆期后成矿流体。岩浆期后含矿气-液锡的沉淀富集机理决定于成矿流体活动的物理化学场性质。构造封闭岩体内,矿石沉淀富集作用主要由对同源母岩早期晶出的矿物碱交代作用和流体温度压力改变引起的热化学参数变化所形成,产出含锡(钨)-稀有金属变花岗岩型和内云英岩型矿床。构造开放岩体外.成矿流体迁移到长英质围岩断裂-裂隙带中,矿石沉淀富集受减压沸腾和气-液、酸-碱分离作用的制约,并有异源组分加入,产出锡石外云英岩型、富硫化物锡石-石英型矿床。富碳酸盐沉积围岩的物理化学场是以与异源物质交代平衡为主要沉淀富集机理。除接触交代矽卡岩中有部分钙硅酸盐含锡外,随成矿流体与碳酸盐平衡交代进程中流体物理化学条件下的变化,可发生一系列多阶段矿物共生组合,主要有:云英岩化矽卡岩型,含锡硼镁铁矿磁铁矿型,锡石-多金属硫化物型,含锡硫盐-方解石型。在梁河丝光坪尚产出一种以高、低温矿物共生为特点的锡石-木锡石-蛋白石绢英岩型浅成高温热液锡矿床。  相似文献   

7.
石门寺钨多金属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地块内江南地体的九岭隆起中段构造区。本文采用Isocon图解法对各蚀变带的元素质量平衡进行了定量计算。云英岩化阶段与绢云母化阶段的∑REE、LREE和HREE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富集,HREE富集程度都大于LREE,结合分散元素Cd和In的高度富集,暗示了其岩浆成因的特点。云英岩化花岗闪长岩与绢云母化花岗闪长岩的Y/Ho比值分别为22.77~25.64(平均为24.72)和25.35~26.48(平均为25.98),均小于28,说明两个阶段的蚀变流体都富含HCO-3。Eu的质量得失率分别为-29%和1%,云英岩化阶段的流体具有较高的温度和较高的氧逸度。W与FeO呈正相关关系,说明低氧逸度有利于钨的富集沉淀。云英岩化花岗闪长岩中CaO质量得失率为-12%,亏损的Ca2+进入成矿流体,成矿流体中Ca2+与WO2-4的结合导致了钨的沉淀而形成白钨矿。花岗闪长岩发生云英岩化的过程也是FeO和CO2亏损、P富集、水化脱钙的一个演化过程,某种程度上也是成矿流体与之作用并导致WO2-4卸载沉淀的化学响应。云英岩化花岗闪长岩微裂隙发育,有利于成矿流体长时间的溶浸,成矿流体受控于热动力和压力差的驱动而不断向外接触带浸入相当长的一段距离,赋存的大量斜长石一经蚀变即释放Ca2+,节约了成矿流体对Ca2+的投放量,于外接触带形成厚大连续的似层状细脉浸染型白钨矿体。  相似文献   

8.
湖南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锡田矿区钨锡多金属矿体的形态、产状及空间展布严格受岩体接触带及断裂构造控制;矿床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其次为破碎带蚀变岩型、云英岩型等;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印支期花岗岩浆侵位形成矽卡岩型钨锡矿(化)体;燕山期花岗岩浆侵位导致早期矿化矽卡岩发生叠加矿化,同时在构造破碎带中形成云英岩型锡矿或破碎带蚀变岩型钨锡多金属矿体,是形成规模巨大的钨锡多金属工业矿床的必要条件.此外,提出了锡田矿区钨锡多金属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
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卡拉麦里地区发育我国典型的A型花岗岩型锡矿.通过对该区卡姆斯特和干梁子两个锡矿4个矿化蚀变带的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研究,发现矿体和致矿岩体是同源岩浆演化的结果,矿体是岩浆分异演化末期向流体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矿床的蚀变分带模式可分为两种:(1)(红色)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云英岩化细粒花岗岩→含锡石英脉;(2)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含锡云英岩→含锡石英脉.其蚀变带中岩石的地球化学组分总体迁移规律为:SiO2迁入,Na2O、K2O迁出,Fe2O3总体表现为迁入,Th/U值不断降低,表明硅化和碱交代作用贯穿整个成矿过程,成矿环境由碱性向酸性变化,并伴随氧逸度的升高.F、Cl、W、Cu、Bi、In、Pb、Rb、Nb、Ta等元素与成矿元素Sn的迁移、富集和沉淀密切相关,其中F和Cl是迁移过程中最活跃的组分,是Sn元素最大的"搬运工",Sn元素的富集与W、Cu、Bi、In等元素迁移呈正相关,反映流体作用与Sn成矿密切相伴,而与Pb、Rb、Nb、Ta等元素的迁移呈负相关,反映致矿岩体自身元素的稀释和带出,Sn的富集和成矿是在岩浆向流体演化过程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
新疆贝勒库都克钾长花岗岩交代蚀变及锡矿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贝勒库都克钾长花岗岩是一个富含Sn、As和F的岩体,具同熔型特征,是形成贝勒库都克锡矿的母岩.在岩体形成的后期,经历了钾化—钠化—云英岩化三个交代蚀变阶段.Sn、As等成矿、伴生元素的析出和富集发生在钠化和云英岩化两个阶段,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锡矿床.  相似文献   

11.
湖南芙蓉锡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湖南芙蓉锡多金属矿床是我国最近发现的与A型花岗岩具有成因联系的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本文对该矿床主要的四种矿化类型(矽卡岩型、云英岩型、蚀变花岗岩型、锡石硫化物型)进行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中流体包裹体类型复杂,包括富含CO_2包裹体、气液包裹体、含子晶包裹体和气相包裹体.矽卡岩型矿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400~450℃,云英岩和蚀变花岗岩型矿石的均一温度相对下降,主要分布于250~350℃之间,锡石硫化物型矿石中包裹体温度进一步下降.成矿流体主要由高盐度CaCl_2-NaCl-KCl-H_2O流体(盐度多集中在32.2 wt%~50.6 wt%NaCl.eqv)和富含CO_2的CO_2-CH4-NaCl-H_2O低盐度流体(盐度多集中在32.2 wt%~50.6wt% NaCl.eqv)组成.芙蓉锡矿云英岩型矿石成矿流体中的水主要以岩浆水为主,锡石硫化物型矿石成矿流体中的水具有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的特征,成矿流体中的碳为岩浆碳与沉积碳酸盐不同比例混合的结果.芙蓉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应主要来源于骑田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浆结晶期后分异出的岩浆热流体.岩浆热流体沿岩体周围裂隙对围岩和原生矽卡岩进行热液交代,在造成绢云母化、白云母化、绿泥石化等热液蚀变现象的同时,导致了大规模的锡矿化.减压沸腾和低温流体与高温流体混合造成的沸腾作用是导致芙蓉锡矿锡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湖南骑田岭芙蓉锡多金属矿田锡的赋存状态及迁移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芙蓉矿田锡矿床按成因可分为构造蚀变带-矽卡岩复合型、构造蚀变带型、蚀变岩体型、矽卡岩型、脉状云英岩型等五种类型。各类型矿体中锡主要以锡石锡的形式出现,其分布率由92.17~97.77%,硫化锡、胶态锡、硅酸锡的分布率<8%。锡元素在钠长石化成矿作用阶段,很可能是以氧的络阴离子SnO33-、氢氧络阴离子〔Sn(OH)6〕2-的形式迁移;在云英岩化成矿作用阶段,主要以氟的络合物,如Na2SnF6,Na2〔Sn(OH、F)6,〕SnF4,K2SnF6等形式搬运;到了绿泥石化锡石硫化物阶段,锡又以硫化锡酸盐、硫化物(Na2SnS3,SnS2,SnS)和氯的络合物(Na2SnC l6)、氟的络合物等形式进行迁移和搬运。  相似文献   

13.
珊瑚钨锡矿床具垂直逆向分带特征,上部富锡,中部富钨锡,下部富钨、硫化物和银。成矿流体的盐度、密度较低,属于弱还原、弱酸性的体系。伴生银以氯络合物和硫络合物形式迁移。银络合物的迁移与沉淀取决于热液中[S2-]的浓度。随成矿温度的降低、Ca2+浓度增大、pH值增大,成矿流体中S2-浓度增大,导致大量硫化物和含银硫盐沉淀。由于向深部成矿温度逐渐降低,故伴生银主要以含银硫盐形式赋存于矿脉的中下部。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维拉斯托-拜仁达坝斑岩-热液脉状成矿体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维拉斯托锡-钨-铷矿床是内蒙古克什克腾北部区新发现的一处大型斑岩型锡-钨-铷多金属矿床。矿床主要产出于锡林浩特杂岩和石炭纪石英闪长岩中,与石英斑岩体的侵位具有成因联系。该斑岩型矿床与之前发现的维拉斯托和拜仁达坝脉状矿床组成了一个由高温向中低温逐渐演化、过渡的斑岩-热液脉状锡-钨-铷-铜-锌-铅-银成矿体系。该成矿体系中成矿作用主要由四个阶段组成,即:(1)早期钠-钙-锶蚀变阶段锡-钨-铷矿化,(2)中期云英岩化阶段锡-钨矿化,(3)后期硅化、绢英岩化阶段铜-锌-铅-银矿化,以及(4)晚期无矿化阶段。钠-钙-锶蚀变阶段蚀变矿物主要为钠长石和天河石,伴随浸染状锡石、铁闪锌矿和黑钨矿化,含少量的毒砂和砷铋矿;云英岩化蚀变矿物主要为石英和棕色白云母,含少量的萤石,以锡石、黝铜矿和黑钨矿化为主,含少量的毒砂、黄铁矿、黄铜矿、铁闪锌矿、辉钼矿等;硅化-绢云母化蚀变矿物主要由石英、绿色绢云母、萤石组成,晚期蚀变叠加了明显的高岭土化、伊利石化和绿泥石化,该阶段形成大量的块状硫化物,以黄铁矿、毒砂、磁黄铁矿、铁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和含银黝铜矿为主。成矿体系内金属矿物组合和蚀变矿物组合显示成矿热液具有低氧逸度、低硫逸度和偏酸性的特征。成矿体系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和元素分带。蚀变分带主要体现为深部石英斑岩体中的钠-钙-锶蚀变带,近岩体的云英岩化蚀变带,以及远离岩体的硅化、绢云母化蚀变带。元素分带主要体现为近源(岩体)为锡-钨-铷矿化,铜、锌、铅和银矿化则依次向外产出。从元素分带的特征显示成矿物质从持续向外流动的热液中顺序卸载可能是这种分带性形成的根本原因,这种分带特征也是成矿热液运移方向的直接指示。该成矿体系内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显示岩浆阶段的分异是成矿物质积聚的原因。元素的分带特征显示,热液阶段的分异则是成矿物质卸载的原因。维拉斯托斑岩型锡-钨-铷多金属矿床的发现为该地区大量脉状铅-锌-银矿床指出了新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甲岗雪山W-Mo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自治区申扎县境内,地处冈底斯北部,成矿时代为中新世。矿床与矿区内的二长花岗岩体时空关系紧密,矿区内的围岩蚀变普遍见云英岩化,并且云英岩化强烈的地方多伴随强烈的钨钼矿化;矿体的类型以云英岩型为主,还有少量石英脉型,矿石又多呈细脉状或浸染状赋存于云英岩或云英岩化二长花岗岩体内部,证实了矿床的成因类型为云英岩型。依据野外见到的矿物共生组合、脉体穿切关系等,可将成矿期划分为硅酸盐-氧化物阶段和硫化物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甲岗雪山W-Mo多金属矿床主成矿期的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中-低盐度的流体,从主成矿期的硅酸盐-氧化物阶段演化到硫化物阶段,成矿流体的温度下降明显,盐度也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采用ICP-MS和ICP-OES分析了缅甸曼排钨矿床的花岗岩、云英岩和石英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在对所获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将其与钨矿化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该区花岗岩体只形成钨矿床,而没有形成钨-锡矿床或锡-钨矿床的原因,很可能是在岩浆期后的气液作用过程中,W、Sn发生了矿化分离。W、Sn发生矿化分离的原因,除了与W、Sn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有关外,还与成矿热液系统的物质组成和富氧低硫的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粤北红岭钨矿为产于热水复式岩体之中的大型钨多金属矿床,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黑钨矿化和岩体蚀变岩型白钨矿化。红岭岩体蚀变岩型白钨矿赋存于燕山期云英岩化白云母花岗岩中,围岩蚀变主要有钾长石化、钠长石化、云英岩化、硅化和绿泥石化,一些蚀变在空间分布上经常相互重迭,其中云英岩化与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红岭钨矿床存在富液相气液两相包裹体及富CO_2包裹体。石英脉型钨矿及岩体蚀变岩型钨矿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中等密度流体。石英脉型钨矿成矿流体的气相成分主要为H_2O,还含有CO_2、N_2、H_2等;包裹体流体成分主要为H_2O,含有CaSO_4、KCl、NaCl等。石英脉型钨矿中石英δ~(18)O值为11.0‰~13.4‰,δD值为-92.3‰~-60.4‰,结合流体包裹体温度及前人研究成果表明:成矿流体在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沸腾作用,且石英脉型钨矿有大气降水参与,岩体蚀变岩型钨矿基本未受大气降水影响,而是受到岩浆热液系统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湖南上堡矿区钨锡矿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堡矿区出露地层有石炭系和二叠系,壶天群及栖霞组的灰岩、白云质灰岩化学性质活泼.W、Sn含量较高;区内的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呈岩株或岩枝状产出,岩石具钠长石化和云英岩化,微量元素丰度值高;花岗岩体顶面的洼部构造很发育,规模大,是有利的成矿空间;围岩蚀变强烈,以矽卡岩化为主;W、Sn等元素的土壤异常围绕岩体分布,并且强度大,范围广;经钻探揭露,在接触带上有具工业意义的矽卡岩型钨锡矿体.通过分析,认为上堡矿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大型规模钨锡矿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9.
安徽天井山金矿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过程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矿床地质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主要矿石和蚀变岩石的岩矿相、SEM/EDS、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成分分析,对天井山金矿成矿流体特征、流体来源及成矿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矿化主要发育于石英脉中,少数产于蚀变围岩中,矿区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最为发育,另发育含铁碳酸盐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方铅矿化、闪锌矿化等.金矿化发生于石英脉形成后的脆性变形阶段,与之相关的蚀变以绢云母化为主,其次为含铁碳酸盐化和硫化物矿化.金主要以自然金的形式与绢云母共生于石英脉的裂隙中或蚀变围岩中.通过与绢云母同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与金矿化有关的成矿流体为富水、含CO2的中高温(286~380℃)、低盐度流体(3.0%~5.1%,NaCleq,质量分数),单个流体包裹体的LA-ICP-MS成分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中富含Pb、Zn、Cu、Bi、Mo、Sb等金属元素.综合流体包裹体中水的H同位素组成和流体成分特征,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的贡献.含CO2的岩浆流体沿活化的先期断裂上升并发生流体沸腾,在流体沸腾过程中CO2进入气相而改变了流体的pH值,造成金和其它金属硫化物的沉淀,同时形成石英裂隙中和围岩中的绢云母化、含铁碳酸盐化等蚀变.  相似文献   

20.
花岗岩中铟与锡铜铅锌的关系及其富集成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大鹏  张乾  武丽艳  叶霖  刘玉平  蓝江波 《岩石学报》2019,35(11):3317-3332
全球已知的富铟矿床多与锡石硫化物矿床或富含锡的硫化物矿床有关,这些矿床的形成均与酸性岩浆作用有关。尽管铟的富集参考机理已经积累了较多研究成果,但关于锡在铟的富集成矿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花岗岩浆演化过程中铟与锡等成矿元素的关系如何?等等,这些科学问题依然有待深入的研究。本文对滇东南薄竹山花岗岩和其中的"包体"、都龙矿区南温河花岗岩及矽卡岩矿物、广西昆仑关花岗岩、湖南柿竹园和骑田岭花岗岩中In与Sn、Cu、Pb、Zn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浆从结晶成岩→分异出成矿流体→遭受变质与蚀变→与围岩发生接触交代的全过程,In与Sn始终保持同步变化的正相关关系,而In与Cu、Pb、Zn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此外,花岗岩中云母类矿物是In和Sn的主要载体矿物,且其中In与Sn也同样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从岩浆结晶成岩到富集成矿过程中,铟与锡是共同迁移的。本文认为在锡存在的情况下,铟更容易超常富集,这可能就是富铟矿化多与锡矿化伴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