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成因类型煤的可选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煤的可选性受控于煤的聚积环境。通过对内蒙古乌达矿区主采煤层9、10、12、13和15煤中黄铁矿和粘土矿物的赋存特征与煤层成因关系的研究,发现河控下三角洲平原形成的煤层中黄铁矿含量低,粘土矿物含量高,其可选性较好;潮控下三角洲平原形成的煤层,其硫分含量高,粘土矿物含量较低,其可选性中等,而在潮坪沉积基础上形成的煤层中黄铁矿和粘土矿物的可选性最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煤田勘探中研究煤层可选性方面出现了可喜的进展。一些单位在精查中利用多组探煤钻孔采取煤层简易可选性样。做简化流程试验,从面上研究煤层可选性变化,提高了评价精度,受到煤矿设计部门的欢迎。四川、江西等煤田地质研究所用煤岩学方法做煤层可选性研究的尝试,取得了除粒  相似文献   

3.
宁夏鸳鸯湖矿区煤的可选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鸳鸯湖矿区以不粘煤为主,长焰煤次之,是良好的煤化工和动力用煤。从煤岩特征,煤的筛分、浮沉、煤及矸石的泥化程度试验等方面,对矿区及各井田煤的可选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清水营井田煤中粘土类矿物较多,可选性较差,其它井田可选性相对较好;矿区煤中粘土矿物多呈细胞充填状,惰质组含量较高,难选出灰分很低的煤;当浮煤灰分控制在6.00%~11.00%,浮煤产率大于80%,煤为中等可选-易选;煤遇水易泥化,矸石为高泥化程度。研究结果可为煤的洗选工艺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乌达矿区主采煤层煤相特征与煤的可选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内蒙古乌达矿区主采煤层9煤层的煤岩学特征和煤相进行了分析,用煤样密度组成的煤岩学方法讨论不同煤相煤的可选性。研究表明,相同煤相不同煤的可选性相似,聚煤环境决定了煤中矿物的含量和赋存状态,同时也决定了煤的可选性。高位泥炭沼泽形成的煤可选性好,而低位泥炭沼泽形成的煤可选性差。   相似文献   

5.
新疆准东煤田五彩湾矿区西山窑组煤层厚度稳定,分布广泛,煤质优良.笔者从成因角度运用煤田地质学、煤岩学、煤地球化学及沉积学等,进一步探讨西山窑组巨厚煤层煤岩组分特征、煤相类型.结果表明,煤层微观煤岩以镜质组为主,惰性组次之,含少量壳质组.相学分析表明,该区聚煤沼泽类型以湿地森林沼泽相为主,干燥森林沼泽相次之.少数样品指示成煤过程中短时期、周期性深覆水或开阔水域沼泽相存在.煤相分析显示威煤环境具网状河三角洲沼泽相沉积特征.煤岩和煤相分析为聚煤环境分析、煤质评价和预测、煤的可选性评价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煤矿区煤层大都为薄煤层,煤层厚度变化较大,从已提交的138份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统计,煤层属于不稳定类型第一种的矿区占90%以上,少量甚至属于不稳定类型第二种情况以福建省主要含煤地区龙永煤田中的白沙南煤矿区为例,从煤层的原生沉积特点、后期构造运动改造因素分析了矿区煤层厚度变化的原因及变化规律,预期对矿区今后的煤炭开发、新矿区勘探布置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湖南短陂桥矿区位于涟邵煤田的西部,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区内稳定发育的煤层及向斜盆地的构造形态为该矿区煤层气藏的赋存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主采煤层1、3煤层的显微组分及煤的变质程度显示煤层具有良好的生气性和吸附性,良好的围岩封闭条件以及地下水力作用比较封闭,有利于煤层气藏的赋存。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区具有形成良好煤层气藏的内、外部条件,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8.
新疆巴里坤矿区唯一含煤地层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根据煤层赋存状态可分为西区、中区与东区,通过对矿区大量钻孔数据和生产矿井实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基本查明矿区煤层气赋存状态为水平方向上从西到东呈阶梯状增长、垂直方向上随煤层埋深呈线性增长的赋存规律。矿区煤层气赋存受多种控气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稳定的沉积环境有利于成煤聚煤,为煤层气的生成提供了原始条件;后期的构造运动导致西部矿区煤层抬升露头,中东部矿区逆冲、压扭性断层发育,断层面的封闭性与构造煤的透气性共同导致煤层气在近断层处的应力集中带聚集形成气顶;地下水对游离态煤层气形成有效封堵,且随着煤层埋深煤层含气量有显著增大的趋势。上述控气地质因素共同造成巴里坤矿区煤层气赋存呈现西部逸散、中东部富集形成水力封堵-断层型煤层气藏。  相似文献   

9.
枣庄煤田山西组煤层含硫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庄煤田早二叠世山西组在陶枣、官桥和滕县矿区各井田都有较厚的煤层。主要可采煤层在陶枣矿区枣庄矿为三煤层;陶庄矿为二煤层;官桥矿区为三煤层:滕县矿区柴里矿为三煤层。各矿位置见图1。这些煤层硫分一般都在0.4-1.0%之间,较为稳定。然而,往往在所取的煤样中出现一些异常值,即含硫量大于1%的采样点,使每个井田全硫含量的平均值增高。   相似文献   

10.
煤层对比和含煤地层剖面的对比問題是煤田地质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正确地对比一个矿区內以及各个矿区內的含煤地层剖面和煤层是确定煤儲量,理解矿区构造,合理地将矿区划分为井田,以及查明含煤性变化規律和确定普查勘探工作方向的主要条件。在进行无岩心鑽进,以及勘探隐伏和錯动复杂的  相似文献   

11.
广西境内早石炭世、晚二叠世以海相成煤为主,早侏罗世、古近纪、新近纪为陆相成煤。煤多属高灰、中-高硫、低热值的“二高一低”煤,已查明的资源总量21.36亿t,保有量18.56亿t。以古近纪-新近纪的煤田最多.其次为晚二叠世煤田。煤类以褐煤、贫煤为主。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百色-南丹以东、钦州-来宾-柳城-融水以西的区域内。在168个探(矿)区中,仅38%达到勘探程度。根据资源条件及勘查程度,指出在老矿区(井)的外围和深部(如红山矿区西南部、中北部深部、罗城煤田深部、宜山煤田中部、扶绥煤田中段北部、百色煤田中东部)、桂西地区(如凤山-大化、隆林-乐业相对隆起区域、大新古隆起周边)、桂东南和桂南地区(如大洲盆地、钦灵盆地、江平盆地、十万大山盆地)等处有找煤前景,并预测了勘查潜力。  相似文献   

12.
荥巩煤田位于豫西强变形区的嵩山背斜北翼,区内断块组合特征明显,聚煤期后构造变形对二1煤层的改造强烈。通过分析煤田构造、二1煤层及煤岩特征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认为层间滑动断层是煤田中普遍发育的一种构造样式,印支期嵩山地区存在着区域性的顺二1煤层发育的层间滑动断层,层间滑动引起的煤层流变造成了"三软"构造煤的发育和煤层厚度的剧烈变化,煤厚的变化及煤体结构的破坏是煤层瓦斯赋存不均衡和突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煤类分布齐全,以陕西省煤炭规划矿区为评价单元,在对矿区主要煤层煤岩煤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参照特殊用煤资源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对陕西省14个煤炭规划矿区液化、气化及焦化用煤资源进行了初步划分,结果表明:陕西省直接液化用煤和气化用煤资源丰富,焦化用煤相对较少,气化用煤主要分布于黄陇侏罗纪煤田黄陵矿区、旬耀矿区、彬长矿区和永陇矿区,陕北侏罗纪煤田的神府矿区、榆神矿区、榆横矿区以及陕北石炭-二叠系古城矿区;焦化用煤主要分布于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铜川矿区、蒲白矿区、澄合矿区和韩城矿区中高阶烟煤分布区,液化用煤主要分布于府谷矿区、榆横矿区、神府矿区、榆神矿区等低阶长焰煤分布地区;为陕西省煤化工产业布局和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开平煤田深部9煤层是重要的战略后备资源.对煤厚预测的可靠程度,是准确估算资源量的关键。根据该煤田沉积环境、赋煤规律及构造发育特征,选择了3条不同方向的剖面,建立了以煤层厚度及煤层厚度预测点与煤层露头之问距离的线性回归模型、多项式模型及波动模型,并利用Matlab数学建模软件,对各种数学模型进行拟合。根据该煤田沉积特点,对拟合结果进行分析与对比,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佳数学模型,对开平煤田深部9煤厚度进行预测。拟合结果显示,深部9煤的煤厚变化规律明显,符合多项式拟合公式,其中三次多项式预测模型的置信度较高,能较好反映深部9煤厚度变化。  相似文献   

15.
青海木里煤田构造分带性特点及赋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煤田构造及构造控煤分析方法,在系统分析木里煤田构造格局的基础上,提出该区煤田构造具有分带分段的特征,自南向北划分为南、中、北三个构造带,自西向东分为西、中、东三个段,并分别讨论了它们的煤系赋存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木里煤田为一对冲型盆地,在大通山和托莱山的山前地带,逆冲断裂发育强烈,煤层被抬升,埋藏变浅,利于开采,但破坏较为严重;在中部地带,由于受地应力影响较小,含煤向斜保存较为完整,但煤层埋藏较深。  相似文献   

16.
鹤岗煤田深部煤炭资源潜力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矿区已有地质资料,从构造、沉积古地理环境分析,认为鹤岗煤田深部与煤田现生产区属同一个沉积环境,其古构造条件、沉积体系及成煤环境相同,煤田深部预测区是生产区的延深。依据钻探、物探对深部构造及煤层的控制,证实煤田深部煤层发育较稳定,具有一定的煤炭资源潜力,值得进一步勘查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北掌煤田为一向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单斜构造基础上发育一系列北北东向、南北向张性断裂和近东西向的褶曲构造,断裂构造为煤田主要构造形式,褶曲被断裂切割,岩浆岩的后期侵入对区域内主要可采煤层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北掌煤田煤系地层原生构造简单,煤岩层较为稳定,但因后期改造强烈,含煤地层较大程度上受其控制与影响。  相似文献   

18.
抚顺煤田接触热变质带及其煤变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抚顺煤田西露天矿的大比便尺填图以及横向追索,发现大量的接触热变质“烧变煤”的存在,观察到接触热变质带与辉绿岩呈明显的热接触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岩浆岩研究指出抚顺煤田煤变质为一种具有浅成、高温,作用时间较短的岩浆热变质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Coal is the main energy in China, which has already played and will continue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Coal geology, as a practical science, has an access to gradual development with the growth and prosperity of China. From the meaning of the coalfield geolog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status of coalfield geology, including the research on coal basin, stratigraphy of coal-bearing stratigraphic sequences, coal-forming process, structural geology of coalfields, and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coal resources. The paper specially focuses on coal-forming process, including coal formation in terrestrial facies and transgressive / regression events, and introduces new technology which has been applied to research progress in structural geology of coalfiel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comprehensive exploration system for coal exploration and reviews regional co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results in recent years, such as coal-poor regions of seven provinces in southern China and the coal resources area in northwest China, which will be an important coal-producing area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