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了便于空间数据描述、分析和比较,提出了直接在地球参考椭球面上构建全球地理网格的剖分模式,并逐渐成为地理网格剖分模型的重要发展方向。介绍了全球球面网格剖分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球面网格剖分方法的分类;并在理想地理网格剖分标准的基础上,探讨了将其作为统一空间参考系的空间位置描述、空间数据集成和空间分析的全球球面网格剖分规则与方案,以及剖分所形成网格单元的位置描述方法。  相似文献   

2.
地理网格既是统一空间定位的基础,又是多源异构地理空间数据统一组织、交换的框架,还是社会经济信息空间化描述分析、社会管理的新框架。在介绍地理网格剖分模型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将地理网格剖分模型分为局部剖分、投影平面剖分、基于球面剖分、三维空间剖分4类,分析各类模型有代表性的剖分方法、典型应用以及各类模型的特点和不足,最后对全球球面和三维空间剖分模型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地球空间网格是将地球空间区域剖分成不同尺度单元的空间参考系统。网格编码利用地理空间位置的结构化索引表达技术,将代码分配给地球空间网格系统的每个网格单元,实现网格位置的统一标识。对照统一规则递归剖分形成的多层次、多分辨率全球的地球空间网格系统编码的要求,本文在分析当前地球空间索引标识技术方法的基础上,探讨地球空间网格编码方案,以实现地球空间网格单元的统一标识,并可通过代码描述网格单元空间位置,反映网格单元间的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4.
新书介绍     
《测绘通报》2013,(3):3+45+60
《地理空间剖分标识体系》内容简介本书由关丽著,是在地理离散格网研究基础上,从空间数据组织角度深入研究空间位置标识和空间对象标识体系。全书共分6章:第1章探讨了空间位置标识与空间对象标识的研究背景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章至第4章基于地球剖分框架建立了空间位置标识和空间对象标识体系架构,并剖析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遥感测绘卫星应用的实际需要,提出国境内实体几何定标检定场与国境外虚拟数字定标场相结合,卫星载荷实测位置/姿态参数与地面大范围基础地理信息几何控制要素相融合,经整体协同处理构建一种全球广域几何定标与地面目标三维定位的基础框架体系,为测绘卫星影像数据的全球应用提供一致的控制基础和可靠的定位基准。全球广域定标定位框架体系的建立,主要解决基于参考椭球面的全球剖分球面网格的构建技术,境内实体几何定标场的设计与实现技术,境外虚拟数字定标场的分布与交叉定标验证技术,以及卫星载荷实测成像参数与大量地面几何控制数据进行天地协同的融合处理技术。本文对涉及的相关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对分项试验验证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关丽 《测绘学报》2011,40(3):402-402
空间位置标识和空间对象标识是地理信息系统(GIS)领域的基础理论问题,它们是地理实体位置、分布、形态、空间关系等基本特征精确描述的基础。因此,分析和解决空间位置标识和空间对象标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大理论和应用意义。本文从现有空间位置标识与空间对象标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基于全新地球剖分框架与编码模型提出了空间位置标识与空间对象标识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7.
球面离散网格与球体离散网格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地线在球体剖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保证了球体剖分网格单元的形体简单性和空间关系的一致性。本文基于对欧式空间和流空间的数学认识,探讨了球体剖分的评价标准,提出了基于大圆弧QTM的球体八叉树剖分方法,并指出作为一种大尺度的集成三维空间数据模型,全球三维离散网格是地理信息科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全球离散网格是面向空间大数据的模型框架,常用于构建数字地球平台。基于球体的剖分瓦块不仅可以构建真三维的数字地球模型,而且可以实现天地一体化的空间数据集成、融合、表达和应用。本文详细论述了球体大圆弧QTM八叉树网格的剖分原理、网格几何特征分析和编解码方法等理论体系,并利用剖分瓦块实现了球体的任意分割以及地下、地表和空中实体的可视化建模。研究表明,球体QTM网格具有剖分规则简单、体系规整、几何特征明晰,适用性强等特点,尤其是可以推广到椭球。因而,该方案可用于天地一体化的空间数据的组织、管理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肖恰  陈东  辛海强 《测绘科学》2016,41(4):89-92,107
针对多元、多尺度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统一空间化组织关联问题,该文基于2n一维整型数组地理坐标的全球剖分参考格网及区位标志模型,提出了一种具有全球通用性与唯一性的地理格网化区位标识方法。通过该标志方法,能够对不同类型、不同尺度的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进行一致性剖分聚合及区位标志,有利于提高同一区域内各类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整合与综合应用服务效率,同时为开展以地球剖分格网为空间统计单元的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统一空间组织关联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地球空间信息的度量空间,讨论了地球信息度量空间下若干基础技术问题;结合Global GIS的技术趋势,讨论了球模型技术方案的意义,指出了Global GIS椭球模型的重要意义,分析了Global GIS椭球模型中度量空间数据基础、可视化理论和技术、空间数据处理、分析理论和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Earth observation satellites with 1m resolution, such as Space Imaging's Ikonos system, offer the photogrammetric and remote sensing communities a significant new means for geospatial information collection. These satellites possess the potential for pixel-level geopositioning precision and promise timely, highly automated generation of two dimensional (2D) and three dimensional (3D) spatial information products. This paper concentrates on the pursuit of optimal accuracy and considers an essential first step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Ikonos imaging system, namely the metric integrity of the sensor system. In the absence of sensor calibration information (the camera model),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approach has been adopted. This involves an assessment of 2D transformations between image and planar object space. It is shown that based on results obtained in the Melbourne Ikonos Testfield, 2D geopositioning to 0.5 m accuracy is possible from the base-level "Geo"product when a modest amount of good quality ground control is available and sub-pixel image mensuration is achieved. These findings are applicable to both near-nadir imagery and oblique stereo images. Moreover, the results obtained suggest that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geometric perturbations in the sensor system and initial image processing, which augurs well for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non-collinearity based 3D orientation and triangulation models for Ikonos imagery.  相似文献   

12.
建设国家对地观测体系,构筑"数字地球"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论述了“数字地球”的特征与重要意义,指出对地观测是“数字地球”的核心内容之一。建议中国不失时机地组织建设国家对地观测体系。该体系可在信息获取、处理与应用3个层面上构建,并提出近期中国对地观测应优先发展的领域,以持续地为“数字地球”发展作贡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数字地球、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三维GIS的快速发展,三维数字校园技术也应运而生。本文选取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龙子湖校区为模型,介绍了数字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维虚拟校园模型的建立与展示。采集校园建筑物轮廓底图数据并将其导入Sketch Up软件,以Sketch Up为建模平台,创建三维虚拟校园的原型,再通过Google Earth和Arc Scene软件进行三维展现。该系统的建立允许我们对校园景观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体验,对于数字校园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理信息系统已经由2维系统逐渐向3维系统的方向发展。3DGIS可以提供逼真的可视表达方法。在3DGIS系统中3维空间对象包含空间属性信息和非空间属性信息。3DGIS针对数据模型要具有空间分析的功能。参照GoogleEarth利用OpenGL实现数字地球原型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简单的空间查询功能。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3, BDS-3)开始向全球提供导航服务,独立使用BDS为在轨运行的卫星提供全球覆盖、全时段的定位服务成为可能。结合风云三号D星(FengYun-3D, FY-3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掩星探测仪(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ccultation sounder, GNOS)的真实在轨数据对天基BDS的定位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首先,使用BDS真实广播星历计算了在不同轨道高度下的可见卫星数和定位精度因子(position dilution of precision, PDOP),并结合精密星历分析了广播星历的轨道误差、时钟误差及空间信号测距误差(signal-in-space range error, SISRE)。仿真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下,从地面到2 000 km的轨道高度,BDS在全球范围内最小可见卫星数为6,最大PDOP小于5,星座可用性已经达到100%,全球平均可见卫星数BDS比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  相似文献   

16.
“3S”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及其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全球定位技术("3S"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现状及不足,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For many years geological students have been graduating from universities with little knowledge of how to use the cartographic language of line, letter, symbol and tone by which the distribution and spatial arrangement of earth science data can be best expressed.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of geological cartography in the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at the University of Leeds. Details of this innovation are set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data obtained from a recent questionnaire on the practice of cartography as a discipline in departments of geology in British universities.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图形学理论、遥感技术、摄影测量技术及其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以2维方式处理3维空间数据已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目前,利用成熟的2维或2、5维的空间数据处理技术,结合已有数据生成3维数据是当前解决3维GIS可视化技术问题的基础之一,因此,测绘成果的4D产品在3维GIS可视化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4D产品在3维地表地形显示、数字城市3维虚拟等方面的应用及相关技术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19.
地球系统空间观测:从科学卫星到月基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华东 《遥感学报》2016,20(5):716-723
五十多年来,全球性对地观测已形成强大的技术能力和系统体系,在不同应用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对陆地、大气、海洋研究的深入,地球系统科学和全球变化研究正在向空间对地观测技术提出新的重大战略性需求。本文描述了面向全球变化应对、发展全球变化系列科学卫星的方案;提出面向宏观地球科学现象探测、构建月基对地观测系统的设想;同时,作为宏观地球科学现象研究的一个方向,论述了利用地球科学卫星和月基对地观测技术开展全球变化"三极"对比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