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黄龙钙华藻类及其生物岩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探索黄龙钙华的生物成因角度出发,对黄龙钙华藻类进行了采集、鉴定和分析,并对钙华藻类的生物岩溶作用做了初步探讨。研究得出黄龙钙华藻类分属于4门19属86种,优势种属为Tolypothrix属、Gloeocapsa属和Cymbella属。黄龙景区不同环境区域的优势藻类有所不同,藻类参与的碳酸盐沉积在不同岩溶景观中所起作用也有所差异。其中蓝藻参与的碳酸盐沉积主要表现于黄龙钙华坝景观的形成过程中,由硅藻参与碳酸盐沉积主要表现于斜坡滩华景观的形成过程中。藻类既能在钙华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藻类的生长也能侵蚀破坏钙华景观,在长期缺乏岩溶水补给的条件下,藻类对钙华景观的破坏性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贵州马岭河瀑布钙华藻类群落特征及生物岩溶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唐宇宏  潘鸿 《中国岩溶》2013,32(3):280-286
为探讨水流干扰和钙华藻类群落在瀑布钙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于2007年8月对贵州马岭河峡谷天星画廊景区内3条瀑布钙华流水区、浸润区和潮湿区进行了采样,分析其种类组成、群落类型和形态、分布特征等。结果显示:(1)天星画廊景区的瀑布钙华藻类群落类型包括胶质颗粒状、胶质团块状、垫状、绒毡状和粉末状5种类型,钙华藻类以蓝藻占优势,在受水流中等程度干扰的生境中(浸润区)钙华藻类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多样性较高;(2)钙华藻类群落对瀑布钙华的形成同时存在沉积和溶蚀作用,藻类群落可影响瀑布钙华沉积和溶蚀的方向性;(3)在中等程度水流干扰作用下,钙华藻类群落在瀑布钙华形成过程中以沉积作用为主,在强或弱水流干扰作用下,则以溶蚀作用为主。因此认为:水流干扰程度和藻类群落类型共同作用是控制瀑布钙华形态构造多样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水流的中度干扰有利于瀑布钙华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在地表环境下,钙华沉积常常是物理化学和生物沉积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藻类因其在钙华沉积环境中具有较大的生物量及其自身拥有多样的代谢方式,对钙华沉积过程和形态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四川黄龙钙华为例,通过对典型沉积点的水化学、藻类群落组成和现代钙华微岩相结构进行综合分析,来揭示藻类在钙华沉积中的作用.研究发现,黄龙钙华沉积环...  相似文献   

4.
钙碱性岩类实验岩石学、热力学和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以及与钙碱性岩类有着密切时空关系的矿床之成矿机理的大量研究成果均揭示出,钙碱性岩浆在由深部侵位到地壳浅部的成岩过程中能够分异出岩浆流体.近30年来,对这一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极大地丰富了钙碱性岩类岩石成因和岩浆岩与成矿关系的理论,也推动了在钙碱性岩浆岩中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5.
藻类对磷的富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藻类活动对磷块岩的沉积富集起着重要作用。磷酸盐化藻体、藻屑可以机械富集成矿;藻类活动可以捕集各种磷质粒屑形成叠层状藻磷块岩;藻体在沉积物中分解使微环境成碱性可生成磷酸盐结核;藻类不断生长繁殖、不断死亡分解可使盆地中积累丰富的磷质,并在有利的环境中沉积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碳钠钙铀矿的合成原理,并介绍了在18℃、37℃、60℃、80℃、92℃下的合成实验过程。然后,对合成的碳钠钙铀矿进行了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化学分析、差热分析、热失重分析、光性鉴定及红外光谱分析。此外,对合成碳钠钙铀矿还进行了荧光光谱研究及碳钠钙铀矿成矿母液pH值范围及成矿过程中pH值变化实验。该实验表明:母液稳定pH值范围为7.22—9.30,能形成碳钠钙铀矿的母液值范围为8.00—9.30,结晶形成过程中,母液pH值向一个很窄的pH值范围靠拢,即pH为8.00—8.25。  相似文献   

7.
贵州震旦纪沉积菱锰矿床,矿石的主要组分:菱锰矿、镁钙菱锰矿,均以单细胞兰绿藻微生物细胞残迹形态,呈泥晶球粒状群体密集堆积,在藻蓆坪环境,形成具藻垫波之纹层状矿石,似凝块状矿石等组成。 在诸多成矿、控矿因素中,大最底栖单细胞兰绿藻微生物群体的存在,改变了微环境,以其特有的生物化学沉淀作用,及有机胶体粘结吸附—附着沉淀方式,使MnCO_2沉淀富化成矿。 由于漫长复杂的成岩作用的影响,致使在不同成岩阶段,以金属Mn~(2+)为铸型的,藻类微生物化石形态、结构特征,发生不同变异,最终结构完全消失。这一系列的成岩变化,构成了一个较完好的藻类—菱锰矿成岩序列.从可辨认的藻类微生物群集体及单体细胞结构残迹,进行形态分类。初步确定本区藻类微生物主要有;Eoentophysalis sp.,Myxococcoides sp.Sphaerocongregussp.,Mierosphaeroides sp.,Nanococcus sp.,Leiominuscula sp,等。  相似文献   

8.
广西金牙金矿床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红梅  张文淮 《岩石学报》2000,16(4):602-608
从矿石和围岩可溶有机质的生物标志化合物,非烃的红外光谱学特征,以及有机包裹体的光学和谱学特征等方面论述了金牙金矿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有机流体的成矿作用,查明了参与成矿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菌藻类等低等生物,本有机质的成分、结构、成熟度和胡成矿作用的进行而不断演化。在有机碳、金含量及藻类成矿作用模拟实验的分析基础上,认为流体有机质参与成矿的方式主要是活化萃取、还原沉淀,而干酪根则对金起集作用。  相似文献   

9.
宁镇中段铜多金属矿床与矽卡岩、尤以石榴子石矽卡岩关系密切,故从矿物学角度研究该区矽卡岩的石榴子石与成矿的关系具有现实找矿意义。通过现场观察、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微区能谱分析及成矿元素含量分析等,对宁镇中段矽卡岩石榴子石的形貌、结构、成分、种类及其与成矿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区石榴子石属钙铝-钙铁榴石系列,但铜矿化区的石榴子石均属其中的钙铁榴石亚种,并且铜矿化区石榴子石的铜含量远远低于无矿化区石榴子石。研究认为,成矿元素在矽卡岩期的富集或分散趋势是石榴子石成矿元素含量高低的关键原因,若岩浆分异出来的成矿元素总量相同,则在矽卡岩期即富集到石榴子石等矿物使其成矿元素较高不利于成矿,反之则石榴子石成矿元素较低而矽卡岩期后热液具有利物质条件利于成矿。  相似文献   

10.
根据苏联及其它国家对64个地区4500个样的分析结果估计,黑色页岩建造的碳质页岩中金的平均含量为14.7·10~(-7)%,为同类地区粘土页岩中金平均含量(2.0·10~(-7)%)的7~10倍.这个事实说明,藻类及其产生的有机物质在金的富集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了说明这一作用,我们开展了现代藻类对金的吸附和吸收作用研究.实验材料为现生集胞藻(Synechocystis)、刚毛藻(Cladophora)和浒苔(Enteromorpha),在不同金浓度(5×10~(-8)、10~(-7)、5×10~(-7))的溶液中培养,每隔2天、3天或5天取培养液用“微株法”测定金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藻类都能从溶液中富集金,溶液的金浓度下降,但不同的藻类富集金的能力不同.在试验期间,藻类对金的富集速率并不均衡,有高峰期和低谷  相似文献   

11.
根据沉积学和地层学分析,晚三叠新都桥组黑色页岩是金矿的源层。黑色岩系属于深海相沉积。矿石的地球化学、有机磷分析及水中藻类吸附金的实验表明,金的富集与海洋浮游生物有关。即海洋浮游生物或其变体-有机碳,从古大洋中富集金,后期又经热液改造成矿作用,形成含金矿石。  相似文献   

12.
安徽庐枞火山岩矿集区东南部成矿系列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邬宗玲  盛勇  黄博  杨艳 《华东地质》2017,(3):194-202
安徽庐枞火山岩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重要的铁铜硫多金属成矿区。文章基于近年来在该矿集区东南部取得的找矿成果,提出该区有4个成矿系列:与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铁铜、金硫成矿系列,与橄榄安粗岩系有关的火山—次火山热液脉状铜多金属、铁成矿系列,与岩浆作用有关的沉积—叠加改造铁铜成矿系列和与富碱侵入岩有关的铁、铜铅锌、铀成矿系列。分别论述了4个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认为成矿时间为两期三阶段成矿,成矿空间受盆地基底地层石炭系—侏罗系、基底断裂、火山机构及东南部"A型"花岗岩带和高钾钙碱性侵入岩带的控制,提出了区域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调查黄龙风景区水体的环境地质特征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并与黄石公园对比分析,探讨了两种特殊地理环境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及其对钙华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龙沟泉水属于地下冷泉,且景区内覆盖着大量植被,水体中有大量藻类和细菌;黄石公园猛犸象温泉区泉水属于地下热泉,植被覆盖率很低,泉水中微生物多为嗜热菌,藻类较少。黄龙与黄石钙华主要由方解石组成并且微生物参与了钙华的形成过程。微生物对钙华沉积的作用,主要分为模板作用、产物诱导作用和代谢调控作用,对比探讨了特殊地质环境下的微生物对钙华沉积的贡献,指出微生物沉积作用在钙华沉积过程中的重要性,可为黄龙钙华“黑化”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厘清黄龙钙华退化受气候变化调控规律,探究影响钙华沉积的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对气候变化产生的响应,通过对钙华相关研究的专著及文献进行分析,从直接影响气候变化的水文因素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出发,探索其对钙华退化的影响,表明水文过程及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事件是导致钙华退化的主要原因:(1)适宜的气候加速钙华沉积,极端的气候则会引起钙华退化;(2)气候变化主要是通过影响极端降水导致钙华退化,如干旱使钙华裸露受风化侵蚀而洪涝灾害使钙华受冲刷或被稀释效应影响;(3)全球变暖导致藻类大量富集,亦会破坏钙华。在钙华保育过程中,一方面应避免因极端气候事件对钙华的破坏,并在其发生时因势利导,缓解其负面效应对钙华的影响,另一方面提倡节能减排,抵御区域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的藻类大面积滋生,以便更好地保护钙华景观。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烂泥沟金(汞、锑)矿床有机成矿流体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张志坚  张文淮 《矿床地质》1998,17(4):343-354
烂泥沟超大型卡林型多矿床存在有机成矿流体的成矿作用,有机质的来源为含矿地层听海相藻类等。通过有机包裹体的MPV-Ⅲ法,FTIR法及LRM法的研究,证明了成矿流体中有机质主要烦恼同的芳香径和杂原体合物,以液相的、与不水混形式迁移。  相似文献   

16.
云南曼养铁矿成矿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野外观察和室内岩矿工作的基础上,对云南曼养铁矿进行了成矿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实验体系钙铁辉石一钠长石一方铁矿十三氯化二硼(Hd-Ab-W(?)+B2O3)在1125℃存在一个较大的液相不混溶厂.对铁矿的原始岩浆、铁矿及富硅相的熔体自由能计算也证明了曼养铁矿原始熔状分相的可能性.本文的实验研究支持了曼养铁矿的矿浆成矿假说.  相似文献   

17.
拉尔玛金矿的生物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甘、川两省交界处的拉尔玛金矿床,赋存于下寒武统太阳顶群,矿区内岩浆活动不强烈,矿床中断裂构造较发育,矿石矿物种类较齐全。矿石中的生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为细菌和低等藻类生物体衍生的生物标志物和遗传特征,证明了太阳顶群中的有机质起源于菌藻类生物。矿石中的金属矿物生物组构有生物有机胶体组构和矿交代生物组构,说明生物成矿作用经历了直接成矿和间接成矿,即两轮聚矿作用,菌藻生物的第一轮聚金主要形成矿源层,生物的两轮聚金结果,形成此矿床。  相似文献   

18.
淮北地区是皖北重要的铁铜成矿区,为系统总结该区矽卡岩型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规律,基于近年来在该地区取得的找矿成果,通过系统研究已知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结合成岩、成矿年代学特征,认为该区有3个成矿系列: 与高钾钙碱性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铁铜金成矿系列、与高钾钙碱性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铁-石膏成矿系列和与二长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铁-轻稀土成矿系列。分别论述了该区4个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认为该区为两阶段成矿,成矿空间受深断裂、弧形构造和岩浆岩带的共同控制。最终建立了该区早白垩世早期“前常式”、“杨桥孜式”和“王场式”铁多金属矿床和早白垩世晚期“旗杆楼式”铁-轻稀土矿床的区域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9.
作者于绵竹汉旺、安县濉水和江油黄莲桥测制晚三迭世地层剖面(见表1)时,在卡尼克期汉旺组黄莲桥段的鲕状灰岩底部采得大量钙藻化石,经室内初步鉴定,主要为红藻类(Red algae)的管孔藻科(Solenoporaceae),其次是绿藻类(Green algae)的松藻科(Codiaceae)及兰藻类(Blue-Greenalgae)化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随着游客人数的逐年增长, 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钙华景观出现了明显的退化现象, 主要表现为地表水量减少, 钙华彩池干枯、钙华沉积速率变慢以及水生藻类加速生长3个方面。为了阐明上述退化现象是源于旅游等人为活动因素影响还是自然因素变化所致, 我们首先对比分析了近年来景区上、下游泉水流量变化, 结果发现, 地表水量的减少是源于地表水向地下渗漏量的增加; 考虑到近年来景区内外工程活动的增强以及钙华沉积速率的减缓, 这种渗透性的增强很可能来自工程的爆破震动以及钙华沉积速率减缓所导致的钙华致密性下降。同时, 在对黄龙溪流水化学测试分析后发现, 旅游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黄龙风景区水质进而影响了水生藻类生长以及钙华沉积速率。因此, 我们推测, 黄龙钙华景观的退化, 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应归结为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