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海獭     
红将 《海洋世界》2015,(4):40-43
<正>提起海洋哺乳动物,你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鲸、海象、海豚之类的"大家伙",与它们相比,海獭算得上是"娇小玲珑"了。海獭属于哺乳纲食肉目鼬科水獭亚科海獭属,和陆地上的鼬科动物比起来,海獭的体型要大得多,一般成体的雄性海獭的体长在1.47米左右,体重大约为45千克,雌性海獭的体长约为1.39米,体重约为33千克。经过长久的水中生活,海獭的体型已经完全适应了水中的环境,它们长着小小的脑袋、小小的耳廓、滚圆的躯体。海獭前肢短  相似文献   

2.
聪明的海獭     
正海獭属于鼬科动物,与陆地上的黄鼠狼是亲戚,但它们可比黄鼠狼的体型大多了。成年的海獭体长1.3~1.5米,体重为30~45千克。海獭属于海洋哺乳动物中最小的一个种类,是食肉目动物中最适应海中生活的物种。它们长着小脑袋、小耳朵、滚圆的身体和长长的尾巴。海獭最突出的变化是后肢,长且宽扁,脚趾之间有  相似文献   

3.
”洁僻”成性海獭是唯一生活在海洋中的鼬类。它们体长约1米,重约20公斤,毛色深褐或黑褐,只是头颈部呈浅褐色,幼年时毛色黑灰。海獭仅分布在北太平洋,以阿留申群岛为最多,其次是堪察加半岛,科曼多尔群岛、阿拉斯加及普利比洛夫群岛。它的皮下脂肪很薄,在那寒冷的地方,它不像其它海洋动物那样靠一层厚  相似文献   

4.
《海洋世界》2009,(5):8-8
我们已经知道,海豹、海狮这类鳍足类动物是从陆生生物进化而来,它们与熊、鼬鼠这类陆生动物的亲缘关系很接近,只是人类一直都没找到合适的化石证据来说明鳍足类动物与其陆生祖先之间的联系。来自加拿大自然博物馆研究小组的最新化石发现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研究者在加拿大德文岛的淡水沉积物里发现了一具化石。化石的牙齿和头骨都表明它是原始的鳍足类动物,但它的有蹼长脚却非常像现在生活在南美地区的水獭的脚。  相似文献   

5.
海獭是一种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动物,其个体不大,头脚较小,全身长有厚而密的毛,尾部有一条占体长四分之一以上的尾巴。一般成体的雄性海獭体长1.47米左右,重45公斤,雌性体长仅1.39米,重约33公斤,它属于海洋哺乳动物中最小的一个种类。海獭并非纯肉食性动物,其基本食物是鲍鱼、牡蛎、蛤、章鱼以及其他一些鱼类和藻类。它性喜群栖,白天常常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在海里嘻闹、觅食,到了晚上,有时睡在岩石上,但更多的时间是躺在漂浮于海面的海藻上。遇到海面刮大风暴时,它们就成群地跑到岸边躲起来。海獭不像其他海兽那样,一般不作大范围的回游,喜欢过定居生活。海獭是一个匠心独具的“工程师”,当它上岸时,会把一块块石头搬来构筑一个个漂亮的巢穴。它那个细小的“手”,挺会使用工具。当它捕食海胆、贻贝等硬壳动物时,首先潜入水底,把捞到动物全部挟于两前肢下松驰的皮囊下,还顺便捡起一块约有拳头那么大的石块,游到海面后,把胸腹作为“餐桌”,石头作为“餐具”,用前肢将所捕到的动物撞击石头,直到壳破肉出,方才吞食。饱餐后,便认真的清洗“餐桌”,同时把“餐具”收拾好,藏在胸部里,以备后用。早在250年前,人们就发现了海獭皮的珍贵价值。有人曾在航海探险途中,...  相似文献   

6.
《海洋世界》2011,(4):F0003-F0003
海獭在睡觉时候是彼此手牵手的,这样它们才不怕在睡梦中被海浪冲散了。它们还经常手牵手在海面上晒日光浴。夜幕降临,有的海獭也爬上岸来,在岩石上睡觉,但大多数时间海獭却寝于海面。  相似文献   

7.
虎鲸的骚动     
杨梅 《海洋世界》2006,(5):30-33
随着大型鲸类的锐减,虎鲸不得不改变自己的食谱。斑海豹、海獭等珍贵生物都成了虎鲸充饥的点心。生物学家担心,长此以往,海洋的食物链必然遭到破坏,一些海洋哺乳动物可能惨遭灭顶之灾。持不同观点者认为,自然有自然的法则,动物有动物的道理,不必杞人忧天,况且我们见到的还只是表面现象——[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巧发奇中海獭是一种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动物.它捕食蚌、海胆等贝壳等动物时.先潜入水底.用一只脚抓住一只蚌.另一只脚拿着一块拳头般大的石头.游到海面后,象个淘气的孩子似的.仰卧在水面.将石块稳稳当当地放在腹部.两只前脚握住蚌向石块撞击.这样”以蚌击石”.要不了几下,蚌壳碎裂.海獭便吃到了鲜美的蚌肉。  相似文献   

9.
海獭(Enchydra lutris Linnaeus)是海兽中最小的个子了。雄海獭身体只有1.47米左右,约重45公斤,跟狗相仿;雌海獭长约1.39米左右,重33公斤。它那小小的脑袋,不大的耳壳,吻端裸出,上唇长着胡须,肥而圆的躯体,形状像鼬模样,因而科学家将它归入食肉目,鼬科动物。它的前肢裸出并且很小,不作游泳用,后肢长,形状扁而宽,趾间有蹼,像鳍,后肢在游泳时交替扒水,产生了向前推动的力量,四肢的趾粗而短,爪短并弯曲,尾巴扁平,很长,约占体长的1/4。海獭全身披有刚毛和绒毛;绒毛致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世界》2013,(2):2
这是美国一只海獭在今年2月14日情人节这天,抱着一颗心型玩具传达"爱意"。美国生物学家最近称,海獭在将来有可能帮助抵御气候变化,在专家看来,海胆吃海藻,而海獭吃海胆,有助于海藻茁壮成长,使其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当海藻死亡的时候,它会把大气中的碳拖入海底,所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洋哺乳动物的种类、分布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茜  姜波  汤庭耀 《海洋科学》2000,24(9):35-39
海洋浦乳动物是海洋中的一特殊类群 ,它们既有哺乳类的许多共同特点 ,如胎生、哺乳、体温恒定、用肺呼吸等 ,又经漫长的自然选择和演化过程 ,形成了其独特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生态习性以适应海洋生活 ,如体呈纺锤形以适应游泳、体被一层厚厚的脂肪或毛以利保持体温、前肢鳍状(水獭除外)等。海洋哺乳动物曾是人类所需求的皮毛、肉、油、工业原料和医药等的重要来源 ,然而 ,由于过去受过度捕捞等因素的影响 ,海洋哺乳动物资源严重破坏 ,某些种类已经降到恢复水平以下。值得庆幸的是 ,后经世界范围内的禁止捕杀鲸类 ,并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  相似文献   

12.
自然界中存在着这样一些动物,人们关注它们,不是因为它们长得奇怪,而是因为它们的生活习性确实令人难以置信。在这里,我们会看到一些动物界非凡的杀手,它们或暗藏杀机,或公然掠夺,但目的只有一个——生存。  相似文献   

13.
车忱 《海洋世界》2004,(11):20-21
华盛顿州的海滨是荒凉而绵长的,布满了岩石。如果你有机会去那儿走走,就有可能看到一种毛绒绒的小动物在水中摆动着身体。这种动物多半儿是海獭。  相似文献   

14.
若兰 《海洋世界》2011,(7):40-41
在地理大发现的时代,葡萄牙有了南非航线,西班牙也发现了通往印度洋的新航线,英国和法国作为后起之秀哪肯甘心呢.话说它们在寻找东北航道时也费了不少力,无奈又香又甜的胜利果实却被俄罗斯摘走了.也正因此,它们对于这条西北水道势在必得.  相似文献   

15.
渡渡鸟     
<正>毛里求斯岛上过去鸟类很多,后来大多遭到了灭绝的命运,很多种类连标本都没有留下来,人们只是从残留的遗骨和航海者的记述中才知道一些它们生活的情况,渡渡鸟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种。渡渡鸟又称毛里求斯渡渡鸟、愚鸠、孤鸽,是仅产于印度洋毛里求斯岛上一种不会飞的鸟,生活在陆地,它站着1米高,以水果为食。这种鸟在被人类发现后仅仅200年的时间里,便由于人类的捕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彻底绝灭,堪称是除恐龙之外最著名的已灭绝动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海绵的自述     
人们通常所用的海绵与海里生活的我不可同日而语。也许有人惊奇地问道:“海里还有海绵吗?”其实,生活在海里的我才是真正的海绵,人造“海绵”只是仿造了我的结构而已。我是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2亿年前就已经生活在海洋里,至今已发展到1万多种,占海洋动物种类的1/15,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在海洋各处,均有我的身影,从潮间带到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发现,生活在海底火山口周围的管生软体虫——庞贝虫,具有耐高温的生存能力,其承受的温度范围,远远超过已知的其他任何一种多细胞生物体。因此,假如《世界吉尼斯大全》要为生活在高温环境中的动物开设一项记录的话,庞贝虫一定会脱颖而出,荣登榜首。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动物的耐热记录是撒哈拉大沙漠中的一种蚂蚁创造的,它们能在55℃的高温下寻找食物。而庞贝虫的尾部,可以浸泡在温度高达81℃的水中,头部却丝毫不受这酷热环境的影响,生活仍很正常。生物学家曾作出过这样的结论:生物体细胞中的膜状结构,如细胞核和线粒体,难以承受温度的骤变,其耐高温的极限是55℃。然而,生活在海底火山口周围的庞贝虫,否定了这一结论。庞贝虫不仅  相似文献   

18.
海水淡化法虽然很多,但从有关的技术和经济指标来衡量.它们不仅需要许多设备。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的热能。这些方法,如果与自然界中某些动物的海水淡化本领相比较,那就大为逊色了。生活在我国沿海的海鸥和信天翁。人们常见它们把海水一口一口地渴进去。然后再一滴一滴地吐出来.它们是这样的喝喝吐吐吗?不是的。那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19.
遗传技术(genetic technology)是生物技术或生物工程(biotechnology)的重要基础。通过遗传技术可以改进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遗传性,使它们长得更快更有抗性,或更能产生对人有用的化学品,使生物能够更有效地为人类服务。从大约一万年前开始,人们开始经营农业以后,人们在跟某些农业植物和动物打交道中,就逐渐学会人工选择工作,由此逐渐地改造了某些农业植物和动物的的遗传性,使它们适合人类的某些需要。这是还没有遗传学时期的遗传技术,主要是靠经验进行的。那时的遗传技术,由于历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寻求食饵而进入海洋的企鹅、鲸类、海豹等海鸟和海兽是高度适应水中生活的动物。但它们还没有从必须用肺呼吸的困境中得到解放,它们既要进行潜水摄食,又必须在水面上进行呼吸。一般动物的潜水能力,取决于体内氧气的贮存量和消耗量。依靠呼吸吸进体内的氧气作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被贮藏起来。海鸟、海兽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量非常多,单位体重的血红蛋白是人的3倍,肌红蛋白是人的10倍。这些动物体内贮藏氧气的能力高,而且在潜水时又具有抑制氧的消耗量的功能,即在潜水时一边减少心搏数,一边限制部分血液的循环,潜水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