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坛紫菜体细胞培养中类单孢子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项研究于1984—1987年进行。用酶解法将坛紫菜叶状体体细胞分离出来,然后用液体培养基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少数体细胞可以直接萌发成正常叶状体,而大部分体细胞则分裂成不定形的多细胞团。培养三周之后,部分细胞团的外壁融化,里面的细胞游离出来,它们当中的少数细胞再萌发成具有假根的正常叶状体,本文称这些细胞为“类单孢子”。类单孢子发生成叶状体的方式与壳孢子基本相同。另外,还发现种藻越大,由多细胞团放散的类单孢子越多。用20—25cm长藻体的不同部位进行试验,在基部0.2—15.0cm之间,随着藻体部位的上移,由类单孢子长成的小苗逐渐增多。坛紫菜由壳孢子长成的叶状体一直认为是不形成单孢子的。本文首次报道了由体细胞形成的多细胞团放散类单孢子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萱藻丝状体单室孢子囊发育条件,提高孢子囊比例,研究以萱藻丝状体为材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曲面法对丝状体单室孢子囊的发育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诱导萱藻丝状体单室孢子囊发育的最佳条件为:温度17.67°C,光照强度30.32μmol/(m2·s),外加氮浓度37.37 mg/L,外加磷浓度10.63 mg/L。在该条件下诱导培养20 d,丝状体孢子囊比例为48.92%±5.58%,约为对照组的1.41倍。试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5%,模型可靠。为评价优化培养后萱藻丝状体孢子囊的发育情况,对丝状体进行了阴干刺激(17°C,2h),结果显示,优化培养后的丝状体游孢子放散量(3.33×106 ind./g FW)约为对照组(1.67×106 ind./g FW)的1.99倍。研究表明,在萱藻丝状体单室孢子囊诱导过程中,对诱导环境条件进行有目的性的调控,不仅可以提高孢子囊比例,还可以促进孢子囊发育和游孢子放散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3.
王菁  牛从从  王辉  郇丽 《海洋科学》2016,40(1):64-67
浒苔(Ulva prolifera)是我国黄海海域绿潮暴发的主要成因种,其孢子囊的形成和孢子的释放是浒苔大量、快速增殖的基础。本文以浒苔为研究材料,比较分析了还原剂(DTT)和氧化剂(H_2O_2)对直径为1 mm的圆形藻片从营养细胞形成孢子囊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TT对浒苔孢子囊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H2O2处理的浒苔藻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因此浒苔细胞处于还原状态时不利于孢子囊的形成。研究结果为探究浒苔孢子形成的调控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世英  许璞  王敏 《海洋科学》1988,12(4):58-61
本文报道了光照时间对条斑紫菜叶状体生长和单孢子的形成、放散和附着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叶状体生长速度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加快,光照12h的快于6h和9h的;在光照6h和9h的条件下,单孢子的形成、放散和附着量较多。(2)缩光培养方面,在光照9h培养4天后移至12h光照条件时,单孢子形成、放散量为最多;延长缩光天数,单孢子量不再增多;减小缩光天数时,单孢子数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江蓠(Gracilaria verrucosa)生活史中有三个世代,即孢子体、配子体和果孢子体(囊果)。其中:孢子体和配子体均为单生、同形的多分枝藻体,果孢子体则附生在雌配子体上。在生殖期间,江蓠的孢子体,除基部老枝和初生的新枝不形成四分孢子囊外,藻体的各部分分枝,均可形成四分孢子囊,放散出四分孢子。雌配子体也是除基部老枝和初生新枝外,藻体的各部分分枝均可附生果孢子体(囊果)。果孢子体成熟放散出果孢子。关于江蓠四分孢子和果孢子放散方式和放散过程的研究,国内外只有零星记载。曾呈奎等1959年,在进行与江蓠幼苗培育试验时,仅记载着:“经过干燥刺激15分钟的藻体放回海水中,发现20~30分钟后,孢子就大量放出,但四分孢子囊是孢子成团冲破表皮脱离母体,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紫菜"高温烂菜"现象频发,为开发耐高温紫菜栽培种质,本文研究了4种温度(15、20、25、28℃)对皱紫菜壳孢子萌发及叶状体形态建成的影响,并观察了藻体的繁殖特性。结果显示,在试验设定的培养条件下,适宜皱紫菜壳孢子萌发生长温度为20—25℃,最适温度为20℃。皱紫菜壳孢子幼苗萌发初期细胞分裂为横分裂,叶状体细胞呈直线排列,生长至7—10个细胞后,细胞开始出现纵分裂。15、20℃温度组藻体多为不规则的半圆形裂片。25、28℃温度组藻体多为细长型叶片。有性生殖是皱紫菜主要的繁殖方式,但15—20℃培养组的部分藻体能够少量形成并放散类似无性生殖的单孢子并萌发形成叶状体。  相似文献   

7.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光照、营养盐(N、P)对萱藻孢子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23℃范围内,温度越高,越有利于萱藻孢子体的生长.9-17℃是比较利于孢子囊产生的温度范围,其中13 ℃,L:D=10:14,20μmol/(m<'2>·s)条件下最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与孢子的放散.光强6-30μmol/(...  相似文献   

8.
环境因子对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a) 孢子附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健  宫相忠  高伟 《海洋与湖沼》2013,44(6):1661-1666
将实验室保存的萱藻丝状体经过扩增、诱导得到具有成熟孢子囊的丝状体作为实验材料,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光照强度[0—126?mol/(m2·s)]、温度(7—27℃)、盐度(8—56)、pH(6.7—9.7)对萱藻孢子附着的影响。结果表明: (1) 萱藻孢子附着的最适光照强度为54?mol/(m2·s), 在此光照强度下, 单位面积的孢子附着量最大; (2) 温度对萱藻孢子附着的影响显著, 19℃是萱藻孢子附着的最佳温度条件; (3) 盐度过低(≤24)或过高(≥40)都会造成孢子的死亡, 萱藻孢子附着的最适盐度为30; (4) 在设定的pH范围内, 当pH为8.2时, 最有利于萱藻孢子的附着。  相似文献   

9.
条斑紫菜单孢子和壳孢子幼苗生长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紫菜生活史分丝状体和叶状体两个生长发育阶段。条斑紫菜丝状体成熟后放散的壳孢子萌发成叶状体,幼叶状体又可放散单孢子,单孢子也萌发成长为叶状体,在适宜条件下可以重复几代。可见,虽然壳孢子是叶状体养殖的苗源,单孢子苗在条斑紫菜养殖上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目前,国内外对紫菜壳孢子苗的生态习性已经作了一些研究,对叶状体形成,放散  相似文献   

10.
对甘紫菜(Porphyra tenera)和条斑紫菜(P.yezoensis)的膨大细胞、游离生长的和壳生的丝状体释放的壳孢子,以及条斑紫菜幼年叶状体所释放的单孢子萌发的细胞分裂过程,进行了观察。所得结果表明,膨大细胞和单孢子萌发进行有丝分裂,壳孢子释放时细胞核处于分裂间期。在壳孢子萌发的第一次分裂中,观察到减数分裂特征的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并对这种特殊的生活史类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