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仕华 《云南地质》2014,(4):480-488
梭落底地区碳酸锰矿是云南省砚山地区近年来新发现产于中三叠统法郎组碎屑岩中的重要碳酸锰矿,在滇东南具有代表性.该类锰矿以矿层厚度大,出现多层而且相互平行产出为特征,与相邻的斗南、老乌锰矿进行对比,该碳酸锰矿沉积的氧化—还原界面深度比斗南、老乌锰矿更深,该类锰矿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下伏地层个旧组碳酸盐岩基底古地理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陈广义 《地质与勘探》2019,55(S1):283-291
云南开远地区中三叠统法郎组是区内唯一的含锰地层,含锰层主要位于法郎组一段和二段粉砂质泥岩内,主体呈北东走向,与地层产状一致,局部受构造运动影响发生变化,锰矿地质特征可与斗南锰矿进行对比。通过对区内法郎组地层、岩相古地理及锰矿成矿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初步总结了锰矿成因,认为区内锰矿受地层、构造、古地理环境及锰质来源等控制。锰质主要来源于海盆周围的古陆及火山活动,构造控制古地理环境,环境控制锰矿的形成与分布。  相似文献   

3.
对滇东南中三叠统法郎组含锰岩系进行了系统采样,用ICP-MS法分析了17件锰矿样品和两件含锰灰岩样品中的稀土元素组成。研究表明,所有样品REE配分模式皆为富LREE型,锰矿样品表现较弱的Ce(δCe值0.79~1.29)异常和Eu(δEu值0.84~1.20)异常;而含锰灰岩则显示出强烈的负Ce异常和较弱的负Eu异常。并通过logTh-logU图解分析,得出滇东南中三叠统法郎组含锰岩系普遍经受了多期次的热液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滇西鹤庆锰矿沉积—成岩环境分析及成矿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鹤庆锰矿是云南新发现的一个优质锰矿床,产于上三叠统松桂组层位中。锰的成矿期为诺利克期,矿床的沉积—构造背景是岛弧向陆一翻的泻湖沉积。锰质来源于海西期玄武岩和中三叠统北衙组中的含锰灰岩或贫矿石。矿体主要由氧化物矿石(软锰矿、水锰矿或硬锰矿)和碳酸盐矿石(菱锰矿、锰方解石)组成,两者具有明显的分带。矿床经历了沉积和成岩两个主要阶段。沉积阶段锰的集中只是初步的,形成工业锰矿床的关键是海底成岩环境中锰的演化过程。锰结核在矿层中的出现就是这种成岩变化的重要标志。根据沉积相和成岩环境分析,本文给出了一个初步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5.
斗南锰矿为一质量兼优的工业锰矿床.目前国内海相沉积锰矿床矿石相多为单一碳酸锰矿相,本矿床为原生氧化锰与原生碳酸锰混生的过渡型矿相.这里说的所谓过渡型矿相的概念,不仅包含沉积成因,也包括受变质成因的含义.笔者把产于中三迭统法郎组中的锰矿床暂名为"斗南式"锰矿.兹以斗南锰矿为例,叙述如下.矿床基本特征1.锰矿成矿时期及层位(1)本矿床含锰地层时代为中三迭世晚期(拉丁尼克期):①含锰岩系产于上三  相似文献   

6.
分析对比了开远地区与滇东南地区典型锰矿床成矿特征后认为,开远地区中三叠统法郎组锰矿成矿条件主要受锰质来源、地层、岩相古地理特征、构造4个因素控制,进而总结出研究区锰矿受层(岩石地层)、相(岩相)、位(构造部位)控制明显的控矿特征,法郎组是区内唯一的含锰岩系,属碎屑岩型含锰建造,锰矿主要产于台沟相,在开远海隆和倘甸-竹园台沟交汇部位相对凹陷的地带是锰质聚集的有利场所。在此基础上,初步评价了区内锰矿找矿潜力并指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
叶太平  韩雪  陈仁  王敏 《地球学报》2021,42(6):945-958
滇黔桂地区代表性锰矿包括贵州松桃大塘坡锰矿、广西大新下雷锰矿、遵义铜锣井锰矿和云南砚山斗南锰矿.本文利用显微镜、X衍射仪、扫描电镜等仪器,通过研究滇黔桂地区典型锰矿矿相学特征,结合碳酸盐岩研究方法,查明产于南华系大塘坡组第一段(Nh1d1)贵州松桃大塘坡锰矿矿物组合包括菱锰矿、钙菱锰矿、锰白云石、锰方解石、石英、伊利石,微相为SMF2、沉积相FZ1(盆地相),形成于沉积环境伸展阶段;产于上泥盆统五指山组(D3w)广西大新下雷锰矿矿物组合包括褐锰矿、锰钾矿、菱锰矿、钙菱锰矿、蔷薇辉石、透闪石、石英,微相为SMF2和SMF15-M、沉积相FZ7(台地相),形成于沉积环境伸展阶段;产于中二叠统茅口组第二段(P2m2)遵义铜锣井锰矿矿物组合包括菱锰矿、钙菱锰矿、锰方解石、锰白云石、硫锰矿、黄铁矿、闪锌矿、高岭石、伊利石、菱铁矿,微相为SMF15-C和SMF17、沉积相FZ7(台地相),形成于沉积环境收缩阶段;产于中三叠统法郎组(T2f)其矿物成分包括云南砚山斗南锰矿矿物组合包括褐锰矿、水锰矿、钙菱锰矿、含锰方解石、方解石、石英,微相为SMF4和SMF13、沉积相FZ4(斜坡相),形成于沉积环境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滇南地区建水县境内的白显锰矿,是国内主要的放电锰矿生产矿山。该矿自五十年代以来,断续进行过地质勘探工作,以往对矿床成因多认为是受变质的沉积富锰矿。根据近年来勘探实践,笔者认为该矿床富集成矿是在表生氧化阶段,即矿床形成的主要因素不是原生沉积,也不是变质作用,而是表生氧化富集。一、矿区地质(图1) (一)地层矿区地处华南褶皱系右江褶断区滇东南拗褶带南西端。出露地层为二叠至三叠系,矿体(矿层)赋存于中三叠系法郎组。该组可分三个岩性段十四个亚段,厚达1320米。按岩石组  相似文献   

9.
贵州松桃杨立掌锰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立掌锰矿赋矿层位于扬子陆块东南部被动边缘褶冲带铜仁逆冲带的丰局限浅海盆地中,含矿层位(含锰岩系)为南华系下统大塘坡组第一段下部,炭质页岩、粘土岩,矿体呈层状、似层状,矿石矿物主要为菱锰矿、钙菱锰矿、锰方解石、锰白云石等,矿体厚度受构造及沉积环境等因素的控制,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岩相古地理、古构造等综合分析,推测该区具...  相似文献   

10.
贵州水城-纳雍锰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城-纳雍锰矿是106地质大队于本世纪初在水城一带发现的,皆属表生氧化锰矿床类,锰矿产于中二叠统茅口组第二段。氧化锰矿石仅分布在地表附近,沿倾斜一般向下延伸30-70m即全部变成原始锰矿胚层(含锰、微含锰的硅质灰岩、含硅质灰岩、含钙质硅质岩及石灰岩等)。研究表明,原始锰矿胚层是在茅口晚期黔中台沟相带内形成的富含锰质的热水沉积岩。流体包裹体测定,均一温度为105℃-178℃。锰矿胚层是表生氧化锰成矿的物质基础,本区锰矿是在适当的外因条件影响下,特别是水的作用下,通过矿胚层中杂质元素的淋失作用和锰质相对富集而形成的,是典型的锰帽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
沉积型锰矿在广西已发现的含锰层位约有22层,其中泥盆系和三叠系是最重要的含锰层位,可采锰矿层位主要为中生界下三叠统北泗组和中三叠统河口组,这两个层位均为碳酸盐岩相地层。桂西南是广西锰矿的主要产区之一,区域上集中分布于靖西至大新一线。近年,在下三叠统百逢组碎屑岩中,发现薄层状泥岩与锰矿层互层构成工业锰矿层的新类型,矿石以品位低、锰矿化较普遍为特点。目前,已在该层位发现扶晚、沁源、大旺等大中型矿床,显示出区域上在该套地层中找锰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2.
广西东平锰矿是一个大型红土型锰矿床,分为原生锰矿含矿层和次生锰矿含矿层。由于历史原因,绝大部分学者将原生锰矿含矿层的地层归属浅水台地相的北泗组。区调中,根据矿区实测剖面的岩石组合、沉积相特征及古生物特征与标准剖面的对比,将赋矿地层归属于石炮组,并新建东平层,代表含锰地层。在赋矿地层下部的泥岩层中采获Claraiasp.等早三叠世双壳类及菊石化石,LA-ICP-MS法测得赋矿地层顶部火山碎屑岩中锆石U-Pb年龄为251.5±2.5Ma,在火山碎屑岩层之上采获中三叠世双壳类和菊石,确定锰矿赋矿地层的时代为早三叠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13.
滇东南中三叠统法郎组是重要的含锰地层,前人对其沉积环境的认识却存在着深水浊流沉积和浅水潮坪沉积的争议。本文通过对建水-开远地区典型剖面的研究,认为法郎组为浊积扇沉积。法郎组底部为碳酸盐滑塌沉积、碎眉流沉积与泥岩粉砂岩互层,中上部逐渐由外扇渐变为中扇辫状水道和辫状水道间沉积,顶部为内扇补给水道和溢岸沉积。相对海水深度总体表现为在拉丁早期逐渐加深,到拉丁中晚期有逐渐变浅。锰矿层主要发育在底部的碎屑流沉积中,其彤成可能与拉丁早期相对水深的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贵州水城-纳雍地区锰矿是产于中二叠统茅口组之上,中-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之下,茅口组第二段锰矿层与硅质岩和含锰灰岩关系密切,通过对该区锰矿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分析,认为控矿的主要因素为岩相古地理、地层岩性、断裂构造。主要含锰岩系第二段为含锰、微含锰的硅质灰岩、含硅质灰岩、含钙质硅质岩及石灰岩等,第一段局部可见少量零星锰矿体,多无工业价值,根据锰矿富集成矿地质特征,该区找矿标志主要有岩相古地理、地层、岩石及露头。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精确限定黔西南中三叠统坡段组的地质时代,论文选择贵州册亨中三叠统坡段组典型剖面开展了石珊瑚及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在中三叠统坡段组(中上部)识别出石珊瑚3属3种,它们包括Pentasmilia zaitingnaensis,Pinacophyllum spizzensis,Gillastraea delicate;识别出牙形石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带。该带除含有带分子外,还含有Neogondolella bulgarica,Neogondoela navicula,Neogondolella acuta,Neogondolella alpina alpina,Cratognathodus kochi,Ozarkodina tortilis,Prioniodinasp.,Lonchodinasp.等重要牙形石。通过对牙形石特征的分析和国内外同名带的对比,认为坡段组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带大体可与贵州省盘县地区羊圈-楚皮凹剖面中三叠统关岭组上段、贵州罗甸关刀(2)剖面关刀岩楔、和云南开远马者哨法郎组的同名化石带对比,进而确定贵州册亨地区坡段组含牙形石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带的地层时代为安尼期的Illyrian亚期。  相似文献   

16.
<正>1矿区地质特征明山金矿位于右江盆地右江区域性断裂带东部巴合背斜南东端的南西翼。出露地层为下二叠统茅口组(P1m)浅灰色厚层状灰岩、微晶灰岩和中三叠统百逢组(T2b)灰色、深灰色中厚层泥质粉砂岩夹薄层泥岩,二者为断层接触。中三叠统百逢组二段一、二分层为主要赋矿层位。矿区内发育有NW向和NE向两组断裂,以NW向断裂规模较大、延伸长,矿体主要产于NW向  相似文献   

17.
在对滇东南区域地质及锰矿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以中三叠世拉丁期含锰建造的沉积相研究为基础, 把滇东南的法郎组中的锰矿总结为碎屑岩建造中的斗南式锰矿和碳酸盐岩建造中的白显式锰矿两类, 从解析典型锰矿床的沉积格局入手, 研究了中三叠世拉丁期典型矿床的岩相古地理特征。斗南锰矿形成于礁(滩)后泻湖的滨浅海碎屑岩建造相区、台地碳酸盐建造相区和斜坡碎屑岩建造相区中, 在斜坡碎屑岩建造相内多具有异地堆积的重力流沉积。白显锰矿形成于局限台地水体较为滞流的泻湖相-潮坪相中。在不同沉积格架下, 海水物理化学条件、水动力环境、生物作用和同生断裂活动是影响聚锰作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讨论滇东南地区中三迭世法郎组含锰建造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锰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沉积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9.
滇东南中三叠统法郎组锰矿床成因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于滇东南中三叠世拉丁期法郎组地层中的锰矿床,锰矿石出现氧化锰矿与碳酸盐锰矿混合存在现象,没有明显的变质现象,为沉积成因。矿石中一般都含有生物碎屑。我们对采自这一地区的斗南、岩子脚、老乌,土基冲等典型矿床的锰矿石样品,进行了系统的薄片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同时应用X射线衍射对矿石矿物成份作了相应分析。观察到这些矿石中的鲕、豆状结构是由蓝绿藻类微生物凝聚作用形成的显微叠层构造,具有核形石特有的核心和包壳,其明—暗纹层相间的显微结构特征可以与现代深海大洋铁锰结核相类比。本文通过对核形石显微结构特征的观察和对锰矿物生成时介质环境的讨论,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锰矿形成可能位于古氧化还原界面附近,该区锰的富集可能与微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裴秋明 《地质与勘探》2014,50(2):226-233
桂西是我国最重要的锰矿富集地区之一。近年来在德保县荣华乡新发现了锰帽型矿床,锰矿体赋存于中三叠统百逢组碎屑岩系中。前人对该层位的锰矿研究很少,本文首次结合深部钻探工程,对矿床控矿因素及矿层空间展布进行了研究。钻探工程识别出了6个矿层,其中Ⅱ、Ⅲ、Ⅳ矿层稳定,空间上延续性较好。荣华锰矿床的形成是地层岩性、构造条件、地貌特征与古气候因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矿体的空间展布、规模及其形态等主要受地层和构造因素控制,而该区持续的温暖潮湿气候和有利的地形地貌因素是后期氧化锰矿富集的重要条件。深部钻探工程揭示了原生碳酸锰矿(品位:6.65%~8.20%)的存在,该区深部碳酸锰矿具有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