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陈倩仪  曾玮 《地理教学》2016,(5):4-9,35
本文选取1990年、2000年和2008年出版的人教社高中地理教科书为研究对象,从教材知识内容、探究活动和拓展内容三个维度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中地理教材中"宇宙中的地球"这一内容的难度进行定量评价研究,总结分析高中地理教材难度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新建构主义"理论,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三段七步"混合式教学,即课前(线上)、课中(线下)、课后(线上)三个阶段和"自学—反馈—讨论—验证—总结—练习—实践"七个步骤。并以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课为例,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通过教学实践与反思,总结了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教学改进意见,以期为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既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高中学生望而生畏的难点。地球运动内容包括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月相变化规律、地方时与区时等等。这些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不仅要求学生要能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还要求学生要能够构建立体空间想象能  相似文献   

4.
王晓利 《地理教学》2013,(18):33-34
正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对"宇宙中的地球"这一章的内容要求中涵盖"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对此的活动建议是"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中可以发现,学生对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理解深浅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地球公转意义的学习,据此本节成为高中地理学习中的第一个瓶颈。对于本节课的处理,大多数教师通常都会按照课程  相似文献   

5.
地转偏向力或称科里奥利力(Coriolis force),又简称科氏力,在我国高中地理教学标准中有所要求,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有所描述,是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关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的基础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是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6.
一、“宇宙与地球”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选修模块“宇宙与地球”,目的是要使学生从宏观层面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自身的演化历程和地表形态的特征及成因。因此,本模块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通过学习“宇宙与地球”,将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进一步深刻认识人地协调发展,明确人类改造地表形态必须遵循自然客观规律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中地理第一堂课,不要马上讲“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而要来一段“绪言”,这对整个高中地理的教学,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正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二是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能够进行恰如其分的定量表述。高中地理"地球运动"涉及的知识内容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尝试着编写了“地球的公转”计算机辅助教学程序。  相似文献   

10.
陈静 《地理教学》2013,(18):51-53,42
正历年来高考一直青睐的、经典的考试内容之一"地球运动",既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学生的失分点,也是高考中的区分点;是学生的最厌点,也是老师最恨点;丢之可惜,拾之费时。与"地球运动"相关的高考题一直以来都是一线老师第一谈论的话题,论其的难易,论其命题趋势。因此笔者认  相似文献   

11.
翟军 《地理教学》2012,(19):30-31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三目的内容,该目除正文154字,还分别设有一个案例分析和学生活动。整篇内容言简意赅但内容丰富,既有知识点的阐述又有练习反馈,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  相似文献   

12.
现行高中地理是从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重点介绍地球和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和演变规律,以及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和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很好认识和解决的地理问题。高中地理的内容,往往依托于一定的区域,或世界、或某地区,或中国。据此,学生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如何,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能否学好高中地理的关键。然而,  相似文献   

13.
徐两省 《地理教学》2014,(24):40-45
基于自然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和高考命题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本文例析了自然地理中地球运动部分、地图部分、大气部分、地球的海洋和陆地环境部分的一些快速巧记歌诀,帮助学生记忆基本的自然地理原理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缪尧平  林浩平 《地理教学》2014,(2):32-33,40
正【设计意图】"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高中地理重要的基础理论,其对空间思维要求极高,历来都是教学难点。教师们多采用直观演示、讲解的方法进行教学,但由于学生缺乏直观认识,且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因此仅通过观察的方式很难让学生真正认识、体会地球的运动。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教师将课件及软件运用到地球运动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虚拟三维地球仪"软件,能较为完美地虚拟演示地球运动,其功能强大,操作便利。笔者以该软件为基础,通过学生亲手操作软件,形象地去体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高中地理新课程背景下,针对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模块的新要求,以及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提出了课程理解的方法路径以及教学建议,以增强新课改时期高中地理教学的适切性和有效性,以期为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一、引言高中地理学科内容当中,地理方位判断是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之一。由于初中阶段地理学习要求较低,学生地理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同时读图能力、空间思维和判断能力也较差,使得在学习该部分内容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难题。"地理方位"应用部分侧重考查地球表面物体运动朝向、地球表面两点距离、时间、日出日落方位和影子朝向等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而掌握这些知识的前提条件是对地理方位的准确把握。因此,探讨如何准确判断地理方位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华红新 《地理教学》2011,(19):26-27
高中地理学科是理科性比较强的学科,特别是高中地理“必修1”部分,各个版本,一开始就是“宇宙中的地球”,理科性很强,需要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初中地理学习相比,大多数学生很不适应。如何让严谨的理科性学习,变得形象一些、活泼一些、更吸引人一些呢?“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上有这样的要求:“为使教科书具有可读性、直观陛、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张莉董婕 《地理教学》2014,(7):26-28,43
教科书是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笔者从教材的文本角度,运用课程内容难度定量模型N=aS/T+(1-a)G/T,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为参照标准,分别对4套高中地理教材"宇宙中的地球"进行了内容难度定量比较分析,结果如下:人教版、湘教版和中图版的课程内容难度均高于《课程标准》,鲁教版低于《课程标准》,但与其吻合度最高。  相似文献   

19.
金子兴 《地理教学》2014,(22):25-27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宇宙中的地球"一章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难点之一。该章不仅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而且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本章出现有许多的概念,而概念是构建学科逻辑体系的起点,是清晰有序呈现知识的必要条件。厘清这些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对教材中地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王瑞林 《地理教学》2013,(16):48-49,39
地球运动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和得分率较低的知识点。课标要求为"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公转过程揭示了其意义产生的过程。让学生根据教材中对地球公转内容的描述来演示并说明其公转过程,对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最终达到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理性思维能力和学科发展能力有重要意义。地球公转过程相关特点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基础,为其铺垫,若对本部分概念、特点了解和掌握不够,则无法真正理解,更谈不上分析其地理意义。学生演示活动与现代多媒体工具展示比较:不如多媒体形象、直观、准确,但参与性强,可操作性强,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进而通过亲自操作、参与的过程体验升华为求知探究的行为。多媒体只能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但实体展示辅以引证说明可以成为教学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