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百善 《地理教学》2011,(20):2+65-F0002,F0003
位于青海省尖扎县境内黄河峡谷带,面积15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500米,最高海拔3100米,最低海拔2300米,年平均气温为摄氏20℃,最低气温为摄氏-11℃。  相似文献   

2.
黄河上游的阶地与水系变迁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杨达源  王云飞 《地理科学》1996,16(2):137-143
黄河上游于贵德盆地和共和盆地中有7级阶地,再往上游方向存在阶地级数递减的趋势。共和盆地中还有3级古黄河阶地,黄河上游水系是通过一级级河流袭夺相继贯通的,共和盆地与贵德盆地间的黄河古道始于中更新世末期,龙羊峡河段始于60ka B.P.前后,玛多与唐乃亥 间的峡谷河段是20ka B.P.才贯通的。  相似文献   

3.
(1)水域面积最大的水库:是位于丹江口以上库在垮河南、湖北两省的丹江水库,水面为839平方公里,约合126万亩,大坝位在湖北省的丹江市.(2)库容量最大的水库:位于青海省贵德县黄河上的龙羊峡水库,总库容265亿立方米,其库容量居全国水库之冠。  相似文献   

4.
星宿海     
星宿海位于黄河上游的源头地区,在青海省曲莱县东北部,东与扎陵湖相通,为黄河散流地面而成浅湖分布的沙丘、沮茹地带,是一个长二、三十公里,宽十几公里开阔的积水盆地。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星宿海。黄河上源之一的马曲,东流注入于星宿海。星宿海的由来是由于这里是一片广阔的草滩和沼泽,滩上密布着大小不一、状各异的水泊,  相似文献   

5.
<正>喇家遗址是一处以距今约4000年的齐家文化遗存为主的大型史前聚落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盆地黄河北岸二级阶地上的下喇家村(图1),高出于黄河河面30余m,距黄河水平距离约1 000m。吕家沟由北向南流至下喇家村,将遗址分为两部分,与岗沟汇合注入黄河。该遗址自1999年以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进行了持续的考古发掘,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尤以罕见的灾难遗迹而闻  相似文献   

6.
三江源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位于青海省南部,涉及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其西部、南部与西藏自治区相邻,东部与四川省接壤。  相似文献   

7.
三门峡     
“三门峡”亦名“三门山”。位于黄河中游豫、晋两省交界的峡谷中。由于峡谷里有两座石岛,将黄河的水分作三股激流。激流从右边流过的地方称为鬼门,中间的称为神门,左边的则称为人门。因而人们就给这一峡谷地带命名为“三门峡”。鬼门和神门,水势殊险,意谓只有鬼才能穿门而过;人门水流稍缓,但也是水深流急,仅勉强可以走船。和“三门”相应的石岛,靠近南岸的是鬼门岛,中间是神门岛,人门岛其实就是连着北岸的岩石半岛,只是被一条人工渠齐岸切开罢了。这条运河渠是唐朝开元年间修建的,所以叫开元新河。  相似文献   

8.
三江源 三江源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大致范围是为北纬31°39′~36°12′,东经89°45′~102°23′,总面积30多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9.
《西部资源》2014,(6):56-56
<正>近日,青海省地矿局五勘院承担的沱沱河地区多才玛多金属矿普查项目年度野外工作结束,并取得一批找矿成果,矿床规模进一步扩大,预计新增铅锌资源量100万吨,多才玛矿床铅锌资源量达600万吨。据悉,多才玛多金属矿普查项目是青海沱沱河地区铅锌矿整装勘查区的子项目之一。经过10年的地质勘查工作,多才玛铅锌矿区圈定铅锌矿体29条,已发现多才玛超大型铅锌矿床、楚多曲大型铅锌矿床等。其中,多才玛超大型铅锌矿床铅锌资源量  相似文献   

10.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东临洮河与定西地区相望,西倚巍峨雄壮的积石山与青海省毗邻,南靠奇峻翠秀的太子山与甘南藏族自治州搭界,北濒湟水与省城兰州接壤,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  相似文献   

11.
扎陵湖、鄂陵湖位于青海省境内,是黄河源头区两个最大的淡水湖泊,面积分别约为526和610平方公里。文献记载,扎陵湖在上游,鄂陵湖在下游,即"西扎东鄂"。上世纪50至70年代,扎陵湖和鄂陵湖名称的"西扎东鄂"和"西鄂东扎"之争,曾引起  相似文献   

12.
美丽的湟源峡谷,前方就是湟源县城。青藏铁路与唐蕃古道过城之后就一南一北分道扬镖了。在离青海省西宁市区以西40多公里的湟源峡谷,我们找到了历史和现实的交汇之处四条并行寻向前的大S  相似文献   

13.
美丽青海     
韩国元 《地理教学》2014,(13):F0002-F0002
青海省为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简称青,省会为西宁。青海省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72万平方公里。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巍巍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盆地浩瀚无垠。长江、黄河之源头在青海省,中国最大的湖泊也在青海省。  相似文献   

14.
新仙女木期黄河晋陕峡谷古风成沙层年代及其物质来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黄河晋陕峡谷壶口至龙门段开展广泛细致的野外考察,发现了典型的晚更新世以来黄土—土壤层夹古风成沙层剖面—北桑峪剖面(BSY)。结合不同类型沉积物的野外宏观特征、磁化率、粒度成分、石英颗粒表面特征和地球化学元素的对比分析,确定黄河晋陕峡谷壶口至龙门段BSY剖面中所夹古风成沙层的性质为中沙质细沙,是在干旱多风环境下形成的沙质沉积物。基于光释光(OSL)测年数据,确定其沉积年代为12.5-11.6 ka,记录了黄河中游发生在末次冰消期的极端干旱事件,其与相邻区域沙漠/黄土过渡带中湖沼沉积和风成黄土—古土壤剖面记录的新仙女木事件相对应。该剖面中古风成沙沉积物的物质来源,主要来自黄河晋陕峡谷的古河床相沙层物质。这是因为该河段处于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在新仙女木时期,黄河晋陕峡谷处于极端干冷的环境之中,冬季风强盛、夏季风衰弱,黄河水位下降明显,河漫滩和江心洲将大面积出露,大量的沙物质在风力作用下向岸边输移,成为河谷两侧缓坡台地上古风成沙沉积层出现的主要沙源地。这个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揭示黄河中游流域极端干旱事件发生的时间性规律及其与季风气候变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河千年等一回文/邱宏1997年10月28日10时28分,小浪底和黄河一道,在一条黄褐色的围堰上凝固成了辉煌的历史。汇百川、纳千流、穿高山、绕黄土的黄河,刚要从中游最后的一道峡谷中一泄千里,奔向广阔无垠的千里大平原时,却惊诧地发现有“巨龙”横道,只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名》2012,(6):40-41
中华第一迷宫中国最大的崖居华夏最迷人的景观古崖居,位于延庆县西部约20公里处的张山营镇东门营村北的峡谷中。是由一支不见史志记载的古代先民在陡峭的岩壁上开凿的,我国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崖居遗址。是华北地区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崖居遗址,被称之为"中华第一迷宫"。1984年,延庆县文物管理所前任所长程金龙在走访北山周围的村子时,第一次听老人们提起"洞沟"。在村民的带  相似文献   

17.
人民胜利渠灌区位于新乡地区,南起黄河,北至卫河,系黄河冲积平原。人民胜利渠是黄河下游第一个大型引黄灌溉工程,它揭开了开发利用黄河下游水沙资源的序幕。原设计灌溉面积六十万亩,实灌面积各年不等,最大达九十余万亩。该灌区自1952年开灌以来,对于战胜旱、涝、盐碱等自然灾害,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35年9月,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越过雪山草地后,到达位于甘南迭部县东北的腊子口。甘肃国民党守军以腊子口为防守重点布设了数道防线,妄图凭借天险把红军遏阻在腊子口以南峡谷中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日前在青海省设立 ,江泽民总书记为自然保护区题写了区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有“中华水塔”之称的青海省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发源地区 ,总面积 31.8万km2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设立 ,不仅有利于改善长江、黄河、澜沧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保障相关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还将对全国和东南亚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产生深远影响。国家林业局局长王志宝今天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国家林业局、青海省积极响应江泽民总书记“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伟大号召和贯彻落实党中央…  相似文献   

20.
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干流长5464公里,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东麓的卡日曲,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自治区,最后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勃海,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 黄河河道流路,总的趋势是自西向东流,但沿途迂迴曲折。多较大弯曲,这是世界上任何其它大河流所没有的,因此,自古以来,就有“九曲黄河”或“天下黄河十八弯”的说法。黄河河道流路多弯曲,是有其原因的。本文试图从地质力学观点,探讨构造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