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口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口区由于其水环境中物理、化学、地质及生物过程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其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与开阔海洋相比有很大差异。过去的研究集中在对河口化学元素的测量。分析及其与河流之间的对比上,并由此产生了一批突出的成果,提出了一些描述河口生态-地球化学系统的理论,然而。关于河口生物地球化学的模式研究至今仍相当薄弱。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地质调查局滨海湿地重点实验室"于2012年8月批准成立,旨在面向国际湿地生物地质科学和技术前沿,通过研究我国滨海湿地地质演化与沉积地球化学的过程与机制,揭示生物化学过程及其对全球变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地质调查局滨海湿地重点实验室"于2012年8月批准成立,旨在面向国际湿地生物地质科学和技术前沿,通过研究我国滨海湿地地质演化与沉积地球化学的过程与机制,揭示生物化学过程及其对全球变  相似文献   

4.
正《河口生物地球化学》一书于近日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为译著,由中国海洋大学于志刚教授课题组译自美国佛罗里达大学Thomas Bianchi教授2007年出版的《Biogeochemistry of Estuaries》一书。整个翻译出版过程历时近6年,是目前我国第一本有关河口生物地球化学的中文版教科书,填补国内该领域的空白。河口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在我国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已从最初的现象描述逐步拓展到对循环过程、作用机制、生态影响  相似文献   

5.
辽河口区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辽河口表层沉积物中参与常见地球化学循环的功能基因及其关键影响因子,对揭示和预测辽河口沉积物微生物的功能代谢潜力和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功能基因芯片(GeoChip 4.0)技术开展微生物功能基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在6个沉积物样品中,检测到各类型功能基因48742个,反映了9个微生物介导的关键生物过程。其中,碳循环相关功能基因最多,其次是氮循环和硫循环,而磷循环相关功能基因较少。各站位生物过程相关的功能基因数量和荧光信号值整体呈由远海到近海上升的趋势,即河相区的微生物功能基因较海相区与混合区普遍丰富。碳循环中参与碳固定的基因荧光信号值最高。氮循环中反硝化功能基因荧光信号值最高。总磷与硝酸盐是影响微生物功能基因多样性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该研究有助于了解环境变化对辽河口沉积物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为研究辽河口表层沉积物微生物介导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项目批准号项目名称申请者单位起止年月40403012冰期旋回中海洋浮游植物群变化的有机地球化学记录李丽同济大学2005.01—2007.1240406010东北热带太平洋近表层沉积物生物拢动作用研究杨群慧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01—2007.1240406011南海自然铝的成因及其对寻找油气、天然气水合物的指示意义陈忠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2005.01—2007.1240406012南海新生代演化与印支地块挤出作用相互关系的物理摸拟研究孙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2005.01—2007.1240406013台湾以东海域加瓜“楔形”带的构造演化及其对冲绳海槽弧后二次扩张…  相似文献   

7.
东海北部黑潮区浮游动物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由于浮游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及其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全球变化的重要影响,浮游动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已成为现代海洋生态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1].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 4月 6— 1 1日 ,由欧洲地球物理协会(EGS) ,美国地球物理协会 (AGU)和欧洲地球科学学会 (EUG)共同举办的 2 0 0 3年度联合学术大会在法国尼斯召开。会议的主题包括以下 1 4个领域 :固体地球科学(包括动力地质学、地震学、构造及沉积过程、地磁及岩石物理、火山学、地球化学及岩石学 )、测地学、水文学、海洋科学、大气科学、气候学、太阳—地球系统科学、太阳系与行星科学、地球物理中的非线性方法研究、自然灾害、生物地球科学、低温层研究、能源—资源—环境问题研究、地球物理仪器等方面。大会还有协会内部的一些会议和研讨…  相似文献   

9.
《海洋地质前沿》2006,22(6):F0002-F0002
南京大学海洋地球化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3年,该中心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为依托单位,以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平台,中心成员来自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大地海洋科学系和生命科学院等院系,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色。现任研究中心主任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蒋少涌博士,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汪品先院士。本研究中心目前确立的3个主要研究方向为:(1)海洋矿产资源地球化学研究,主要致力于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化学勘查与研究;大洋铁锰结核和结壳资源研究;以及古代和现代大洋底热液活动和硫化物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2)海洋生物资源和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以海底“深部生物圈”和海底热液作用与极端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大洋底微生物的地球化学效应、物质循环、环境演变和基因资源。(3)古海洋环境研究,通过海洋沉积记录,追溯物质与能量的交换,研究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在不同时间尺度(构造尺度、轨道尺度、海洋尺度)上的相互作用,揭示其对全球环境变迁的影响。目前,侧重于新元古代—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的古海洋环境地球化学示踪研究和大洋富钴结壳高分辨率时序元素和同位素演化与新生代古海洋环境变迁研究。  相似文献   

10.
牛青山  亓靓 《海岸工程》2006,25(3):50-59
叙述了李村河、张村河的自然地理概况和历史沿革,着重分析了2000—2003年李村河、张村河水质污染状况。对调查布设的18个监测断面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特别对以前未布设例行监测站位的大村河、水清沟河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指出这两条河流对李村河水质逐渐恶化应承担责任。通过对河流监测数据的分析,阐明了李村河流域污染状况及其主要污染物来源,为进一步研究确定李村河流域的污染源奠定了基础,并为彻底治理李村河提供了理论和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1.
工业革命以来,大气CO_2浓度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海洋酸化的程度越来越明显。与工业革命前相比,目前海洋表层海水pH降低了0.1个单位,到本世纪末估计会降低0.4个pH单位。本文综述了海洋酸化对碳、氮和硫循环的影响,包括碳循环中的溶解度泵、碳酸盐泵、软组织泵和微型生物碳泵,海洋酸化对氮循环中氮的固定、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N_2O的产生的影响,海洋酸化与硫循环中二甲基硫(DMS)的产生及其与食物网结构之间的关系。海洋酸化无论是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碳、氮和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影响,最终改变海洋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在自然界中,海洋酸化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而是与其他物理、化学、生物变化因素相偶联共同作用于碳、氮和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地质调查局滨海湿地重点实验室"于2012年8月批准成立,旨在面向国际湿地生物地质科学和技术前沿,通过研究我国滨海湿地地质演化与沉积地球化学的过程与机制,揭示生物化学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应用生境演替与生态修复理论以及生态水文监测方法,解决我国海岸带地区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切实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地质调查局滨海湿地重点实验室"于2012年8月批准成立,旨在面向国际湿地生物地质科学和技术前沿,通过研究我国滨海湿地地质演化与沉积地球化学的过程与机制,揭示生物化学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应用生境演替与生态修复理论以及生态水文监测方法,解决我国海岸带地区面临的资源一环境问题,切实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  相似文献   

14.
碳及其相关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是近十几年来海洋科学的研究重点之一,也是国际上许多前沿研究计划,如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JGOFS)、陆海相互作用(LOICZ)、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CAOBEC)、上层海洋与下层大气研究(SOLAS)等的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宋金明博士完成88万字的我国第一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专著——《中国近海生物地球化学》已由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No.49925614)主体成果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KZCXI—SW—01—08)部分成果体现的《中国近海生物地球化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地质调查局滨海湿地重点实验室"于2012年8月批准成立,旨在面向国际湿地生物地质科学和技术前沿,通过研究我国滨海湿地地质演化与沉积地球化学的过程与机制,揭示生物化学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应用生境演替与生态修复理论以及生态水文监测方法,解决我国海岸带地区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切实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求。滨海湿地重点实验室采取开放、协作的方式,建立国际一流的海岸带湿地专业研究中心和协同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17.
《生物多样性》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和微生物研究所共同承办,是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全国性学报级学术刊物。本刊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为(ISSN1005—0094)/(CN11—3247/Q),16开本,中文版64页,增刊英文版96页。四封刊登精美、逼真的彩色图片。 本刊着重反映中国科学家在“拯救、研究和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研究论文、调查报告、研究简报、技术方法、专题论坛等方面的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评述了海洋环境中碘甲烷的来源、分布、迁移和转化等过程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该领域有待进一歩研究的问题.开展碘甲烷的海洋化学研究,有助于了解海洋中碘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对大气臭氧层的重要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地质调查局滨海湿地重点实验室"于2012年8月批准成立,旨在面向国际湿地生物地质科学和技术前沿,通过研究我国滨海湿地地质演化与沉积地球化学的过程与机制,揭示生物化学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应用生境演替与生态修复理论以及生态水文监测方法,解决我国海岸带地区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切实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求。滨海湿地重点实验室采取开放、协作的方式,建立国际一流的海岸带湿地专业研究中心和协同创新平  相似文献   

20.
在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中,受生物地球化学因素制约的甲烷通量是控制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和含量的关键。我们将通过非保压岩心和保压岩心数据进行说明,这些数据分别来自孟加拉海两个海盆:克里希纳河-哥达瓦里河盆地(K—G)和印度东南部近海的Mahanadi盆地(水深9001170m),以及位于安达曼海(水深1600m)的1个站位和卡斯卡底古陆(水深890m)的水合物脊上的2个站位。以上所有站位都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证据,但每个站位水合物的含量、分布和含水合物沉积物的结构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