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继宏 《地球》2014,(2):111-112
十年前,慕名找李早先生治印。刚过知天命之年的他已是满头银发,格外引人注目。其儒雅的仪表,清癯的脸庞,眉宇间流露着儒家的学者风范,言行中展现出深厚的阁学素养,“精、气、神”俱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地球》2020,(5)
正印章,古时称印或玺,早在三千多年前殷商时期,就作为权力的象征和社会交往的凭证开始使用。它是一种凭信工具,同时又融合了书法和篆刻艺术,具有实用、欣赏和收藏价值,可谓方寸之间彰显传统文化。早期印章材质金玉为上,秦汉以后玉玺为皇帝专用品,官印铜质最为广泛。元末文人开始以石刻印,至明清盛极一时。经文人的倡导和推广,引发了中国篆刻史上的一场伟大变革,使印章从实用性变为观赏  相似文献   

3.
正松花石是吉林省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于长白山区的江河之畔,色泽丰富,石质温润,纹理天然。而松花石砚,最初出现在明代,后来受到康熙、雍正、乾隆等清朝皇帝的青睐,被清朝的皇室定为"御砚"。不久前,"投石问道——彭祖述松花石砚艺术作品巡展"在北京炎黄艺术馆举行,108方松花石砚的精品集中亮相,汇集了篆刻、雕刻、书法、微刻等技艺,尽显松花石砚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4.
《地球》2015,(3)
<正>2014年4月21日,那时的北京春意融融,一张李小文院士脚穿布鞋,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演讲时的照片在网上为流传。李院士就是在那个时候被大众所熟知,一跃成为网络红人,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布鞋院士"。2015年1月10日,在北京凛冽的寒风中,李院士因病与世长辞。出殡那天,有近千人前来悼念,这些人中,有李院士的同事、朋友、学生,还有不少人与李院士素不相识,专程前来只为送他最后一程。李院士去世的当天,有人更是发出了"世间再无扫地僧"这样的感叹。  相似文献   

5.
《地球》2016,(2)
正嵇文敏,号竹贤居士,山东莒县人,为"竹林七贤"嵇康的后裔。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高级书法研修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务院国宾礼特供艺术家、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长、中国国家书画院终身名誉院长。  相似文献   

6.
《地球》2013,(11):110-111
中国书法是一门卓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艺术奇葩,是将汉字的象形性、丰富性、多变性通过笔墨的书写来表现感情意象,闪烁着纯粹的中华民族经典文化元素。书法的发展需要继承,更需要传承,书法的笔墨当随时代的节拍表现时代的精神。来自陕西渭南的实力派书法家何小荣,无疑是一个当代书法的继承者、传承者、探索者。他以天工巧夺的自然妙造经营着汉字的生命,以强烈的金石之气传达出雄强劲逸的高古气息,始终在镕古铸今中独辟蹊径,全身心的营造着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12月24日,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项目"全国重要矿产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地质大运动八年抗战胜利收官。来自中国科学院、工程院的李廷栋、孙枢、刘宝、马宗晋、陈毓川、钟大赉、张国伟、刘嘉麒、莫宣学、王成善等十位院士、国务院参事张洪涛、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钟自然、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于海峰副司长、科技与国际合作司高平副司长、中国地质调查局李金发副局长、发展研究中心严光生主任、谭永杰总工、施俊法副总工程师等专家和领导  相似文献   

8.
张晶晶 《地球》2012,(7):106-107
国务院参事著名经济学家、书法家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海峡两岸书画艺术家协会主席任玉岭自幼受其父亲擅长书画的影响,对翰墨、书法产生了深厚感情。他于1944~1948年在小学念书期间就天天以习字为主,大楷、小楷为必修课,练就了写书法的基本功。后因大学专修理  相似文献   

9.
李子墨 《地球》2014,(1):111-112
李子墨个人简历 李子墨,1972年生,冀中沧州人。著名书画家、诗人、旅澳学者金伟国先生学生。六岁起随祖父接受书法启蒙。九岁起师从河北著名书法家潘清溪先生,50余年游历于历代碑帖,临池不辍。  相似文献   

10.
张玲 《地球》2010,(2):56-57
襄樊的文化底蕴深厚,孕育过诸葛亮、盂浩然、米芾等历史名人。出生于此的曾进生自幼受传统文化熏陶,喜爱读书和书法。观曾进生的书艺,其行草书笔法精致,既有二王线条劲挺的质感,又有米芾用笔结宇的跌宕,同时还有现代书家的元素,其结字稳健灵动,将唐楷、北碑笔法融入行草书,  相似文献   

11.
张晶晶 《地球》2012,(7):108-109
吴子书,笔名"子书",字"虞心",号"双辑堂主人",别称"清心夫子"。吴子书自幼善书好写,研习书帖、碑刻、篆印。十七岁时正式学习书法,凭其天资聪慧,博众家之长,耕耘于执白守黑之间,挥洒于真草隶篆之中。吴子书的书法,绝名超美,灵姿秀俊。章法有制,狂中不燥。其超然之气度,天地合一之魂韵,令众人瞠目。欧阳先生说:大开大合者有,而当  相似文献   

12.
纪念李世雄教授去世一周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李世雄教授去世一周年之际,本文以笔者工作的领域为例,阐述他近20年来通过李群和李代数、微局部分析、调和分析、小波分析、独立分量分析方面的基础研究,为保结构方法在地震成像研究中的引入、反假频高频重建在储层预测中的引入作出的重要贡献.从而表达对李世雄教授的高尚人品和精妙学术教学水平的由衷敬佩.  相似文献   

13.
在早先的研究中,著者提出了一个数值方法来估算地壳表层的静态挠曲和引起挠曲的力.著者把这个方法用来估算在Kanto-Tokai区测量的原地应力资料(Kanto-Tokai区是3块板块汇合的活动边缘),估算出了静态挠曲和引起挠曲的力.他发现算出的挠曲与该区的大地构造一致并且它是由菲律宾海板块的俯冲引起的.早先研究中仍未解决的应力标准态问题本文提出了解答.根据附加的信息对早先的结果作了回顾并取得了下列结论: (1)估算出的挠曲的垂直向横剖面显示出与由二维有限元模型奎值估算的地球表面的垂直向形变很相似,还计算了对沿列岛和下沉海洋板块之间界面拖拽的日本列岛的影响.根据粗略比较,推断该界面上的累积拖拽为1一2 km. (2)近年来Kant。一Tokai周围区的垂直运动显示了与估算的静态挠曲具正相关,暗示这应力是现代积累的.  相似文献   

14.
恋庐山     
正中国古往今来许多的传说、故事、历史事件和名诗佳句,都与中外闻名、奇秀险峻的庐山有关。早在上学之时,课本里就有李白著名的诗句,描述庐山宏伟气魄、气势不凡的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亦有苏轼对于庐山奇峰层叠的感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外,在那个刚刚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有一部荡气回肠的爱情电影《庐  相似文献   

15.
鹏飞 《地球》2015,(1):110-111
<正>尤福初,1950年生,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人。曾任浙江省临海市委常委、纪委书记,临海市委副书记、临海市政协主席。现为现为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民族文化书画院名誉院长。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就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书法硕士高研班;  相似文献   

16.
姓氏笔划为序以龙 孙 枢 吴祖泽 严陆光 杨 乐 杨芙清 徐光宪 阎隆飞江光年帧林兰海先政喻里生河白申润平之河大元志纪静品树宜雄新大晓 修裕王 毛叶冯刘苏李汪张陈杨赵秦徐立早葛霍晋佐强礼成生明泉曼贻帧贤民华异傅鹤宗淀 春有东家玉弥念国忠孟冠 云马王卢白刘严李宋张陈杨赵洪徐龚童潘明坤立早鲁友坝仁本浩宜进国驹展垣美民志淬佩东民义炳乃存受 其伯至维温乐马王 卢白齐严李阂张陈杨赵姜徐黄董黎元越慈桐时烈豪豪纲孺英芬风蹦陵甫辉景 钟成清鸿国超立希兰 玉雅祥金曾克于王 石丘朱孙李谷张陈林赵施钱黄董谭文敬春熙武秀栋林和泰醒植雷易…  相似文献   

17.
纪念李世雄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笔者所能领悟到的李世雄教授对提升油气勘探科学水平做出的贡献,阐述他近20年来在地震成像、Wavelet、独立分量分析(ICA)和复杂条件下动力学问题的理论方法研究成果,并对李世雄教授为提升年青后学者科学判断力和促进研究群体有效成果产出的指导风范,深表敬意.  相似文献   

18.
温度是控制烃源岩有机质生烃的主要因素,构造-热事件下的高温作用对烃源岩的增熟和生烃历程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地质分析和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磷灰石U-Th/He低温热年代学数据、火山岩年龄数据分析认为,下扬子中生代存在印支期(T_3-J_2),燕山期(J_3-K_1)构造-热事件,沉积盆地达到最高古热流的时间大约为130~110Ma.古温标镜质体反射率热史反演结果揭示句容地区最高地表古热流达到~94mW·m~(-2),泰兴地区为~78mW·m~(-2),热事件的强度由西至东减弱.基于EASY%Ro模型的生烃史正演结果揭示:寒武系烃源岩在常州地区主生气期为早二叠世晚期至晚三叠世末,在句容、泰兴地区主生气期为晚三叠世-早白垩世.由于T_3-J_(1-2)前陆盆地沉积和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热事件的双重作用,海相烃源岩有机质在早白垩世末达到最高古地温.虽然K_2-E期间在句容、泰兴和常州部分地区具有一定的沉降幅度,甚至使得部分地区海相烃源岩的埋深超过早期的埋深,但由于K_2以来大地热流降低,海相烃源层地层温度却低于早期的地温,有机质未能普遍进一步增熟生烃,即这些地区不存在大面积的二次生烃.  相似文献   

19.
《地球》2016,(1)
正2015年,一场又一场的雾霾袭击着北京城,天穹之下灰蒙一片,蓝天不再、空气不净,经常被迫生活在"仙境"的市民对雾霾有着怎样的感受?《地球》记者采访了一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王先生,看看普通市民的抗霾路。"我一直很奇怪,看新闻老是报道北京的空气优良天数在增加,但我感受到的雾霾天数也是越来越多,我们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和官方总是不大一样。"家住西城区广安门外的王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是北京本地人,经营着一间小型烟酒食杂店,步入中年的他对雾霾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20.
正3月22日,西北大学早期生命与环境创新研究团队张兴亮、傅东静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华南早寒武世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清江生物群》在《Science》(《科学》)杂志发表,首次在国际上公布了该团队在中国宜昌长阳地区清江与丹江河的交汇处的惊人发现。这一地区的寒武纪特异埋藏软躯体化石库,埋藏时期距今5.18亿年,和我国云南著名的澄江生物群为同一时代,被命名为"清江生物群"。这一古生物界的突破性发现,有望与早先云南澄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