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北富县地区以前的地震勘探沿沟布设弯曲测 线,平面展布呈不规则树枝状,难以形成闭合回 路,很难对二维地震资料在平面上进行储层反 演。2001年在陕北富县探区进行野外采集方法和 地震处理技术攻关,通过采用极其灵活的可变线 元观测系统实现直测线过塬,使测线成网连片; 资料处理中采用基于模型反演的折射波静校正、 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和反褶积、叠前噪音衰减等 技术,为后续的储层预测、低幅度构造解释和综 合地质研究提供了高保真的地震资料;由于测线 的连片成网,通过伪测井的方法对无井测线进行 控制,最终实现储层反演的连片解释。  相似文献   

2.
基于井位的地震属性融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利用地震属性对储层预测的研究中,大部分理论方法主要存在利用单一属性预测储层这一缺陷,在实际应用中则存在单一属性不能正确预测储层的问题,这些问题应通过多元属性融合技术来解决,本文在已有井资料的基础上,对属性融合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各属性对储层的影响因素,利用井位计算各地震属性融合比重,有机的结合了各属性的优点,提出了这一问题新的解决方法.实际资料的应用显示,该方法在储层预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储层预测与烃类检测是深海油气勘探决策的关键环节,关系到深海油气勘探部署.然而,受海上钻井稀疏(甚至没有钻井)、缺乏测井资料、3D地震资料等不利因素,深海油气储层预测与烃类检测面临极大的技术挑战.本文以南海珠江口盆地西南部深水区S1构造研究为例,在研究区没有钻井、仅7条长63 km的二维地震测线的资料条件下,以邻区相似构...  相似文献   

4.
因为地震数据的三维空间分布优势,地震属性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含油气性预测、储层厚度预测、孔隙度预测等。但也存在地震属性之间信息冗余、属性与储层物性参数关系模糊的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将模糊粗糙理论和机器学习引入到储层参数预测中来。通过模糊粗糙集理论对地震属性进行约简,去除冗余信息,得到最优化的地震属性组合;将约简后的属性作为机器学习的输入,实现从地震属性到储层物性参数的非线性映射。该方法既保留了地震属性中有效信息,又避免了因输入变量过多而导致的网络模型训练困难。实际数据应用表明,属性约简的机器学习预测结果分辨率更高,并与数据吻合更好。   相似文献   

5.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地层岩性解释、构造解释、储层评价、油藏特征描述以及油藏流体动态检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油气勘探开发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震属性技术能提取隐藏在地震资料中的有用信息,提高对储层有利区预测的准确度.因此,对地震属性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地震属性的发展历程、地震属性分类、地震属性提取和地震属性的优化及预测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地震属性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发展,利用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采用的谱分解和地震多属性联合的方法进行储层厚度预测,克服了单一属性分析存在的多解性和多属性分析在断层处预测不准确的问题,以及仅利用谱分解方法时,由于其预测基础的限制,部分复杂地区对砂体厚度的预测效果存在一定误差这一问题,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出目的层的储层厚度,同时,在传统地震分析中非常难发现的地质信息,谱分解之后比较容易发现,有助于进一步解释.实际地震资料结合井信息和分层数据的标定,对储层厚度的预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在原理和实际应用上都是可行的,提出了一种储层厚度预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全球油气资源中碳酸盐岩油气藏所占比重很大,碳酸盐岩油气主要分布在台地边缘的礁滩中,对于鲕滩储层横向预测,以地震属性预测方法最为常见.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地震属性都能很好的反映储层特征,这其中必然要涉及到属性优选的问题.但是对于井位很少的工区,常规的地震属性优选方法无法准确的优选属性.因此本文在结合前人经验基础上,提出少井区基于模型的地震属性优选方法,根据鲕滩储层典型的地震剖面,建立正演模型,分析地震属性与鲕滩储层厚度之间的关系,进而优选地震属性,为提高勘探前期区块的地震储层预测精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前地震反演方法广泛应用于储层预测,并已取得重要进展.常规反演技术以测井数据为约束,有效结合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的优势频段信息,根据反演结果波阻抗的差异区分储层.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薄储层砂泥岩波阻抗信息较为接近,反演结果难以满足储层精细刻画要求,为此在已有波阻抗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神经网络岩性反演,将波阻抗等地震属性转化为与岩性更密切的伽玛数据体,使地震反演的地质属性与测井标定的地质属性达到最大程度的相关,从而提高对簿储层的识别能力.实际资料的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较为准确地实现了对簿储层的精细刻画,为非构造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震资料在复杂油藏水平井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不同类型的复杂油藏,深入剖析地震剖面、地震属性所暗含的储层信息,提取地震资料中储层对地震波的响应特征、属性特征,综合对比分析研究,加强地震信息微观差异性研究,精细描述波形特征和能量变化,精确预测储层的平面分布和产状,优化井位部署设计,有效提高了水平井油层钻遇率.  相似文献   

10.
粗集理论在地震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地震储层预测中,可采用的地震属性种类繁多,但太多地震属性常常会起到干扰作用,影响储层的预测精度,因此,为提高地震储层预测精度,把粗糙集理论融入到地震属性的优化中,利用粗糙集理论所具有的提取有用属性、简化信息处理的能力,优选出地震属性中的敏感属性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采用了一种基于属性方差的自组织神经网络量化方法,并运用基于区别矩阵的属性频率约简算法对地震属性进行优选,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可以最大限度地删除冗余地震属性,用优选出的敏感属性组合对多种储层参数进行预测均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时移地震是监测CO_2强化驱油(CO_2-EOR)效果及CO_2在地下封存范围的有效手段,但常规地震属性还不能很好地识别油藏注入CO_2后储层及流体特征变化.为补充常规地震属性的不足,本文引入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理论的地震纹理属性分析技术,将其应用在胜利油田G89区CO_2-EOR及地质封存的时移三维地震数据中,计算时移地震体的纹理属性,比较、优选、做差,从而识别CO_2注入后在地下的运聚通道、运移方向及分布范围.时移三维地震纹理属性对比的关键,在于两次纹理计算参数的选择和结果的一致性处理,本文使用相同的纹理计算参数计算两次地震盖层、储层纹理属性,并采用使两次三维地震资料盖层纹理特征差异最小的方法,得到校正因子,用该校正因子对储层纹理属性进行处理,根据储层校正结果分析CO_2的运移和分布.结果表明,经过盖层一致性处理的储层地震纹理属性,背景干扰信息少,断层与背景信息对比度高,主断层刻画更为清晰,分辨率高,明显增强了储层平面特征的可视性,得到了清晰的CO_2运聚通道、波及范围及分布情况.注入CO_2后,工区内大部分井出现增产或稳产现象,距注入井远距离的生产井产量快速增加,这些特征与属性分析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杨税务潜山位于廊固凹陷北部,为一呈北东向展布多断块构成的潜山带,油气资源丰富,由于其埋藏深、裂缝-孔隙-岩溶储层交织,各向异性、非均质性较强,使得有效储层难以分辨识别、油藏分布复杂,选点部井较难.本文在充分分析沉积储层特征及油藏主控因素等基础上,选择有利岩性储层发育段,利用叠前逆时偏移和井控拓频等技术,进行高分辨率及内幕信息丰富剖面处理;利用叠前方位道集属性、分频相干和体曲率属性等技术方法,进行裂缝+孔洞复合型储层识别预测;利用AVO属性及地震频率梯度等组合技术进行储层含油气检测,实现了研究区有效储层油气甜点分布预测,其预测成果有效指导了安探1X、安探3X等工业油流井的部署,实践证明,该套组合技术方法简单、有效实用,适用于深潜山及内幕的有效储层地震预测,对类似区带或构造的有效储层地震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非常规资源如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的开发,要求综合利用多学科的知识,以解决诸多工程问题来获得经济产能。不同类型数据如三维地震和微地震数据所揭示出的储层非均质性能,更深入全面地揭示储层特性并优化钻井和完井程序。本文研究中,首先利用三维地震曲率属性预测了储层局部应力方向及天然裂缝闭合状态,获得了储层非均质性信息及地质力学性质;利用蚂蚁体预测了储层裂缝网络以及利用曲率和蚂蚁体结合预测了潜在的影响水力裂缝延伸的压裂屏障。其次利用三维地震获得的上述信息指导压裂方案设计及施工参数调整。最后,综合三维地震解释结果和微地震成像结果解释了压裂施工过程中出现砂堵的原因,明确了致密砂岩储层水力裂缝延伸及天然裂缝开启闭合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4.
储层物性参数作为描述储层特性、储层建模和流体模式的重要指标,其准确估算可以为储层预测提供有力参考依据,但传统储层物性参数反演方法无法兼顾反演精度及空间连续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引入地震属性作为深度学习算法输入,针对地震属性之间存在的信息冗余特征,利用随机森林-递归消除法对地震属性进行约简预处理,最终建立一种基于地震属性约简的储层物性参数预测方法。实际数据测试结果表明,地震属性约简的深度学习储层物性参数预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精度及横向分辨率,证实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叠前地震数据预测裂缝储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叠前地震资料储层预测技术是在Zoeppritz方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处理地震数据随着不同入射角地震反射属性,得到地震属性随着入射角变化而改变,研究分析得到反映岩性变化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泊松比和截距与梯度剖面,预测裂缝储层的发育及分布.同时根据不同方位角地震资料属性,计算得到不同方位角目的层的属性差异,使用各向异性椭圆公式作拟合,求出背景趋势A和各向异性因子B,利用最大振幅包络方位和对应θ,求出裂缝发育优势方向,及B/A各向异性因子,实现对裂缝储层预测.  相似文献   

16.
针对湖南保靖地区地表覆盖层复杂、地下高陡构造多变、地震勘探资料信噪比低,以及页岩气储层与周围泥岩层波阻抗对比度小等特点,研究敏感测井曲线重构与优化处理、地震资料相控非线性反演和叠后地震属性流体检测的综合储层评价方法。通过对多条测线的地震资料反演和流体检测并与实钻井结果对比,获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初步验证了所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渤海西南部新近系明化镇组主要为极浅水三角洲和曲流河沉积,受特定沉积环境的控制,发育大量厚度小于λ/8(λ为视波长)的超薄储层,利用常规地球物理手段难以进行定量预测.为定量预测此类超薄储层,本文通过对多项地球物理技术改造升级与优化组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超薄储层定量预测技术,具体包括两项关键子技术.(1)基于薄储层的地震高分辨率处理技术.首先优选能较好继承地震有效信息的部分地震道进行叠加,然后开展基于ARMA的谱蓝化处理,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2)基于薄储层的解释性优化处理技术.在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基础上进行基于匹配追踪算法的子波重构处理,将薄储层的地震反射信息进行小幅度放大,然后进行倾角中值滤波和倾角扩散滤波处理,有效压制数据中的随机噪声和突出储层边界,使得地震资料可解释性增强.技术成果应用于渤海A油田,成效显著,同时取得两点主要认识:(1)方法可识别厚度小于λ/8的超薄储层,在渤海西南部海域取得了成功应用,对陆相断陷盆地浅层超薄储层预测具有较好借鉴意义;(2)方法针对薄储层进行地震优化处理,为凸显薄储层地震响应,一定程度破坏了适中厚度和厚储层的地震响应,不能做到薄、厚储层同时预测.  相似文献   

18.
基于稀疏反演三维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维表面多次波压制是海洋地震资料预处理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波动理论的三维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3DSRME)是数据驱动的方法,理论上来说,可有效压制复杂构造地震数据表面多次波.但该方法因对原始地震数据采集要求高而很难在实际资料处理中广泛应用.本文基于贡献道集的概念,将稀疏反演方法引入到表面多次波压制中,应用稀疏反演代替横测线积分求和,无需对横测线进行大规模重建,进而完成三维表面多次波预测,这样可有效解决实际三维地震数据横测线方向稀疏的问题.基于纵测线多次波积分道集为抛物线的假设,为保证预测后三维表面多次波和全三维数据预测的多次波在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上基本一致,文中对预测数据实施基于稳相原理的相位校正.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的测试结果表明,本文基于稀疏反演三维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可在横测线稀疏的情况下,有效压制三维复杂介质地震资料中的表面多次波,从而更好地提高海洋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为高分辨率地震成像提供可靠的预处理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19.
宽方位地震数据是叠前地震各向异性预测的基础数据之一,如何处理和分析宽方位地震数据是预测的关键.传统分扇区处理无法获得地下真正角度域信息,存在信息丢失问题.为保证地下方向、分辨率以及成像的正确性,使用全方位地下局部角度域分解与成像技术,直接在地下局部角度域中以连续的方式进行地震数据成像分解,得到两个互补的全方位角度道集:倾角道集和反射角道集,成像精度提高,各向异性发育方向和强度预测更可靠.全方位成像与反演一体化技术流程在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储层表征中初步应用,为提高非均匀储层成像质量和裂缝预测精度提供有效手段,对于页岩气储层甜点预测、水平井钻井轨迹和压裂方案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古近系薄砂岩是塔里木盆地玉东地区盐下主力产气储层段,薄砂岩储层的准确预测是玉东地区勘探成功的关键.本文通过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综合研究及储层岩石物理分析建立了薄砂岩正演地质模型,正演模拟与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发现玉东三维8种敏感地震属性与薄砂岩厚度呈4类(线性正相关、线性负相关、指数负相关、对数正相关)强相关,其中交流分量、道积分与薄层指示因子等敏感属性经RGB-HIS信息融合具有最佳的薄砂岩分辨能力.经地震属性信息融合、地质统计学高分辨反演和地震沉积学预测,古近系薄砂岩储层砂体主要分布于玉东北部的YT5井至YD1井、YD4井一带,薄砂岩发育三期透镜状水下分流河道和砂坝叠加砂体,砂体相互叠置连通.研究形成了一套薄砂岩储层预测新方法,为塔里木盆地古近系盐下薄砂岩储层预测和岩性圈闭勘探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