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为了应对万物互联时代天基信息的实时智能服务需求,建设系统联通、时空融合、服务畅通的通导遥一体化(positioning, navigation, timing, remote sensing, communication, PNTRC)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支持各类用户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的信息获取、高精度定位授时与多媒体通信服务,武汉大学布局了珞珈系列科学试验卫星,用于验证通导遥一体化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的关键技术。为了进一步推动PNTRC系统建设,武汉大学联合山东省烟台市政府,提出东方慧眼(Oriental Smart Eye, OSE)智能遥感卫星星座计划,将通过通导遥一体化、卫星星座组网观测、在轨处理和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实现卫星遥感从服务政府、服务行业到服务大众的服务模式创新跨越,开辟商业遥感的蓝海市场。  相似文献   

2.
通导遥一体化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通信、导航、遥感三方面技术手段融合的角度,分析通导遥一体化信息技术组成,设计通导遥一体化技术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技术框架,对自然资源管理新技术手段革新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卫星事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以应用需求为牵引,着力提升卫星遥感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卫星的应用效益,突破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的系统壁垒,构建通导遥一体化的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提供全天时、全天候、全地域的面向实时应用的服务.本文首先分析了天空地海对地观测传感网实时服务能力,接着阐述了遥感技术实时应用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军民融合战略的背景和天基信息系统发展的现状,阐述了建设军民融合卫星通信、遥感、导航(通导遥)一体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的重大战略意义,提出了中国定位、导航、授时、遥感、通信(positioning,navigation,timing,remote sensing,communication,PNTRC)一体的天基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构想,分析了系统建设目标、建设思路、路线图及应用前景,并对系统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论证,提出了PNTRC关键技术及相关建议,最后对中国PNTRC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展望5G/6G时代的地球空间信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仁 《测绘学报》2019,48(12):1475-1481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5G/6G时代逐渐到来。在新的网络环境下,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将催生新的发展趋势。文章首先对5G/6G时代进行了论述,分析其主要特点。然后阐述了5G/6G时代下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真三维实景模型的形成,地球空间信息处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地球空间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和大众化)。最后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自主的通导遥一体化空天信息实时智能服务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其发展路线(局域服务系统,区域服务系统,全球服务系统)和技术储备;对5G/6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支撑下,我国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探索"感知校园"建设为师生带来的便利服务,该文以物联网、GIS、SOA、三维展示等技术为基础,以MapGIS K9为基础支撑平台,设计了一种感知校园服务平台。该平台面向广大师生,支持Web客户端和移动终端两大类终端设备,集虚拟校园服务、校园导航服务、校园视频监控、客流统计分析、校园活动等功能为一体,实现了学习、工作、管理和生活等信息的较全面感知,为师生的校园生活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信息感知、查询与交互的感知服务平台,为建设智慧校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生态环境监测中各类传感器由于底层协议各异而导致的数据统一存储、共享及可视化应用难等问题,从传感网空间布设、实时信息感知与通信、基于数据仓库的生态信息融合汇聚与共享等方面进行研究,设计了一套基于物联网及WebGIS技术的生态监测服务体系,解决了多源异构生态监测信息统一存储及解析、面向应用的标准服务封装与发布、生态监测信息时空分布等难点。以鄱阳湖生态监测为例进行验证,开发了原型系统,为鄱阳湖区域生态保护提供决策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个支持多级分布、服务级联的信息服务综合架构和集成机制,并应用于应急响应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探讨了应急响应地理数据虚拟化、分布式异构环境下应急响应地理信息数据/功能服务技术、多级应急地理信息目录服务构建技术等,为构建有效的多级应急响应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国内外智能旅游信息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发现状,总结了旅游信息系统的两种开发建设模式——以智能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智能旅游信息系统和以GIS为基础开发的旅游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GIS,GPS和智能技术的智能旅游信息系统平台,研究了实时环境数据感知和协同处理技术、智能分析与服务技术等相关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以苏州市国家4A和5A级风景区为应用案例,开展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物联网信息获取、传输与交换的关键技术,设计并开发了面向智慧城市的物联网服务平台;实现了海量多源空间目标的地理位置及状态信息的实时获取、海量数据云存储和服务分发,可满足智慧城市多源信息实时感知获取的需求。通过车联网的实例应用,证明了该平台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云GIS和大数据的深入应用,为用户提供区划地名云服务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提出了区划地名云服务平台,采用基于遥感的地名数据更新、地名地址数据清洗与融合、地名数据挖掘等关键技术,设计了全新的区划地名云计算环境,实现了区划地名信息资源随时获取,为区划地名信息服务提供了创新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物联网和WebGIS果园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果园环境监测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实时性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和WebGIS技术的果园监测系统。该系统首先采用智能感知终端,实现对果园环境信息的采集;其次通过网络将实时数据传送到监测管理系统数据中心;最后基于WebGIS技术提供数据发布、可视化、分析等服务。系统实现了果园环境信息智能感知,多种数据基于位置地图显示,数据查询与灌溉分析,为果园智能化监管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李德仁  王密  杨芳 《测绘学报》2022,51(6):789-796
光学测绘遥感卫星的性能不断提升,种类日益丰富,已经成为获取全球精准测绘遥感信息的重要支撑。当前光学测绘遥感卫星已具备亚米级的空间分辨能力,但测绘遥感信息服务存在严重的滞后问题,亟须发展智能测绘遥感卫星,向实时智能服务转型升级。本文首先基于光学测绘遥感卫星3种成像体制及其实现方式和应用特点,分析智能测绘遥感卫星的适用体制,进一步面向实时化、智能化和大众化的应用需求,提出通导遥(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智能遥感卫星的设计构想,重点分析智能遥感卫星的服务方式及一体化功能组成;然后,阐述新一代智能测绘遥感科学试验卫星珞珈三号01星的性能与特点;最后,对智能测绘遥感卫星的发展和使命进行总结与展望。珞珈三号01星集遥感与通信功能于一体,探索了从数据获取到应用终端的测绘遥感信息高效智能服务模式,为遥感数据基于天地互联网的在轨处理与实时传输提供了真实的服务验证平台,对我国空间信息网络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行业具体需求定制开发专业级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是将地理信息资源和技术优势与具体行业深度耦合,充分挖掘地理信息潜在应用价值的重要步骤。本研究立足专业级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云GIS架构为基础开展研究,重点就复杂业务环境下系统高效运行问题、多层级平台架构下各地区信息化发展不均衡问题、平台优势资源灵活复用问题等展开探讨。期望研究成果为相关行业专业级地理信息云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可为防灾减灾提供数据资源、定位基准、基础框架和关键技术等支撑。目前中国减灾服务重决策轻预警,减灾服务技术、系统、应用集成不够,尚缺乏统一的认识与整体性的顶层设计指导框架。回归减灾服务本质,从测绘地理信息视角提出并阐释了一体化综合减灾智能服务的概念及内涵;考虑防灾减灾服务需求,设计了由感知层、技术层、系统层和应用层等构成的一体化综合减灾智能服务总体架构;重点阐述了减灾服务智能、综合、一体、精准、快速和高新等方面的思考,分析了一体化综合减灾智能服务的支撑技术;介绍了一体化综合减灾智能服务原型系统,以解决灾害事件、各种承灾体、孕灾环境等应急信息的一体化感知、定位、融合与综合场景模拟,以及知识化减灾服务等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6.
投稿指南     
正1.收稿范围《遥感学报》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和中国遥感领域的权威学术刊物。学报主要刊登遥感及其相关领域的具有创新性、前沿性和探索性的学术论文。内容涉及遥感基础理论、技术方法以及遥感数据的应用,重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遥感卫星平台;遥感载荷和传感器的设计与调试;遥感数据获取、分析和解译及通导遥融合技术;遥感数据处理方法;遥感在大气、海洋、农林、生态、环境、灾害、国土、资源、安全等各个领域的监测和应用。欢迎国内外学者赐作!  相似文献   

17.
基于位置的服务(LBS)需求日益增长,在GPS定位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整体性能不断提高的前提下,LBS与移动GIS结合成为可能,并在专业领域和应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基于LBS的移动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架构技术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SOA架构概述和特性分析,探讨了基于SOA的LBS移动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架构的设计思路,提出了实现策略,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作为由多种异构终端密集部署在各个地方构成的一种协同自组织的网络应用系统,物联网具有规模巨大、形式复杂、实时异构、形式多样等特点。本文从异构网络互联、多源数据融合、物联数据模型和信息感知应用等4个方面讨论将物联网应用到GIS领域需要解决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并通过应用实例说明了物联网与GIS技术结合应用实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通信网关的海洋无人平台多模融合无线通信系统技术,通过智能通信网关对天通卫星通信组件、北斗短报文通信组件、无线网格网络(MESH) 通信组件、远距离无线电(LORA) 通信组件、超短波通信组件、无线局域网(WiFi)通信组件、水声通信组件、光通信及电磁耦合通信组件等多模无线通信链路进行有效融合,在岸基数据中心→机动部署的水面母船(含无人艇、无人机)→机动部署的海洋浮标平台→机动部署的水下运动载体之间搭建了实时、可靠、无缝的、窄带与宽带通信结合的海洋全空间双向通信链路,达到海洋信息要素通过上述链路与岸基数据中心之间实现全天候、全天时、可靠、连续、双向信息传输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丁克奎  钟凯文 《测绘通报》2012,(Z1):518-520,543
介绍智慧城市的概念、发展现状以及主要支撑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数字城市、物联网和云计算),并从环境感知层、数据中心层、业务层、服务层和用户五个层次论述智慧城市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