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该文论述了在溶洞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调查中,应用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法、地震频率谐振法进行综合物探勘查的效果,根据本区第四纪地层、灰岩及溶洞充填物质的物性差异,分析研究了岩溶溶洞及塌陷区的物探异常分布特征,并结合钻探验证,有效圈定了调查区岩溶溶洞及地表塌陷区的分布范围,为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结合本次综合物探勘查效果,分析了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法及地震频率谐振法在探测溶洞及塌陷区的有效性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岩溶山区地层岩性与构造不同,水文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也不同,造成电法找水效果差异较大。刚性厚层质纯灰岩区构造发育,地下水易富集,电法找水效果好;韧性薄层质不纯灰岩往往存在泥页岩层、炭质层、煤层等低阻夹层,构造不发育且易充填,不利于地下水富集,电法找水遇到多解性问题,找水效果差。文章通过对不同岩性区电法找水的成功与失败实例分析,总结两类岩性区电法找水的经验,以供岩溶山区电法找水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调查、钻孔和抽水试验,结合区域水文、气象、地质和水文地质等资料,求得了矿体上部盖层裂隙岩溶水水文地质参数,且对裂隙岩溶水水量进行了计算;以"大井法"为主对矿坑涌水量进行了预测,基本查明了矿区东部的水文地质特征;阐述自然条件下裂隙岩溶水对基岩裂隙水的补给微弱;当水动力条件发生改变时,易造成盖层裂隙岩溶水下渗溃入坑道,对下部矿体的开采将产生较大威胁。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综合物探方法在焦家断裂南段金矿找矿中的应用,运用综合物探方法并结合搜集到测区的高精度重力、高精度磁测、常规电法、电磁法、地质、钻孔资料,对焦家断裂南段进行了综合研究,推断了焦家断裂南段的延伸趋势,探讨并总结了测区金成矿规律,圈定并筛选了3处金矿找矿靶区,表现出了较好的综合物探方法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曲潭测区内地形较平坦,多为第四系覆盖,表层土质较均匀,接地条件较好,选择五极纵轴电测深法在区内寻找岩溶地下水,通过视电阻率及激电二次场的测量,对物探异常的解译和深部钻孔验证,成功找到日出水量达千吨以上的岩溶地下水,为今后在灰岩地区寻找岩溶地下水提供借鉴意义。采用物探方法寻找岩溶地下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勘查方法,可以减少单纯钻探成井的盲目性,提高找水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我国南方岩溶区往往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含水层的渗透性具有较强的非均一性。为探究岩溶含水层矢量渗透系数的分布规律,识别多级次岩溶水流系统的特征,利用新型地下水流速流向测量技术,在鄂西香溪河流域的典型水文地质钻孔进行了试验研究。结合地面调查、抽水试验和压水试验等方法,对流速流向测试与分析结果进行了水文地质解释及探讨。结果表明:所选典型钻孔岩溶含水层的垂向渗透系数不均一性较强,新型流速流向测量方法计算得出的渗透系数与抽水试验的计算结果相差5%;与压水试验相比,在钻孔2个不同深度的含水段,2种方法计算的渗透系数分别相差44%和2%;不同深度的地下水流向测量结果表明,钻孔在垂向上揭示了2个不同层次的岩溶水流系统。新型地下水流速流向测量与分析方法能够较准确地识别岩溶水的优势径流方向和径流层位,对于岩溶含水层渗透性非均一性的定量刻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应用综合物探方法结合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在寻找第四系松散类孔隙水、砂页岩地区裂隙水、石灰岩地区岩溶水的工作中,并遵循一定的规律,其成功率是非常高的。  相似文献   

8.
鲁西齐河-禹城超深覆盖区矽卡岩型铁矿找矿成功案例对于深覆盖区铁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齐河—禹城地区属低缓地球物理异常区,铁矿位于新生界巨厚覆盖层之下,勘查难度大;目前勘查发现的铁矿体位于李屯、大张、郭店村等地,总体具有“埋藏深、厚度大、品位高、储量多”的特点。本次研究在总结区域矿产勘查经验基础上,分析区内勘查技术手段的有效性,优选了专项地质测量(综合研究)、面积性磁法测量、面积性重力测量、大比例尺综合物探剖面测量(磁法、重力、电法、地震等)、钻探和测井等技术手段进行优化组合开展勘查工作。通过研究该区铁矿勘查成果,按照面上选区、区内选段、段中选点的思路,构建了超深覆盖区矽卡岩型铁矿勘查技术体系,综合研究全程指导—信息集成异常初选—航空物探异常选区—地面物探异常选段—物探剖面异常选点—钻孔测井查证异常。在勘查过程中需持续分析研究各找矿手段的技术优势,以获得最佳找矿效果,为在类似地区矽卡岩型铁矿找矿过程中提供技术手段和勘查经验。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别介绍了地质雷达探测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柳州平山镇几里典型塌陷区的探测成果,结合实例验证综合物探探测效果,总结该区岩溶裂隙的发育规律。通过研究该地区岩溶塌陷综合物探勘查的有效性,可为指导其他相似区域的塌陷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推动乌蒙山贫困缺水区生态环境建设、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以昭通市作为重点调查区,基于地质调查、泉流量统计、水质检测,展开岩溶地下水富集规律及物探找水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岩溶地下水系统以条带岭谷型、埋藏型为主。条带岭谷型岩溶地下水系统以现代岩溶为主,目标含水层多、发育深度有限、岩溶发育及富水程度差异大,富水块段为背斜核部及两翼、向斜核部、断层影响带;埋藏型岩溶地下水系统以古岩溶为主,目标含水层单一、发育深度较深且极不均匀,富水块段为断陷谷盆埋藏的古岩溶。②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型、HCO3·SO4型为主,条带岭谷型、埋藏型岩溶水分别占96.73%,92.93%,水质总体较好,综合水质评价Ⅰ~Ⅲ类水占比分别为80.84%,64.41%。③建议对>50 L/s大泉进行提引、丰储冬用,对富水块段进行综合物探探测和钻探验证的方法找水。④综合物探找水方法:先通过高密度电法、联合剖面法查明岩溶破碎带及断层,再激电测深确定极化率高的含水层,最后综合测井和钻孔揭露确定具体出水段及涌水量,找水成功率为86.67%,适用于条带岭谷型及浅埋岩溶地下水。   相似文献   

11.
辽宁西部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的充水空间皆以次生空隙为主,其发育程度与分布受岩性层组和地质构造的综合控制。按综合控制条件,本区划分有富水结构、导水结构和阻水结构三类水文地质结构。在一个水文地质单元中,上述三类水文地质结构常组成一个具有特定排列、成生联系和水力联系的整体,本文称为含水系统。区内碳酸盐岩可划分出软硬相间可溶性岩组褶皱构造裂隙—岩溶含水系统、软硬相间可溶性岩组断裂—岩溶含水系统和层状弱面可溶性硬脆岩组断裂—岩溶含水系统三类,富水结构和导水结构的钻孔涌水量分别为500—5000m~3/d和10—150m~3/d。碎屑岩可划分出层状弱面软质岩组褶皱构造裂隙含水系统和层状弱面软塑岩组褶皱构造裂隙含水系统两类,富水结构和导水结构的钻孔涌水量分别为500—3000m~3/d和10—100m~3/d。  相似文献   

12.
物探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下水资源勘查工作之中。综合运用高密度联合剖面法,高密度电测深法和微动法进行综合探测,查明湖南省武冈市东北部水浸坪乡打井找水有利靶区,结合水文地质条件确定钻孔位置,并对其进行成井施工验证,钻孔涌水量达323 m~3/d,效果显著。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合理选择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组合,可有效提高地下水勘探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国外金属矿产勘查异常活跃,使得井中物探(钻孔地球物理方法)取得了许多新进展。近几年,在井下激发极化法、钻孔电磁法、钻孔磁电阻率(MMR)法、井中磁测技术、井中重力、井下地震成像(DSI)、传感器研制等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国外取得了许多新进展,为矿产勘查井中物探技术的有效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量资料表明,国外超导量子干涉器件(SQUIDS)、钻孔重力测井技术、钻孔电磁法等,这些方面的研究代表着井中物探技术发展的重点和趋势。在分析国外井中物探技术应用新进展和发展动态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井中物探技术今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泰安市岩溶塌陷点主要集中在城区水源地与旧县水源地,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急需查明已知塌陷点范围及隐伏溶洞位置,进行针对性治理。本文通过应用地质雷达、高密度电法与浅层地震,对已知土洞、隐伏溶洞及已知塌陷点进行探测,对东羊娄村与羊西村探测异常进行钻探验证,结果吻合较好。经分析研究认为:地质雷达能较好地分辨浅部土洞的位置;浅层地震探测深度较大,可以较准确地分辨覆盖层厚度与隐伏溶洞的空间位置,但对浅层土洞的分辨率较低;浅层土洞与隐伏溶洞在高密度电法电阻率断面图上有明显的反映,其分辨率不如地质雷达与浅层地震。根据不同物探方法的优点,结合研究区地质情况,提出了综合物探方法探测隐伏岩溶的最优化方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航磁、遥感、重力、测温勘探、对称四极电测探等综合物探方法,论述了物探方法在侯马盆地北池地热田勘探中的应用效果.特别是电测探法,圈定了区内热异常中心及热异常分布范围;指出了地下热流体的扩散、排泄方向;查明了地下热流体向上运移的通道;确定了热储层的空间分布位置、区内断层位置和基底埋藏条件;分析了控制地热中心的主要因素是:次级断层的存在,多组断层的交汇和导热率高、埋藏较浅的基底局部隆起.通过物探成果与地质效果的对比、ρs曲线理论分析等结果,证明了物探方法在侯马盆地北池地热勘探中真实可行.  相似文献   

16.
在前人取得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以水文地质调查、物探勘查、综合分析研究为手段,对烟台市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根据含水层岩性及地下水类型将研究区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碳酸盐岩类岩溶含水岩组、喷出岩类孔洞裂隙含水岩组和岩浆岩、变质岩类裂隙含水岩组。依据地形地貌及岩性构造差异,将研究区划分为山地丘陵和滨海平原2个典型区,分别描述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含水岩组的电性特征与地下水的赋存介质有关,根据赋存介质的不同将研究区地下水类型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类,并分别总结其电性特征。该文对烟台市含水岩组进行划分,总结不同含水层电性特征,为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密度电阻率法因其测点密度高、信息量大、对探测对象不造成损伤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开发和建设场地的前期岩溶探测工作中.本文以山东省枣庄市某工程场地岩溶探测效果为例,系统地介绍了高密度电法在岩溶探测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该工程场地岩溶广泛发育,给楼房基础带来严重危害,通过开展高密度电法工作并经钻孔实地验证,划分了不同...  相似文献   

18.
乌蒙山区水资源严重缺乏,不仅影响当地人民群众生活用水,还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结合本地区找基岩裂水的地质、地球物理前提,优选了高密度电阻率法、激电测深和视电阻率测井法3种物探方法,从定性-定量-验证三层次,提出了地球物理综合找水方法技术组合,克服了单一物探方法本身固有的局限性,多种物探方法可以相互验证;利用半衰时、衰减度等物探新技术进行综合处理与解释,可以提高找水资料利用程度,更准确地对探采结合井进行定位。根据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激电测量成果,与钻孔的实际深度进行对比,得出误差均小于5%,说明该方法组合能经济、快速、有效地确定基岩、含水性地层的埋深,可以为该区域开展类似的地下水勘查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采取以地震反射法为主、高密度电法为辅的综合物探手段探测礼县-罗家堡断裂盐官至礼县段,总结断裂在该区域的波阻抗及电性方面的异常响应特征,尤其是高密度电法表现出“低阻背景、高阻条带”的典型异常标志,使得高密度电法在复杂地形追踪断裂成为可能。根据物探成果,明确断裂带的浅部空间组合模式,并给出断裂展布的精确位置,对断裂带的浅部构造特点及分布形成新认识。  相似文献   

20.
高密度电法在公路路基下伏岩溶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碳酸盐岩地区修建高等级公路,最主要的隐患是岩溶发育易引发路基不均匀沉降、路基滑动、地表塌陷等地质灾害.高密度电法是基于垂向直流电测深、电测剖面和电阻率层析成像的物探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调查及工程勘察中.在岩溶地区应用高密度电法来勘察土洞,溶洞、溶沟、溶槽、石芽等不良地质体及划分岩溶发育带能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