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地理学时空变化类论文的写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鲁烽  何书金  赵歆 《地理学报》2013,68(7):1007-1011
地理要素时空变化研究是地理学论文的重要类型之一。时空变化类论文主要研究各类地理要素的地域分异特征、变化幅度差异、发展演化趋势和主要影响因素。在时空变化研究中,研究内容的系统性、研究范围和时段的选择、使用数据和绘制插图的要求等是论文写作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地理学论文的数学模型写作要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鲁烽  何书金  赵歆 《地理学报》2007,62(5):555-560
随着地理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学模型在地理学研究论文中被采用.有的论文是通篇围绕一个数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来论述,有的论文则是在其中一个章节中进行模型的应用.但是,由于有些稿件在介绍数学模型的方法和应用中存在着一些不当之处,使得论文在写作中出现各种问题.为了帮助论文初写者了解地理学模型的写作格式要求,我们对近10年来《地理学报》来稿评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论文写作中数学模型的选择与构建、参数系数的设置与定义、模型应用的实例与研究、模拟误差的检验与分析、计算结果的图形与检查等方面的格式要求.  相似文献   

3.
李加林  何书金  朱晓华 《地理学报》2017,72(9):1717-1728
地理学论文是地理学研究成果的重要体现形式,也是地理科技信息传递和存储的重要载体。如何将科研成果以论文形式较快地发表于影响力较大的科技期刊,让科研成果得到社会认可,是地理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在分析地理学论文的潜在期刊类型及目标期刊的选择原则基础上,指出具有统一在线采编系统的期刊集群将成为发展趋势并极大地方便作者投稿。在分析了当前学术期刊同行评审形式及同行评审专家选择原则的基础上,从同行评审视角对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选题创新性、研究方法、摘要、引言、讨论与结论、地理图表、参考文献等内容进行了探讨。最后,在分析同行审稿意见类型的基础上,将同行评审意见概括为修稿或退稿2种类型,针对性地提出作者应如何根据审稿意见进行论文修改并对审稿意见进行回复;对于退稿意见,也应该认真分析同行专家的评审意见,找出文章的问题所在,进行文章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的全面修改或完善,在确定解决相关问题后再重新投稿。地理学论文是地理学研究成果的重要体现形式,也是地理科技信息传递和存储的重要载体。如何将科研成果以论文形式较快地发表于影响力较大的科技期刊,让科研成果得到社会认可,是地理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在分析地理学论文的潜在期刊类型及目标期刊的选择原则基础上,指出具有统一在线采编系统的期刊集群将成为发展趋势并极大地方便作者投稿。在分析了当前学术期刊同行评审形式及同行评审专家选择原则的基础上,从同行评审视角对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选题创新性、研究方法、摘要、引言、讨论与结论、地理图表、参考文献等内容进行了探讨。最后,在分析同行审稿意见类型的基础上,将同行评审意见概括为修稿或退稿2种类型,针对性地提出作者应如何根据审稿意见进行论文修改并对审稿意见进行回复;对于退稿意见,也应该认真分析同行专家的评审意见,找出文章的问题所在,进行文章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的全面修改或完善,在确定解决相关问题后再重新投稿。  相似文献   

4.
中日地理学者的论文写作年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云刚  刘冠娜 《地理学报》2009,64(8):1019-1024
以2000年以来的《地理学报》中英文版论文为例,分析了中国地理学者的论文写作年龄特征,包括平均写作年龄、论文写作主体年龄段、高峰期年龄等等,并以日本《地理学评论》为参照,分析了体制环境因素对地理学者论文写作年龄和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地理学母语论文的写作主体是40岁左右年龄段的学者,而英文论文的写作主体是35岁左右年龄段的学者。中国地理学者的母语平均写作年龄要高于日本,但英文论文作者的平均年龄则低于日本,这种差异反映了中日两国在科研管理制度及理念上的不同。在概括分析了两者差异后提出了对中国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书讯     
正曹会聪博士兼具多年的科研工作背景和丰富的期刊编辑工作经验,她撰写的《英文地理学论文撰写与投稿》一书于2016年8月在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英文地理学论文写作与投稿的实用性专著。作者根据编辑学理论和多年地理学SCI期刊编辑工作经验,全面总结了英文地理学论文写作准备、写作方法、修改、投稿等各环节的技  相似文献   

6.
姚鲁烽  何书金  赵歆 《地理学报》2008,63(3):330-336
在地理学论文中,数据作为论据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论题的分析、论点的阐述、论理的发挥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地理学报的来稿中,数据的选择、使用和说明是审稿中发现问题最多的类型之一。因此,我们将《地理学报》1998-2007年审稿意见中涉及数据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供初写论文的青年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地理学分级分区类论文的写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歆  何书金  姚鲁烽 《地理学报》2015,70(7):1177-1184
地理学分级分区类论文是依据一定的地理要素评价指标,对研究地域进行等级和区域的划分,并以此揭示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异规律。分级分区类论文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和分区标准;依据各级各类指标对研究区的地理要素进行区域划分;对分级、分区的结果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何书金  姚鲁烽  赵歆 《地理学报》2007,62(2):222-224
在地理学研究中,表格是科研成果的重要反映形式之一.在地理学论文中,表格是通过系列数据对比来反映地理要素相关影响和空间变化规律.然而,在很多地理学论文来稿中,存在着各种表格规范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到研究成果的准确表达.为了使论文作者(特别是初写论文的作者)掌握表格的表现方式和规范要求,我们根据国家有关出版规定,结合地理学报来稿中常见的表格问题,对地理学论文的表格规范要求做必要说明.  相似文献   

9.
该文旨在描述十年来我国"信息社会的地理学"发展的大体轮廓。依据主题词选择、领域选择、期刊选择和论文选择的标准,以国内地理期刊上发表的96篇论文为研究对象,并按期刊、主题词、研究方法、研究区域进行分类分析,进而从7大领域综述我国"信息社会的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发现,十年来我国"信息社会的地理学"呈现出研究不断深化、领域和主要内容全面化、研究方法和研究区域多样化的特点,据此探讨其研究趋势以引导未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地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刘志高  王琛  李二玲  滕堂伟 《地理学报》2014,69(10):1449-1458
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经济地理学家纷纷开始回顾本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中国经济地理学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派”,并开始国际化。科学认识和总结中国经济地理学取得成就、发展过程和特点是推进学科发展的前提。为此,在阐释经济地理学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功能基础上,以中文核心期刊和SSCI数据有关中国经济地理研究论文为依据,借助于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和工具,刻画了1994年以来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总体情况、研究团队发展情况、研究热点及主要研究方向进展,揭示了中国经济地理学演进的基本规律性。论文关键词共现分析表明: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具有很强的问题导向性,很好地引领和回应了中国区域发展的需要。高产作者合作网络表明:经济地理学与城市地理学研究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同时,中国经济地理学界已形成了具有明确研究传统的研究团队。海外学者和中国学者有关中国发表的SSCI高被引论文引文图谱分析表明:尽管国际上有关中国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主要由海外华人学者主导,但中国本土学者在重要理论范式构建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上述科学计量分析基础上,并结合专家咨询意见,总结了区域差异、产业聚集、空间联系研究、区位论与产业布局研究、交通地理、生产者服务业、功能区划与典型地区规划、能源与碳排放、贸易与投资、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等经济地理学分支研究领域进展和发展趋势。最后提出,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妥善处理好继承优良传统与锐利进取自由探索、具体研究方向与学科发展、处理好区域性研究与理论深化、人文与经济等关系。  相似文献   

11.
陈婵  朱竑  杨蓉 《地理科学》2023,(3):434-444
重点刊物刊文是反映学科总体发展、内容结构、技术方法与机构分布的主要表现方式。以中国地球科学研究领域内综合性刊物《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为来源,选取其中193篇地理学研究论文为数据,通过VOSViewer软件和可视化结构图结合的分析方法,从载文数量、发文作者、引用情况、研究机构、热点主题和研究方法,以及时空间尺度特征方面对地理学相关领域2001—2021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刊载的地理学论文呈现如下特点:(1)载文数量逐步增加,并呈现自然地理、GIS与遥感科学相对凸显,而人文与经济地理相对弱化的非均衡发展态势;(2)主要研究单位与学者相对集中,未能及时反映出学科发展新动向;(3)研究热点聚类表明传统地理学主题与新技术方法的结合已形成庞大的研究体系,与《地理学报》期刊相比呈现出明显错位;(4)研究方法上,自然地理与GIS、遥感技术的结合已成为主流,但人文与经济地理有待进一步与技术方法相结合;(5)论文研究的时空间尺度跨度大,更偏向中观、宏观层面的分析,微观层面视角的地理学研究成果目前尚未在该刊出现。总体上,现有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地球科学系统内部对地理学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旅游类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章锦河  陆林 《地理科学》2003,23(4):504-510
旅游类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在很大程度上凸现了旅游、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广度与深度。通过查阅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科技信息子系统的《中国学位论文(CDDB)》库,获得1988~2001年期间中国旅游类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408篇。文章从学位论文的数量增长、研究者的专业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案例区等角度。运用SPSS软件,对408篇学位论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数理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目前中国旅游、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现状与特点。并就未来旅游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姚鲁烽 《地理学报》2004,59(3):476-476
牛汝辰研究员的力著《测绘科研与论文写作》由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了。该书深入系统地论述了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程序、选题原则、写作要求、表述形式、论文构成、技术规范和常见问题,是一本很有实用价值的科技论文写作参考书。虽然该书的许多分析实例取材来自测绘学论文,但是书中论述的内容同样对于地理学和其他学科青年学者的写作有很好的启迪作用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汤茂林  孙俊 《地理科学进展》2018,37(11):1581-1585
世界人文地理学的学术写作丰富多彩,有专著、指南、手册、教材、期刊论文、评论、书评、科普评论等。我们目前只重视论文和专著。在这种背景下,唐晓峰的非专著写作很独特,很吸引人。以《阅读与感知:人文地理学笔记》为例,分析了唐老师写作的特色。我们应当重视学术写作的多样性,尤其是教材和科普作品。  相似文献   

15.
王铮  翟石艳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10):1444-1453
本文探讨了正在发展中的计算机实验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建构,并提出将其作为地理学的一种方法论进行发展。首先对实验人文地理学的概念范畴、实验原则、技术路线进行界定,其中实验原则包括价值诱导原则、响应博弈原则、实验可控原则、结论统计原则、地理逼近原则、实验封装原则等。然后基于实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框架,以城市居民居住区位选择为例,展开实证研究,其初步结论为:① 在居住区位选择过程中,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差异并未对被试者的选择产生显著影响;② 在两种典型城市空间结构下,被试者均表现出对居住区周边交通和学校因素最为关注;③ 房价因素对被试者居住区位选择的影响并不明显,并没有引发被试者向某一特定区域集聚的现象。案例研究证实了在GIS 和计算机技术构建的地理结构环境中,以实验内容为前制度框架,通过可控制的实验环境,可以有效地模拟人类决策行为,进而研究人地关系。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热潮下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再思考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定位应用程序的普及,带有地理空间信息的数据成为"大数据"中的重要部分,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契合了人文地理学"计量转向"与"社会转向"的发展规律,以及人文地理学人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但同时,人文地理学者也面临着数据决定论、数据分析方法准备不足以及数据自身缺陷所带来的危机与挑战。在"大数据"热潮下,无论是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大数据"还是"小数据"的研究,都应当给予同样的重视,数据规模与数据的采集、分析和阐述并无很大的关联。并且,还需要警惕由于数据垄断可能带来研究的"数字鸿沟",并呼吁人文地理学研究在研究方法与内容等方面与其他学科进行更多的跨学科合作。  相似文献   

17.
虚拟地理环境研究的兴起与实验地理学新方向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虚拟地理环境是一个可用于模拟和分析复杂地学过程与现象,支持协同工作、知识共享和群体决策的集成化虚拟地理实验环境与工作空间,是地理学研究的虚拟实验室,可为现代实验地理学研究提供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本文阐述虚拟地理环境和实验地理学研究的发展过程及当前进展,探讨虚拟地理环境与虚拟地理实验对现代实验地理学研究的意义,并分析当前虚拟地理环境研究的关键问题及存在的误区.虚拟地理环境的兴起与发展为地理过程表达、地理知识获取、地理问题求解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术.实验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从野外考察与观测、室内物理模拟及地理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模拟,拓展到虚拟地理环境平台下的虚拟地理实验.  相似文献   

18.
林煦丹  朱竑  尹铎 《地理科学进展》2021,40(7):1235-1245
伴随着“文化转向”与“再物质化”思潮的出现,物质地理学已经成为西方社会文化地理研究中新兴且活跃的研究分支之一,而追踪物质(following the things)是物质地理学中重要的方法论视角,它强调人文地理学所重视的“流动性”,通过追踪特定物质在流动过程中物质性的变化以及能动性,揭示物质流动中的社会关系与文化意义。论文通过梳理和分析西方学界中物质地理学的相关文献,阐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现阶段在追踪物质视角下该领域的主要议题为:物质的象征研究、物质与认同研究、生产与消费研究以及权力博弈与协商研究等内容。最后,论文归纳总结了当下物质地理学存在的研究局限与空白,展望了未来中国物质地理学研究可进一步探索的话题与方向,以期打开未来中国与西方国家物质地理学的对话窗口。  相似文献   

19.
问卷调查方法在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问卷调查方法是人文地理学微观研究的重要工具,在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影响下开始得到广泛应用。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问卷调查方法在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应用概况,同时以2013年北京宜居城市问卷调查为案例,重点阐述问卷调查过程的抽样方案设计思想,最后对问卷调查方法的主要应用领域进行回顾总结,以期促进问卷调查方法在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科学规范应用。研究发现:问卷调查方法在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应用逐渐增强,研究内容不断拓展与深化,研究区域涵盖不同空间尺度、并以微观尺度为趋势,研究方法以数理统计、GIS空间分析等定量方法为主,但对问卷抽样设计阐述却不够科学规范;通过2013年北京宜居城市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强调对问卷收集方法、抽样方式和抽样框选取、样本量确定等内容所构成的抽样方案设计过程重视,以加强问卷调查数据的科学采集;问卷调查方法在时空行为、人居环境、城市社会、旅游行为和农户行为等主题展开大量应用实践,在此基础上对问卷调查方法研究框架进行总结,并提出国内问卷调查方法应用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20.
全生态综合世界观和人地互动过程与复杂性的系统研究是时间地理学理论体系构建的核心,也是行为地理学关于空间—行为互动理论构建的关键问题。企划和活动的地方秩序嵌套是新时间地理学的最新发展。论文围绕企划—活动系统及其变化、企划交织下的活动系统与社会互动、企划实现过程中活动的地方秩序构建等3个方面对时间地理学理论发展和研究前沿进行综述,系统梳理时间地理学在交通出行、城市与区域规划、地理学、康复医疗与健康、资源能源利用等领域的跨学科应用。未来呼吁更多学者关注时间地理学,积极开展跨学科应用和时间地理学创新应用的国际比较研究,将时间地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与中国城市发展的现实问题相结合,创新并发展中国城市研究的行为范式,丰富和完善中国城市的空间—行为互动理论,为中国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