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文爱好者》2012,(6):77-77
我自幼热爱天文,璀璨深邃的星空带给我无限的瑕想,心里总有一种探索宇宙奥秘的冲动。去年,我有幸在国家天文台郭红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参加了国际小行星搜寻活动。尽管这个活动主要是针对中学甚至大学的哥哥姐姐们开展的科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与小行星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在小行星搜寻方面的国际进展情况 ,侧重与ASTROD项目有关的内容。并介绍了与小行星定轨有关的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3.
小行星的搜寻和定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与小行星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在小行星搜寻方面的国际进展情况,侧重与ASTROD项目有关的内容。并介绍了与小行星定轨有关的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4.
2010~2011年度第六期国际小行星搜寻活动于2010年12月13日~2011年1月22日举行,第七期活动于2011年4月5日~2011年5月22日举行。两期活动先后有十八个学校的一百多位学生参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现主带小行星7个,证认近地天体4个,进行近地天体观测100多次。  相似文献   

5.
2008年2月1日至3月14日和3月17日至4月30日,历时三个月共两期国际小行星搜寻活动(International Asteroid Search Campaign,简称IASC)已经圆满结束。中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摩洛哥、波兰、葡萄牙、美国、加拿大等9个国家的几十所学校参加了活动。到目前为止,两期活动共发现主带小行星6颗,证认了近地小行星34颗,获得虚拟撞击体观测结果6次。中国学生在此次活动中发现主带小行星1颗,证认了近地小行星4颗,获得虚拟撞击体观测结果1次。  相似文献   

6.
《天文爱好者》2008,(8):13-13
不久前,《自然》杂志刊载文章介绍了一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天文学家合作研究成果,证实活动星系核0J287中心存在双黑洞系统,并可由此检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OJ287属于一类特殊的活动星系核,它的亮度变化起伏不定,但变化周期却颇为准确。0J287正好处在黄道带上,许多专业和业余天文学家在搜寻彗星和小行星的时候会顺带观测它,因此他在光学波段的资料可以追溯到1890年。  相似文献   

7.
前言 近年来,探测太阳系外行星的新发现层出不穷,不断吸引着公众的眼球:包含两颗地球大小行星的五行星系统、位于宜居带可能存在液态水的行星、围绕双星系统运动的行星……不仅仅是天文学家们在致力于系外行星的搜寻和研究,公众们同样对于系外行星、地外文明这一未知领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我的科普之路·李元·科普工作并没有一定的轨道和模式。路是人走出来的,而且各人有各自的道路。与其说我是一名科普作家,还不如说我是一个科普活动家。由于6741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李元,我也成了被采访的“人物”,从已发表过的一些报道来看,不免有些走样,因此我愿...  相似文献   

9.
随着小行星光谱和测光数据不断增加,以此为基础已有多种分类方法对小行星进行分类.使用随机森林算法对Sloan Digital Sky Survey(SDSS)Moving Object Catalogue(MOC)的观测结果进行小行星分类.根据小行星g、r、i、z 4个波段的星等,结合Tholen、Bus、Lazzaro、De Meo等人已有的分类工作和主成分分析,对多达48642颗的小行星进行了分类,实现了大数据集的小行星类别判定,把这些小行星分为8个类别(C、X、S、B、D、K、L和V).  相似文献   

10.
2012年3月18日,中国“动手天文”教学组织(China Hands—On Universe,简称中国HOU)和北京远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在北京101中学学术报告厅隆重举办2010—2012年度《国际小行星搜寻》中国学生颁奖大会。会议由101中学曾旭红老师主持,101中学书记兼科技副校长王涛、北京远程教育专业委员会覃祖军秘书长、史家小学教学鄣主任等分别在会上致辞,  相似文献   

11.
小行星热物理及Yarkovsky效应和YORP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行星热物理的研究是近年来小行星研究中一个前沿方向。简单阐述了在小行星热物理这一研究领域中常用的热物理模型,利用这些热物理模型并结合空间或地面红外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可获得小行星的一些热物理参数,如热惯量、几何反照率、有效直径、表面粗糙度、表面温度等。介绍了小行星的形状模型及红外观测,还介绍了利用这些模型得到的部分小行星热物理参数。通过这些热物理参数,可进一步研究小行星的Yarkovsky效应和YORP效应等,甚至可为人造航天器着陆小行星表面及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提供相关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12.
星座真相     
前不久,在一次旅行的途中,坐在我身旁一位哥们问我:“奥运会以后被命名为‘北京奥运星’的小行星是在金牛座,那金牛座离我们有多远啊?”  相似文献   

13.
在小行星探测任务中,航天器轨道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小行星的非球形引力场的影响.太阳系中大部分小行星具有形状不规则、密度不均匀的特点,因此,在没有绕飞轨道数据的情况下,精确计算其引力场非常困难.利用不规则小行星的多面体模型,采用体积离散方法通过直接积分计算小行星引力场球谐系数和表面重力场分布情况.将该方法与多面体方法进行了比较,并以(433)Eros为例,通过该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与NEAR(Near-Earth Asteroid Rendezvous)探测器的轨道数据反演结果比较,C20项误差不超过2%,使用该方法对我国小行星探测任务拟探测的(1996)FG3小行星的重力场进行了计算.以嫦娥二号探测器飞越的(4179)Toutatis小行星为例,结合相应的雷达观测数据提供的小行星形状模型,计算其表面引力势情况,为通过飞越任务获取的光学图像分析其表壤的分布、流向等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该方法适用于密度不均匀天体,可为小行星探测任务轨道设计和着陆提供可靠的小行星引力场数据.  相似文献   

14.
北京时间2009年8月7日上午,国际小行星中心式批准命名一颗编号为215080的小行星为“高雄星”。这颗直径在1千米至3千米范围内的小行星,由中国台湾蔡元生天体搜寻团队测量员袁凤芳于今年3月20日发现,5月9日得到永久编号后马上提出命名申请。“高雄星”有自己的椭圆形移动轨道,平均4.66年接近地球一次,距离地球最近距离为2亿千米,最远为6亿千米。目前,“高雄星”离地球的距离为4亿千米。  相似文献   

15.
田伟 《天文学报》2021,62(2):16-62
作为一颗与地球共轨道的小行星,(469219)Kamo'oalewa是一个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近地小天体,也是中国首次小行星探测计划的目标天体之一.针对其轨道特性,建立了兼顾太阳、地球和月球非球形引力作用的小行星动力学模型.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国际小行星中心(Minor Planet Center,MPC)提供的2004|2018年间的光学观测数据对该小行星的轨道进行确定.拟合后观测残差的均方根误差约为0:2″(与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的Horizons在线历表系统相当),其中2004年期间数据的观测残差有所改进.最后,对小行星(469219)Kamo'oalewa的轨道误差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预报了2020-2025年期间该小行星的轨道误差.  相似文献   

16.
从海量的天文观测数据中快速搜寻罕见的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 FRB)事件, 干扰缓解是其中一项关键而具有挑战的工作. 射频干扰(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RFI)会淹没真实的天文事件, 还会导致搜寻管线输出大量的假阳性候选体. 由于干扰来源及其种类的复杂性, 目前并没有一种通用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降低干扰对FRB观测搜寻的影响, 分析和研究了南山26m射电望远镜L波段观测数据中的干扰情况, 针对主要的窄带干扰和宽带干扰建立了3层次的干扰缓解处理流程, 从而有效缓解了观测数据的干扰污染情况. 将该流程嵌入到FRB色散动态谱搜寻(Dispersed Dynamic Spectra Search, DDSS)管线中, 实验结果表明, 搜寻管线的检测率和检测精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该方法为FRB观测数据干扰缓解处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普通的交通干部,从小便对浩翰的宇宙深感兴趣,高一时订阅了《天文爱好者》杂志,从此它便成为了我的朋友,在它的滋养下,我走上了真正的爱好者之路。从《天文爱好者》杂志上我了解到了太阳系九大行星的基本情况,及关于彗星、小行星的观测办法,使我深受其益,...  相似文献   

18.
宇宙信息     
WISE首次发现近地小行星 美国宇航局的大视场红外巡天探测器(WISE)新发现了它的首颗近地小行星,而预计在整个工作寿命中它总共会发现大约数百颗。:这颗直径1千米的小行星编号为2010 AB78,发现于2010年1月12日。发现时它距离地球大约1.58亿千米,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在未来的几个世纪中它也不会接近地球。这颗小行星在一条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而它的轨道面也并不和地球公转轨道面重合。  相似文献   

19.
YORP (Yarkovsky-O''Keefe-Radzievskii-Paddack)效应是小行星长期动力学演化的机制之一. 与碰撞、引力摄动等因素相比, YORP效应作用量级小, 短时标观测效应不明显, 这给直接测量YORP效应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利用小行星光变数据库中已知的小行星数据, 统计了小行星的自转速率分布, 使用核密度估计以及Kolmogorov-Smirnov检验分别分析了近地小行星和主带小行星自转速率的分布特性, 分别给出了在近地小行星和主带小行星中寻找受YORP效应影响减速自转的最佳样本群; 基于7颗已被探测到YORP旋转加速度的近地小行星, 利用YORP强度估计方法和光变探测条件建立了筛选模型, 给出了未来可直接通过光变数据探测\lk YORP效应的10颗近地小行星.  相似文献   

20.
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在距地球约700万公里的深空,成功飞掠4179号小行星,获得了最高分辨率优于3 m的系列可见光图像.使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对成像相机辐射定标数据进行处理,获取绝对定标系数和相对定标校正矩阵,校正原始小行星图像及定标数据,同时反演成像时刻小行星表面辐射亮度.根据Hapke对Nicodemus反射率定义标准在行星科学应用中的具体描述,获取小行星半球反照率.在R、G、B谱段上,小行星表面平均半球反照率分别为0.208 3、0.126 9和0.134 6.小行星表面半球反照率为0.156 6.首次使用基于空间光学成像的方法获得了4179号小行星表面光谱反照率,并获得了4179号小行星的表面反照率分布图,对行星科学研究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