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之前的系列文章中我们简要概述了紫外波段的天文卫星。从本期开始,我们将介绍可见光波段的空间天文设备。可见光波段也就是人眼看到的电磁波谱范围,由于地球大气在这一波段的透明度很高。所以从天文学诞生开始,人类都是通过眼睛、或是地面上的可见光天文设备直接进行星空观测的,这也是可见光波段天文卫p星的发展滞后于其他波段卫星的原因。人类在可见光波段的第一个天文卫星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才上天,这就是欧洲的“依巴谷”卫星。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国际上多波段巡天工作的进展。其中,x射线波段列举了至今主要的x射线卫星,特别介绍了ROSAT、ASCA、Chandra和XMM—Newton的情况;光学波段主要介绍了SDSS、DEEP以及2df的星系和类星体巡天;红外波段主要介绍了2MASS和SWIRE巡天;射电波段主要介绍了NVSS和FIRST巡天。根据光谱能力和观测模式,提出了LAMOST的选题目标,分析讨论了LAMOST可以开展的交叉证认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介绍激变变星SU UMa型星的驼峰现象和最近发现的X射线新星中各类光变,再从理论上探讨这些光变与驼峰现象的关系,推测驼峰现象不仅出现于光学波段,而且可能出现于紫外和X射线波段.最后,建立一种由驼峰现象判断主星是否为黑洞的可能方法.  相似文献   

4.
W波段接收机系统能有效接收多条重要的射电天文分子谱线信息,对于天文观测和科学研究有重要意义。W波段正交模耦合器(Ortho-Mode Transducer, OMT)作为接收机系统实现极化分离的关键器件,其性能对接收机整体性能有重要影响。介绍了一款基于Boifot结构的W波段宽带正交模耦合器,并介绍了正交模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流程。仿真结果表明,在70~116 GHz频带内,正交模耦合器相对带宽达到49.4%,回波损耗优于18.7 dB,交叉极化优于55.8 dB,端口隔离度优于54 dB。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一种称作三位调制的望远镜副镜调制新方法。在用望远镜作L和M波段的红外天文观测时,采用这种新调制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替代望远镜所做的双束转换运动而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对于控制功能不是很强的望远镜,或者进行一些不允许望远镜摆动的特殊观测(如红外偏振测量),这种方法极为有用。本文介绍了这种新调制方法原理和电路,并且使用1.2米红外望远镜比较了用这种新调制方法和用通常的副镜二位调制方法对一组红外标准星的测量结果:在J和K波段;两种方法的结果大体相同,在L波段,新调制方法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扼要介绍南京大学天文系3厘米波段在1989-1992年间观测射电精细结构的结果,指出该波段存在三种类型的精细结构,并简要讨论它们可能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7.
金文敬 《天文学进展》2007,25(4):346-363
介绍了射电、光学和红外波段地面干涉的仪器以及近期的进展,如厘米波段的VLBA、EVLA、SKA等;毫米波段的ALMA、CARMA等;光学波段的Keck、VLTI/PRIMA,CHARA、MarkⅢ、NPOI、LBTI等.叙述了目前干涉技术在空间天体测量中应用的一些研究项目。如射电波段的VSOP、iARISE、RadioAstro;光学波段的HST/FGS、SIM PlanetQuest等.探讨了干涉技术在天体测量中的有关研究课题,并概述了其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本文扼要介绍南京大学天文系3厘米波段在1989 ̄1992年间观测射电精细结构的结果,指出该波段存在三种类型的精细结构,并简要讨论它们可能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利用卫星双向双频(C波段)观测来测定电离层时延的方法,并对不同经纬度的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卫星双向双频(C波段)观测精度高,采样间隔短,能测定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的细微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1987年2月到1989年12月三波段(1.42GHz、2.84GHz和4.0GHz)高时间分辨率同步观测的资料,介绍了各波段尖峰辐射出现的频次、持续时间以及与射电爆发、光学耀斑和X射线爆的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在原来基础上对多波段太阳光谱仪观测软件的改造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继续介绍激变变星在紫外、极端紫外(EUV)、以及X射线波段的辐射特征。我们仍然从观测现象和理论解释两方面来介绍。激变变星在这些波段有很强的辐射,因而有丰富的观测现象,这对于我们更好的认识这类吸积系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来稳定全功率型微波辐射计增益、减小增益漂移、提高它实测灵敏度的方法,实验结果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具有实用意义,特别是在毫米波段。  相似文献   

14.
邓世兵  马骏 《天文学进展》1994,12(3):229-244
本文继续介绍变变星在紫外,极端紫外(EUV),以及X射线波段的辐射特征。我们仍然从观测现象和理论解释两个方面来介绍。激变变星在这些波段有很强的辐射,因而有丰富观测理,这对于我们更好的认识这类吸积系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1997年3月9日,紫金山天文台在3.2cm波段上日偏食观测概况及所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C波段卫星地球站天线的设计方案,重点讨论了天馈系统的技术实施路线和调试工作,并给出了所研制出的卫星电视单收站的实测性能。从实测结果可见,C波段卫星地球站天线性能指标完全达到国家卫星站标准。  相似文献   

17.
M51系统包含巨旋涡星系M51和相对较大且较近的伴星系NGC 5195。M51离银河系较近,由尘埃消光带来的观测不确定性也就不十分显著,从而可以得到较详细的星系结构。自M51被发现至今,从射电波段到X射线波段都已获得了丰富的观测资料。主要介绍了M51的多波段观测成果和数值模拟研究,并概述了对其伴星系NGC 5195的观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云南天文台米波分米波两个波段射电频谱仪的性能指标及可能的观测研究选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云南天文台太阳多波段光谱仪通过技术改造,把传统光谱仪优点和二维成像光谱仪的优点结合起来,采用高精度扫描方法同时获得10波段光谱,使之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光谱仪——太阳三维光谱仪的研制过程。这种三维光谱仪的优点是可同时得到活动区中每一条谱线轮廓,从而可以得到它的物理量场,并且可以观测这些物理量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化。 文中介绍太阳多波段快速扫描光谱仪的光学系统和为实现三维观测而研制的可控制高精度45°镜转台,具有不同画幅面的专用照像机以及微机控制的自动化电器系统,望远镜电控系统。  相似文献   

20.
详细介绍了由Edelson和Krolik提出的离散相关分析方法,该方法比较适合于因天文观测的不规则性而引起的时间分布不均匀的不同波段之间流量的相关分析,取两种极端的情况(完全相关和完全不相关)对该方法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这是一种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利用它,对AO0235+164在4个波段上流量变化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O 0235+164在5GHz,8GHz,14.5GHz和光学BI皮段的辐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高频波段的流量变化早于低频波段的流量变化,表明这些波段的辐射(从射电到光学)可能来源于相同的辐射机制,或者辐射是相关的,另外发现,谱指数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在5GHz 8GHz和14.5GHz之间多表现为逆谱的形式,种种迹象表明AO 0235 164的射电爆发可能是和激波的形成有关,多波段的频谱分析和频谱演化研究可能是揭示这种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