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天王星大气呈篮绿色,有10个大环,有15颗卫星——这是美国“旅行者2号”行星探测器于1986年1月24日飞临天王星后所得到的结果.现将一些新发现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2.
现代天王星卫星运动定量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旅行者2号”飞越天于星期间,由空间无线电和光学观测获得的卫星资料首次给出天王星5颗主要卫星质量的可靠估计,从而推动了现代天王星卫星运动定量理论的建立。Laskar于1986年建立了第一个相对完整的天王星主要卫星的(半)分析理论——GUST86,其高精度已被许多学者的实算证实。之后,对理论的改进作出贡献的学者有:Malhotra等人(1989)、Lazzaro等人(1987,1991)分析研究了天王星卫星系统中近共振项对长期摄动解的影响;Taylor(1998)采用数值积分拟合观测资料,以更精确地测定卫星质量;Christou和Murray(1997)则将一个2阶Laplace—Lagrange理论应用于天王星卫星系统。对这些学者的工作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无意栽柳柳成行”──天王星漫谈星兵太阳系天体发现史上,有一件颇为奇怪而耐人寻味的事,那就是第七大行星—一天王星的发现。天王星的发现完全是偶然的,是“无意栽柳”的结果。但从太阳系天体发现史的角度来看,这不仅是一次极为生动的必然性的补充,也反映了事物发...  相似文献   

4.
观测角     
8月11日 天王星冲日天王星全年都在摩羯座中运行。年初到5月25日顺行,5月25日留,留后逆行直到10月27日,10月27日留后又改为顺行。8月11日天王星冲日,此时天王星与地球距离最近,天王星亮度达57等,视角径达3″7。是观测天王星的好时机。由于8月11日为夏历十二,月龄为110,星空背景较亮,用肉眼不易看到天王星,需利用双眼望远镜观看。冲日时,天王星在摩羯座ι星附近(9月11日天王星距摩羯座ι最近)。顺便指出,7月28日海王星冲日,冲日位置在摩羯座α、β联线向南约2倍处。8月份海王星在摩羯座ρ、π附近缓慢地逆行着,亮度为78等,视角径为2″3。8月…  相似文献   

5.
对1977年3月11日(北京时间)发生的天王星掩星事件进行了光电观测,获得了天王星环带掩恒星的光变曲线及主环的光学厚度.通过计算,确切地说明了天王星存在环带,并得到了天王星主环带的某些几何性质.  相似文献   

6.
1977年,天王星掩恒星,美国、中国等五国天文学家分别进行了掩星光电观测,发现天王星有光环。观测记录表明,除了天王星本身掩恒星外,当光环移动到恒星前面时,它也遮住恒星射来的光。 后来,红外天文学家设法从天王星光环中检测  相似文献   

7.
天王星卫星的CCD观测与分析解的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给出了处理天王星卫星CCD图象位置资料的新方法,并将我们在1995年取得的重要资料与两种理论模型位置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经处理后的天王星五颗主要卫星CCD观测精度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末世论毫无科学根据 据近日美国《时代》周刊网站称,随着天空近期将出现水星、金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六星连珠”现象,  相似文献   

9.
人们说起宇宙,头脑中往往就会浮现出浩瀚无际的太空;讲到天体,则总是想到庞大无比的星球。的确,一般说来,“天文数字”都是令人头晕目眩的大数,可是大千世界是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在我们的太阳系中,就有着一种“迷你型行星”——小行星。 19世纪的“见面礼” 早在17世纪时,开普勒就觉得火星与木星之间的空隙似乎太大,它们中间应当还有天体存在,否则宇宙就会显得“不和谐”。1781年天王星被发现后,人们更坚  相似文献   

10.
观测角     
8月8日天王星冲日8日3时天王星冲日。天王星冲日时的赤道坐标为:赤经21时10分;赤纬-17°04′2,位于摩羯座θ星附近。此时,摩羯座在夜空中西南方离地平线不高。而月亮尚未升出地平,夜空黑暗,星光明亮,正是观测的良好时机。天王星冲日时亮度为57...  相似文献   

11.
小镇Bath位于伦敦西面约两小时车程,纪念馆位于镇内一条窄窄的车路上,毫不起眼(图1)。地面一层重点是赫歇尔1781年发现天王星时使用的6.2时口径牛顿反射式望远镜复制品(图2),客厅中有赫歇尔的铜像(见图3)和生前用过的乐器,土库陈列了他当年磨镜用过的工具(图4)。步行而出是一个细小雅致的后花园(图5),是他做观测发现天王星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欧洲计划在2009年发射“赫歇尔”(Herschel)空间望远镜,其镜片直径达3.5米,远超哈勃空间望远镜(镜片直径为2.4米),它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空间望远镜。威廉·赫歇尔是18世纪著名的天文学家,他不仅发现了天王星,还开创了恒星天文学,他研究并假设(某些)星云是由恒星组成,提出著名的恒星演化学说;他不仅在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史上留下永不磨灭的足迹,而且是当时最伟大的观测天文学家,为恒星天文学的建立奠定了第一块基石,在天文学史上他被誉为“恒星天文学之父”。  相似文献   

13.
大行星位置的测量是天体测量学中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如何在当前形势下高精度测定行星的位置是本文研究方向的最终目标。鉴于太阳系内行星和木星都有新技术进行高精度的位置观测,作者探讨了如何用光学手段高精度测定外行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位置,提出了用长焦距望远镜CCD观测行星卫星和用中天望远镜CCD观测暗恒星相配合的思路。因此,对长焦距望远镜CCD观测外行星卫星和中天望远镜CCD相对观测恒星进行了系统调研,同时也对外行星卫星的理论从观测验证的角度进行了介绍。本文重点介绍了在长焦距望远镜上相对于天王星卫星高精度测定暗恒星的位置。结果表明,相对于天王星卫星确实可以精确测定同一CCD视场中暗恒星的位置,位置测量的精度和国外最好的天王星卫星位置测量的精度相当或更高。还介绍了与观测资料的归算有关的天王星和卫星的位置历算。最后,分析了我国从事高精度大行星位置测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多少年来,海王星是否有迄今尚未检测到的尘粒环,人们争论已久;它是否类似于木星、土星和天王星拥有的圆形结构环,现在还是个谜。 最近天文学家在海王星掩星地面观测资料中,已测定有物质沿海王星轨道运动的迹象。追究这些物质的本质,提出了一连串难以解释的问题。由于海王星比天王星更遥远,所以测定海王星环要比测定天王星环困难得多。高灵敏度电子、光学技术应用于天文学研究后,天文学家才能发现海王星是否有环。  相似文献   

15.
太阳系原始星云盘内木星和土星区域,尘粒先形成行星的固态核.固态核的质量增加到10~(25)克量级时,就开始吸积气体,在核周围逐渐形成了自转着的扁气壳.尘粒和小冰块进入气壳后,大部分落入核,小部分由于气壳物质的阻尼而使其轨道的e,i值减小,在核周围形成很扁的星子盘,规则卫星就在其内形成.气壳物质后来落到核上面,成为木星和土星的中层和外层.由于中心体的质量增加,规则卫星的轨道便缩小几倍.靠近土星的卫星落人土星的洛希极限内,瓦解为土星光环.天王星未形成气壳.质是约天王星质量的5%的残余大星于碰到天王星,使它侧向自转起来;同时碰出很多物质,这些物质的一部分在天王星赤道面上绕天王星转动起来,并较快地冷却,形成了五个天卫和最近发现的光环。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最新星历表,天王星及其卫星系统将于2001年9月6日~11日期间经过2颗较亮的恒星。它们分别是依巴谷恒星(星号106829)和ACT星表恒星(AC2000星号2588165)。其中天王星与依巴谷恒星的最小角距离为5.90″,5颗主要卫星(Mirands,Ariel,Umbriel,Titania和Oberon)中与依巴谷恒星最小角距离的是Titania,角距离仅为2.08″。届时,这种非常近的合天象的长焦距望远镜的CCD观测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最新星历表,天王星及其卫星系统将于2001年9月6日-11日期间经过2颗较亮的恒星,它们分别是依巴谷恒星(星号106829)和ACT星表恒星(AC2000星号2588165),其中天王星与依巴谷恒星的最小角距离为5.90″,5颗主要卫星(irands,Ariel,Umbriel,Titania和Oberon)中与依巴谷恒星最小角距离的是Titania,角距离仅为2.08″,届时,这种非常近的合天象的长焦距望远镜的CCD观测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满足大行星卫星的高精度CCD位置观测与运动理论研究工作的需要 ,采用天王星 5颗主要卫星摄动理论模型 (Gust86 )作为核心 ,设计了一个天王星视位置可视化软件。该软件具有卫星证认 ,最佳观测时段选取 ,精确模拟卫星视运动和实时引导CCD精密定位观测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发表的是我们于1990年在云南天文台利用1mRCC望远镜对天王星主要卫星进行照像观测的定位结果以及与理论计算值进行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1999年7月31日,举世瞩目的“月球勘探者”无人飞船在完成了它的既定的多项任务后,又按照科学家的指示,轰轰烈烈地向月面一头撞去……从现在的资料看来,它这一击没有能激起期望中的水蒸汽,使得月球究竟是否有水的大问题重又蒙上了一层阴云,但它却实现了一位天文学家希望能在月面上安息的遗愿。这就是1994年彗木大相撞的风云人物———被人誉为“月球科学之父”的尤金·苏梅克。月球是人类最亲密的近邻,也是人类飞向太空的第一站。当年发现了天王星的英国大天文学家威廉·赫歇耳在他84岁临终前,向牧师说,他最后的遗憾之事是没能亲眼见到月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