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62例经病理证实直肠癌患者行MRI常规序列扫描及DWI,测量淋巴结ADC值,根据病理结果将MRI检出的淋巴结分为转移性和良性淋巴结两组,将盆腔淋巴结MRI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比较两组淋巴结的ADC值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测量225个淋巴结ADC值,b值为800s/mm2,转移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为(0.76±0.15)×10^-3mm2/s,良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为(1.16±0.14)×10^-3mm2/s,两组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以1.0×10×10^-3mm2/s为阈值,判断转移性淋巴结与良性淋巴结时,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4.53%、91.62%和93.45%。结论: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胸部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北京煤炭总医院就诊的临床怀疑胸部肿瘤患者102例,共计158处病灶,包括肺癌病灶33例,肺部良性肿瘤性病变18例,恶性淋巴瘤病灶24例,纵隔及腋下淋巴结转移病灶24例,乳腺癌病灶22例,乳腺良性病灶17例,20处正常乳腺组织。全部病例均行磁共振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STIR-EPI序列成像,其中33例病灶同时行SE-EPI(SPIR)序列扫描,另有4例行全身大范围采集,包括胸部、腹部及盆腔;DWIBS图像后处理后可获得ADC图,利用ADC图各病变的ADC值,对其进行评价;利用3D MIP重建及黑白翻转技术立体观察病灶。结果:①STIR-EPI的背景抑制效果优于SE-EPI(SPIR)(P<0.05),经过3D MIP重建及黑白翻转技术可以得到类PET图像,从而更加清晰地观察病变。②胸部转移淋巴结ADC值为(1.37±0.41)mm2/s×10-3,而胸部淋巴瘤ADC值约为(0.91±0.12)mm2/s×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ADC值为(1.61±0.18)mm2/s×10-3,肺部良性肿瘤性病变ADC值为(2.06±0.21)mm2/s×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腺癌病灶、乳腺良性病灶和乳腺正常组织ADC值分别为(1.01±0.13)mm2/s×10-3、(1.81±0.18)mm2/s×10-3、(1.91±0.26)mm2/s×10-3,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不同类型胸部肿瘤性病变ADC值比较,除正常乳腺组织与乳腺良性病变、恶性淋巴瘤和乳腺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④4例患者行大范围扫描(胸部、腹部及盆腔),3例发现远处转移。结论:①磁共振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②胸部肿瘤性病变中,恶性病变ADC值低于良性病变,可以帮助判断病变良恶性;③不同类型恶性肿瘤ADC值不同,可用于鉴别诊断;④可用于肿瘤的筛查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女性乳腺癌MR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与HER-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至2019年于本院就诊并经手术证实的31例女性乳腺癌患者MR功能成像中病灶组织的扩散特征及ADC的范围,并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HER-2受体表达的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在DWI图像b=0序列上呈等信号,而在b=800序列上呈高信号;所有病例病灶组织ADC的范围约为(0.78±0.18)×10-3/mm2;HER-2阳性表达的患者ADC范围约为(0.88±0.27)×10-3/mm2;HER-2阴性表达的患者ADC范围约为(0.77±0.19)×10-3/mm2。结论:HER-2阳性表达的患者ADC值较阴性表达者的ADC高,在ADC为(0.88±0.27)×10-3/mm2范围内HER-2阳性表达率较高,由此可见MR功能成像中ADC对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分型及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癌肉瘤的MRI表现特点,提高其MRI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7例子宫癌肉瘤患者的MRI表现。结果:子宫体积增大,宫腔内肿块。病灶体积较大(6例最大径大于5 cm),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边界不清晰。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平扫T1WI呈等低或混杂信号,T2WI呈等、稍高混杂信号,部分合并出血。病灶实性部分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平均ADC值为(1.105±0.136)×10-3mm2/s。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内部出血、囊变坏死区无强化。部分肿瘤侵犯宫颈,并向颈管内脱出。部分病灶合并盆腔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病灶的大小形态、DWI高信号、较高的ADC值、早期及持续强化有助于子宫癌肉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MRI对肿瘤浸润的深度和范围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T2WI特征,联合ADC值与Ki-67表达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至2019年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青年组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3例(≤35岁)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MRI平扫序列中病灶组织的T2加权信号特征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选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计算出Ki-67(增殖细胞的活性)的百分比值。结果:青年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的ADC值范围为(0.78±0.08)10-3/mm2,所检测的Ki-67的阳性表达率约为92%。在病灶组织中,T2WI呈现稍高信号,与Ki-67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ADC值与Ki-67在一定范围内呈负相关。结论:青年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MRI检查中T2WI序列信号特征多表现为稍高信号(84%)或等信号(16%);伴随有ADC值下降至一定范围(<1×10-3/mm2),Ki-67呈现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T2WI信号特征联合ADC值对青年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诊断、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的预估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The geochemical backgrounds and origins of soil gases in the Yanhuai basin a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regional seismogeological data and concentrations of Rn,Hg,CO2,H2,He and CH4 in soil gas measured at 422 investigating sites in field during September to October 2007.The geochemical background values of Rn,Hg,CO2,H2,He and CH4 are(8105.8±5937.4) Bq/m3,(9.7±5.8) ng/m3,(395.9±35.3)×10-6,(4.0±2.3)×10-6,(15.9±10.4)×10-6 and(12.7±8.1)×10-6,respectively.The geochemical backgrounds of the soil gases are higher in...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桥臂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20例急性桥臂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均于发病48 h内完成首次颅脑CT检查,3d内完成首次颅脑MRI检查,8例病程中有MRA检查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急性起病,均伴眩晕,共济失调性步态16例,恶心呕吐13例,耳鸣、听力下降7例,水平性眼震5例,一侧眼球外展受限3例,面瘫3例,Horner综合征3例,肢体瘫痪1例。首次CT检查阴性13例,随访CT可见桥臂低密度灶。头颅MRI均示桥臂T1WI低、T2WI、FLAIR及DWI高信号,ADC低信号,其中单侧16例,双侧4例。MRI还显示10例伴发的其他后循环区域急性梗死。结论:急性桥臂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以前庭神经和小脑损害的表现为主。影像学检查尤其是及时的MRI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主动脉联合下肢动脉CT成像中两种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对对比剂剂量的影响。方法:搜集临床上怀疑腹主-下肢动脉疾病行CT血管成像(CTA)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组,对比剂(350 mg I/m L),A组: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58.53±9.39)岁,平均体质量(67.86±11.65)kg,平均扫描范围(124.65±8.28)cm。B组: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60.87±9.76)岁,平均体质量(66.23±12.42)kg,平均扫描范围(122.59±9.12)cm。A组注射流率4 m L/s,对比剂用量1.5 m L/kg。B组第1期5 m L/s注射20 m L,第2期3 m L/s注射剩余量;B组对比剂总量=1.5 m L/kg×体重-4 m L/s×(B方案对比剂注射时间-A方案对比剂注射时间)。对比剂注射完毕两组均以3 m L/s流率无缝隙注射生理盐水30 m L。两组均选择智能触发技术,监测平面为腹主动脉(右膈肌水平),阈值≥150 HU。对两组5个动脉段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测量5个动脉段CT值,记录两组对比剂剂量。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A组5个动脉段图像质量评分、平均CT值分别为:4.76±0.44、(328.46±21.45)HU(腹主动脉段),4.20±0.58和(330.96±22.52)HU(髂动脉段),4.36±0.57、(327.16±23.65)HU(股动脉-腘动脉段),3.32±0.63、(296.53±20.43)HU(小腿动脉段),3.12±0.53、(257.26±21.21)HU(足背或足底动脉段);B组分别为:4.72±0.46、(329.75±23.12)HU(腹主动脉段),4.08±0.57、(331.63±24.64)HU(髂动脉段),4.16±0.55、(319.89±21.79)HU(股动脉-腘动脉段),3.24±0.66、(290.44±21.57)HU(小腿动脉段),3.28±0.46、(243.76±27.29)HU(足背或足底动脉段);B组均低于A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对比剂剂量分别为(93.79±13.68)m L和(74.61±14.76)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剂流率5 m L/s+3 m L/s分期注射可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腹主动脉联合下肢动脉CTA的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病理对照分析,探讨CT、MRI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胰腺囊性病变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分别采用CT、MRI检查,依据检查方法分为CT组和MRI组,对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和病理结果比较、检查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RI诊断假性囊肿、真性囊肿、囊腺瘤、囊腺癌、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癌变胰岛细胞瘤、实性假乳头状瘤与病理符合率分别为100.0%(13/13)、100.0%(16/16)、91.7%(11/12)、100.0%(7/7)、100.0%(6/6)、100.0%(3/3)、100.0%(3/3),CT诊断与病理符合率分别为84.6%(11/13)、93.8%(15/16)、100.0%(12/12)、85.7%(6/7)、83.3%(5/6)、66.7%(2/3)、100.0%(3/3);MRI诊断与病理符合率略高于CT诊断,差异不显著(P>0.05)。MRI组患者的检查时间显著长于CT组(P<0.01)。结论:CT与MRI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率均较高,虽然MRI具有较长的检查时间,但其能够多方位成像,同时能够将更多的信息提供给临床对囊性成分的分析,特别是较为敏感的出血及囊性病变的大小、数量、范围、境界、成份、性质等,因此二者均具有一定特征性,建议临床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脂肪浸润与Framingham危险评分的关系。方法:连续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行腹部CT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CT平扫图像上测量胰腺及脾脏的CT值,并计算CT密度指数[胰腺与脾脏的密度差值(P-S)和胰腺与脾脏密度比值(P/S)]。将低于胰腺CT值中位数者定义为胰腺脂肪浸润。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依据Framingham危险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应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及卡方检验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所见差异,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胰腺CT值及CT密度指数与Framingham危险评分的相关性。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ramingham危险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连续性纳入161例2型糖尿病患者。低危组及非低危组胰腺CT值(Z=11.320,P=0.001)、P-S (Z=9.324,P=0.002)及P/S (Z=9.908,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危组患者胰头、胰体及胰尾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239,P=0.006)。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胰腺CT值(r=-0.312,P <0.0001)、P-S (r=-0.280,P=0.0003)及P/S (r=-0.287,P=0.0002)与Framingham危险评分呈负相关。校正混杂因素后,胰腺CT值(OR=0.950,95% CI:0.910-0.991;P=0.018)、P-S (OR=0.943,95% CI:0.895-0.992;P=0.024)、P/S (OR=0.040,95% CI:0.003-0.571;P=0.018)及胰腺脂肪浸润(OR=2.825,95% CI:1.150-6.940;P=0.024)与心血管病发生风险仍具有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CT值及CT密度指数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呈独立的相关关系,提示胰腺脂肪浸润可能预测该类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1月经临床证实的8例急性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全部患者均于发病24 h内完成首次颅脑CT检查,5 d内完成首次颅脑MRI检查,3例有MRA检查资料。结果:首次CT检查病灶不明显3例,4例双侧中线旁丘脑可疑或小灶性低密度灶,1例双侧中线旁丘脑明确的较为对称性低密度灶。MRI均显示双侧中线旁丘脑较为对称性分布的蝶形T1WI低或略低、T2WI高或略高信号、FLAIR高或略高信号及DWI上为高信号、ADC低信号,其中以DWI高信号为特征。影像学随访中病灶进展4例。4例病程中可见中脑“V”字型梗死。3例MRA均可见单侧或双侧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狭窄。结论:影像学检查手段尤其是MRI,对急性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闭塞(BAO)所致急性梗死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26例BAO所致急性梗死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有CT平扫、MRI平扫及3D-TOF MRA资料。重点分析3D-TOF显示的BAO处的CT平扫征象、MRI T1WI、T2WI及T2FLAIR征象。结果:本组BAO均由MRA明确显示,责任供血区的急性梗死在DWI上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CT平扫上18例显示BAO处高密度动脉征,6例显示BAO处较大范围钙化征。MRI T1WI显示BAO处高信号血管征20例,T2WI及FLAIR流空现象消失26例。结论:BAO及其所致的急性梗死可由MRA及MRI明确诊断,CT及MRI影像学上基底动脉血管征有较高的显示率,认识这些征象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脑栓塞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CT、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12处病灶)经临床及影像学联合检查确诊的静脉性脑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例接受MRI增强扫描,部分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分析其治疗前后CT平扫及MRI序列检查结果,评估其影像表现。结果:8例确诊患者中浅表型静脉性栓塞6例(单侧5例、双侧1例),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痫发作;深部中央型静脉性栓塞者2例(单侧/双侧基底节丘脑静脉梗死各1例),临床表现均较轻且病情进展缓慢,预后效果较理想。12处病灶CT平扫均呈低密度影;T1WI图像呈低信号,DWI图像则呈高信号,T2WI图像呈高信号9处,混杂信号3处;6例行MRI增强扫8处病灶强化环厚薄均匀,但形态欠规则。结论:MRI相较于CT检查,能帮助医师更直观、清晰地了解静脉脑栓塞患者的病灶信息,对针对性治疗方案的拟定和预后效果的准确评估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CPM)的CT、MRI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并评估其在CPM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我院临床确诊的CPM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4例患者行CT检查,其中阳性2例,阴性2例,阳性病例中桥脑、双侧大脑脚及右侧小脑多发斑片状低密度灶1例,桥脑低密度灶1例;8例患者行MRI检查均有阳性表现,其中桥脑中央病灶8例,对称性分布,边缘清晰,呈圆形、卵圆形或蝶翼状,4例伴桥脑外病变,包括小脑半球、大脑脚、丘脑、基底节及放射冠等区域,病灶在T1WI序列均呈等、低信号,T2WI及T2FLAIR序列呈高信号,DWI序列呈明显高信号,灶周无水肿,增强扫描未见强化。结论: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T2FLAIR及DWI序列对CPM病灶显示敏感,对其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