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 我国寒武-奥陶系界线的研究在20年代就已涉及(孙云铸,1923),周志毅、张进林(1978)认为我国北方寒武-奥陶系的界线应该划在上寒武统的Mictosaukia orientalis组合与下奥陶统的Onychopyge-Leiostegium组合之间;并且认为这条界线大致可与澳大利亚昆士兰上寒武统Payntonian顶部的Mictosaukia perplexa带与下奥陶统Datsonian底部Cordylodus proavus带之间的界线进行对比。周志毅、王志浩等(1984)根据三叶虫、  相似文献   

2.
吉林大阳岔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再描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吉林大阳岔剖面是目前国际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工作组(ICOBWG)所确认的全球唯一的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运用坐标系统对大阳岔界线剖面进行重新测量、详细描述Cambrooistodus 带至 Cordylodus lindstromi 带45.9m 厚的地层序列,将不同学者在大阳岔剖面所采用的样品采集系统相应地标在新的坐标剖面上,以统一它们在新坐标剖面上的坐标位,置点。新的坐标剖面将为国际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工作组在确定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时提供一个共同的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3.
张宏达  刘书才等 《山东地质》2000,16(4):11-15,26
通过对明祖山剖面的岩石地层,年代地层,生物地层的综合研究肪区域地层对比,得出以下结论:(1)明祖山剖面可划分为五个牙形石带,寒武-奥陶系界线位于Cordylodus proavus陶系分界在青州地区已位于炒米店组之内部,而且整个两河口阶全部位于炒米店组上部。  相似文献   

4.
山东九龙群炒米店组概念新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东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界线以往是以三叶虫和角石生物带为依据来确定,由于在界线上下几十米难以获得这类可供鉴定的大化石,这一重要年代地层界线实际上就划在三山子组b段之底。在长清区崮山镇范庄剖面上该界线确定在炒米店组之顶界,因而山东炒米店组被定义为"上寒武统最上部的一个岩石地层单位"。近年来,在长清张夏—崮山地区、青州尧王山地区和莱芜黄羊山地区,根据牙形石"Cordylodus lindstromi"准确确定的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均位于炒米店组内部,分别距炒米店组顶9.05m、58.10m和4.00m。根据上述成果和岩石地层单位命名原则,炒米店组应定义为跨寒武纪与奥陶纪的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5.
对全球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西纽芬兰绿岬(Green Point)剖面和我国吉林白山(原浑江)大阳岔小洋桥原全球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候选剖面的对比研究表明,绿岬"金钉子"剖面所指定的界线生物标志——波动古大西洋牙形石(Iapetognathus fluctivagus)并不存在于所指定的界线生物层和点位上,而且在分布和分类上是均存在争议的物种,更遗憾的是,所展示的大部分牙形石和笔石标本图片以及碳氧同位素异常数据也并非来自该"金钉子"剖面,因而完全违背了选择金钉子剖面的原则和要求,有必要进行重新的评估。小洋桥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剖面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地层系由一套深水且未变质的黑色、黄绿色页岩与灰色薄层瘤状灰岩所构成的韵律沉积组成,并保存了完整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牙形石和笔石序列,在详细研究的34 m界线间隔中,自下而上保存了完整的Cambrostodus、Codylodus proavus、C.intermedius、C.lindstromi和C.angulatus等5牙形石生物带,在C.intermedius带上部至C.angulatus带之间,还依次出现3层笔石,归属于重新厘定的Rhabdinopora parabola和Anisograptus matanensis等2个笔石带,此外还有大量三叶虫和介形类化石共生,结合高精度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笔者等建议,以全球广泛分布的牙形石C.intermedius的首现,取代Iapetognathus fluctivagus,作为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划分对比的标志,其层位与原来所指定的界线层几乎一致或接近,界线之上所记录的最大碳同位素异常和首次出现的最早的浮游正笔石——R.parabola(含R.praeparabola),可作为该界线划分的辅助标志。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南部寒武、奥陶系属华北型。主要分布在鸭绿江、浑江和三统河流域。追溯研究历史,早在一九三六年日人矢部茂将鸭绿江流域的寒武——奥陶系称之为“乐浪系”(古期古生代层)。一九四六年斋藤林次进一步将浑江流域的寒武——奥陶系分为三层,最上部为寒武系上统——奥陶系石灰岩、镁质石灰岩层,并错误地将元古界浑江群中的八道江组叠层石灰岩亦划入奥陶系中。因而无从谈起寒武奥陶系界线的研究。华北和辽宁等地五十年代及以往寒武、奥陶系界线划分的各种方案(表1)在区内亦有人做过研讨与对比。  相似文献   

7.
<正> (一) 近几年来,加拿大纽芬兰西部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剖面经过不少人的调查研究,可能作为国际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层型的呼声很高。目前看来,只有中国吉林浑江大阳岔的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剖面可以与之抗衡。 1986年7月下旬在吉林省浑江市召开了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国际会议,各国代表对浑江大阳岔的小阳桥等几个寒武系-奥陶系剖面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认真的讨论。几个剖面中以小阳桥剖面最为杰出,不仅地层出露良好,而且化石多,保存佳,尤其是笔石丰富多彩。深为国际同行所称道。冶里组底部一层新笔石的发现,更引入注目。林尧坤  相似文献   

8.
金少荣 《贵州地质》1996,13(3):213-219
根据所获的丰富的牙形资料,较系统地将黔北地区上寒武统顶部及下奥陶统底部建立了四个可进行区域性对比的牙形石带,把寒武系和奥陶系的界线控制在M.S带与C.P带之间18.29m的范围之内,这是我省目前已知的寒武,奥陶系界线控制的最短距离资料,为准确划定黔北地区寒武系和奥陶系的界线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四川乐山范店寒武、奥陶系界线上下的牙形石进行了研究,已发现有5属11种.其组合面貌与我国华北、南方地区下奥陶统最底部的牙形石组合大体一致,从而为该地寒武-奥陶系界线的重新划分提供了生物化石依据.确认该地白云岩与灰岩的界线并不是真正的寒武-奥陶系分界线,正确的分界线应在原岩性界线之下约5m的白云岩处.因此,本剖面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组顶部约5m的白云岩不是寒武系,应属奥陶系.最后,对界线上下牙形石的颜色进行鉴定,其色变指数低,属2级,为生成液态烃适宜的成熟度范围,提出是有利的生油区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在吉林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和长春地质学院进行一比二十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吉林地矿局区调所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倡导与工作,特别是后期南京地古所组织的研究,吉林省浑江大阳岔寒武——奥陶系界线剖面,于一九八五年七月十四日到十七日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召开的国际寒武——奥陶系界线工作组全会上,被列为全球两大寒武——奥陶系界线候选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11.
河北卢龙武山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剖面暴露良好、沉积连续、具有典型海相沉积特征以及丰富的古生物标准化石(如三叶虫和牙形刺等),因此该处受到许多地质研究人员的重视并被选为华北型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层型剖面的地点。本文配合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层型剖面的研究,对界线附近地层的粘土矿物进行了鉴定并探讨了古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2.
安徽胡乐寒武——奥陶系界线地层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在胡乐寒琥-奥陶系界线剖面上作了多种地球化学测试。依据测试结果,分析了地球化学特征,碳、氧同位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 于西阳山组与谭家桥组之间,它可能与海平面变化有关。在寒武-奥陶系岩界线上仅见有小的碳同位素负偏移。  相似文献   

13.
作者在胡乐寒琥-奥陶系界线剖面上作了多种地球化学测试。依据测试结果,分析了地球化学特征,碳、氧同位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 于西阳山组与谭家桥组之间,它可能与海平面变化有关。在寒武-奥陶系岩界线上仅见有小的碳同位素负偏移。  相似文献   

14.
研究区位于扬子板块中段,地层发育齐全,构造层次清晰,交通方便(图1),因此早在本世纪初就有不少地质学家涉足此地(李四光、赵亚曾,1924)。该区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尤其在古生物地层学研究方面成果甚丰,其中前寒武系和寒武系的界线剖面已被国际地科联确定为该界线层型的主要参考点;寒武系和奥陶系亦被确定为我国南方寒武系、奥陶系的主要标准剖面;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剖面正在争取成为国际层型剖面。寒武系的研究有  相似文献   

15.
浙江绍兴漓渚的寒武、奥陶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浙江绍兴漓渚地区寒武、奥陶系发育较好,大致呈狭长条带自漓渚附近往西南延伸至诸暨江藻,因第四系掩盖和断层切割,分布不甚连续。1980年9月和12月笔者在区内测制剖面,采集各门类化石五百余块。依据剖面及化石将本区寒武系划分为五组,奥陶系划分为六组。何家山头剖面是这次所测寒武、奥陶系的主要剖面。柁山坞剖面是增补化石的辅助剖面。谢坞、棠棣和朱家站三个分界剖面分别补充何家山头剖面未见寒武系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吉林浑江最早奥陶纪的笔石序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吉林省东南浑江大阳岔附近的小杨桥和浑江城附近的青沟子和木掀头沟剖面笔石序列的研究,在该地的“冶里组”中可以划分出以下5个笔石带:1.Rhabdinopora parabola带,2.Anisograptus带,3.Psigraptus带,4.Callograptusg?taizehoentis带,5.Adelograptus-Clonograptus带。并对每一个笔石带与国内外相当带的对比及寒武-奥陶系界线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长江三峡东部地区——宣昌王家湾、分乡和黄花场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剖面生物地层学,同位素年代学,沉积岩以及古地磁的进一步研究,联系当前世界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剖面资料,再论了全球奥陶纪晚期到志留纪初期笔石带和有关介壳化石的对比以及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的划分问题,仍然主张将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划在pers-culptus带底部,并明确指出,就选择国际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层型剖面而言,宣昌王家湾剖面较之Dob’s Linn剖面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王传尚  陈孝红  汪啸风 《地层学杂志》2002,26(4):272-279,285
通过对峡东地区宜昌王家湾、黄花场和分乡等三条重要奥陶系 -志留系界线剖面碳同位素 (δ1 3C)地球化学异常对比研究 ,以及远安苟家垭和秭归新滩奥陶系 -志留系界线剖面稀土元素分布型式、δCe异常的分析 ,和对苟家垭奥陶系 -志留系界线剖面微量元素 (Rb、Sr、Sc、V、Ni等 )地球化学异常的研究 ,揭示了奥陶系 -志留系界线附近地球环境的巨大变化 ,论述了环境变化对生物界的影响 ,将奥陶系五峰组划分为 2个三级层序和 5个四级层序 ,为奥陶系 /志留系界线层型剖面的最终确定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长江三峡东部地区——宣昌王家湾、分乡和黄花场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剖面生物地层学,同位素年代学,沉积岩以及古地磁的进一步研究,联系当前世界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剖面资料,再论了全球奥陶纪晚期到志留纪初期笔石带和有关介壳化石的对比以及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的划分问题,仍然主张将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划在pers-culptus带底部,并明确指出,就选择国际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层型剖面而言,宣昌王家湾剖面较之Dob’s Linn剖面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20.
<正> 河北磁县虎皮脑寒武、奥陶系剖面是华北地台南部的重要剖面,多年来没有发现任何古生物化石,下奥陶统划分没有依据。 笔者1983年观察研究了虎皮脑寒武—奥陶系剖面,首次在贾汪页岩之下发现了晚寒武世三叶虫、角石和牙形石,及早奥陶世亮甲山期牙形石,对该地区寒武系和奥陶系的划分及对比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